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仁学作为中国传统人学的标志性范畴,仁是人的本体性存在。人之初心在性善性恶之间成为千年之思,却无法相互真正被说服。费尔巴哈的人学问题在于"太抽象",存在先于本质的人学导向"把自己推向未来"。康德在"人应当做什么"和"我可以期望什么"中从人的道德实践到为信仰留出了地盘。人与天的关系在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理念中得到承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立场传承弘扬了中国传统的人本思想。  相似文献   

2.
对人生的终极关怀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流.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中心问题是人的问题,其特点是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出发,从中确立自己的价值理想和生活意义,为人生文化提供种种价值理想和实现此等价值理想的途径与方法.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区别于西方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标志."天人合一"思想是其中突出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潮汕传统民居是潮汕文化的主要载体,体现潮汕文化的特质。潮汕民居不仅显示中国古典传统建筑的中轴线特征,具有与中原民居相类似的文化内涵。并且无论是在布局上,还是在伦理功能的调控上。潮汕民居更显示一种以“中心”为基点的“向心围合”特征,蕴含潮汕人民“北极崇拜”的天人合一文化思想,曲折展示潮人崇宗敬祖,追求和谐的民系心理。  相似文献   

4.
经世致用、积极入世,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一种主导意识。这种主导意识反映到史学领域中,就是使中国的史学注入了鲜明的时代特质,表现出关注社会历史命运的“史学自觉”意识。首先把这种精神付诸实践的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亦是历史学家的孔子。他有感于当时“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臣武其君者有之.子找其父者有之”‘。的局面而作《春秋》,企图借助于历史来阐发自己的政治信念,以达到史学为现实服务的目的。孔子以后,几乎所有史学家都对史学为现实服务的思想给以极六关注,对其进行积极阐释和应用。到宋代,史学不…  相似文献   

5.
颜羿 《文史月刊》2012,(Z3):249-249
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将"课堂换位教学法"引入高中高中历史课堂,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引导学生走向学科。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治国理念,其思想根源来自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内涵丰富,其具有的"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形成了以"和谐"为特质的中国和谐思想文化传统。对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进行与时俱进的承继与弘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50年来的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重视社会史研究是中国史学的一个传统,1949年以前学者们就程度不同地有过相当不错的理念和著作。吕思勉、顾颉刚等人曾在自己的研究中涉及社会史的内容。1948年,吴晗、费孝通等人组织过一个关于中国社会结构问题的讨论班,历时半年,中心内容是在中国传统结构中皇权与绅权怎样合作和冲突,它们的性质如何,又如何演变,旨在运用功能学派的方法,通过分析权力结构来认识传统社会。据冯尔康等《中国社会史研究概述》①,1911年至1949年,国内学者共出中国社会史书籍114种,1949至1956年共出版58种。不过…  相似文献   

8.
马福林 《丝绸之路》2010,(21):68-69
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奥克兰以南100公里处,有个神秘的钟乳石洞。如果以洞的大小论,这样的钟乳石洞在中国境内比比皆是:如果以钟乳石的观赏价值论,亦显得太一般化;  相似文献   

9.
《湖南文史》2012,(2):40-40
国学大师钱穆曾在《中国历史精神》一书中说:“若把代表中国正统文化的,譬之于西方的希腊.则在中国首先要推山东人。自古迄今,山东人比较上最有做中国标准人的资格。”山东为孔孟之乡,两千余年深厚的文化积淀.孕育了独具文化特质的山东人:好客.耿直.  相似文献   

10.
价值哲学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界的新兴学科之一,在国内哲学领域面临不景气的情况下,价值哲学研究却异军突起,给哲学研究注入了活力。近年来,在价值哲学研究领域,可谓硕果累累,新著迭出。譬如象李德顺所著《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研究》,王克升所著《价值之探求》,袁贵仁所著《价值学引论卜赵醒洁所著《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王玉探所著《价值哲学》等都堪称我国价值哲学研究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这些专著表明,我国价值哲学的研究,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比较集中和系统地研究了价值本质论或存在论,包括价值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长达5000年的光辉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玉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玉器为中心载体的玉器文化不仅深深地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政治观念,而且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中,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汪雪莲 《黑龙江史志》2013,(17):260+262
川南苗族情歌,以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传承着苗族文化中的情爱谱系,然而,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的苗族文化血脉却面临断裂的境地。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苗族民众,也将由以"歌"为中心的审美化生存过渡到以"钱"为中心的功能化生存。是祸是福,只能留待历史来回答。  相似文献   

13.
近百年来,华侨、海外华人被誉为中国现代化的主要推力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后,海外华人社会发生了两个重大变化:一是以东南亚为中心的传统华侨社会的转型,华侨落地生根,归化于当地,成为当地多元民族之一的华族;①二是中国人再次掀起大规模的国际移民潮,这些新移民②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尤其集中于发达国家,改变了中国人以东南亚为传统移民目的地的布局,为传统的海外华人社会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使中国与海外华人的关系发生了新变化。本文讨论近30年来中国国际移民的动机、规模及中国政府对国际移民的政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正>每至农历十月初一,川西北岷江、涪江上游的羌族就会迎来传统佳节"羌年"。古老的史诗"木吉卓与斗安珠"叙述着这个节日的悠远来历。传统羌年的祭祀与庆祝,处处体现出敬天还愿、感恩、报喜的特质。斗转星移,羌年从高山村寨走向了民族文化展演的舞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古羌人从"逐水草而居"到"依山居止,垒石为室",从西北河湟地区迁徙至川西  相似文献   

15.
<正>人民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38万字,60元无论是历史的中国还是现实的中国,乡村都是一个无法绕开的领域,因为它影响了无数人的命运,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华民族的走向。本书作者长期致力于中国近代乡村史研究,已出版《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经济探微》、《借贷关系与乡村变动——民国时期华北乡村借贷之研究》、《民国乡村借贷关系研究——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中心》等著作。这部专著,是作者近些年来围绕"近代华北乡村的经济与社会"所进行的探讨。首先,以华北为中心,阐述了中国近代乡村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方法论,并检讨  相似文献   

16.
正近代以来,衰弱的大清帝国不仅颠覆了日本人心中传统的中国形象,也促使其为避免重蹈覆辙而苦苦寻找对策。一些日本人认为应征服清朝以壮大自己,也有日本人认为应联合中国共同对付欧美列强。持后一种观点的人并不在少数,但最终的结果是前一种观点逐步变成了现实。一、一场"华夷之辩"近代以来,清朝衰落的现实改变了大多数日本人对中国的态度,促使他们对原先的华夷体系进行重新思考。华夷  相似文献   

17.
张傲丽 《大众考古》2023,(10):40-46
<正>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以新西兰为中心的南太平洋地区和以墨西哥为中心的中美洲地区,在其文明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历史悠久且具有地域特色的用玉传统和玉文化。地球上玉石的产地很多,今天的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波兰、墨西哥、新西兰、津巴布韦、意大利、韩国等地都有丰富的玉矿资源,但是考察世界古代各地文化,只有在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以墨西哥为中心的中美洲地区和以新西兰为中心的南太平洋地区,先后创造出程度不同但各具特色的玉文化,构成了环太平洋三大玉文化圈。  相似文献   

18.
清代乾隆到嘉庆年间,对于外面的世界,上上下下的中国人大多还沉淀在两千年来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里,那时的朝廷曾以清帝国为中心绘制过几次有关周边世界的《职贡图》,还有宫廷画家也画了《万国来朝图》,记录各国人等到北京贺岁的盛况,人们始终沿袭着古老传统,一厢情愿地描述着想象的天下图像。  相似文献   

19.
"孝"的观念产生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在宗法家族制度中得以确立和体系化。两千多年来,从统治者到普通民众,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目的共同构建了"孝"的道德网络和行为模式。以"孝"为中心,形成了一整套观念范畴,构成了"家——国"两个超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孝"的观念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制约着每个人的行为。"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仍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史诗,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神话。无论从政治史、军事史的角度,还是从思想史和文化史的范畴来看,长征的意义都远远超越了革命本身。长征不只是中国革命传奇的名片,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底片;不只是中国从苦难走向富强的文化底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本色。长征,不仅让中国人更深刻地认识自己,也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本文从传播史的角度,介绍了世界是如何知道长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