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包山楚墓墓地试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荆门市包山楚国墓地的墓葬保存较好,排列有一定规律性,反映了当时埋葬制度的一些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个墓地的范围、分(?)格局及其性质予以剖析,并对这类墓地所反映的问题作初步探讨。一包山墓地的墓葬数量虽少,延续的时间虽短,但通过全部发掘,我们认为它是一处基本完整的墓地。(一)从地貌看,包山墓地为一南北长250、东西宽100米的狭长岗地,地势呈龟背形。五座楚墓集中分布于岗脊中部。从已发  相似文献   

2.
荆门市包山楚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物》1988,(5)
包山墓地位于湖北省荆门市十里铺镇王场村的一座名叫包山大冢的土岗上,北距十里铺镇约3公里,南距楚故都纪南城约16公里。在包山土岗东1公里处,鲍家河由北向南流去。这座土岗南北长600、东西宽约200、高出周围地面2—6米。岗脊中部由南往北分布着5个土冢,这5个土冢下是6座古墓,我们依次编为1—5号墓(3号墓封土堆下有3A、3B 两座墓)。在土岗偏西,又有3座古墓,编为6—8号墓。这9座墓构成了包山墓地(图一)。据调查,以包山墓地为中心,半径10公里范围内,还分布着直径20米以上的土冢41个,集中分布于河流两岸,越靠近楚故都纪南城越密集。  相似文献   

3.
包山楚墓马甲复原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顺青等三同志的《荆门包山2号墓部分遗物的清理与复原》第三部分对墓中出土的髹漆皮甲冑作了复原,同时发表了原始资料图(见该文图六一图九、图一一)和复原示意图(见该文图一○、一二)。笔者认为文中所谈马甲和人甲都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现大致归纳为以下两方面进行讨论。一、关于"马甲"的一些问题文中所称的"马甲"分作遮护马体的左侧和右侧两组,因此,笼统地称为马甲不够准确,而宜称之为"马身甲"。据文中"马甲各型甲片排列顺序表",核对文中图七,可知马身甲左侧部分保存较  相似文献   

4.
包山2号楚墓礼俗二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荆门市十里铺镇王场村的一座名叫包山大冢的土岗上,发掘了一处楚国墓地,其中2号墓引人瞩目,这是一座有封土、墓道、台阶和腰坑的大型楚墓。值得庆幸的是,位于墓扩北部的盗洞顺坑壁而下,几乎近于椁盖板却未凿入椁室,棺椁保存完整,出土文物近一千余件。这在迄今发掘的大型楚墓中是少见的,墓葬年代和墓主身份明确。这一发现,对探讨楚国的历史与文化又增添了一大批新材料,笔者也曾参加了该墓的部分发掘工作,谨就现场所见的礼俗,纂作二题,就其所睹,抒其所感。  相似文献   

5.
吴辉 《江汉考古》2008,(1):90-95
从学术史的视角可以清晰地看出,长沙楚墓一直对楚墓、楚文化、楚国历史研究有重要的影响和价值。就墓葬本身的研究而言,长沙楚墓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经作为楚文化区小型楚墓断代的年代学标尺,而楚墓的年代研究是一切相关研究的基石。本文就学术界自五十年代以来对长沙楚墓研究的重要成果进行逐一分析,找到了导致湖南(长沙)楚墓年代认识错误的症结所在。笔者也将再以专文探讨长沙楚墓年代以及相关历史专题。  相似文献   

6.
包山楚墓简文“见日”浅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山楚墓简文“见日”浅释贾继东“见日”多次出现于《包山楚简》记载的两个案例中:一是《简·15—17))所谓五师胃馆之日败若与邵行大夫柯之间的仆人纠纷案,二是《简13!一139》所载舒f‘l庆杀人案.《包山楚简》整理者认为:“从简文内容看,(‘见日’)...  相似文献   

7.
包山二号楚墓出土的卜筮祭祷竹简最后一组的纪年为“大司马(邵心)愲以(徉止)(将)楚邦之币(师)徒以救■之岁”,从简文内容看,墓主邵(昭)(力宅)病患日渐,死于此年剂  相似文献   

8.
郭店楚简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一 )它展示了公元前四世纪前后中国学术界的繁荣景象和人们的精神世界 ;(二 )提供了儒道两家同源及互补的文献资料 :(三 )其中的古文经使我们找到了儒学史从子思到孟子之间的链环。同时 ,大量儒家典籍在楚地的出土 ,冲破了人们脑中僵化的思维模式 ,说明南方文化不完全是独立发展的楚文化 ,依然受到中原文化的强烈影响。郭店楚简的出土 ,不仅在国内学术界引起极大震动 ,在海外也产生了很大反响。早在 1996年 ,芬兰赫尔辛基 (Helsinki)的《东方学通报》就发表了《湖北荆门郭店 1号楚墓发现的〈老子〉竹简 :老子…  相似文献   

9.
乙二醛脱水加固定型曾侯乙墓和包山楚墓彩漆主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中行  程丽臻  李澜 《文博》2009,(6):463-467
采用湖北省博物馆陈中行研究员发明的乙二醛复合液法脱水加固定型曾侯乙墓和包山楚墓出土的彩绘漆棺,漆棺脱水处理后色泽正常,保持了脱水前的色彩,未发生开裂变形,强度与脱水前相比有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0.
1.引言曾侯乙墓彩漆主棺(内棺及外棺)于1978年出土。包山楚墓彩漆主棺(内棺)于1986年出土。出土后这三具棺木用塑料薄膜包裹,且喷水保存。喷水期间发现曾侯乙墓彩漆主棺上的黄色粉彩有脱落  相似文献   

11.
《包山楚墓》公布了1986年11月湖北考古工作者发掘包山楚墓的全部发掘资料,并附有26篇学术研究论文。对研究战国考古、文物、历史有重要价值,这篇小文即是在其出土物的启示下所形成的,这里先从包山二号楚墓所出的漆髹拱形足几的名称谈起,兼对其它楚墓古几与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12.
王宏 《四川文物》2021,(2):74-81
瓶是常见于先秦至汉代文献中的一种器物,出土青铜器中也有若干自名或者被学者定名为"瓶"的文物,但是这些器物要么名不符实,要么形制特殊,并未呈现出有规律的形制特征。1986年湖北荆门包山2号楚墓出土的青铜直颈平肩器,为解决"瓶"的定名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从器物的形态、功用以及在墓葬中的组合等方面综合分析,可以证明该类器物应该就是文献中所说的"瓶"。这种青铜瓶目前所见有16件左右,主要流行于战国时期。西汉早期以后,青铜质地的瓶走向了消亡,汉代的瓶多以陶质为主,为生活实用器,往往与井、灶等配套出土。另外青铜瓶在青铜礼器中的地位很高,其在形制上与战国秦汉时期流行的蒜头壶、青铜锺、投壶、等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 1980年12月,河南固始白狮子地二号墓出土一件有铭铜剑,剑身有一行铭文“郙王(?)自做(作)承鍂(剑)”。据考古工作者分析,白狮子地二号墓的年代为春秋晚期,则此剑的制作当在春秋晚期或更早。关于剑铭之“郙”,学术界曾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认为,“郙”即“吕”,“郙王”就是“吕王”;“郙”在新蔡之“郙亭”,是古吕国后期的迁地。另一种认为,“郙”即“辅”,是《左传》所载的坛姓偪阳国,郙王剑应是春秋晚期灭于晋以前的偪阳国国君之佩剑。  相似文献   

14.
麻城楚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984年9月,麻城县宋埠镇砖瓦厂在生产取土中,于白骨墩发现古墓葬。我们获悉后,随即对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同年11月田野工作结束,共发掘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六座。白骨墩位于麻城县西南的宋埠区李钊乡大胜山村,东距宋埠镇约3公里,东面约200米为麻(城)红(安)公路,举水在墓地东面约1.5公里处自北向南流过,墓地东南面的砂质沃土平原即由举水冲积而成。墓地西、北面是一片连绵不断的丘陵低山。白骨墩的六座墓葬就在这平原与丘陵接壤处的一高出东南面平地约6—7米的小土丘上(图一,1)。  相似文献   

15.
郭店竹简发现至今,相关论著数以千计。鉴于这批材料的重要性,本文拟分类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述。  相似文献   

16.
一、释简20、191有字作要要释文、字表未隶定①、刘钊先生释为《集韵》之“”。他认为此字上部与山器“”字所从之“”同为“”字是对的,楷化后的与字所从之同形不同源。〈说文〉部:“,物不届。从,声。,古文,又部:“,草器也。从性,贵声。,古文,象形,《论语》日:“有荷而过孔氏之门”按不象。许说有误码率,应侯钟“遗”字所从之“贵”作。上部之“”,象双手振作物有所赐与之形,即误码关送,训与之“遗”的初文,《说文》所引古本《论语》用借故为,今本作。贵字本义变当为赐与,“物不贱也”是后起义。准此,上揭简文两形元…  相似文献   

17.
王世民 《江汉考古》2003,(3):91-93,79
本文评述现已发掘的东周列国墓葬中占大多数的楚墓的研究发展情况,特别是最近十多年出版的河南信阳长台关、淅川下寺,湖北当阳赵家湖、江陵望山、雨台山、九店,以及湖南长沙近郊等7部楚墓发掘报告的学术价值。其中尤其对2000年出版的《长沙楚墓》一书,作了详细的评论。  相似文献   

18.
《包山楚墓》、《包山楚简》的及时出版,为楚史研究、楚文化研究和古文字学研究提供了方便和较好的基础,但在文字考释方面不乏疏误解疑之处。对此,已有一些专文论及,笔者亦曾写作《包山楚简新释》,举出误释二十例。现再举若干例,以与作者商榷。为减少排字困难,引用古文字尽量隶定,不摹或少摹原篆,异体字、假借宇一般直接改用通行字。一、BS简16云:“新造迅尹不为仆断,仆格夏事将法(废),不新迅尹,不敢不告见日。”字又见189简,为人名。考释47将此字隶定为党,承旧说释为劳,并引(说文)古文劳作密、金文作考生据测为证,但…  相似文献   

19.
包山竹简选释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命攵)(令)2△原篆作■.包山简习见.或作■166.左从“尖”,其“小”与“大”借用中间竖笔.△应释“(尖刂)”,“尖”之繁文,右从“刀”为义符.《集韵》“锓《博雅》锐也.或作尖.”△为地名.  相似文献   

20.
黄冈罗汉山楚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汉山位于黄冈县堵城镇,是一处略高于四周的山丘。南距黄州12公里,东、南两面为一片丘陵岗地,西距长江支流1公里许,北约1.5公里是著名的螺蛳山古文化遗址,南约7公里是东周时期的禹王城址(图一)。1976年和1984年在罗汉山之南和西南面分别发现有战国铜器。罗汉山是黄冈县砖瓦厂的取土场之一,1982年10月在取土中破坏一座墓葬,文物散存在工人手中。黄冈地区博物馆、黄冈县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