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项羽同刘邦争夺帝位的“楚汉战争”。项羽和刘邦是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之后,继续领导农民起义对秦王朝进行争斗的两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项羽是旧楚国大将项燕的子孙,虽然出身于旧贵族,但自杀掉会糟郡守殷通,响应陈胜、吴广起义,便积极参加反秦斗争。去河北救赵解巨鹿(河北省平  相似文献   

2.
怀王之约与汉承秦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史学集刊》2006,(2):17-21
怀王之约是在六国宗室的王位继承权获得普遍承认的背景下,以楚为盟主的反秦军约定的对战后秦国的处置方案。按照怀王之约,率先入关的刘邦本应以秦王的身份统治整个故秦之地,恢复秦统一前七国并立的局面。虽然由于项羽对怀王之约的曲解,刘邦只成为了汉王。但在项羽的分封体系中,汉政权建立的法理依据仍然是怀王之约,它同样是关中秦地政权的延续。所以刘邦在进入汉中后即开始逐步废除楚制, 转而行秦制。  相似文献   

3.
鸿门遐思     
鸿门宴,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一个典故,意为充满阴谋、危险和杀机的宴会。这个典故来自2200多年前所发生的一次著名的历史事件,见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而这个典故的发生地,就在陕西省临潼县新丰镇鸿门堡村。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南巡,死于沙丘(河北广宗)。次年陈胜、吴广起义,天下响应,沛县刘邦及楚国贵族项羽等也起兵反秦。前208年,刘邦、项羽等共拥楚怀王,相约伐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刘邦以此为目标,避实就虚,没费什么周折,绕道南阳,于前206年进入关中,并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封秦国库财物,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驻军霸上,派军…  相似文献   

4.
公元前207年秦亡(一般史书说前206年秦亡,误。),刘邦与项羽争夺霸权,挥戈相向,逐鹿中原,韩信就是这时涌现出的杰出的军事家。 韩信是淮阴(江苏淮安)人,自幼家贫,“常从人寄食饮”。苦难的生活,砥励他勤奋好学.尚武知兵,青年时代即显露出军事才能。他曾在项梁和项羽 下执戈,均不得志。后经萧何举荐,刘邦筑坛拜将,韩信才真正开始了他统帅三军,驰骋沙场的军事生涯。在楚强汉弱的形势下,他奇迹般地败楚兴汉,为刘邦问鼎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封王后他的命运每况愈下,遭贬、受软禁,最后以谋反罪惨遭杀戮。纵观韩信的一生,是可歌、可泣、可悲的,他成…  相似文献   

5.
汉高祖刘邦在推翻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打败项羽、统一全国后,开始产生了追求享受的思想。秦始皇曾派人在长安附近修建了一个专供皇帝游玩、打猎的名风景园林——“上林苑”。西汉初年,虽然上林苑在长期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但规模依然非常宏大。刘邦在长安当了皇帝后不久,即派人修复上林苑,准备重新作为他游玩、打猎之用。  相似文献   

6.
正范增是项羽的谋臣,因为最初辅佐项梁,所以项羽尊称他为"亚父"。项梁起事反秦,虽然准备多年,最后还是选择了陈胜大泽乡起义之后的有利形势。当时的居鄛人范增已经七十岁,而他第一个重要建议就是拥立楚怀王之后作为最高领袖。但是,范增给历史留下的最深刻印象不是他的足智多谋,而是被项羽抛弃,最后孤独一人,凄惨地离开项羽队伍  相似文献   

7.
正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大格局。史载,目睹秦始皇出巡的大阵仗,楚名将之后项羽豪言:"彼可取而代也。"草莽刘邦放话:"大丈夫当如是也。"后来项刘先后起事反秦,秦亡后爆发楚汉战争。项羽图诸侯霸主,唯我独尊、刚愎自用,虽勇冠三军却兵败垓下;刘邦欲一统天下,兼收并蓄、知人善用,最终以弱胜强统一中华。  相似文献   

8.
正汉高祖刘邦身上令后人诟病的毛病固然很多,但是,你不得不承认他也有许多优点,否则你就无法说清楚他最后坐上龙椅的理由。在他的众多长处中,善于用人乃是最关键的优势。能用人任贤固然很了不起,而在用人上能够做到不以无过为贤,放手使用,则更是不容易。这方面的例子莫过于他对陈平的任用。陈平是一位很有才干的人,在秦末农民战争和随后的楚汉战争中,他先后在魏王无咎和西楚霸王项羽的手下为官,因关系相处不好而坐冷板凳,被边缘  相似文献   

9.
汉高祖刘邦在推翻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打败项羽、统一全国后,产生了追求享受的思想。秦始皇曾在长安附近修建了一个游玩、打猎的风景园林——“上林苑”。西汉初年,虽然上林苑在长期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但规模依然非常宏大。刘邦当了皇帝后不久,就准备修复上林苑,重新作为游玩、打猎之用。  相似文献   

10.
陆川导演新作《王的盛宴》,讲速的不单是楚汉相争中,刘邦、项羽、吕后以及韩信这几人之间的权力博弈,也借此隐喻两千年来反复上演的中国政治权力游戏。电影一开始,晚年的刘邦卧病在床.被噩梦所缠绕,命中宿敌项羽魅影迷离,令他草木皆兵,妄想周围的人都欲加害自己,遂放手让吕后斩草除根,一幕又一幕诛杀功臣的戏份,开始上演。接着故事倒叙到楚汉相争之幸刀,项羽和刘邦强弱悬殊,刘邦擅于钻营,因缘际会,反而先入秦都咸阳,却惹来九死一生的鸿门宴,最终因项羽一念之仁,放虎归山,两人的命运遂告逆转,刘邦后来居上,终成帝业,项羽悔不当初。  相似文献   

11.
宋杰 《史学集刊》2012,(1):31-41
项羽作为国君和统帅,在确定战略方针时未能考虑地理因素的重要影响,以致出现了一系列决策失误。例如选择资源匮乏、无险可守的"梁楚九郡"做根据地,建都彭城,而没有占据形势完固、物产丰饶的关中,结果其后方屡次被汉军攻破摧毁。他将主攻方向放在狭窄的豫西通道,无法展开兵力,发挥擅长野战的优势,致使刘邦得以集中人马成功地对其实施阻击。项羽对关东的韩、赵、魏、燕、齐等地区未予足够关注,没能实行有效的控制并征发那里的人力、资源来补充自己。尤其是对号称"东秦"的齐地举措失当,导致上述各地被刘邦轻易占领和利用,使楚汉双方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逆转,造成了项羽的最后失败。  相似文献   

12.
张雨 《文史月刊》2014,(7):25-25
楚汉相争时,范增为了找借口杀掉刘邦,设下圈套,他让项羽问刘邦:"寡人封你到南郑去,你去不去?"刘邦若说"愿去",项羽就可凭"有野心背叛"的理由杀掉他;若回答"不愿去",项羽又可以用"不服从命令"的罪名杀掉他。总之,无论回答"去"与"不去"都难逃一死。可刘邦毕竟是刘邦,他偏偏不钻这个圈套,回答说:"臣食君禄,命悬于君手,臣如陛下坐骑,鞭之则行,收之则止,臣唯命是从。  相似文献   

13.
秀谷九遮     
密懿 《风景名胜》2010,(5):96-97
范增,善长计谋,辅佐项羽,被尊为"亚父"。他设鸿门宴想除掉刘邦,但项羽不听,反而中了对方的反间计。于是范增愤而离去,在返乡途中,得病而死。  相似文献   

14.
"岂非天哉"的三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家和 《史学集刊》2003,(2):100-101
汉高帝刘邦出身布衣,毫无凭籍,在秦末大起义中,竟然三年亡秦,五年灭楚,而得天下。《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评论他说:“故愤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岂非天哉,岂非天哉!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第3册,P760)早年读到这一段话,不觉得有何难解之处。“岂非天哉,岂非天哉!”就是司马迁歌颂汉高帝的话,是他把刘邦称为“大圣”的自然结果。刘邦既然是“大圣”,当然就必受天命;两个“岂非天哉”,自然是歌颂之辞。这样的理解,可以说是见到了《史记》文章所展现的第一个层面,也就是其直接的层面。 稍后,在读《史记》的《高祖本纪》、《项羽本纪》等篇时联想到了这一段话,心里就产生了问题。这里主要列举《高祖本纪》(个别地方据《项羽本纪》)中对刘邦的一些记载,看看他到底是怎样一个“大圣”。  相似文献   

15.
从芒砀到丰沛:汉高祖刘邦起兵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丰西纵徒到夺取沛县,刘邦在这两年多时间的活动史书多有阙失。从零散资料发微表明,其间刘邦在芒砀山制造舆论、积聚力量、等待时机,为起兵反秦做准备工作。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天下云集响应,刘邦距张楚政权最近,并与陈胜的重要谋士张耳有故交,但为了独立发展,始终没有与陈胜义军发生任何联系。在夺取沛县之前,应有一个丰邑起兵的过程,这是刘邦正式起兵反秦的开始。  相似文献   

16.
秦汉之际,天下诸侯并起反秦之暴政,其中以项羽和刘邦的实力最为雄厚。他们在反抗暴秦事业中建立了不朽功勋,但是在战略方针、用人策略、对待分封等方面的想法却各自不同。这种不同想法的来源主要是他们性格方面的差异,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出身是产生性格差异的很大的原因。性格差异导致了他们对待事物态度上的差异,直接影响到了楚汉之争的最后结局,对历史发展的进程有着很大的影响。从而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两位英雄,一位是胜利英雄,另一个则是失败英雄。  相似文献   

17.
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集团转弱为强,由被动变主动,最终走向胜利;项羽集团则转强为弱,由主动变被动,最终走向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错综复杂的;但是,具有决定性的原因是使用人才的问题。刘邦胜利后,曾与群臣宴会,讨论了他之所以取胜、项羽  相似文献   

18.
后人多有为韩信被杀叫冤的,本文则认为不冤。可一读。韩信曾在项羽手下为郎中,但是他多次"以策干项羽,羽不用",就投奔刘邦。开始刘邦也没有重用韩信,因而韩信离汉出走。但是丞相萧何发现韩信是一位将才,因而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在萧何的举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反秦王朝斗争研究综述吴仰湘秦汉之间的动荡历史,实际包括反秦斗争和楚汉战争两阶段。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和继之而起的六国亡秦活动,可以合称为“反秦斗争”。由于这场斗争的独特性与复杂性,史学界对它进行了充分研究,成果很多,但近来对此未作专题介绍。鉴此...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我国史学界对历史上的农民战争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又提出了不少新问题,这对提高博物馆的历史陈列质量,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毛主席说:"从秦朝的陈胜、吴广、项羽、刘邦起,中经汉朝的新市、平林、赤眉、铜马和黄巾,隋朝的李密、窦建德,唐朝的王仙芝、黄巢,宋朝的宋江、方腊,元朝的朱元璋,明朝的李自成,直至清朝的太平天国,总计大小数百次的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