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连山墓地位于江苏镇江庄连山双墩南侧的高地上,2014年10—11月,镇江博物馆对该墓地的西南部分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三座墓葬、两座灰坑。墓葬为竖穴土坑墓,随葬有少量硬陶器、原始青瓷、青铜器等,根据随葬器物特征,推测墓葬年代为春秋中期。M1中放置马头随葬、M3底部生土二层台现象在本区域墓葬都很少见到,说明墓葬受到中原文化因素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2.
3.
民间民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建设闽南生态文化保护实验区”以及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海西“两个先行区”的发展思路,都为闽台民间民俗文化研究提出新任务。  相似文献   

4.
盛伟 《四川文物》2022,(4):49-57
盘龙城遗址从普通据点发展成区域性中心城市到最后废弃的发展历程折射出夏商时期中原文化在江汉平原及周边地区的进退过程。盘龙城随二里头文化的进入而兴起,并凭借地理位置的优势以及二里头文化和下七垣文化在此交汇的文化背景而开始在江汉地区确立起较为特殊的地位,进而为之后的崛起奠定基础。二里冈文化的进入使盘龙城发展成为江汉平原及周边地区等级最高的中心城市,并以此为据点形成了在该区域强势扩张的局面。其中,在江汉平原东部、赣鄱地区和洞庭湖东部地区,中原文化的进入表现为文化势力的主导地位和多层级聚落体系的设置,而在江汉平原西部及洞庭湖西部地区,中原文化的进入则表现为直接或间接的文化接触。商时期中原文化对江汉平原及周边地区的经营重心显示出区域的差异性,这从侧面反映出资源获取是其向南扩张的重要动机。至中商偏晚阶段,盘龙城遗址遭到废弃,中原文化向北撤出,江汉平原及周边地区地方青铜文化随后兴起并发展,但两地间的文化联系并未断绝。  相似文献   

5.
刘铮 《四川文物》2015,(2):48-53
"唐伐西夏"一事见于多种传世文献。此处的"唐"、"西夏",即陶唐氏、夏族。"唐伐西夏"发生于大禹之时,地点在陶寺遗址,最终以夏族的失败、陶唐氏的胜利而结束。战败的夏族迁往晋南夏县一带并以安邑为都。获胜的陶唐氏赶走夏族后,因陶寺残败无法继续为都,便又返回"大夏"之地。  相似文献   

6.
晚商殷墟以外趋向遵循商系丧葬礼仪的族墓地,随葬主体器物有差异。以陶鬲或陶簋作为随葬陶器中心,是目前可知的两种常见选择。不同族墓地内陶器组合复杂程度与墓地的等级、人群存在直接关联。晚商时期不同人群共用墓地,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重心由血缘关系逐渐转向地缘关系的反映,也应该是周代"邦墓"的源头。在商王朝控制能力的边缘地带,随葬陶器地方文化特色愈发凸显。陶器反映的各族墓地特征,基本上与晚商时期的地缘实际控制能力、商王朝侧重的经略重心相呼应。  相似文献   

7.
在新石器时代,江汉地区的基本葬俗是用土坑埋葬,墓坑为竖穴式浅坑。而葬式自大溪文化开始就从蜷、蹲式,逐渐演变为屈肢、直肢,并以仰身直肢葬式为主。用竖穴式土坑直肢的埋葬方式与当时中原地区的情  相似文献   

8.
采用ICP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方法,测试分析了安徽张四墩遗址和薛家岗遗址出土陶器的微量元素,并运用热膨胀法测定了低温古陶器的烧成温度。在此基础上,结合考古发掘资料,将测试数据作多元统计分析,系统讨论了张四墩遗址不同文化风格古陶的矿料来源,并探讨了张四墩遗址与薛家岗遗址陶器的产地、渊源的关系和制陶工艺方面烧成温度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张四墩遗址反映的文化是一种多元性的文化。一方面,它承继了本地薛家岗文化的部分因素,另一方面,受到东部的良渚文化,特别是北方大汶口文化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沿着玉石之路,长而又长,良渚人奋然北上,不像是逃难,反倒像扩张。虽然战争难免,死人的事会经常发生,但良渚人还是锲而不舍,逐玉远行。他们往西北去,最远到了哪里?考古人在齐家文化发现了良渚玉器,是良渚人追求玉石到了这里,还是良渚玉文化的影响到了这里?在这一追求中,良渚文化的"越禹"变成了"戎  相似文献   

10.
自文明初期,中原地方多处曾经作为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重要居邑。在大一统政体形成并得以巩固的秦汉时期,它们依然保留历史的光荣,若干新的具有区域领袖地位的都市亦逐步出现。蔡邕《述行赋》群都之说反映了这一史实。相关现象在一些都城史、都市史论著中似乎有所忽略。秦汉时期中原群都的历史存在,体现出这一地区作为文化重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12.
从龙虬庄遗址个案看史前家猪饲养与农业发展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而言,农业的发展会促进家猪饲养业的相应发展,但龙虬庄遗址个案研究则展示了另一种相关性。该遗址周围相对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在弱化人们对家猪饲养的依赖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从更深的层次上印证了家畜饲养的被动发展的本质。龙虬庄遗址个案还显示了较强的区域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13.
缀玉面罩,是1990年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三门峡市上村岭虢国贵族墓2001号出土的珍贵文物。它覆盖于墓主人的面部,由五组不同形制的玉片制成的眉、目、耳、口、鼻,比例匀称,形象逼真,富于艺术表现力。在其五官之位相当于额头、双颊、唇部及下颚部位还散布着数十片呈几何形状的玉片,这些玉片的边缘处均钻有透孔,以便穿缀于丝织物构成的衬地材料上。这件珍贵的文物在两周墓葬发掘中较为罕见,它的出土,对研究我国古代的殓玉渊源,有着极  相似文献   

14.
略论前掌大商代遗址群的文化属性和族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滕州市南部的薛河中下游地区,有一块面积约数百平方公里的山前平原,东、南两面为连绵的丘陵山地,西面是大片的沼泽地带(今微山湖区),北面点缀着数座海拔数十米或上百米的山头,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雨量充足,自然地理环境非常优越,是古代先民从事生产活动的良好地区。自细石器时代开始①,这里就繁衍生息着一支优秀的民族,她们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创造出了推灿夺目的北辛文化“。到了大江口文化晚期以至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时期,她们又捷足先登,较早跨入了古城、古国时代③。殷商时期,…  相似文献   

15.
从宝镜湾遗址看宝镜湾岩画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海宝镜湾岩画位于珠海西南部高栏岛上的风猛鹰山及其附近海滩上,1989年10月底被发现。加之在90年代末又发现了一处。共5处7幅。分别是宝镜石、天才石、藏宝洞(3幅)、大坪石和太阳石岩画。最早对其研究的是徐恒彬、梁振兴,后来也有一些学对此进行过研究,可谓众说纷纭。就其年代而言。徐、梁二位先生认为藏宝洞东壁岩画年代在广东青铜时代:有的学认为,  相似文献   

16.
上博简《诗论》“天保”是讨论“德”与分封制关系的新材料,《诗论》所言“顺颁惠”在周代的具体政治表现就是分封制度。从《天保》诗文和诗旨及周代青铜器铭文中的“顺颁惠”情况,得见“顺颁惠”实为周人分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殷墟北徐家桥制石工匠墓地中14座随葬有南方文化因素器物的墓葬进行研究,指出该人群在墓地内分布零散,历时较长,并同样从事石器生产或管理。他们虽已高度融合于殷墟本地文化之中,但还保留有部分自身文化传统,显示出作为都城的殷墟所具备的文化多样性与复杂性。故殷墟应仍有不少类似人群,需要今后更加深入的整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韩艳 《神州》2012,(4):32-37
如果有一天你参加了个欧洲几日游的旅行团,当你走在伦敦大道或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上,正在为高贵典雅的外域风情所陶醉时,耳边突然传来"二万,碰,胡了,清一色"这样"中国味"十足的  相似文献   

19.
从顾家坡墓地的发掘看史前时代文化交叉地带的部落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家坡墓地是湖北省第一次完整揭露的一处史前时代的墓地 ,共发现墓葬 2 37座 ,时代为大溪文化晚期到屈家岭文化时期 (距今约 5 30 0年~ 4 6 0 0年 )。通过研究作者注意到 :一定数量的多人二次合葬墓 ;6 0 %左右的男性随葬有石钺 ,有的还同时随葬有骨镞 ,却没有见到石质生产工具用于随葬的情形 ;有的人可能是弓箭的受害者 ;可能存在猎头的现象。综合以上现象 ,以及与周围地区大致同时代的墓地的对比 ,作者认为 ,部落冲突的现象在史前时代是确实存在的 ,而文化交叉地带的部落冲突又远远激烈于文化中心地带。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四十年来,在我国豫陕两省境内发掘了许多唐代墓葬,出土了数量颇多的重要文物。尤其是在唐代的两京——长安和洛阳附近,公元七世纪至九世纪皇室和贵族的墓内,出土了许多三彩陶器,更是唐代实行厚葬的实物例证。这些色彩斑斓、造型优美的器物,特别是那些三彩陶俑,应是当时豪族社会生活在艺术领域的反映,甚至可以作为探讨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的珍贵史料看待。所以应当予以珍视。拙文选择其中典型的唐三彩器作为素材,探讨李唐王朝与西域及北非的文化交流及其影响,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