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轮志书质量取决于志书编辑人员的素质,只有高素质的志书编辑队伍,才能推出高质量的志书。要提高志书编辑人员的素质,应着重于编辑队伍整体编校素质的提高和编校技能的培养。笔者认为,二轮修志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作进度,编辑人员不能忽视质量求进度,要树立精品意识,确保质量,在文字编校方面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力争修出佳志、名志。  相似文献   

2.
第二轮志书质量取决于志书编辑人员的素质,只有高素质的志书编辑队伍,才能编修出高质量的志书。要提高志书编辑人员的素质,应着重于编辑队伍整体编校素质的提高和编校技能的培养。第二轮修志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作进度,编辑人员不能忽视质量求进度,要树立精品意识,确保质量,在文字编校方面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力争编修出佳志、名志。  相似文献   

3.
志书的编辑与校对是确保志书质量的关键。因此,志书的编辑人员要不断学习。通过学习,提高志德、志识、志学、志才。同时,掌握正确的编辑方法、校对方法,认真加工、编辑、校对志稿,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志书的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编辑工作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志书的质量高低。因此,志书编辑在编辑加工志稿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就志书篇、章、节、目结构的调整及资料的增删、文字的修改等方面进行仔细的推敲,使志稿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李江 《巴蜀史志》2013,(6):26-30
所谓提前介入就是专业志书出版编辑在志书进入评审之前就介入编纂工作,把问题解决在书稿送交出版之前,以进一步提高志书质量。实践证明,专业出版社编辑的提前介入,是提高志书质量的重要保障。本文以《中国海关通志》初稿形成后、编辑在八个方面的提前介入工作为例,就编辑如何提前介入、提前介入的九个关键环节、时间点等问题。作具体表述。  相似文献   

6.
陈曼平 《广西地方志》2001,(3):31-34,24
在探讨续修志书及检验志书质量标准的同时,也应该研究志书编辑工作职责。省级志办是专事全省地方志编纂出版的机构,其对志书的编辑工作既有编辑的共性,又有担负政府赋予的组织指导志书编纂和审查验收志稿行政职能的个性,这一特征决定了省级志办编辑必须具有双重职责:组织指导编纂工作和编辑工作相结合,审查验收志稿和编辑出版相结合。要提高志书质量,必须强化这两个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7.
翁振 《中国地方志》2011,(11):40-43
市、县(区)志书要强化志书美术编辑作用的意识,把美术编辑纳入志书的总体规划组织实施,通过广泛征集照片、认真筛选照片、科学制作图照、做好图照编辑、规范封面设计、把好印刷关等办法,提高志书质量。  相似文献   

8.
审稿和编辑加工是决定图书质量的重要环节。新方志有统一的质量标准,也应有统一的审稿标准。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颁发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所规定的志书质量标准即全国志书统一的志书审稿标准。在志书审查中,应根据此规定并结合本省(市)具体的志书行文规范(编写细则)等相关规定进行审稿和编辑加工,以确保志书质量。本文以《四川省志》的审查为例进行论述、说明。  相似文献   

9.
饶国龄 《中国地方志》2015,(2):19-21,62,63
志书主编在志书编纂过程中具有统揽作用,主编的认知水平和工作能力决定志书的形成过程和质量。志书主编必须具有独立的思想和对整部志书的驾驭能力,从一开始就要介入编修工作的每个阶段,超前谋划,把编纂思路和修志意图贯穿到整部志书的编纂过程中。志书主编要切实履行职责,做编辑人员的主心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每个编辑明白主编的工作思路和意图,以形成上下合力的一个有机整体,体现志书合二为一的编纂思想,确保志书行文规范的统一和志书的编修质量。  相似文献   

10.
无论上一轮或二轮修志.质量都关乎志书的生命.摆在修志工作最主要的位置。每个编辑人员都有着保证志书质量的使命感.尽管编辑们各自的编辑水平千差万别。但对资料的严格核实却是一丝不苟。志书资料不论是文字或数量资料都必须真实可靠.不能含混.尤其是林林总总的各类数字少一位或多一个小数点就会酿成大错.致使人怀疑志书的资料是否可信。  相似文献   

11.
志书、年鉴编辑(以下称“编辑”)的素质决定志鉴的质量,这是理论研究和修志编鉴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真理。李铁映《在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专门列了一个题目论述这个问题。他说:“志书是人修的,所以修志人员的素质决定着志书质量。有什么样的人才素质,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志书。志书的质量取决于人才。”  相似文献   

12.
作为官书、资料性文献的地方志书,编辑加工有其特性。在提高志书质量的诸环节中,编辑人员对志稿进行编辑加工是不可忽视的一环。为提高志稿的编辑质量,要把编辑加工作为续修各级志书必不可少的一项主要工作,尽可能地校正和弥补志稿中存在的各种差错和缺陷。  相似文献   

13.
熊洁 《巴蜀史志》2009,(2):23-24
志书的资料稿是一部志书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志书质量的高低。在综合性志书的编写过程中,由于部门工作专业性和特殊性所致,部门所对应卷帙的编写往往由部门编辑负责考证资料真伪、弄清来龙去脉并撰写资料稿;专业修志人员负责制定编修方案、构架篇目、统稿及其他后期工作。因此,笔者就在第二轮县志编修工作中,部门编辑如何编撰好资料稿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从修志实践上看,受撰稿人员志德、专业水平、工作经验、社会阅历所限,基层撰稿人员与主管审查验收领导对志书质量标准把握不一致,志书编纂过程程序不完善,基础环节质量保障机制缺失,审查验收制度不健全,审稿把关不够严,以及在审、编、校、印等环节中,重审验志稿,轻编辑校对印刷等因素影响,一些地方的志书编纂质量较差。因此,对志书(包括年鉴)编纂应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在贯彻落实《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的基础上,细化和完善本地质量管理措施,建立符合实际的质量保障机制,切实提高地方志书的编纂质量。在具体工作中把握好五个重点环节:最大限度地发挥编辑人员的群体智慧是提高志书质量的基础;建立以主编为中心的主编负责制是提高志书质量的关键;确定编纂流程管理备案制,规范编纂程序是提高志书质量的重要措施;实行志稿评议是保障志书质量的有效手段;坚持编纂督查通报和审查验收是提高志书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不少志书记述的内容仅为罗列事实数据或不分主次地记述,形同记“流水账”。如果志书编纂者将横排门类、纵述史实机械地理解成按时间先后罗列,片面地理解据事直书,就会形成影响志书质量的“流水账”问题。志书编纂者在编辑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避免“流水账”问题,不断提高志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地方志志书的审稿。一般都必须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三道程序,这个程序就是通常所说的三审制。文中所说的审稿不单指总纂后的初审、复审、终审,而且还包括编辑时自审和内部审查。改稿就是编辑加工的意思。即:编辑是在审稿的基础上对志书的稿件进行修改整理使其符合《地方志志书质量规定》,达到出版要求。  相似文献   

17.
年鉴、志书语言文字使用规范是保证年鉴、志书质量的重要前提。笔者在编辑年鉴、志书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此类图书典型的语言文字规范问题。笔者将其归纳总结,希望对年鉴、志书的编纂者和出版者有所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8.
志稿编辑加工的几项工作陈曼平在提高志书质量的诸环节中,编辑人员对志稿进行编辑加工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因为志书作为出版物,按精神产品生产的程序,在投入批量生产(印制)之前,必须经出版社三级审验和责任编辑按出版要求作编辑加工,这种三审和责编制度是由我国出版...  相似文献   

19.
编辑加工是审稿的延续和深化,是在志书出版前对志稿进行必要的修改、订正、完善和规范,是十分重要的工作环节。本文从提高志书质量的角度出发,对编辑加工的目的、基本环节和注意事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新疆兵团第二轮修志工作于2009年启动后,陆续进入收集资料、编辑资料长编、撰写初稿阶段。目前,第二轮修志工作稳步推进,已经正式出版师市、团场级志书9部。这些志书总体上符合志书体例要求,质量比首轮志书有较大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不足。志书编纂者针对志稿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加以研究解决,进行修改完善,不断提高志稿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