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期导读     
彭適凡 《南方文物》2009,(1):124-125
一.《西南亚磨制石器工具与狩猎采集者的生存:向农业过渡的含义》 在传统考古学研究中。常常将磨制石器的出现与农业革命或新石器时代的开始联系在一起。在过去半个多世纪的探索中.考古发现和理论探索都表明,磨制石器的出现和使用远早于驯化植物的开始。而当前研究的视野也从将器物作为时代标志转向探究这些工具在人类生存方式转变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考古学中的新石器时代,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标志着人类真正自立于自然界的开始,而且还孕育了以后的人类文明历史中的一切因素.由于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的不同,新石器时代在全球各地开始的时间和具体方式并不一样,由此便引发了对其起始标志问题的争议.一最早使用“旧石器时代(Palacolithic)”和“新石器时代(Ncolithic)”这两个概念的,是英国考古学家约翰·拉布克(John Lubbock.1834-1913).他在1865年出版的《史前时代》一书中认为新石器时代或新的石器时代(NewStonc Agc)是“较晚的或磨制石器的时代(Polishcd Stonc Age),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用燧石和其他石料制造精美的武器和工具.很显然,“新石器时代”的概念在考古界中最早是仅以磨制石器为突出特征的.  相似文献   

3.
坭兴陶简史     
<正>文物发掘和考古研究表明,远在4000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钦州就已经有陶器。在钦州发掘的那丽独料,东场上羊角,犀牛脚芭蕉墩、黄金墩,大番坡妮义嘴等多处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经磨制的石刀、石铲、石锄、石斧等石器及陶片,尤以那丽独料新石器时代遗址最具代表性。1976年和1978年,广西区文物工作队和钦州县文化馆先后对那丽独料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调查挖掘,发现有灰坑、灰沟、柱洞等遗址和石器、陶片、果核等大量遗物,形成一篇题为《广西钦州独料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工作简报,较为详细地记叙了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4.
拉萨曲贡村遗址调查试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4年11月,西藏文管会文物普查队在拉萨市北郊曲贡村附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采集到一些打制石器和陶片,并对遗址进行了试掘。发现窖穴一座,灰坑两座,出土大量打制石器、石片、陶片和少量骨器、磨制石器。现将遗址的试掘情况简报于下。  相似文献   

5.
正在异彩纷呈的中国传统艺苑中,玉文化绝对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据考证,远在数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先民们在打制石器过程中就已经接触到了玉,偶尔会有个别玉料被加工成小件工具或装饰物混杂在大量的石质用品中。至迟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古人就已经在磨制石器的  相似文献   

6.
陈剑 《成都文物》2005,(2):4-13
岷江上游新石器时代考古起步较早,自20世纪20年代伊始,中外学者即在此进行了多次考古调查,发现有彩陶片、磨制石器等实物,但数十年来的进展不大。近年来,岷江上游新石器时代考古有了突破性进展。2000年6月至11月,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岷江上游地区开展了全面、  相似文献   

7.
岷江上游新石器时代考古起步较早,自20世纪20年代伊始,中外学者即在此进行了多次考古调查,发现有彩陶片、磨制石器等实物,但数十年来的进展不大。近年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岷江上游地区开展了全面、详细的考古调查和试掘,岷江上游新石器时代考古有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8.
1987年,湖南省苍江县文管所在该县岩桥乡小河口村阶地上,发现一件磨制石凿和一些夹砂褐色陶片。经怀化地区文物工作队的同志鉴定,确认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1988年6月,立江县饲料公司在小河口村建养猪场时,毁坏了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层。庆幸的是,我们在被推毁的泥土里和其断面上,发现有不少的打制石器。、根据地层和打制石器分析,确认是一处旧石器地点。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一、地理位置及布方情况小河口旧石器地点,位于蓝江县城东南三公里,其北紧临解水,对岸为勺ZO”国道,其西南为红土山丘,其东是杨溪河。该地点便位于杨溪…  相似文献   

9.
贾昌明 《南方文物》2013,(2):119-123
资源研究是新石器时代以降磨制石器工业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本文从可用性和可获得性两个方面来分析磨制石器资源的特点。在磨制石器的生产中,原料的大小和形状成为非常重要的原料选取的根据。资源研究的立足点应该是生产型遗址,从生产型遗址出发可以获得比较确信的资源产地信息。  相似文献   

10.
陈娜 《四川文物》2010,(1):31-38
云南西部的三江流域分布着一种独特的打制双肩石器,流行年代与云南青铜文化相当。该类石器,有可能脱胎于云南西部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并对云南青铜文化中的某些青铜器造型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1.
藕塘遗址位于奉节县安坪乡藕塘村北,今隶属于藕塘村三组和五组.遗址地处长江南岸的三级阶地上,海拔在140~150米左右.199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三峡考察队曾对该遗址进行过调查,发现中小型石制品4件,并确认这是一处原地埋藏的、遗存比较丰富的地点,可能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小石器类型文化遗存.2006年3~4月,为配合三峡工程文物保护工作,山西大学考古学系等单位对该遗址进行了较大面积的钻探与发掘,揭示出这是一处以打制、磨制石器和夹砂、夹炭陶器为主要文化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  相似文献   

12.
<正> 1978年地区文物普查队于崇礼县石嘴子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1984年5月地、县文物工作人员对该遗址又进行了复查。遗址位于石嘴子村南200米的梯田上,破坏较为严重,中部被一条东西向水沟隔成南北两块,面积共约60000平方米。从梯田剖面上观察,文化层厚约0.7—1.95米左右,在遗址的地表面上,可看到明显的圆形灰坑和大量的陶器残片,以及磨制精细的石器。两次考古调查,采集到许多石器和陶片。现将调查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察了华北地区磨制石器的制作工艺,并和打制石器的制作技术与石料进行了比较,认为磨制石器虽然制作程序复杂,但技术简单易操作,石料种类繁多。磨制石器取代打制石器成为社会主要生产工具的过程和华北地区农业起源和定居的发展过程契合,说明磨制石器这种选料广泛、易操作的制作技术可能是适应了华北地区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随着农业和定居的发展,逐渐取代打制石器成为社会的主要生产工具。  相似文献   

14.
1989年4至5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绵阳博物馆一道,首次发掘了绵阳市中区边堆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陶器、石器、骨器和房屋基址红烧土等标本数千件。陶器有罐、钵、纺轮等类,以平底器为主,复杂的口沿装饰多种花边。纹饰非常丰富,有绳纹,网格纹,附加堆纹,戳印纹、弦纹等20余种。陶器有夹砂红、灰陶,泥质红、灰陶、磨光黑陶等类。石器有石斧、石(石奔)、石凿、石刀。石箭头和盘状器。制作工艺有打制和磨制,以磨制为主。还出土1件较为罕见的细石器石核。该遗址发现有不同个体的人齿、兽齿和磨制骨器。这里出土大  相似文献   

15.
1984年7月,西藏文管会文物普查队在乃东县进行普查时,先后从亚堆区曲德公社四队、温区门中公社钦巴村征集到磨制石器三件、磨制玉器一件,并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在钦巴村找到一处小范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相似文献   

16.
谢光茂  林强 《南方文物》2012,(4):56-73,55
湘、鄂、黔、桂山地地区迄今已经发现了多处新石器时代及商周时期的石器制作场。这些石器制作场发现的石器种类和石器制作工艺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多有相同和不同之处,但都发现有与石器制作相关的各种石料、石器制作工具、石器残次品、成品乃至废弃品。对这些石制品进行深入研究将是今后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而石器制作场这类特殊的遗址中由于保留有完整的石器加工制作各个环节的证迹,特别便于石器制作工艺的探讨。广西百色革新桥遗址发掘的石器制作场就是其中一处重要的发现,《广西百色革新桥遗址石器制作工艺研究》也是相关石器制作工艺研究中的精深之作。本文作者是精研旧石器时代考古的专家,对石器特别是打制石器的研究尤有心得。本文对石料的来源、特性和选择,石器加工工具的种类和特点,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的具体制作工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和归纳,全面复原了革新桥石器的制作技术。特别是对石器制作过程中一些细节的分析尤其精彩。是今后研究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略显不足的是,本文并没有对革新桥全部的石制品进行研究,特别没有提供废弃的石片和石器残次品的完整资料,使读者难以对作者呈现的石器制作工艺"操作链"的准确性进行评估。此外,本文认为这批石制品的年代为距今6000~5500年,不知何据。仅以这批石制品中出现的凹刃石凿来看,其年代恐怕要在新石器时代之后(距今4000年之后)。  相似文献   

17.
郭家院遗址属于屈家岭文化时期,时代大致在5500B.C~4200B.C之间。郭家院遗址屈家岭文化时期的古人们在选择石器时偏好沉积岩中的砂岩、细砂岩和粉砂岩等,其它火成岩和变质岩的岩性很少选择。石器类型方面以砍伐工具为主,如磨制石斧和石锛等,其它类型的石器较少。这说明郭家院遗址新石器时代的人们的生产活动以砍伐为主,其它农耕、渔猎活动较少。屈家岭文化时期的磨制双面刃石斧的柄部和刃部弦长的比例大于1:2的为多,可测刃角集中在60°~79°之间。磨制石锛的柄部和刃部弧长的比例大于1:2,可测刃角集中在50°~69°之间。  相似文献   

18.
东莞村头遗址基本没有磨制石器的制作生产,属于石器消费型遗址,出土的磨制石器种类在较短时期内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同类石器的不同使用阶段都有发现。村头遗址石器的形态会随着使用及修整不断发生变化,呈现出由成品、修整、改制、废弃不同阶段组成的石器生命史。不同类型磨制石器的生命史有所不同,采用动态类型学的方法研究村头遗址的石器,发现这些石器都会得到充分利用,我们可据此了解华南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策略。  相似文献   

19.
2023年阿拉善盟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在阿拉善左旗敖伦布拉格镇调查发现吉泰油区遗址,采集到一批细石器、磨制石器、陶器、铜器及石饰品等遗物。通过调查及对所采集的遗物进行整理研究,可以确认吉泰油区遗址与阿拉善左旗境内的乌兰布和遗址、头道沙子遗址都有密切的联系。这对研究阿拉善盟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及其与周边文化区之间的关联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98年5月,吉林大学考古系的部分师生和镇赉县文物管理所的同志对该遗址进行复查时,发现石制品111件。经整理研究,将石制品划分为细石器和非细石器两类。发现的石制品中有石片、细石叶、细石叶石核、刮削器、石镞、雕刻器、舌形器和磨制石器等,是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典型细石器工业,为新、旧石器时代的过渡研究提供了一批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