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垣  杨婷 《攀登》2023,(3):40-47
资本逻辑既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同时也具有反生态性。马克思从资本生产扩张逻辑、资本消费强制逻辑,以及资本全球扩张逻辑三个方面对资本逻辑的反生态性进行了深刻批判。资本逻辑主导下的生产和消费是导致生态问题的根本原因,而资本的全球扩张则进一步引发全球生态问题的出现。中国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辩证审度资本逻辑的双重效应,加速推动生产模式的绿色转化,激发建设生态文明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2.
王淑娉 《沧桑》2011,(1):127-128,133
本文针对在当今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出现的大学生"异化消费"的新现象,进而分析了大学生异化消费的产生及后果,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维度出发,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荀泉 《攀登》2023,(4):51-57
马克思对社会空间作了考察,探讨了自然空间到人化自然空间的转化,让其空间思想呈现出社会实践、资本批判和伦理价值三重维度。在社会实践维度,社会空间是人生产实践的产物。以往的哲学无法理解空间生产的主体性、历史性和实践性,马克思从社会实践角度考察了空间生产的演变过程、人与自然空间的互动、空间生产的社会性等,开启了对空间生产的新理解。在资本批判维度,空间生产已经成为资本增殖的工具,制造了区域空间等级结构,引起了空间内部的冲突。空间生产在发展中出现了资本逻辑化的趋势,让空间发生了异化,制造了政治权力空间。在伦理价值上,马克思批判了空间剥削和空间非正义现象,要求建立生态的空间生产,实现自由、平等的社会空间。马克思空间生产思想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城乡空间,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空间。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总结扬弃前人异化思想的基础上,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以劳动为切入点发展创造了自己的异化理论,由劳动的异化深入到人的异化,由人的本质的异化到探究人性的复归,追求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在一定范围内也还存在异化现象,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导向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消费人”的哲学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琼云  李雨燕 《攀登》2009,28(2):39-42
“消费人”是以追求物欲为生活目的、持有消费主义价值观的人,其本质上是对全面发展的人的背离。其消费活动的非理性主义,必然导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矛盾。本文对“消费人”进行哲学上的审视,旨在倡导一种和谐的、积极的科学消费观念,引导“消费人”消除异化,回归到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6.
王九元 《神州》2014,(12):243-244
当今社会,异化消费之风兴起,其对资源的浪费,对环境的危害,以及对人心里的荼毒已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危害。基于此,有必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消费思想,并结合中外学者在消费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异化消费的背景,表象和对策进行深入研究,追问异化消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并做出解答,从而引出推广绿色消费理念对生活以及社会的益处,进而获得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价值和值得推广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芬 《神州》2014,(12)
当代大众在娱乐时对传统审美观念进行反叛,打破了几千年来欣赏美表现美的心理定式,出现了强烈的审丑倾向。为何大众容易“审美疲劳”,而不容易“审丑疲劳”?笔者认为,消费社会下,艺术家、媒介和受众出现了异化现象。只有针对不同主体采取不同的对策,才能使现代性语境下审美理想建构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运用马克思的异化观理论是解决我国中产阶级异化消费问题的正确途径,同时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可持续发展以及由倒T型向橄榄型社会转变起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消费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正冲击着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观和价值观,从大学生的消费特征入手,进行了一些哲学方面的思考,主要从消费文化的逻辑产物、资本无限增殖的本性等四个方面进行剖析和透视,以此唤醒大学生的理性消费观以及家长、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必要性,引导他们走出消费误区,进行合理消费,营造科学而健康的校园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10.
李晓霞 《攀登》2022,(5):31-36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历史逻辑生成、完整的内容以及与实践的统一彰显着其鲜明的整体性。马克思异化理论经历了从萌芽到形成,再到确立和成熟的过程,是一个追求整体性和获得整体性的过程。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主体、客体、根源和扬弃这些要素紧密相连,构成了异化的整体内容。马克思异化理论以实践为逻辑基点,以人的解放为逻辑主线、以辩证法为逻辑方法,使其成为一个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互相支撑、首尾连贯、彼此呼应的逻辑理论体系。马克思异化理论在与实践的统一中,持续实现和彰显其整体性的特征,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攀登》2015,(4)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企业家才能与劳动、资本、土地一样是生产要素之一。转型期藏区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藏区经济的发展关键是如何发挥藏区主体民族的积极性和能力,而少数民族企业家在此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得不提的是当前诸多研究形成的判断,深刻地依赖于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论体系。笔者认为藏区少数民族企业家的行为既不是"经济人"的理性选择,也不是宗教伦理选择,而是不断异化的特有逻辑,市场进程中的藏区少数民族企业家行为的主流实践存在着更全面的诠释可能。  相似文献   

12.
《攀登》2019,(6)
国内外学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质的另类解读,是基于资本逻辑在中国的现实存在。事实上,马克思生前就对资本逻辑的运行规律做过深入的分析,他肯定了资本逻辑的正面效应,也批判了资本逻辑的负面效应。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历史节点上,我们应以马克思的资本逻辑理论为指导,辩证地认识到资本逻辑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并且凭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势利导,探寻路径,从而驾驭资本逻辑,超越资本逻辑。  相似文献   

13.
刘博 《人文地理》2019,34(1):99-105
时尚与品牌消费是地理学的重要领域之一。物质主义和环保意识是快时尚消费领域的一对矛盾,也是影响中国消费者时尚消费的两大逻辑。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消费者的物质主义与环保意识对快时尚品牌认同及消费行为意向的影响,发现:第一,受支付能力的局限,物质主义是国际快时尚品牌认同与消费逻辑的最重要因素;第二,消费者环保意识越强,其品牌认同和消费行为意向越高;第三,品牌认同程度对环保意识与品牌消费行为意向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可以认为,在物质主义和环保意识冲突的背景下,追求环保的时尚是个伪命题。研究发现可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也有助于我国快时尚企业采取应对消费趋势变化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4.
张涵  孙九霞 《人文地理》2022,37(5):24-31
随着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中国社会已经从生产型社会进入消费型社会,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也逐渐成为地理学绕不开的研究话题。消费活动以超出我们想象的方式将地方与我者、他者联系起来。消费实践如何与在地化的商品实现连接与互动,是作为人文地理学的子学科消费地理学需要回答的问题。消费地理学是通过消费与其他空间相联系的内在逻辑来解释地方中蕴含的复杂含义。本文回顾了消费地理学的源起与研究脉络,借助消费地理学关于消费空间性、主体性、社会性的分析框架回顾了西方消费地理学的研究概况,并梳理了我国消费地理学的学科基础与研究框架,最后提出了从地理学视角解读消费研究热点话题的新思路与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5.
社会和谐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通过对异化现象的分析和它与人的发展同社会发展间关系的阐释,说明了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必要以及构建好和谐社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胡珊 《神州》2014,(9):174-174
社会的人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具体个人的发展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社会分工还未发展起来,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他活动以朴素自然的形式融合在个人活动中,个人显得比较全面和自由。私有制条件下,片面的社会分工使人的发展片面化,导致与社会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全面发展共生的个人畸形发展,这种异化现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尤为严重。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明确提出异化劳动四方面的内容,力求在发现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揭示人的发展规律,寻找扬弃异化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17.
张恒路 《神州》2013,(32):252-253
在消费主义社会,身体已渐渐成为人们自我认同的核心,身体的呈现方式也已大为不同。主要表现在:由内而外的本我突围与由外而内的社会建构所共同塑造的欲望的身体;大众传媒借助话语权力对身体操控而形成的屈服于消费主义的驯顺的身体;在消费逻辑和父权制压迫下,身体,特别是女性身体的物化。身体的单向度呈现,使得人类在消费社会进一步呈现异化的窘态。而人类却麻木无知,甘于异化,人的解放仍然日遥路远。  相似文献   

18.
吴金群  巢飞 《人文地理》2022,37(3):110-117
在空间生产的视角下,行政区划调整不仅包括地域层面上对城市空间的重新划分,而且包括尺度层面上对社会关系和制度结构的系统重塑。将政府、市场与社会的行动和权力、资本、权利的三重逻辑整合起来,可以为分析城市行政区划调整提供一个全新的工具。在实践中,合作与互制是政府(权力)和市场(资本)的互动逻辑,监督与回应是政府(权力)和社会(权利)的互动逻辑,嵌入与互渗是市场(资本)和社会(权利)的互动逻辑。城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不仅是政府、市场、社会主体相互博弈的结果,而且会不断重塑三类主体自身以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启焰  王兆杰 《人文地理》2011,26(1):113-117
伴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到来,以符号和影像为主的消费文化成为了社会消费的主导。因此,旅游业的发展与规划既需要满足消费需求,又要尊重消费文化。本文中我们试图从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的三个方面:文化能力、文化产品、文化制度的角度分析旅游文化资本,希望以此推动旅游文化资本在旅游规划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任凯欣 《神州》2012,(17):22-22
法兰克福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阿多诺和马尔库塞从对现代资本主义全面异化分析入手,着重批判了资本主义的文化产业和强制性消费把人变为"单向度的人"。本文依照这种文化批判理论的反思路径来对《娱乐至死》进行阐释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