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当下,关于"民生"一词的理解,大约有广义、狭义两种。广义上的民生概念,是指凡是同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范围内的事情,其外延可以延伸到经济、社会、政治、  相似文献   

2.
王伟 《神州》2011,(1X):13-14
国以民立,政以民兴。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一直是共产党人所坚持和秉承的信念。党的十七大文件指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黄山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方面采取措施,积极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努力让黄山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相似文献   

3.
李莹 《沧桑》2013,(2):94-96,108
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五有"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保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这些论断,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基本思路和实现路径。本文以民生问题为切入点,试通过阐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建设的目的和重点在民生,分析民生已经成为时代主题和民众期待的原因,总结民生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民生为本是陈云经济思想和经济领导工作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陈云关于民生为本思想的内涵包括:把民生问题看作政治问题和重要的国策;共产党必须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安排好人民生活的基础上搞建设,使两者兼顾与平衡;解决民生问题首先应重视粮食生产。陈云关于民生为本的思想与实践告诉我们,改善民生才能保持社会稳定。学习、研究陈云关于民生为本的思想与实践,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共中央关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战略目标,具有深刻启迪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攀登》2021,40(4)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也是一部关注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的历史。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民生建设实践按照从生存型民生、保障型民生、改善型民生、发展型民生到品质型民生的演进逻辑不断向前推进。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民生建设历程中坚持党的领导、遵循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和客观规律、正确把握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之间的辩证关系、注重通过制度建设来解决民生领域的公平正义问题,为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新时代,民生建设要加强党的领导、践行"两个维护"、坚持系统观念、树立"抓民生也是抓发展"的理念、深化民生保障领域改革创新,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6.
加强民生档案建设 提升档案部门社会服务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是指涉及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吃饭、穿衣、居住、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内容。民生档案是社会管理活动的历史记录,是维护群众权益的原始凭证,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档案工作中的集中体现。民生档案工作事关构建和谐社会大局,是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已成为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关注民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深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所在。民生档案涉及领域广,涵盖内容多,影响重大,建设民生档案是顺时应势之举和最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正>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将其作为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举措。社会建设与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档案部门在切实履行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职能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关注改善民生作为今后的重要工作内容,强化"民生档案"管理,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民生档案是民生工作的原始记录和真实反映,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解决好人民群众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的有力凭证。本文借助中国知网(以下简称"CNKI")对近几年我国民生档案在核心期刊的发文量从时间、作者来源、期刊分布进行统计,分析民生档案的发文规律,并归纳出近几年民生档案的主要研究内容,以期进一步推动民生档案理论与实践研究,更好地指导民生档案为民生服务。  相似文献   

10.
肖良平  刘小华 《沧桑》2008,(5):88-89
党的十七大的召开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十七大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到了一个突出的位置上,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十七大精神对我国立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立法重点应侧重民生;立法过程要扩大公众参与程度;立法内容应当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陈滨 《黑龙江史志》2014,(22):101-101
民生问题越来越为党中央和全社会普遍关注,这对档案工作的服务领域和重点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档案部门如何主动融入民生领域、档案工作如何自觉服务民生,这是摆在全体档案人员面前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周寒波 《神州》2013,(7):255-255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社会主义民生得到了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一直是党工作的重心。十七大中,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建设,并作出明确部署: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科学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以实现建设全民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本文就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民生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提出改善民生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参与和谐社会建设,开展档案信息服务是档案部门肩负的社会使命。明确了"民生档案"管理作为一整套贯穿于档案管理实践各环节中的实际内容与方法,"民生档案"管理建设就有了发展的方向。但能否取得"民生档案"管理的实效,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相关强化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相似文献   

14.
明朝官员的奏疏中,多有建议"民生"的内容,常使用"国计民生"一词,还以"吏治民生"讨论问题,反映出"民生"问题具有连接国家与社会的性质。儒家民本思想的核心以使民生顺遂为归宿,这一观念渗透到国家统治的模式当中,成为君德、官箴的要求。民生与国计一体两面,国家与社会为紧密相连的互动关系。吏治与民生的关系要求官员当官为民、造福一方。  相似文献   

15.
先秦诸子民生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诸子的民生思想反映了社会大变革时期民生凋敝的现实图景。他们的民生观虽然角度不同,但无不充满着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怀。道家的自然生态民生思想、儒家的重民民生思想、墨家的利民民生思想以及法家的法治民生思想分别代表了先秦诸子时代民生思想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孔繁福 《攀登》2013,(2):98-100,14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作为海北州的人口大县,门源县当前正处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换的初级阶段,面临着诸多制约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不利因素,特别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本文在分析了改善民生需要正确处理的四种关系基础上,针对门源县的社会建设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阐述了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推进幸福门源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任晓娟 《神州》2013,(14):279-279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目光关注到民生上,新闻媒体也不例外,自从标志性栏目《南京零距离》开播以来,民生新闻因为其报道立场上的平民视角和价值取向上的民本意识而被广泛应用和关注。这些都是民生新闻不同于以往新闻播报形式的鲜明特色,但时至今日这些"特色"却从推进其提升的动力变为了束缚其发展的障碍。因此,怎样运用"特色"趋利避害、使民生新闻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张辛芬 《神州》2020,(5):295-295
民生是国家在政治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民生也是社会和谐统一发展的基础。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为了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国家,需要提高对民生的重视程度,全面改善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关系着社会和谐发展,因此,加大力度管理民生档案对维护社会安定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将对民生档案工作的特点、民生档案高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提升民生档案管理的服务能力的相关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英雄末路     
王祖远 《文史月刊》2010,(12):43-43
<正>卢作孚先生(1893—1952年)在解放前创办了民生轮船公司、民生机器厂等企业,是著名的"航运大王"。1950年6月,他从香港回到北京,被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同时被任命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20.
岳向华 《神州》2012,(31):35-35
在当今“新闻信息爆炸”的时代,怎样选择采写制作民生新闻是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电视民生新闻大体上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具有当今国家主流媒体的属性;它是新闻竞争与改革不断深入的产物;在选择采写制作民生新闻时,各省市县台的从业者们要坚持把准民生新闻定位,记录百姓的真实生活,牢记媒体社会职责,选题报道要有理有利有度,注重民生新闻的创新服务和扩大优势。民生新闻要真实、通俗、坚守良好道德,不能低俗、媚俗、道德失衡;对电视的民生新闻要进行深度开发利用,以便与群众贴得更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