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彭丹 《旅游科学》2014,28(5):79-94
旅游符号学是一个蕴藏着重大价值的研究领域。本文首先对符号、符号学和旅游符号学进行了简要介绍。本文还评述了旅游符号学研究现状;国外的旅游符号学研究包括旅游吸引物、旅游营销文本、旅游地表征、旅游体验和旅游想象等方面的研究。本文最后对旅游符号学研究的内容进行了剖析,包括旅游主体、媒介和客体的符号学研究。到目前为止,旅游符号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依然是比较有限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西溪湿地为例,将符号的解读和建构问题纳入到旅游体验中进行考察。在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分层聚类、交互分析等方法,对西溪旅游者体验动机的符号感知、体验过程的符号解读以及体验质量的符号要素构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休闲浪漫是旅游者对西溪的基本符号感知,不同符号类型旅游者人口社会属性和旅游行为存在结构差异,体验的质量也不尽相同;结合体验效果的符号要素相关性解读,不仅为研究旅游体验的本质提供了新的符号学理论视野,也为丰富和强化旅游体验提供了有效的操作途径。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旅游的核心特点是注重旅游者的异质性和旅游类型的多元化,因此如何探索旅游者的个人体验成了所有后现代旅游者研究的核心问题。而符号学则提供了一个实用而且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以符号学的伴随文本分析法为切入点,本研究探索了赴韩中国留学生的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中的符号解读现象。通过对21名研究参与者的深层面谈,本研究采用归纳的技法成功捕捉了旅游体验现象中的伴随文本解读,并开发了一个基础的伴随文本分析框架。以此探索性研究为支点,研究者建议今后的旅游符号学者应尝试把  相似文献   

4.
陈岗 《旅游科学》2013,27(3):26-36
当前学术界关于旅游符号学的主要理论是MacCannell(麦肯奈尔)的旅游吸引物标志符号学。旅游吸引物标志符号体现符号的认知属性,主要应用于旅游营销、旅游传播和旅游者凝视等研究领域。除了标志符号形态,旅游吸引物符号还存在其它两种形态:文化符号和群体符号。旅游吸引物文化符号体现符号的客观属性,主要应用于旅游体验(真实性)和旅游设计等研究领域。旅游吸引物群体符号体现符号的情感属性,主要应用于旅游者情感管理和旅游者依恋系统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
陈岗  黄震方 《人文地理》2010,25(5):124-127
旅游景观形成与演变机制的研究对于旅游景观的建设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助于符号学的相关理论,对旅游景观的形成与演变机制进行分析,并指出:在旅游景观形成与演变过程中,基于旅游景观意义的博弈,旅游文化主体不仅把自在景观符号作为一个整体加以改造而形成旅游景观符号的"能指",而且在此基础上赋予它的新的文化内涵,形成旅游景观符号的"所指",从而完成旅游景观的符号化过程。旅游城市化和旅游商业化现象是这一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基于文化主体意义博弈的旅游景观符号的现代化重构。  相似文献   

6.
彭丹 《旅游科学》2008,22(4):23-27
人的符号学特征可以从地位、身份、角色和行为这4个方面进行剖析,而这4个概念在社会结构分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深入分析了“旅游人”(旅游者、旅游目的地居民和旅游从业者)的这些象征符号的意义,包括地位符号的自致性、临时性、炫耀性;身份符号的表征性和许可性;角色符号的表演性和多重性;行为符号的表意性和交际性。苓文认为,旅游中三类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实质上就是符号的互动,其研究价值在于加深理解旅游中各类人的本质特征以及旅游消费所蕴藏的丰富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7.
孙小龙  林璧属  郜捷 《人文地理》2018,33(1):143-151
旅游体验是游客情感价值的累积。旅游体验质量评价是对游客心理累积情感的测度,科学、准确的核算游客体验质量是旅游景区、旅游企业等可持续发展及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对1980-2015年发表于国内外旅游及管理领域重要期刊文献的梳理,从服务质量研究的历史、科学视角及与旅游融合的角度对旅游体验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理论基础等进行系统的回顾,并从体验质量评价的理论视角、思路、特征、类型与准确性、可操作性、应用范围等中观层面,对所梳理出的4类国外主流质量评价范式进行旅游体验哲学视角下的解读、比较分析和总评,最后对该领域未来研究重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黑色旅游成为旅游学界研究的热点领域,同时也是颇具争议的领域。黑色旅游是指到死亡、灾难、痛苦、恐怖事件或悲剧发生地旅游的一种现象。本文在探析黑色旅游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谢彦君对于旅游的定义完善性,并针对旅游体验过程,提出了预见性黑色旅游和不可预见性黑色旅游。  相似文献   

9.
陈岗 《人文地理》2015,30(5):153-158
旅游者符号实践概念的提出旨在进一步凸显旅游者在旅游吸引物符号建构中的主体性。本文以杭州西湖的"西子"诗词为例,初步探讨了旅游者符号实践概念的基本内涵、理论支撑与研究价值。旅游者符号实践并不是对已有符号记忆的被动接受,而是借助旅游者的亲身体验,不断将其运用到旅游实践中去加以检验、深化和再创造的动态演进过程。符号学理论、实践理论和(身体)现象学理论构成了旅游者符号实践研究的三大理论支撑。符号实践是旅游者符号体验过程中主观与客观、过去与现在、已知与可能、我者与他者、代表物与对象等诸多二元关系的中间环节和关键枢纽,既关系到旅游者的符号体验质量,也与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因而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旅游场中的互动仪式:旅游体验情感能量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旅游体验研究领域,旅游场已经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范畴.然而,针对旅游场内旅游体验的内容、机制和规律的深入研究依然还有很多学术上的空白或薄弱之处,其中,以互动仪式为研究对象并探讨其对旅游体验情感能量的影响的研究即属此类.为了拓展这方面的研究,本文全面探讨了柯林斯互动仪式链理论在解释旅游体验情感能量聚集现象时所具有的可能性及其局限性,并借助于特纳的“反结构”理论对柯林斯“结构观”下的情感能量匹配理论做了修正,进而将这种改进纳入格雷本的神圣游程模型,使之成为可以系统解释旅游体验情感能量的聚集、形成和衰减现象的动力机制模型.这一模型,概括了旅游体验中群体互动行为发生的原动力,建立起了旅游场、互动仪式和情感能量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使旅游体验研究中关于旅游场的深度探讨具备了进一步理论演绎的一个基本假设.同时,本文还将“旅游体验共睦态”这一概念与“集体欢腾”概念结合,用以解释旅游场互动仪式中旅游体验达到高峰状态时情感能量聚集的路径和形式.  相似文献   

11.
旅游吸引物符号的双层表意结构与体验真实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岗 《人文地理》2012,27(2):50-55
把罗兰·巴特关于语言符号的双层表意结构运用到旅游研究中来,可以发现旅游吸引物符号实际上也包含一个双层表意结构。不同形式的能指和所指搭配形成了旅游吸引物符号系统。符号的双层表意结构揭示了旅游体验过程中旅游者对不同类型旅游吸引物符号的能指(旅游客体)和所指(旅游者心理或行为模式)的不同真实性期待。本文在对不同类型旅游吸引物符号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构建了旅游体验真实性的概念体系:"客观主义"的真实性、"文化附会"的真实性、"主题文本"的真实性、"行为模式"的真实性、"享乐主义"的真实性以及"主客一体"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2.
旅游者饮食消费作为一种基本的旅游活动之一,是国外旅游研究中重点关注的领域,并形成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文章在对国外有关旅游者饮食消费的文献进行梳理整理的基础上,从旅游者饮食消费与旅游目的地、旅游者饮食消费的影响因素、旅游者饮食体验三个方面对国外的研究进行回顾,并在旅游者饮食消费体验的分析与回顾的基础上提出旅游者的自我矛盾的理论模型;文章最后从三个方面对国内的未来研究提出展望,第一,强调旅游研究中的非视觉景观与体验;第二,关注全球化背景下旅游目的地饮食的生产与消费;第三,探讨旅游者饮食消费背后的社会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While the impact of aeromobility on the growth of tourism and its destinations is well documented, the role of aeromobility in the process of experiencing and shaping place with specific regard to tourist destinations has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from scholars. With the growth of commercial aviation and the increasingly mundane nature of the experience within mass tourism, I draw attention to the touristic experience of flying as the activity beyond its role in arriving at the destination. After a brief review of the genealogy of aeromobility and tourism, I reflect on examples of tourist aeromobility in Cape Town, South Africa in order to theorise the aeromobile tourist gaze. This paper analyses mobile testimonies from online travel reviews from airborne tourists performing helicopter ‘flips’ over Cape Town. Results highlight the need to focus on flying as tourism itself while they illustrate the role it plays in the aeromobile tourist gaze, a unique perspective and experience of the tourism destination as ‘tourism from above’ that emerges from the touristic dimensions of flight including the destination, the flying device and flight route. The findings underscore the role of flying-as-tourism. The aeromobile tourist gaze thus spectacularises the destination and disrup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ts and place.  相似文献   

14.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论视角,研究了中国12个重点城市入境旅游空间网络的节点结构特征和整体结构特征,并提出了旅游空间网络结构优化相关策略。结果发现:(1)重点城市入境旅游网络节点间共有46对旅游流联系,每个节点平均与其它3.83个节点存在着旅游流集聚和扩散联系,且充当旅游网络中介者角色的平均次数为8.25次;(2)北京和上海在入境旅游空间网络中居核心地位,西安、广州和杭州居次核心,其余城市的网络地位较低;(3)重点城市入境旅游的整体网络密度较低,不均衡性较明显。最后,提出优化重点城市入境旅游网络结构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5.
王兆峰  谢娟 《人文地理》2013,28(6):142-146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旅游网站信息搜寻行为已成为旅游者行为决策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来张家界市旅游游客的实证调查,研究张家界市旅游者信息搜寻的特征和偏好,并进一步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旅游网站信息搜寻对旅游者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张家界市游客对旅游网站的信息搜寻与年龄、职业、知识层次等因素相关;年轻、学历较高的游客访问率更高,而且对网站的依赖程度更大;网络已经成为游客获取旅游信息最重要的渠道;在网络旅游信息有效传播的方式中,百度,Google,综合性门户网站和专门旅游网站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6.
女性旅游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丁雨莲  陆林 《人文地理》2006,21(2):55-59
文章搜索了国内外女性旅游研究的相关文献,总结了女性旅游的研究进展,指出国内外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女性旅游者行为、女性旅游市场两方面。文章对比分析国内外女性旅游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的异同。研究方法上,国外主要运用社会学、旅游学研究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的访谈、电话访谈等获取资料,侧重于定量分析,国内多以统计年鉴作为研究的基础资料,习惯于从宏观视角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对国外、国内女性旅游的研究方法及内容的对比分析,作者认为目前女性旅游研究的文献偏少,女性旅游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内容欠系统,成果欠丰富。  相似文献   

17.
体验导向型景区开发模式:一种新的旅游开发思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旅游开发规划思路-体验导向型景区开发模式,从模式提出的背景、依据以及模式的开发思想、目标、前提、原则和步骤等方面,对体验导向型景区开发模式做了初步的系统理论研究,起抛砖引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