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清名臣曾国藩在家书中多次提到:“唯勤俭可以持久。”曾国藩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37岁任礼部侍郎,后任总督,任大学士,直到封侯拜相,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曾氏后人人才辈出,长子曾纪泽精通诗文书画,在清代末年,他自己刻苦学习英语,成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官。在处理西北边境危机中,曾纪泽凭其斗志和谈判艺术舌战强敌,从沙俄口中夺回了伊犁城,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拒礼     
《曾国藩日记》曾记载他处理礼品的事,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月,湘军名将鲍超到安庆与曾国藩商量军务,来时特备了礼物,共16包,其中有许多珍贵的珠宝古玩。曾国藩只从中挑了一顶小帽,鲍超只好把礼物都带回去了。曾国藩曾写信嘱咐他的儿子曾纪泽,作为官员要做到:不许下属来送礼,不收礼。  相似文献   

3.
曾纪泽(1839-1890)是晚清重臣曾国藩的长子,著名外交家,他曾经担任过驻英法俄等国家的公使,回国后担任总理衙门大臣.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家族     
曾国藩是晚清至关重要的两位人物之一,他一方面坚信中国的制度和道德之美,一方面极大地推进了自强运动。他的儿子曾纪泽从欧洲回国时,抱定了推进中国近代化的信心,正是这位深受父亲熏染的杰出外交家,从俄国人手里收回了伊犁。曾家第三代、第四代依然信奉曾国藩对于读书和学问的信念,留学海外,大多是工业、科技、医学、教育和文学领域的专家,很少有人做官  相似文献   

5.
李华 《湖南文史》2009,(7):56-57
1880年,清政府驻英国大使、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在出使期间,看到西方国家在公共礼仪场合演奏国歌,甚为羡慕和感动。他觉得中国也应当有自己的国歌,于是上奏朝廷,呈上自己拟就的《国乐草案》,并为国乐定名为《普天乐》,但未能获得批准。  相似文献   

6.
清朝咸丰年间,出了一位有名的大官僚曾国藩。百多年来,人们在政治上给予他截然不同的评价,但在家道教育方面,人们一致认为他是一位教育有方的家长。曾国藩有两个儿子,他们在科举仕途上并没有大露头面,但在实际工作中,都显露了出众的才华和胆略。长子纪泽,诗文书画样样精通,还自学了英语,成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官。在处理西北边疆危机中,曾纪泽凭着“啮雪咽旃,期于不屈”的斗志和“酌情据理”的谈判艺术,舌战强敌,从沙皇贪婪的大口中夺回伊犁城,取得晚清外交史上唯一的一次胜利。曾国藩的次子纪鸿,聪颖过人,很喜爱自然科学,尤…  相似文献   

7.
李华 《文史博览》2009,(7):56-57
1880年,清政府驻英国大使、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在出使期间,看到西方国家在公共礼仪场合演奏国歌,甚为羡慕和感动。他觉得中国也应当有自己的国歌,于是上奏朝廷,呈上自己拟就的《国乐草案》,并为国乐定名为《普天乐》,但未能获得批准。  相似文献   

8.
魏明  陈立果 《收藏家》2008,(3):71-74
湘军著名将领曾国藩是晚清的“中兴名臣”,他不仅在军事上显赫一时.而且在书法上颇有建树。曾纪泽是晚清的外交大臣,他在致力于西学研究和推广的同时还潜心于书法,并留下众多优秀的书法作品。长沙市博物馆珍藏有曾氏父子多件书法佳作,我们经过鉴赏作了初浅的考析,不妥之处,敬请专家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9.
韩行方 《文献》2000,(1):276-280
曾纪泽(1839-1890)字劼刚,湖南湘乡人.曾国藩长子.清末著名外交官.1878年(光绪四年)任驻英、法大臣.1880年代崇厚为驻俄大臣,与沙俄谈判改约;1881年签订<伊犁条约>,收回伊犁和特克斯河地区.中法战争中主张抗法.后与英国议定洋药税厘,为清政府每年增加了几百万银两收入.其"政绩"至今仍为人所称道.  相似文献   

10.
作为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曾国藩的一生彰显了湖湘文化的固有品质,唐浩明先生将之归纳为:无须依傍的独立意识、经世致用的功业追求、使气轻生的热血性格、倔强霸蛮的任事态度。湖南人自然对曾国藩怀有特殊的情感,每每揣摩他,解读他,挖掘他。本文便是曾国藩的研究者唐浩明与欧阳斌关于曾国藩与湖湘文化,以及其治学、修身、处世的谈话录。  相似文献   

11.
读者来信     
《与唐浩明对谈曾国藩》这篇文章通过两位作家以新闻采访对谈的形式,比较完整、全面地介绍了曾国藩为人、为官、治军、治学的人生经历,尤其是曾国藩与湖湘文化之间的关联,使我们读到的曾国藩,身上充满  相似文献   

12.
曾国藩一生留下了大量著述,包括奏稿、日记。诗丈、书信、批犊、读书录等。这是研究曾国藩本人思想言行和中国近代尤其是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思想文化极有参考价值的文献。从而,对于曾国藩著述的整理和编辑出版.是一件很重要的学术工作;有关对曾国藩著述整理、编辑出版情况的回顾、总结.对于推进曾国藩研究领域的深入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一、旧中国曾国藩研究资料出版述评由于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由于曾国藩门生故旧较多,由于当道机I他的着意推崇,所以在旧中国有关曾国藩著述的整理、编辑出版…  相似文献   

13.
代际理论与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焦润明 《史学集刊》2003,(4):40-45,54
代际理论是描述和研究不同代的人之间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差异和冲突的理论。代沟和代际冲突一般出现在社会巨变的环境下。近代中国处于一个巨变的时代,在这一时代曾出现了许多思想代沟和代际冲突。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存在的许多难以解释的现象,用代际理论就能够予以很好的阐释。发生在曾国藩和曾纪泽父子之间及康有为和梁启超师生之间的认识差异和思想冲突,可以看成是近代思想史上代际冲突最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14.
<正>曾国藩早期修身的主要内容就在慎独,在没有监督没有约束的时候,也要一言一行、一思一念合乎规范。晚年,他给儿子写日课四条,第一条讲的便是慎独。他说:慎独则心安。我们研究曾国藩与湖湘文化的关系,实际上是在寻求一种通过一个人的文化现象,扩大到一个区域的文化现象,再扩大到一个民族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青年毛泽东曾深受曾国藩的影响,他曾经说过:“余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国藩)。”毛泽东出生时(1893年),离曾国藩去世(1872年)不过20年,曾氏“中兴名臣”的声名也尚未褪色,在韶山乡土文化中,曾国藩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毛泽东生于湖南,长于湖南,自然受到了曾国藩思想的熏陶,他甚至还主动地从曾国藩那里吸收“营养”。  相似文献   

16.
"拙诚"不仅是曾国藩的人生哲学,也是历代贤哲所倡导的核心价值,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曾国藩"拙诚"的实践包括他的学习工作生活尚"拙",以及为师为将为相尚"诚"。从个人的角度,曾国藩一辈子为了国和家,心怀诚念、踏实做事,他秉承"拙诚"的态度,做到了知行合一,对于当今每一个人的成才立业都有可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唐浩明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基本信息的曾国藩家书详加评点,认为曾国藩是传统中国文化最后一个集大成者,曾氏将传统文化全方位地运用到居官为政、统驭军队、教育子弟等各方面,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贡献。评点曾氏家书的目的是揭示其给后人的“启迪性和昭示性”,并进而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唐浩明对曾氏家书既有肯定赞扬,又有批判、否定。  相似文献   

18.
曾国藩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国藩与中国传统文化朱东安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造就出来的最后一代出色人物的典型代表,不仅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且带头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化身,既是其精华所聚,又是其糟粕所聚。精华所聚,...  相似文献   

19.
试评曾纪泽的近代外交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跃波 《安徽史学》2003,(3):37-40,31
曾纪泽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外交家,是近代史上成功运用现代意义的外交思想办外交的杰出代表。本文着重对其近代外交思想的局限性和积极影响进行评价,以说明曾纪泽对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四卷《曾文正公家书》毛泽东早年曾深受曾国藩的影响,他在1917年8月23日写给黎锦熙的信中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毛泽东出生时,曾氏刚刚去世20年,曾国藩“中兴名臣”的声名尚未褪色,从地域文化来看,曾国藩是湘乡人,而湘乡是韶山的近邻。韶山曾有成千的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