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文化遗产》2009,(2):112-11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月19日推出了新版世界濒危语言图谱的电子版。这一互动的数字工具呈现了世界上2500多种濒危语言的更新数据,将可以得到使用者的补充、修改或实时更新。这份新版图谱于2月21日国际母语日前夕推出.方便研究人员根据这2500多种濒危语言的五个不同类别进行研究:不安全、危险、濒危、垂危、灭绝(自1950年)。  相似文献   

2.
数字     
《南方人物周刊》2010,(18):10-1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最新的“全球濒危语言地图”,全球有199种语言处境告急,其中有18种语言被列为“极度濒危语言”.因为这些语言有据可查的使用者不足10人,甚至大多只有一人.目前每两周就有一种语言消失,超过很多动物的灭绝速度。  相似文献   

3.
一、抢救濒危语言问题的提出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国际上就提出了"濒危语言"问题。世界上曾经有过7000至8000种彼此明显不同的语言,然而至今已有超过750种灭绝,还有许多语言也只有少数的使用者。据联合国资料,除非采取有效措施,否则在一个世纪之内这些语言中至少有3000种都要灭亡。  相似文献   

4.
满族是历史影响尤为显赫、人数众多的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满族是惟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满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语言的变化是一种文化现象,有其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深层原因。辽宁省是满族的故乡,在抢救、传承濒危满语的事业中,具有更责无旁贷的使命。通过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满语濒危现状及辽宁对策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作者现提出若干抢救濒危满语的辽宁对策。  相似文献   

5.
失语的世界     
《华夏地理》2007,(10):24-24
大约每两周就有一种语言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人类积聚了数千年的知识与历史也随之消亡。[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美国国会于1973年通过的《濒危物种法》是世界历史上一部极其重要的物种保护法,对维护美国的生物多样性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现代环保运动的兴起和高涨,以及美国社会和联邦政府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成为这部法案出台的时代背景。随着濒危物种灭绝速度的加快,生态学和环境伦理学的发展使人们对物种的认识发生变化,成为该法案得以出台的直接推动因素。在以往物种保护政策实践的基础上,该法案制定了更加严苛的法律制度和实施机制,确立了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立法理念。该法案首次在法律术语上赋予“濒危物种”以权利,体现了生态主义理念与环境伦理的影响,同时对其他国家濒危物种保护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雨山 《世界遗产》2011,(3):10-17
2011年6月19日至29日,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召开。大会共确立了25项新的世界遗产,其中包括3项自然遗产,21项文化遗产,1项自然与文化混合遗产。同时,大会还增加1项扩展遗产与2项濒危遗产,将原有的1项濒危遗产从《世界濒危遗产名录》中除名。截至目前,全球世界遗产总数增至936项,包括183项自然遗  相似文献   

8.
潘运伟  杨明  刘海龙 《人文地理》2014,29(1):26-34,65
研究导致世界遗产"濒危"的威胁因素能够为我国世界遗产管理与保护提供重要借鉴。对全球濒危世界遗产威胁因素定量统计发现:武装冲突、管理不力、工程建设是世界文化遗产与世界自然遗产共同面临的三大威胁;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濒危因素还包括城市发展压力、不合适的维修/重建等;世界自然遗产濒危因素则还包括非法偷猎、捕捞,以及林业采伐、农业种植、放牧等农林生产活动等。中国世界遗产面临的首要威胁因素是旅游发展压力,管理问题、城市发展压力、水利工程建设等也较为突出。提出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建议:明确遗产旅游价值取向,加强高峰期游客管理,控制旅游设施建设规模;提升管理水平与管理能力,探索世界遗产管理的新体系、新思路;妥善处理好城市发展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压力,积极预防极端自然灾害的破坏;严格控制世界自然遗产地内的道路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等。  相似文献   

9.
卞文志 《旅游》2003,(12):37-37
最近有消息披露,世界古遗迹基金会于2003年9月24日公布了2004年全年100处最濒危遗址名单。长城因责任破坏以及游客过多,损坏严重而入选。中国在名单上上榜的其他四处遗址是:河北承德的普宁寺、河北一处明代驿站、上海犹太会堂和甘肃天水民居。全球评选出100处“最濒危遗址”,中国竟独占鳌头,整整占去二十分之一的数量,这种令人不安的比例使国人对长城等文物景点的积劳成疾深感担忧。  相似文献   

10.
满语成为濒危语言,专家学者们就满族语言文化现状及其抢救、保护、传承、研究的呼吁,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关注。电视文化载体承载着民族历史文化,电视语言文化与满族语言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充分利用电视文化载体承载满族语言文化,将使濒危的满族语言抢救、保护、传承、研究工作导入社会化的意识形态之中,进而唤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自觉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11.
大熊猫的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熊猫的濒危,已引起国内外普遍的关注。对于濒危的开始时间以及濒危的主要原因,目前看法还很不一致。作者认为距今7000多年前,随着原始农业的出现,特别是近200多年来,由于中国人口的迅猛发展,才使大熊猫逐渐濒危。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站话的濒危性质及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站话是正处于急遽消变中的方言,也许过不了二三十年,这种方言就会消失。因此,将其列为濒危汉语方言十分必要,加强对其研究意义明显。  相似文献   

13.
赫哲族是世居于我国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三江流域的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赫哲族世代已捕鱼为生,拥有发达的鱼文化。赫哲族有语言、无文字,赫哲语经历过它的辉煌时代,自上世纪初开始,开始出现转用汉语的情况,逐步衰落直至今天走向濒危消亡的边缘。本文以赫哲族聚居地之一的八岔乡为田野调查点,探析八岔乡目前赫哲语的存在现状。  相似文献   

14.
国外资讯     
《中国文化遗产》2010,(2):111-112
教科文组织举办翻译和文化中介的研讨会 为了庆祝2月21日的国际母语日(IMLD).教科文组织于2月22~23日举行了研讨会.就翻译和文化中介问题进行讨论。研讨会后还介绍了教科文组织的语言活动,重点介绍了《新濒危语言地图集》和实现语言多样性的新办法。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交际的满语已经濒危,但由于其长期与东北-北京官话的接触,形成了语言接触的底层.本稿谨通过对吉林乌拉街方言中反映满族风土人情的一些文化专名词汇的整理描写与例释分析,钩沉出乌拉街方言词汇满语底层之一斑.本稿认为乌拉街方言词汇集中反映和保留了一些满族原生态文化的内涵,颇具特色.同时,针对乌拉街满语及满族文化资源濒危的现状,本稿亦分析了拯救其濒危满语文化资源的迫切任务和重要意义,并尝试对拯救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满汉合璧《满洲实录》中的满、汉语气词为研究对象,通过可视化分析,对满汉合璧《满洲实录》中满、汉语气词进行对比整理并建档,从保护我国濒危语言角度出发,提出满语语言建档的必要性,探究当前满语语气词建档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尝试建立用于翻译经典满汉语料的满、汉语气词对照语料库,以期为我国濒危语言保护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2005年,马拉维共和国发行了一套4枚濒危野生动物币,面值均为10克瓦查。重23.6g,径38.6mm,厚2.85~2.9mm,精制级,合金镀银,发行量不详。  相似文献   

18.
兰亭心语     
UNESCO发布了一项关于长期保护濒危可移动文物的博物馆合作计划。在为期两年的试点时间内.将通过博物馆之间及大学之间的合作.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国际合作与地区间合作。  相似文献   

19.
历史进行时     
<正>2010/5.14-2010/5.27"全球濒危语言地图"发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前发布了最新的"全球濒危语言地图"。该地图显示,在全球近2500种濒临灭绝的语言中,有199种语言严重告急。其中更有18种被列入"极度濒危"的名单,几近消失。目前全球每两周就有一种语言消失。人类文化的多元性正在逐步消失。  相似文献   

20.
张元刚 《旅游纵览》2013,(5):100-103
<正>1200万年前,一大块陆地从非洲大陆的板块上分离漂移,最终在印度洋上形成一块面积为59万平方公里的世界第四大岛——马达加斯加岛。特殊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热带雨林资源,形成了马达加斯加独特的动植物种类。其中在马岛上生存的野生动物78%为世界独有的濒危野生动物。包括60多种狐猴、20多种变色龙。而狐猴是早在4000万年前就已成为马达加斯加岛上的永久居民,迄今为止,马达加斯加是狐猴在地球上的最后避难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