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新时期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下,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民族政策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实现更加和谐的民族关系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缩小了与东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差距。这得益于中央始终把个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作为维护祖国统一,增进各民族团结合作的基本方针,而且始终将解决国内民族问题作为同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之一,其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对我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河南省临颍县繁城回族镇民族经济现状的调查研究,对其民族经济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进一步指出其未来发展方向和具体实现路径。这对于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各民族的团结进步有极其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发展劣势的少数民族实行补偿政策,实现其优先、倾斜发展及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是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终极目标是逐步消除民族发展差距,实现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在发展成为民族问题主要内容和民族关系核心要素当代中国,民族发展补偿政策的发展、完善对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构建意义重大.以民族教育偿政策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4.
《民族译丛》2001,(5):24-34
在当代波兰,国家在“民族问题”上的政策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的:对于波兰的多数民族来说,目的是保持和发展波兰文化的区域多样性;对于少数民族(包括按宗教来划分的)而言,也是如此;通过与一些国家签订包括相互义务在内的协议这一途径来帮助在这些国家中处于少数地位的波兰人,在波兰国家政策中占有特殊地位。必须指出的是,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是民族地区繁荣与发展的原动力,也是民族凝聚力增强的有力保证。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是一件关乎少数民族人民生活质量及国家安定团结的大事。如何更好的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发展,选择一种最优的发展路径是实现民族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民族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保存与发展、开发与利用,实际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种种方面,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民族文化得以保存发展,民族优秀精神便会成为民族发展繁荣的灵魂,并且可以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目标的实现。故而对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少数民族最具特色的便是他们世代相传的民族文化,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从这种传统与现实出发,树立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路,才能够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的同时,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才能够在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过程中,更好地实现民族的和睦和民族的共同繁荣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全面理解和把握这一理论,对于我们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缩小民族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 诚心诚意地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原则,也是我们在解决民族问题上的根本立场。这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我们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是坚定不移。”“不仅西藏,其它少数民族地区也一样。我们的政策是着眼于把这些地区发展起来。”他还特别强调“观察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是看那个地区能不能发展起来。”“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邓小平的这些论述,集中地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在民族问题上的根本政策。同时也告诉我们,加快民族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中央对少数民族干部政策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辽宁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从辽宁省的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当然,目前辽宁省落实少数民族干部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是少数民族干部的结构体系存在着比例不合理的同题,主要表现在少数民族干部的数量结构同题、化知识结构问题,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的外流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建议,应通过民族政策的词整及完善,以实现民族干部结构的相对协调。  相似文献   

9.
对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长期落后是困扰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促进各民族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国家面向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也有源于此,我们要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展民族特色产业、培养引进各类人才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民族地区生产力的跨跃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选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我国民族政策的一项具体内容。培养、选拔大批少数民族干部不仅是改革开放形势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发展,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做好民族工作,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针对当前少数民族干部数量偏少、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等现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多途径加速培养和选拔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证明代蒙古部落大批入据青海这一纷乱、复杂的历史过程,深入分析多方面矛盾交织的内、外因,对厘定明代中后期这一影响巨大的西北边疆少数民族迁徙事件的历史真相有重要史学价值,同时对当代处理民族关系问题和民族宗教问题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证明代蒙古部落大批入据青海这一纷乱、复杂的历史过程,深入分析多方面矛盾交织的内、外因,对厘定明代中后期这一影响巨大的西北边疆少数民族迁徙事件的历史真相有重要史学价值,同时对当代处理民族关系问题和民族宗教问题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族占据了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其余各民族因此也被称为少数民族。在少数民族之中,有一部分人口更少,属于少数中的少数。例如赫哲族、鄂伦春族、布朗族、基诺族、珞巴族等等,这些少数民族在学术界又被称为少小民族。在迈向现代化的路途中,这些少小民族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他们不仅居住区域偏远,没有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吸引外来资金,发展举步维艰,困难重重。更为严峻的是,这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中国民族问题的历史与现实出发,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运用于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针对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与任务,提出了对少数民族发展实施分类指导的重要理论观点和政策原则。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少数民族实施分类发展指导的初步探索与设想,不仅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具体阐发和丰富补充,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早期探索与实践的结果。这一结果体现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工作实际相结合的新经验与新发展,开创了成功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以来,民族问题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本文着重探讨如何理解国家主权原则层面上的民族问题,指出依照国际惯例和国际法,民族自决权的实现主要限于非殖民化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而不是支持已经建立的多民族国家内的少数民族分离运动。文章指出,虽然中国等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实际上与国际惯例和国际法是一致的,但西方国家与中国等国有关民族问题的争议仍然存在,其主要原因是不同性质的国家(后现代国家、现代国家、后殖民国家)在与国家主权相关的一系列观念认识上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16.
张向红 《神州民俗》2007,(10):64-66
当代社会语境下的中秋节,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逐渐空洞符号化。民众日益疏离和边缘化以丰收团圆为中心的节庆活动。文章通过对中秋节淡化的省思,恢复中秋节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激发其在民众生活世界的活力,强化民族认同感,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吴秀兰 《攀登》2007,26(3):20-23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方面相对滞后,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必然是大力发展民族经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从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变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承断层现象日益严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正面临着濒临消亡的危机.如何将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引入学校教育的课程与教学中,使少数民族文化寻找到一个稳定的、系统的传承机制,是当前急待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本文通过对辽宁省若干所民族中小学传承民族文化的现状展开调查,找出当前少数民族基础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寻求改进的措施和建议,从而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更好地完成民族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19.
张泽宇  李开宇  李彦 《神州》2014,(17):270-271
少数民族居住社区,不仅是事关国家或城市民族政策的问题,也是城市治理与发展的重要问题。城市中少数民族聚居社区的更新与治理既有一般居住社区的共性,也有民族特色与个性。少数民族社区的更新与治理政策的有效性,可能对民族政策的落实与城市发展建设造成潜在的影响。以西安市为例,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探讨少数民族社区环境、社区基础设施、社区人口教育和其认同感和归属感方面等对城市社区治理、更新的影响问题,提出西安少数民族社区治理与发展对策建议。研究认为:西安市回族社区的特点是“依寺而居,依街而商”、少数民族人口集中并且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强烈、民族文化特色浓厚、具有较强的历史传承性、有一定的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是社区居民整体文化水平低、社区群众居住环境差,可用公共空间少、社区基础设施较差、社区自治意识淡薄;治理与更新的主要路径是发展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少数民族社区的综合竞争力、原地整建,使其空间质量提升、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少数民族生存空间、发挥宗教组织自身优势,提升居民自制能力、弥补社区管理漏洞,定岗招聘、增加社区各民族内部交流。  相似文献   

20.
我省现有城市人口 162 0万 ,占全省总人口的 3 8.6% ,城市少数民族人口 15 0万 ,占城市人口的 9.3 %。城市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居全国第 3位。近些年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省地区间、民族间、城乡间的人口流动和往来日益频繁 ,城市化进程加快 ,城市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呈上升趋势。在这种大背景下 ,城市民族工作产生了与以往不同的新情况和新特点 :一是热点问题增多 ,许多当前改革中产生的社会问题突出地反映在民族问题上 ;二是复杂性增强 ,少数民族成份增加 ,居住却日趋分散 ,民族意识表现强烈 ;三是民族工作基层性加深 ,街道、社区、企业中的民族工作量日益扩展、加大。我省城市民族工作如何面对新形势、新问题 ,探索符合城市民族工作实际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模式 ,这是当前我省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本刊在本期刊登了本溪市河西街道办事处和抚顺矿务局城市民族工作典型经验 ,期望对开创辽宁城市民族工作新局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