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安特生(Andersson,J.G.1875-1960)一生的功业,由矿业、化石研究到终以中国史前考古学而驰名于世”①。安氏考古的足迹,遍及东亚南北广泛的地域。过去学术界对安特生在中国北部调查北京周口店遗址,发现仰韶文化,在甘肃、青海调查大批新石器到青铜时代遗址等重要的业绩,有较多的认识“。然而,有关安持生在东亚南部沿海考古及其影响等事迹,则较少为人所注意。1936年夏身在瑞典的安特生,却被数千里以外香港大湾出土丰富的史前文物所深深吸引。1936年11月至1937年IO月间,安特生再次来中国考察调查,曾短暂在香港东湾遗…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中国史前考古学以及中国近代田野考古学的开始是同安特生(J·G·Andersson,1874——1960)的名字分不开的。可以说,正是安特生在中国北方的一系列考古活动,揭开了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序幕。然而,在相当一部分学者中间,安特生仅仅是中国文化西来说的作俑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安氏的学说被简单化庸俗化地视为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本汉  张华 《南方文物》2012,(2):201-202,179
安特生是仰韶文化的发现者,也是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现者。他对中国考古学的贡献,有目共睹,不仅得到中国学者的肯定,也获得了极高的世界声誉。1926年,瑞典政府设立东方博物馆,安特生作为首任馆长一直干到1939年,才由著名汉学家高本汉(BernhardKarlgren)接任。1960年安特生去世,作为馆长的高本汉随即写下这篇文章,简要地介绍了安特生的生平和学术贡献,作为他的继任者,他的视角独特,值得引起重视。比如安特生对中国青铜时代考古的贡献,过去罕有评论,高本汉给予高度评价;安特生跟中国政府签订的协议,明确规定"给地质调查所一套精美的、尽可能完备的、有代表性的各种不同组合的人工制品,归还中国地质调查所的这套人工制品(包括此前送还中国研究机构的部分),应该尽可能达到有保存价值的材料的一半"。(参见陈星灿:《二十世纪中国考古学史研究论丛》第193-200页,文物出版社,2009年),高本汉肯定安特生"忠诚履行协议规定",却没有提及日本人入侵中国之前,只归还了七批文物,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远未到达当年协议所规定的"材料的一半"。于此我们可以发现上世纪60年代初期,高本汉也许还是东方博物馆对于此事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乌兰察布盟位于祖国的北疆,内蒙古中部,北与蒙古国毗邻,东接锡林郭勒盟,西连包头市、呼和浩特市,南与山西省接壤。近一百多年以来,乌兰察布地区较系统的新生代地层层序和丰富的古生物化石成为世界古生物学界所瞩目的中心之一。很多中外著名科学家及国际古生物学界考察团在此开展古生物化石考察与发掘,其中较有影响的有1872年德国李希霍芬,1893年俄国奥布鲁切夫,1921年至1930年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组织的“美国中亚考察团”,1922年瑞典安特生,1927年中国袁复礼、丁道衡与瑞典斯文赫定、步林等组织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1930年杨钟健、…  相似文献   

5.
燕兵 《丝绸之路》2015,(1):19-22
引子 1914年,一份来自遥远中国的邀请,让年轻的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热血沸腾.神秘的东方魅力如此巨大,安特生毫不犹豫地辞去了令人羡慕的瑞典乌普萨拉大学教授和瑞典地质调查所所长职务,辗转万里来到北京.发出邀请的北洋政府,立刻聘任安特生担任农商部矿政顾问.这位地质学博士的任务是寻找铁矿和煤矿,来满足这个试图在混乱中向现代工业化艰难迈进的古老国家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张静河 《世界汉学》1998,(1):162-176
毫无疑问,约翰·古纳·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son 1874~1960)可以被看成本世纪世界上最杰出的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之一。他从1914年到1925年在中国工作期间,以其独到的努力,在地质勘探和考古学领域中做出了重大发现。他对仰韶文化的系统发掘和研究,为奠定现代中国考古学基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华夏人文地理》2013,(5):146-163
1923年9月15日,夜,西宁县(今青海省西宁市,当时属甘肃省管辖)附近的峡谷中,瑞典人安特生和包括西宁道警官在内的数名随从遭遇了突如其来的“强盗袭击”:“透过黑暗,我看见了一个骑马人的轮廓,感觉到了身边的铁钉鞋,他决不是我们一行中的人;为了先发制人,我朝身边的黑影开了枪,在刹那间感到一股液体喷到了身上,我开了第二枪,他伏倒在马鞍上了。”安特生在《黄土地的儿女——中国史前史研究》的书页里,记了这个惊悚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正>这里,曾是一个天然的石灰岩溶洞;这里,曾是北京猿人的居所,他们从大约五六十万年起断断续续地生活到约20万年前;这里,从1921年试发掘到2017年,96年的风雨历程中,见证了中外科学家多次重大发掘……这里,就是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也即猿人洞。岌岌可危的"老房子"猿人洞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骨山的东北坡,是1921年由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当地百姓的指  相似文献   

9.
张华 《沧桑》2011,(1):88-89,91
瑞典汉学家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son)对近代中国的考古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正是他在中国北方的一系列考古活动,揭开了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序幕。同时,在瑞典的汉学研究和近代中瑞之间的文化交流方面,安特生功劳卓著。  相似文献   

10.
<正>缘起2015年5月中旬,在导师李水城教授安排下,我前往甘肃参加"洮河流域考古调查"前期调研工作。洮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甘南碌曲,先东流至岷县,再一路向北,作为汉、回聚居区分界经临洮、广河等县一路北上,在兰州西南的刘家峡水库汇入黄河。这一地区的考古史可以追溯到90年前。最早来到洮河流域考古的是受聘于北洋政府农商部的瑞典籍地质学家安特生。1923年,为寻求中原彩陶与中亚的联系,安特生踏上西北大地。秋天,西宁朱家寨的巨大收获让他的研究兴趣彻  相似文献   

11.
易华  ;唐士乾 《丝绸之路》2014,(19):I0015-I0030
1924年,著名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发现广河齐家坪遗址,并据此命名了齐家文化,至今已经90周年了。齐家文化的发现与研究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但尚未有深入而系统的专著出版;其性质和意义也还没有得到清楚的认识和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庙底沟二期文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庙底沟二期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最先进入龙山时代的考古学文化。它得名于1956年发掘的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但最初的发现可追溯到本世纪20年代初瑞典学者安特生发掘的河南渑池仰韶村和不召寨遗址中,对此我国学者早有论述。60多年来,这种  相似文献   

13.
仰韶村和仰韶文化--纪念仰韶文化发现8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志敏 《中原文物》2001,2(5):15-18
河南渑池仰韶村是仰韶文化所从取名的地方,发现以来已有80年的历史.安特生和袁复礼的考古发掘,标志着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萌芽,后来的一系列田野工作,更加深了对仰韶文化的认识.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的连续发展,终于形成以商周文明为核心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王文元 《丝绸之路》2009,(11):21-25
1924年瑞典科学家安特生发现并命名的齐家文化类型,注定要有一次大发现。只不过人们没有想到,这次发现来得如此突然。  相似文献   

15.
秦王寨遗址是我国较早发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晚期遗址。一九二一年当瑞典人安特生结束了渑池县仰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后,就派人到荥阳县一带收集史前古物,在收集古物的过程中发现了秦王寨遗址。当时并未进行发掘,只是采集和收购了一些散存在地面上的遗物,主要是彩陶片。以后也曾有一些考古工作者到现场作过  相似文献   

16.
李学通 《抗日战争研究》2022,(3):134-140+160
以发现仰韶文化闻名的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1937年重返中国,出版最新研究成果的目的因全面抗战爆发而落空,却于1939年出版了英文版《中国为世界而战》。该书不仅对中国抗战的正义性予以充分肯定,对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精神给予高度赞扬,而且比较早地揭示了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特别强调了国际社会对华援助的必要性。安特生甚至试图通过向有影响力的政治家和国会议员赠书的方式,促成英美对中国抗战的支援。该书不仅饱含他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深厚感情,也展现了宽广的国际视野和深邃的历史眼光。  相似文献   

17.
尹达学术生涯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931—1935年是他考古的奠基期,1936—1937是他考古丰收期,1938年—1949年是他对中国考古学体系的酝酿期,1950—1983年是他对新中国史学、考古特别是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挥指导作用的时期。尹达在新石器时代考古方面的巨大贡献:1.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的第一代开路先锋。2.是详细论证安特生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起源、分期问题上错误观点的第一人。3.倡导、指导以考古材料复原历史的正确研究方向。4.是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考古研究的领军人。尹达身后形成的诸如文明起源等的理论诚然是巨大进步,但同时也是尹达所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中国考古学体系的延伸和继续。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世界上古人类化石和遗迹最丰富的国家之一。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距今四、五十万年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化石,1963—1964年在陕西发现距今八十万年兰田人下颌骨和头盖骨化石,1965年在云南发现距今一百七十万年元谋人两颗牙齿化石,1980年在安徽和县发现距今三、四十万年的一个猿人头盖骨化石,1982年又在山东沂源找到四、五十万年的一个猿人头盖骨化石(见1982年5月7日《光明日报》)。这些事实充分证明:西南、西北、华北、华东广大地区,“从很早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殖在这块广大的土地之上。”(《毛泽东选集》二卷615页) 在我国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中,北京人化石发现得最早,材料也最丰富,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古人类化石发现最多的一处遗址。是研究古人类化石的一个重要宝库。周口店龙骨山被誉为“猿人之家”,驰名中外。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  相似文献   

19.
关于聚落考古的实践,在中国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初。早在1921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发掘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和中国考古学家李济发掘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时,已经有了聚落考古的萌芽。到了1928年开始发掘安阳殷墟时,已经大规模地揭露殷墟宫殿区和王陵区,实质上这就是在做聚落考古,只不过,当时还没有明确的聚落考古的理念罢了。苏联考古界从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一批年轻的学者批评传统的考古学"见物不见人",从1934到1940年,着手在乌克兰境内的特里  相似文献   

20.
1983年春,社员张金相在洪河下游黑龙潭打鱼时捞出一颗古象臼齿化石。这是继1953年新蔡练村出土一具古象化石之后又一次发现古象化石。这件臼齿化石呈红褐色,齿长41、宽9—18厘米,重6.25公斤,初步鉴定为第四纪纳玛象臼齿化石(见图)。建国以来,在新蔡先后发现了17种哺乳类动物化石。计有鼹鼠、臼齿鼩、貛、棕熊、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