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鄂城县发现一处古冶炼遗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鄂城县汀祖公社汀祖小学屋后,有一个历来叫“铜灶”的古代冶炼场所。它的周围遍地是冶炼炉渣。“铜灶”附近(约一里之外)有一处历来叫“钢坑”的地方,深深的积水,据说从来没有千枯过,这应该是当时为“铜灶”提供矿石的露天采矿场。这里和大冶铜绿山一样,传说是宋代岳飞炼钢的地方,这并非无稽之谈。宋代文学家王十朋有一首题大冶铁山《宋高祖庙》的七绝诗可资佐证。诗曰:  相似文献   

2.
清乾隆皇帝是著名玩山游水皇帝,曾六下江南,多次过泰山,登“南天门”。那么,他是怎样登泰山的呢?近读《魏源集》中“泰山日观峰古封禅坛歌”,诗中云:“我朝黄屋来向东,高高下下四离宫,天桥六百卅丈穹。不求仙,不告功,不侈金泥玉树封,但勒御碑万丈崇”。诗后有一小注:“乾隆中东巡,登泰山,自麓至顶建驻驿宫四  相似文献   

3.
龙虎山中宰相家──嗣汉天师府古典园林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嗣汉天师府,又名“大真人府”,座落在赣东北龙虎山区的上清镇中央。前临上清河,后倚西华山。府院楼坛亭堂鳞次栉比,古树异花争奇斗艳,鼎炉座座,焚烟袅袅,是中国道教祖庭,国家级重点开放道教官观。 一、明太祖赐全新建天师府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创建人张道陵(称第一代天师)东汉时曾在龙虎山炼丹肇基。天师府这块风水宝地传说是他当年讲道之处。后人将“嗣汉”二字冠之于天师府府名之上,表明天师之道,一脉相传,天师尊号,代代传承之意。 嗣汉天师府是一座占地5.4万平方米的大型古典园林建筑群。既是历代天师(真人)…  相似文献   

4.
欧阳修诗:“马盂山西有落霞”。《辽史·地理志》:“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来,有天女驾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氵黄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马盂山的名称始见于辽代,乃辽域著名山脉,以至于后来的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诸多相关史料记载也多有涉及。按《辽史·地理志》和《嘉庆重修一统志》的记载,马盂山有两处,一处在辽代上京道临潢府域内,另一处在辽代中京道大定府域内①。本文所涉概指辽代中京道大定府域内之马盂山。阅读史料,历代关于马盂山的记载常有出入,或者名称出现变…  相似文献   

5.
名山,古曰平都山,在丰都县东北,以东坡诗句“平都天下古名山”而得名。为“道书七十二福地之一,亦张道陵二十四化之一也”。据记载,早在西晋时期,这里就开始创建寺观庙宇,随着佛、道教的影响和盛行,造寺建观也逐年兴起,唐宋时,山上寺庙已初具规模,到了明清两代,殿阁林立,楼亭遍布。前人有诗云:“览胜珠宫一吐奇,山灵应笑我来迟。天开地辟壶中景,月白风清画里诗。”名山古建筑迭经沧桑,大部分寺观废圮  相似文献   

6.
首都博物馆的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展出了一件名为“班篮”的珍贵文物,上面有198字的铭文,主要记述了两件事:其一是说,西周某年八月上旬的一天,周王册封毛伯为毛公,让他护卫王室,作天下的表率,同时掌管繁、蜀、巢三个方国的政令;第二件事是,周王命令毛公率领封君及其部族等,去征伐东部地区叛乱的部族,并命令班率领族人跟随毛公,保卫毛公的安全。毛公用三年时间,平定了东夷之乱,胜利归来。班于是铸造了班黛,希望子孙后代能一直铭记这段显赫的功业。  相似文献   

7.
穿青人的傩文化——“庆五显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庆五显坛”概述居住在黔西北织金、纳雍一带的穿青人,有其独特的傩文化事象——“庆五显坛”(简称“庆坛”,俗称“跳菩萨”)。凡穿青人,家中必供奉“五显坛”,敬“五显菩萨”。每年阴历九月二十八日起即开始“庆坛”活动,据说这天是五显神的生日.“庆五显坛”为家祭性质,举行庆坛的人家一般出于三种原因:①原许下愿;②父子、兄弟分家;③人畜不  相似文献   

8.
游过帽儿山,又来到山脚下看了这里的一座道庙——“太和宫”.据道人讲,这座庙是清同治年间所建,同治十一年(1883)改名为帽儿山十方丛林道院.据报载:修建这座“太和宫”还有一段故事呢!相传,在那个时候,有一个挖参的老人,在帽儿山的南坡上一个石缝里看见了一  相似文献   

9.
<正>江南有奇观,万古灵迹醉神仙。梁祝故里天下传,化蝶千年永缠绵。勤劳聪慧新祝陵,人间桃源开新篇。——歌曲《请来祝陵走一走》地处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交界的宜兴市张渚镇祝陵村,是一个山清水秀、历史悠久、充满传奇的山村。这里,有着远古时期善卷避禅归隐的传说,有着东吴孙皓封禅的国山和矗立山巅的国家级文保单位国山碑,有着荡气回肠、脍炙人口的梁祝传说,有着南齐帝王收赎祝英台故宅创建的善卷寺,有着梁武帝祈雨得应的九斗坛,  相似文献   

10.
唐代大诗人李白知识渊博,所作诗时人惊呼可“惊天地、泣鬼神”,这与他青少年时期在今江油市的学习环境有一定关系。小匡山位于江油市城区以西约4公里处,南距李白故里青莲场13公里,因李白小时在山顶读书,亦名“读书台”,传说又因他发愤攻读的精神感动了燃灯仙师,便点石成灯,使小李白苦读通夜,称为“点灯山”。此山东临让水河。背负龙门山脉,  相似文献   

11.
湖北武昌任家湾东吴初年"道士"郑丑墓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彬 《江汉考古》2006,1(4):58-66,72
20世纪50年代湖北武昌任家湾发现的东吴郑丑墓,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座道士墓。其墓葬形制、砌筑方法,与同一时期俗人墓相比基本一致,随葬器物既有若干相同或相似之处,但亦有较大的差异。具有明显中原北方地区汉魏墓葬特点的东吴“道士”郑丑墓在江南地区的出现,证明早在东汉末年,就已经有天师道在江南地区活动;江南地区早期天师道与中原北方地区有密切的渊源关系;中原地区早期天师道应是经由淮河流域传入江南的。  相似文献   

12.
寒山子是唐代著名的隐逸诗人,他的310多首诗对中外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其扑朔迷离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平,成为一千多年来古今学者众说纷坛的公案.目前存有“贞观”、“七世纪末八世纪初”、“中晚唐”诸说,日本学者甚至认为寒山子诗可能是“集体创作”,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在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对六朝时期太学与国学的关系有多种不同看法。有六朝国学始于东吴孙休时说,有东吴无国学说。有人认为南朝的太学与国学是两所并列的学校,有时两者同置,有时一存一废;有南朝只有国学而无太学说等。事实上东吴并无太学或国学存在;西晋开始在太学之中设置培养贵族子弟的国子学,校舍分离,号称“二学”;东晋先设太学,后又增设国学,并将“二学”校舍合并;南朝“太学”与“国学”为一校二名,由于国学以上层贵族子弟为培养对象,国学的地位和名声高于太学,因此“国学”常常取代“太学”,成为国家最高学府的习惯通称。  相似文献   

14.
早年,民间传说武昌城内(即古城垣范围之——今中山路与临江大道相交汇构成的包围圈内)有“三台、八井、九湖、十三山,还有一个黄河湾”.但其所指,历来众说纷坛,这里仅择其  相似文献   

15.
据有关资料记载,平定煤炭资源大约生成于两亿三千万年到两亿七千万年前的二迭纪石炭纪地质年代.其煤炭的采挖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位于平定城东南50里的东浮山,山脉呈红褐色,山石很轻,入水不沉,故名浮石.因此,此山也以此为名曰“浮山”、山顶上有一古庙,称“娲皇庙”.娲皇,即女娲之神.传说,在我国古代有个“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在古书《淮南子》和《太平御览》里记载:  相似文献   

16.
西施、王昭君、貂婵、杨玉环被誉作古代四大美人,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第一首一宇诗《西施吟》:一笑一颦一捧心,一国倾废一霎间。一船一桨一生伴,一日归来一湖烟。诗中的“一笑一颦一捧心”写出了西施的迷人之美。传说西施有心痛的毛病。犯病时手扶住胸口(即“一捧心”),皱着眉头(即”一颦”),比平时更美丽。  相似文献   

17.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香格里拉,每个人的梦中都有一处“香巴拉”.位于巴拉格宗的巴拉村,就是“香巴拉”的发源地,巴拉村是每个人都在寻觅的地方,在这里或温暖、或明亮、或质朴、或浪漫,如果你知道这个小村落的故事,一定会被它的历史所感动. 所谓香巴拉,或香格里拉,也就是“极乐园”或天堂的意思,是佛教所说的神话世界,时轮佛法的发源地.佛学界认为,香巴拉是一个虚构的世外桃源,是藏传佛教徒向往追求的理想净土,亦即“极乐世界”、“人间仙境”或“坛城”. 巴拉格宗堪称与世隔绝的一片净土.这里不仅有动人的传说、险峻深幽的峡谷、气势磅礴的雪山和绿草如茵的牧场,更有民风淳朴的巴拉村和勇敢热情能歌善舞的巴拉人.传说很久以前,巴塘的斯那多吉土司厌倦了常年征战,亲率20个部下去寻找一片祥和安宁的净土,历经三年的艰苦磨难,他们来到了巴拉格宗峡谷尽头的雪山脚下.  相似文献   

18.
牡丹作为一种花卉,原史书记载并不多,自唐时才成为观赏植物并举国大兴“牡丹热”.白居易《买花》诗曰:“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  相似文献   

19.
坛神考     
坛神是什么神?什么人家一定要供奉坛神?这连许多家里供有坛神的人也不一定明白。有人以为坛神供奉的是“五通”,此说不确。“五通”是一种淫邪神名。在明代,江苏民俗多供奉它。有人也称为”五圣”、“五显灵公”或“五郎神”。民间传说五通神能迷惑妇女,为种种怪异,迷信的人相信这个,所以五通神香火很盛。《聊斋志异》中就有关于五通迷惑妇女的记载。清朝初年,苏州城西边的楞伽山所奉五通特别著名。康熙时汤斌任江苏巡抚,命令将五通神像丢到太湖里去,并连其他地方所建五通神庙和神像,一律毁掉。“五通”这个名字,本来起源于唐宋…  相似文献   

20.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进入秋天的峄山,和大多数旅行胜地一样,进入了色彩的盛宴,草丛里的山菊花开得正艳,给厚厚的荒草增添了生气,林间小道之中,金黄的落叶散了一地,仿佛踩了一路的“诗意”.红叶是秋天当之无愧的主角,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枫叶,峄山红叶没有香山红叶的“霜重色愈浓”,但是峄山的深秋红叶却能让人感受到“秋露一滴人心醉”.而广为流传的唐代“红叶题词”的典故,传说使用的就是峄山这个品种的红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