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充的博通学风是地域文化、知识场域、家族文学共同造就的结果。越文化的海洋情结、越地文人的博通学风,是其博通学风得以确立的原动力。太学及周边的书肆构成了学术氛围浓厚的知识场域,王充置身其间并深受影响。与官府藏书不同的是,书肆收书芜杂但对公众开放,王充等底层学者的阅读范围取决于书肆所卖书的范围。同样在洛阳游学期间,王充有缘结识班彪,班氏家族不仅藏书宏富,且以治学尚通、不守章句作为家学与家风。王充博通学风的确立,与文化基因、知识获取渠道以及学术师承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中国有很多文人如徐光启、熊明遇等与西方来华传教士交往密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游艺在清初的时候师承熊明遇,从恩师那里了解了很多西方先进科学,并在此基础上与中国传统学说相结合,形成了很多新观点。《天经或问》是其较著名著名的代表作,书中涉及到一系列气象学知识,被誉为中国气象学启蒙之作,该书在国内外都有较为广泛的影响。此外,游艺在其师的基础上绘制了天气现象图,促进了当时人们对气象的新认识。游艺对我国古代气象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我们在进行气象科技史研究时应对其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王鹏飞先生(1920-2011)是我国著名大气物理学家、气象史学家、气象教育家、气气象史志研究学家。他在气象辞书编纂及名词研究与气象科普工作等方面都卓有成就,成为国唯一认真对气象学名词探讨,并能从理论及实用给方面加以细微考虑及发表大量论文的气象专家。本文运用资料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对王鹏飞先生所发表的文章和气象史学建设工作进行尝试性的分析研究,得到了他对于气象史的研究充满着去伪存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以及他带着对前人探究的一些疑问去重新考证的钻研精神都值得让后人学习。  相似文献   

4.
关昕 《东南文化》2021,(4):129-136
"科学"作为近代以来中国思想与社会变迁的关键观念,不仅具有知识本位的特征,也具有社会属性.科学观念的更迭与中国近现代社会结构和思想意识的转型发展相伴始终.科学观念的演进特点也折射到同时期博物馆智识范式的形成过程中,博物馆内的"科学"并非一种扁平化的知识体系,而是存在着多线发展的智识传统,科学形态对博物馆的影响也无法绝缘于社会文化政治情境之外.中国博物馆智识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科学观念在知识与社会两个维度上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5.
乔瑜 《世界历史》2023,(5):53-64+157
干旱与洪水的交替扰动是殖民地时代澳大利亚天气周期论最初形成的自然基础。建立在数据回溯基础上的天气周期论代表了公众在全新环境中借助知识工具认知外部世界,并服务于生产生活的生态应对。作为一种来自南半球的殖民知识,融合了民间生态智慧与物理学理论的长周期论,逐渐发展成为现代气象学的重要理论,促进气象学科学化,并启发了此后数十年间的全球气象研究。在天气周期论创建之初,在此基础上的气象预测却引发了巨大争议,成为未能通过科学团体的内部检验、悬而未决的思想实验。19世纪末澳大利亚气象学者亨利·拉塞尔与查尔斯·艾吉森之间的学术争论,折射出澳大利亚气象学在国际学术转型时期的迅速发展与困境。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治国理念,其思想根源来自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内涵丰富,其具有的"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形成了以"和谐"为特质的中国和谐思想文化传统。对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进行与时俱进的承继与弘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敬平 《史学月刊》2007,(9):122-125
翻开王充的《论衡》,特别是前15篇文章,从王充反复论述的“命”中,总使人联想到西方加尔文的“先定论”。王充是中国两千年前封建社会的一位不得志的文人,而加尔文则是代表当时最富有雄心和锐意进取精神的资产阶级宗教改革家。对于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通常认为是在宗教外衣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和态度进行有机地整合,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另一方面,就近年来高考命题的共识:突出"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命题方向,注重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思想在试题中的渗透。笔者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学中重视激发兴趣、解题训练以及良好师生关系培养这三方面的"小题"一定要"大做"。  相似文献   

9.
气象与生活密切相关,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热点话题。目前气象科学的教学主要是以专业知识进行教学,在应用以及参与度上存在着不足,开展气象科学通识教育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开展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拓展人文视野,增进入文关怀。在中国古代流传着众多神话传说,从夸父逐日到后羿射日再到大禹治水等等,探寻其中的气候情况,不难发现其中蕴藏着的气象知识。从熟悉的古代神话和历史故事入手,以此渗透大气科学知识,以探究视角来分析探讨历史记载和气象原理,进行参与式的气象科学通识教育,并且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人文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严复<庄子>评点分别从研究范畴的转换、近代学术分科体系下对于科学思想和进化论的阐发、"科学方法"的宣扬三个方面促进了庄学近代转换.但是,范畴转换和方法学的局限性使其在促进庄学近代转换方面只具有初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婷 《黑龙江史志》2013,(21):253-254
《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主要是立足于学生的经济生活体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介绍一些生活当中的经济常识。本文主要对这部教材中的"消费"知识进行分析,通过对教材中"消费理论"的分析、"消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理论与思想,以求对新教材的把握更准确、更全面、更科学,教学中更体现"教育性"。  相似文献   

12.
沈括是北宋著名的科学家,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他所著的《梦溪笔谈》收录了其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本文旨在研究《梦溪笔谈》中沈括对气象做出的贡献,包括他对各种天气现象的记载与记述、对天气变化的预测以及对气候变迁的认识。此外,本文在对《梦溪笔谈》中气象内容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沈括道家思想的气象观。  相似文献   

13.
在宗教和神学思想笼罩的汉代,世人相信通过祭祀鬼神能够佑福避害,否则便会逢祸遇灾,故信鬼神、重祭祀之风盛行,以致劳民伤财、家破人亡。王充怀着"疾虚妄"的精神,批判地树立了"报功、修先"的祭祀观,即祭祀并不是为了求取福寿,而是为了报答和崇敬地对待对人类有功劳的自然万物、贤圣及祖先。  相似文献   

14.
风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大气活动。古人早就对风有了浓厚的兴趣,古代有很多文献是描述风或者与风有关的,要想了解古人对风的认识及其思想,深入气象科技史中"风"的研究,我们就必须对这些文献进行研究总结。本文将从气象科技史角度出发,研究"风"类文献,并从中总结出古人对风的认识,主要包括对风向认识的逐步深入,以及与风相关的固有名词两个方面。这些总结将会对气象科技史的学习研究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刘知几处世思想的成因与史学思想的渊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实生活中的刘知几从敢于直言劝谏,有着强烈的济世之志,逐渐发展到随波逐流、明哲保身,其中既与严酷的政治现实有关,也与其受老庄消极处世思想的影响有关。他的史学思想深受王充、刘勰等人的影响,但决不盲从前人的观点。他注意广泛汲取古今学者的思想精华,创造性地对中国史学理论进行了首次总结,开了史学批评的先河。  相似文献   

16.
史学方法的核心是思想方法、理论方法,而非技术方法、研究方法。近代以来,具有主导性、占据核心地位的根本性史学方法是从社会性质出发的方法。它理论层次最高,具有方法论意义。在这一方法主导下,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构建了完整的史学知识形态。从20世纪70年代起,背离或驱离这一方法在西方国家成为思想与学术主潮,但在实践层面往往出现漏洞,"新清史"与"中国中心观"便是典型样本,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在这一方法指导下坚持从内外因素结合的全视角考察中国历史,不仅先期避免了西方汉学界以"要素"肢解"整体"的研究缺陷,而且预先包容和回应了西方汉学家内设的问题。真正科学地"在中国发现历史"的,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们不属于历史决定论,而属于历史根据论。  相似文献   

17.
<正>引言東漢思想家王充是古今公認的特異之士,圍繞其生平,學界有許多聚訟紛紜的話題,本文所論即是其一。據謝承、范曄二人《後漢書》王充本傳記載,王充"少孤,鄉里稱孝",~①這本是正史人物傳記中極爲常見的叙述,却在後世飽受質疑。就管見所及,現存文獻中較早對王充的孝道踐行提出異議的是唐人劉知幾,其依據是《論衡·自紀篇》中的這段話:王充者,會稽上虞人也……世祖勇任氣,卒咸不揆於人。歲凶,横道傷殺,怨讎衆多。會世擾亂,恐爲怨讎所擒,祖父汎舉家檐載,就安會稽,  相似文献   

18.
"稽古"与"随时"是两个古老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古代史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那里,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跟古今关系及其本质是一致的。司马迁、王充、刘知幾、杜佑、章学诚等人的有关论述,揭示了"稽古"与"随时"之统一在历史撰述和政治实践中的重要性及其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和迅 《神州》2012,(9):301-301
地理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地理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地理学发展的历史,是反映地理科学孕育,产生和发展演变规律的历史,蕴涵着地理学家的业绩、科学的思想、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本文拟立足地理学史的教育内涵,对地理学史的科学教育功能、创造教育功能、知识内化功能等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地理科学导论’是一门使学生全面了解地理科学和初步掌握地理科学研究方法,力求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能力的专业主干课程……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 (郑度, 《地理科学导论》序言,2009).课程的重要基础是教材特别是国家规划教材.自国家启动国家规划教材以来,在十一五期间出版了潘玉君教授等编著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地理科学导论》.同时,《地理科学导论》得到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2007FY140800)资助,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中国20世纪初叶以来地理思想研究(40761001)"主要成果.就其性质和内容而言, 《地理科学导论》不仅是国家规划教材,而且是地理学基础理论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