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俗研究》2021,(5):95-108
作为一种政治文化传统的"礼俗互动"话语及其实践,建构了传统社会的统一性。顾炎武的风俗教化观是传统"礼俗互动"的缩影,他认为作为一种政治文化的风俗是全民性的,论世必考其风俗,历史兴衰与风俗美恶联系紧密。整顿风俗必然要以礼乐教化为纪纲,"民德厚而礼俗成"是其风俗教化观的主要宗旨,其风俗教化观对当下的礼俗互动话语具有一定的现代启示意义。新格局下的"礼俗互动"话语及其实践方兴未艾,传统礼俗的现代性转化及其互动为我们理解当下中国社会提供了新的视角,发挥这种本土思想资源在国家治理与民间自治上的社会整合功能,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余中元  李波  张新时 《人文地理》2015,30(2):110-116
脆弱性研究领域不断从自然生态系统向社会自然复合系统扩展,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动态化和人文化地研究脆弱性已成为趋势。湖泊流域是多层级的复合的社会生态系统,从流域角度、社会生态系统层面、体制机制维度,综合分析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驱动机制,对系统治理和源头治理湖泊流域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以滇池为例,将"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和"暴露度-敏感性-恢复力"模型结合,构建脆弱性分析框架和评价模型,探寻湖泊流域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变规律和脆弱性驱动机制,提出了湖泊流域脆弱性调控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姜帆 《神州》2014,(15):225-22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中国梦的真正内容和全新理念,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战略,启动了新一轮的思想解放运动。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仅使中国改革具有了新的意义,而且赋予社会治理创新全新的性质,构建了未来中国式社会治理的新体系。全会提出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  相似文献   

4.
论文梳理了中国政府在设立归难侨的安置制度以及制定相应的华侨农场政策中的治理逻辑及其治理绩效。研究发现,政府对华侨农场及归难侨的治理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设立之初强调"政治任务",到体制改革后注重"经济发展",再到后来对"社会和谐"的重视。华侨农场的设立具有安置归难侨、改善其生活的政治属性。但是,政府对华侨农场以及归难侨长期的特殊照顾导致了国家沉重的经济负担。出于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归难侨生活的目标,政府对华侨农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这一政策给华侨农场及其社区内的归难侨群体的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冲击,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面临着平衡"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之间张力的两难。国家的这种二元需求与社会结构、中央—地方关系等因素互动,共同影响了归难侨安置制度与华侨农场治理政策的变革轨迹以及治理绩效。  相似文献   

5.
《攀登》2021,40(3)
随着慈善组织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的功能不断凸显,关于慈善文化的研究也成为当前的重点和热点。本文基于国内不同案例所呈现的多元场景,拟探究慈善文化与社会资本二者在不同环境下的互动机理。研究认为,慈善文化与社会资本之间的有效互动具有正向性、持续性和实效性特征;二者之间的无效互动具有间断性、非理性和异化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传统观点大多认为,社会中介组织是专业分工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指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育、成长的过程,也是我国社会中介组织发育、成长的过程。它从经济生活的角度指出了社会中介组织的某些特征,具有特定的启迪意义。但是,笔者认为,由于研究视角、时代条件的限制,这种观点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在本文中,笔者认为,伴随着市场经济和民主社会的发展,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互动,这一社会组织的内容和形式也将随之变化。对我国的社会中介组织的认识必须立足与国家与社会互动的这个大背景。  相似文献   

7.
城市与区域的互动一直是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论题,并在经济全球化、城市区域化、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日益复杂化。城市-区域系统理论用单元模型来诠释城市-区域系统的互动方式,用系统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对立,并以加权voronio图来确定城市-区域系统单元的边界,从而把城市与乡村融为一个"一体化地域",由此提出了一个研究地域整合的新视角。在城市-区域系统视域下,中心城市是城市-区域系统的互动核心;城市体系是系统的"骨架"并体现其组织结构;城市群是承担特殊功能的城市-区域系统,须提升其内聚力和外联度,从而达到城市与区域高效互动、综合发展之目的。论文以中原城市群为例,提出了基于核心组织、内聚组织、外联组织和区域支撑四方面的整合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地理学视角看,乡村治理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乡村空间权属和空间权力的配置,即领域化和再领域化。本文从当代乡村治理的问题出发,运用领域理论分析明清时期乡村治理中的空间-社会关系及其领域化机制。研究表明:县级政府构建的行政领域难以实现全面有效的治理,乡绅主导构建的社会领域基于乡村特征划定边界和提供公共物品并部分替代了行政领域,其具体领域化机制为家族-宗族-乡族三级治理体系。本文认为明清时期乡村治理存在多元领域,行政领域与社会领域通过有效的协调机制相互补充使乡村治理更有效。乡村治理应注重对当地社会领域和市场领域的培育,同时增强行政领域治理的有效性及其与其他领域的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9.
邢军 《安徽史学》2015,(5):166-168
<正>梁漱溟、吴景超为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争论成为彼此学术思想的关联点,开启了他们对一些社会重大焦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本文从知识社会学视角分析和认识他们社会思想的分歧与共识,揭示近代社会改良思想的演变规律,进而反思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是非得失。一、中国社会结构的分析社会结构是梁漱溟、吴景超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出发点。在关于社会阶级问题上,梁漱溟断定中国缺乏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社会暴力治理的"文武之道",在"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的长期实践之后,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和主体治理三个层面组成其体系。其中,在国家层面形成了暴力国有之传统、文武结合"两手抓"的原则;在社会层面,既以民间禁武缓解内部矛盾冲突的暴力性,也以保甲制探索来应对地方暴力治理的现实需要,还以暴力娱乐的组织化、空间化、时间化而实施暴力治理的生活化管理。就微观层面而言,既形成拳术化文化样式、"藏-亮"发展方式,也以"由怒而勇"的胆气训练克服紧张与恐惧,以有人/无人与强者/弱者的调节启动攻防行动,以身心六合获取自我支持,以自我弱化表演实现其理想的技击效果,从而形成了中国传统武术"德、智、力"文化基因及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青海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是国家社会治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其治理能力最为直观的体现。在国家治理理念、治理原则和治理方略的引领下,青海省委省政府以及基层各级党委政府积极作为,因地制宜,探索"枫桥经验"本土化路径,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书写社会治理的"青海故事"。本文根据青海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实践,梳理了青海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八个坚持"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2.
《攀登》2017,(5)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关系着国家治理全局。新形势下,基层社会治理中面临许多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转变治理理念。那就是需要寻找一种解决问题的中国之道,即协商民主,去实现内生性的政党与社会的互动,从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13.
社区治理的水平在根基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治理的整体水平。当前,"三社联动"已成为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举措。相对于大城市,小城市"三社联动"具有自身的场域特征,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主体能力不足,自主行动不多,优势整合较难,合作共治不易,监督渠道不畅,规范成效不彰等困境。提升小城市"三社联动"水平,不仅需要改善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的主体能力,奠定联动基础,而且还需要倡导协同治理,完善联动机制,最终实现社区的良善之治。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5月22-24日,"礼俗互动:近现代巾国社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来自英国、日本、香港、澳门、北京、上海、浙江、贵州和山东等地近30名学者参加。会议围绕中国社会的礼俗互动传统及其近现代重构问题,从民间自治、民间信仰、礼俗社会、社会变迁下的礼俗互动等视角展开研讨。学者的演讲报告包括:科大卫、贺喜(香港中文大学)《秘密社会的秘密:自我合法化与其在中国社会虚拟的影响》,李  相似文献   

15.
顾化龙 《黑龙江史志》2013,(17):277-277
<正>现阶段,我国已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发展阶段,正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关键时期。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这个时期既是"发展机遇期",又是"矛盾凸显期",社会转型带来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社会阶层结构的调整和权力的转移,往往容易导致"社会经济失调、社会失序、国民心理失衡、社会伦理失范"。正如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所指出的,"一个高度传统化的社会和一个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社会,其社会运行是稳定而有序的,而一个处在社会急剧变动、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社会治理重在基层",要求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解、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本文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结合当前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对基层社会治理的运行模式进行归纳提炼,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提供一定的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中国的复杂社会系统中,"礼俗互动"奠定了国家政治设计与整体社会运行的基础,并在"五四"以来的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中有所延续。礼俗互动的核心要义,是借助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将国家政治与民间"微政治"贯通起来,保障社会机制内部的脉络畅通,以文化认同的方式消除显在与潜在的社会危机。在全球化、信息化急速发展的今天,我国面临着国际规则、国家法权与民间治权等方面的多重考量,礼俗互动所寓含的传统政治智慧与社会运作机制或有助益。  相似文献   

18.
《攀登》2016,(3)
当前,中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主要依赖于街道—居委会体制,但是在实际运转中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存在许多深层次矛盾。在困境与矛盾的"倒逼"下,街道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街道办事处的管理体制入手,对其行动逻辑及目前改革实践探索及理论研究从集权与分权、国家与社会及政府与市场的国家治理体系三条主线与三个向度进行审视,意欲提出今后街道体制改革的一种价值与路径取向。  相似文献   

19.
要认清20世纪中国的社会转型,首先应该弄清社会转型的含义。我在《中国现代社会转型研究述评》(郭德宏:《中国现代社会转型研究述评》.《安徽史学》,2003年第1期)中,曾列举了关于什么是社会转型的十种观点。从这些观点来看,社会转型一般是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换,其中包括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  相似文献   

20.
欧阳丽娜 《区域治理》2022,(11):29-32,36
内蒙古位于祖国北疆,地域广阔,县域经济发展存在不均衡的问题,导致县域社会治理水平不平衡.内蒙古县域社会治理能力是内蒙古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关键,也是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通过建立"全领域清单"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发挥"综治中心"作用、健全社会治理互动机制、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等路径提升内蒙古县域社会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