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是青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立足青海实际,依托资源优势,是走新型工业 化道路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青海扶贫开发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志苡 《攀登》2003,22(1):73-79
青海省是全国贫困面较大的省份之一,目前仍有197.7万人处在贫困线以下。这些人群大多分布在偏远、高寒地区,贫困程度深,自我发展能力严重不足,全省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本就此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李桂荣 《攀登》2015,(3):138-141
公共图书馆是城市文化、经济、社会、政治等综合展示平台,是城市名片,是重要的社会教育与文化服务机构,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标志和必然要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具有加快城乡融合、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重要作用。青海省在落实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的同时,需要重视发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重要作用,推进青海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促进青海城乡人口整体文化素质和水平的提高,以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提高青海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与社会和谐,缩短青海与其他省区发展的差距,提升青海城镇化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4.
郑杰 《攀登》2014,(6):78-81
国家公园为适度利用自然资源、强化生态保护、限制人为活动开创了有效地管理模式,对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就建设国家公园体制,实施有效地生态保护与适度地开发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行探讨,并结合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生态立省"战略的实施,提出思路。  相似文献   

5.
朱燕娜 《黑龙江史志》2014,(5):311-312,316
青海自古是民族聚居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问题,在政权建置方面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民族关系也极为复杂。解放初,青海省在"既无党组织,又无统战关系"的情况下开展工作,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根据本省实际坚持"慎重稳进"和"更加慎重稳进"的方针,在政权建设问题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攀登》2016,(5)
目前在已有的关于碳汇功能区的相关研究成果中,通过建设碳汇功能区解决碳排放的成果及其少见,应引起政府和学界的高度重视。本文拟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将三江源碳汇功能区建设作为国家经济总量增长空间提升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为我国碳汇经济发展寻找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马丽雅 《攀登》2013,32(4):122-128
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地区是青海省人口和城镇的密集区,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打造若干个具备现代城市形态的中小城市,有利于加速人口、产业集聚,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对推动青海"四个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建设青海东部城市群是促进青海东部及全省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也是西部欠发达地区进行新型城市群建设的实际探索。为了提升城市的竞争实力,使城市可持续发展,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更加需要及早进行品牌规划和建设。  相似文献   

8.
宫敏丽 《攀登》2006,25(2):73-76
文章通过对青海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的分析,表明青海农村劳动力资源过剩严重,农村剩余劳动力行业和地域分布不合理,农村劳动力转移仍然处于无组织的自发状态,劳动力整体素质低下,同时,分析了青海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提出消除制度障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发挥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功能,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聚集,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搞好农民工技能鉴定工作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智库是政府或社会组织的重要智囊机构,它常向所属单位提供政策性或对策性建议。作为南京大屠杀与和平学方面的高端智库,应当团结与联合这一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为缓和中日关系的矛盾,最终解决中日历史问题的分歧,推动中日关系正常化,贡献才智,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0.
曹萍 《攀登》2013,(2):1-4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及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全省文化改革发展大会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青海"两新"目标和"三区"战略任务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严琼 《攀登》2015,(1):81-86
生态问题是21世纪人类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不得不面对的生存悖论。通过对祁连山地区生态功能减退状况的考察,使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同时,根据祁连山地区实际,期望从理论层面上寻找解决生态问题的良策,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2.
13.
青海城镇化进程中的劳动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在城镇化过程中 ,一个点线、线面结合的城镇网络已具雏形 ,以城带镇、以镇带村、以村促镇、整体  协同的城镇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伴随着劳动就业渠道有所拓宽 ,在保持就业局势稳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 ,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 ,青海经济发展长期滞后 ,“三线”企业多 ,下岗职工比例高 ,失业人数逐年增加 ,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逐年增多 ,劳动就业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 ,要加快城镇化进程 ,发展城镇经济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社区服务功能 ,不断拓展就业空间 ,努力开创全省经济更快发展 ,社会充分就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15.
《攀登》2015,(2)
乡镇是政府指导农业、管理农村、服务农民的直接载体,上联国家下接乡村社会,其公共服务能力决定着政府公共服务最终的可及性和公平性。青海藏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与快速提高的公共产品供给和农牧民与日俱增的公共服务需求不相适应,事多人少造成工作的被动应付,队伍整体结构不合理难以形成服务合力,干部思想情绪波动造成干部服务群众主观能动性趋弱。要提高乡镇公共服务能力,就必须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合理设置岗位,按编补充人员,优化队伍结构,提高队伍整体合力。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解决“三农”问题是关键。立足青海省农牧区的实际情况,理清农村、牧区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思路,对于全面建设青海小康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关于青海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就青海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如何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富裕劳动力转移、基础教育改革、新型合作医疗体系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乡镇机构改革等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青海主要表现为“兴地”与“富民”两大任务,二者本应相互统一。然而,青海特定的自然条件、综合区情和特色产业,又使“兴地”与“富民”的统一,成为一大难题,集中体现于多方面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对此,应坚持唯物辩证法,统筹兼顾、科学布局,把握好“度”,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9.
20.
马建武 《攀登》2008,27(3):72-74
党的十七大对繁荣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作出了全新的战略部署。十七大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出发,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高度,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为此,应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快青海民族文化建设的步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构建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