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皖南事变的硝烟早已散尽,但这一事件并未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围绕皖南事变尚有许多谜团没有解开,其中的是非曲直仍令海峡两岸的史学家争论不休。时任国民党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的上官云相是皖南事变的关键人物,上官云相是如何秉承蒋介石、顾祝同的旨意,参与策划并亲自指挥皖南事变的?了解这些,有助于读者明白皖南事变的来龙去脉。 抗战中期,本是并肩作战、携手抗日的国共两党发生了一系列摩擦。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方针是将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开赴敌后,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  相似文献   

2.
1941年年初,抗日前方,战事正急。而国共两党突如其来的一场纷争,却让人们在震惊之余,嗟叹不已。这就是皖南事变。十天之内,国共双方兄弟阋墙,新四军9000余人的部队一战殆尽,军长叶挺被俘。至今留下的是周恩来“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慨叹。而从此之后,人们关于皖南事变的回顾和反思里,再也少不了他的名字,时任新四军副军长的项英。尽管在皖南事变中,他死于国事,是死难者中新四军方面最高级别的将领。但关于他,关于皖南事变,留给今人的仍是种种疑云。  相似文献   

3.
黎汝清同志在其小说《皖南事变》的“代后记”中认为,项英运用“欺上”、“瞒下”的阴谋手段决定了南下茂林的北移路线,这条路线导致了皖南新四军全军覆没,因此,项英应该对皖南事变、对皖南新四军全军覆没“承担全部责任”。这就是说,项英是皖南事变的千古罪人。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一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国民党当局虽然接受了中共中央关于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但仍拒不承认湘、鄂、赣、粤,闽、浙、豫、皖八省游击区和红军游击队的合法  相似文献   

4.
皖南事变的发生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相忍为国,顾全大局,在军事上始终保持克制状态,采取“政治攻势,军事守势”的方针,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1941年1月1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皖南事变的指示,指出:这是抗战以来国共两党间,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空前严重的事变,应该引起全党及全国人民的注意,号召各抗日根据地通过刊物、会议、群众大会,对国民党顽固派提出严重抗议,在宣传上无情地揭露国民党当局自抗战以来的倒行逆施,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政治上、军事上充分提高警觉和加强作战的充分准备。20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重建新四军…  相似文献   

5.
1989年12月14日至15日,安徽省中共党史学会、安徽省新四军研究会皖南事变专题学术研究组在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召开了小型学术座谈会。安徽省及南京军区有关研究人员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交流了学术动态。皖南事变专题学术研究组的同志对国内十年来的皖南事变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他们认为:1981年,新四军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第一次年会在安  相似文献   

6.
读了黎汝清同志的长篇历史小说《皖南事变》之后,觉得有几个问题值得商榷:一、作者在小说的“代后记”中说:“我在1964年9月,开始写提纲时,便自认为已经把握了皖南事变的来龙去脉。”把皖南事变历史“自认为弄得一清二楚后才动笔却是实情。”这是否言过其实?现举二例说明作者并未把皖南事变历史弄得“一清二楚”:  相似文献   

7.
朱农 《江淮文史》2001,(4):74-78
今年是新四军第七师成立60周年。活动在皖江两岸的新四军第七师,是在皖南事变的血泊中诞生的,是皖江敌后地区抗日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盐城市,是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军部的地方,是新四军革命历史重要纪念地之一。1984年5月,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在盐城市筹建新四军纪念馆。这项纪念性工程包括:修复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改建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新建新四军坚持华中敌后抗日斗争历史陈列馆。全部工程于1986年10月竣工并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9.
杜蒸民 《安徽史学》2001,(2):95-96,56
简评通过与以往有关皖南事变研究论著比较,认为房列曙著<皖南一九四一>对皖南事变的研究有三点新的进展:(一)对皖南事变中一些有争议的重大史实及许多具体史实,作了考证、辨证,使事变的叙述更接近历史的本来面目;(二)在此基础上,对新四军主要负责人项英在事变前及事变中的功过,作出了更加客观公正的评论;(三)对皖南事变经过的叙述也比以往完整等等.微感不足的是,该书在对事变的宏观把握及交待上,似嫌不够.  相似文献   

10.
从两岸档案史料综合分析可证,皖南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国民党容不得新四军在华中敌后迅速发展壮大。要求新四军于1940年12月底前北移和不准攻击兴化,是蒋介石划定的两条底线。蒋介石确有围剿新四军的周密预案,但是并没有在茂林设置陷阱。顾祝同也只求新四军渡过皖北。由于皖南新四军选择南走茂林的错误路线,又轻率地过早坦露行动目标,从而给第三战区制造皖南事变提供了机会。皖南事变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中无法回避的一页痛史。  相似文献   

11.
一九四一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第七师在皖中地区以无为县为中心,创立了皖中抗日根据地。这是我党领导下的十九块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皖中抗日根据地建立起来以后,曾经改称为皖江抗日根据地。“皖中”是何时改称为“皖江”的,长期以来,在省内外编印的党史资料及有关书刊中,几乎一致认为是一九四三年春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后,皖中根据地、区党委、行政公署、参议会等组织才统一由“皖中”改署为“皖江”的。对此,笔者不  相似文献   

12.
徐则浩 《安徽史学》2003,(5):104-106,103
本书把新四军军部在皖南三年的历史,从当时的大背景中去考察和研究,力求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寓评论于客观历史的记述之中。军部在皖南,而新四军的活动不只是在皖南,军部指挥下的各个支队主要是在大江南北敌后地区作战,这是本书的记述范围。本书系统地记述了中国共产党如何坚持对新四军的绝对领导,新四军军部如何加强各方面的工作,不断提高全军的战斗力、促进全军的建设和发展,着重反映军部在皖南三年的特色和优势。强调指出,不能因为项英应对皖南事变有过错而抹煞他在新四军组建和发展中的贡献,更不能因为皖南事变的失败而淡化甚至抹煞新四军军部在皖南三年的伟大建树和光辉业绩。新四军的历史(军部在皖南是前期,军部在苏北是后期)是一个发展过程。没有前期的工作基础,也就不可能有后期的更加辉煌。  相似文献   

13.
论皖南事变前中共中央对时局的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学界对皖南事变的研究有很大进展。但事变前毛泽东与中共中央对时局的某些判断与皖南事变紧密相关,这方面的情况往往被研究者忽略了。本文拟论述1940年9月27日以后中共中央对时局的判断及其变化过程,希望能有助于皖南事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民国档案》2008,(2):60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教授刘喜发等新著《皖南事变史论》一书,已由吉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充分利用近年来新发现与公开的历史资料,借鉴并汲取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对皖南事变进行全面系统地考察与评析,并以翔实的史料,独到的视角,生动的语言,通过十个专题对皖南事变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晋西事变”发生在1939年12月12日,所以,人们又称其为“十二月事变”。这是阎锡山一手策划的进攻牺盟和新军抗日力量,破坏民族统一战线,以达到其与日军勾结的反共阴谋的大暴露。  相似文献   

16.
黎汝清同志的长篇小说《皖南事变》,是建国后第一部描写这一千古奇冤的文学作品。书中不乏精采的篇章,从中可见作者对皖南事变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在一些问题上具有独到的见解。但是作者在题为《本来是一潭清水,为什么被搅浑了?》的“代后记”中对皖南事变研究现状的无端指责,却是十分武断和不公正的。如何评价皖南事变研究现状?黎汝清同志在看了一些皖南事变研究文章以后,认为  相似文献   

17.
关于皖南事变研究中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南事变研究一直是抗日战争史和中共党史研究中引人关注的课题,迄今为止已经出版和发表了大量述。但是,在以往的研究中有些史实描述仍值得商榷。笔不揣简陋,仅就以下两个史实进行考订。  相似文献   

18.
黄昊 《史学集刊》2014,(1):113-120
皖南事变的最终发生,实际上是新桂系、中共、三战区三方博弈的结果。新桂系安徽省府与中共的关系从抗战初期的密切合作,逐步发展到皖南事变前夕的势若水火,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皖南新四军对北移路线的选择,最终导致了皖南事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为纪念皖南事变50周年,中共安徽省委党史工委、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安徽省中共党史学会、中共宣城地委党史工委和泾县县委党史工委,于1991年12月下旬在泾县举办了皖南事变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安徽省和其他省市的党史研究工作者100余人,提交会议的论文67篇。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对皖南事变中新四军军事行动中的指挥错误作一检讨,兼论皖南新四军主要负责人项英在皖南事变中的错误,以求正于读者。国民党早就有围歼皖南新四军的军事阴谋首先必须说明:皖南事变是国民党顽固派为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而蓄意制造的反共军事行动;在皖南事变爆发之前,国民党当局早就开始筹划围歼皖南新四军的军事阴谋。当一九四○年反共磨擦从华北移到华中以后,蒋介石“原来想先从苏北下手,后打皖南。因为苏北我们的力量小,而他有韩德勤、李守维两个军在那里”。孰料韩德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