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3年,马明哲还是个开小车的专职司机;1988年,年仅33岁的他就一步登天,坐上"平安保险"总经理的交椅:1992年,他又由总经理升为董事长,成了中国平安的掌门人;2007年,他的年薪(税前)暴涨到6616万元  相似文献   

2.
春秋时期,以邓命名的地区概有2个:一个是蔡国邓地(简称蔡"邓"),一个是楚国邓县(即古邓国,简称楚"邓")。《左传》鲁成公九年(前582年)载:"郑伯会楚公子成于邓。"关于此条记载,杨伯峻指出郑、楚两国相会之邓为楚"邓"。但通过对蔡"邓"、楚"邓"地望的准确界定,并结合对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争霸形势及楚国会盟人员公子成身份的详细分析,可以断定杨伯峻的考释有误,鲁成公九年郑、楚相会地点当在蔡"邓"。  相似文献   

3.
抗战期间,军事物资的补给是中国抗战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外国援华军事物资的运输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中国缺少技术优良的汽车驾驶、修理等技术人才,国民政府请求"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协助在南洋华侨青年中招募这些人才。1939年3月至10月,以陈嘉庚领导的该会动员和组织南洋华侨社会资源,为中国遴选3192名汽车司机、修机等技术人才,他们被称为"南侨机工",为中国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1943年,时值抗战期间,52岁的郑毓秀以驻美大使夫人身份(其夫驻美大使魏道明),陪同宋美龄访美。被罗斯福总统夫人称赞:"具有政治头脑,不同于历任中国大使夫人。"在清末至民国年间中国巨大的历史变革中,集民国第一女杀手、第一位女法学博士、女律师及女地方法院院长等诸多第一称号于一身的郑毓秀,无疑为中国近代新女性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对西周井(邢)氏所居之地和商周时期的郑地地望进行了考证,同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辨析。西周井(邢)氏中井(邢)伯一支居于陕西凤翔一带的观点证据不足,具体所在待考。井(邢)叔分为两支,一支居于西周丰京张家坡墓地附近,另一支居于西周"郑"地。甲金文中的奠(郑)地和传统文献中的郑地涵义各有不同,商周时期奠置异族人的被称为"奠"的地区很可能有多处,只有具体、固定的讲某一地点、族名时才是后世的"郑"族和"郑"地。卜辞中的郑地在陕西华县一带,铜器铭文中出现的王在郑、郑虢、郑井的"郑"是指一个较大的地理区域,即陕西凤翔一带。这里还有姜姓郑族生活,郑父之丘也在这一带。传统文献中的郑国始封于陕西华县,春秋初由桓公之子郑武公迁都河南新郑。  相似文献   

6.
郑庄村的小康路文/米洁抓住优势做文章,是登封市徐庄乡郑庄村一条富有特色的小康路。近年来,尤其是近三年来,郑庄村的经济呈迅猛发展之势,一年一个新台阶,一年一个新高度。1994年到1996年全村集体纯收入分别达到27万元、46万元、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  相似文献   

7.
郑畋卒年考     
郑畋生卒年 ,史籍未明载。《全唐文》卷七六七载郑畋《擢官自陈表》云“臣年十八登进士及第” ,又《加知制诰自陈表》称“臣会昌二年 (公元 84 2年 )进士及第” ,可推郑畋生年为唐宝历元年 (公元 82 5年 )。《旧唐书》郑畋本传载 ,畋卒 ,“时年五十九” ,则郑畋当卒于中和三年 (公元 883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辞海》、《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吴在庆《唐五代作家生卒年考》 (《辽宁大学学报》 1 996年第 5期 )等论著均以此年作为郑畋卒年。《新唐书》郑畋本传载 ,畋卒 ,“年六十三” ,则郑畋当卒于唐光…  相似文献   

8.
在众多的合肥籍淮军高级将领中,曾是巢湖(焦湖)盐枭魁首的撮镇人郑国魁,有着与众不同的曲折经历。剖析他的生平,对认识近代中国的游民问题,当有帮助。(一)郑国魁(1828—1888),字克义,号一蜂,外号郑驼背,江湖上称“郑小老大”.郑国魁生活在近代中国初期大变革的年代。郑出生后的第12年,即182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罔的鸦片战争。虽说鸦片战争的战火并未烧到郑的故乡,但鸦片作为毒品则  相似文献   

9.
正低调、刻苦、节约是其家族文化的特点"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20世纪末,这句广告标语在北京的大街上出现,人们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忧虑外国车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也对丰田轿车的过人之处投以羡慕的目光。司机们聚到一起就会听到这样的话:人家这车就是"地道"。如今的丰田汽车在全球市场占有率依然稳居前列。丰田从织布机厂开始,在80年内创下一个汽车公司的传奇,背后凝聚了家族四代人的心血。  相似文献   

10.
郑天华诸多"开先河"的记录,将让他青史留名。在加拿大华裔参政史上,被誉为"一代英杰"的郑天华是一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知名人物。作为华裔参与加拿大国家事务乃至投身政坛的先行者,在其多姿多彩的人生经历中,郑天华创造了许多"开先河"的纪录:他是加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中国,诸葛亮用"空城计"退敌的故事妇孺皆知。一般人以为"空城计"是诸葛亮的专利,其实,考诸历史,"空城计"并不是诸葛亮首创,更不是他的专利。最早记载设"空城计"是在春秋时期。《左传·庄公二十八年》载:楚令尹子元带领六百辆战车征伐郑国,进入郑国的桔柣之门,到达大路上的市场,悬挂的门没有放下,有个楚国人说话后退出。楚军令尹子元以为郑国守备力量雄厚,又听说诸侯正在出兵救郑,于是就  相似文献   

12.
正2019年5月3日,是中共党史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队伍中的杰出代表郑德荣同志不幸逝世周年。郑老师是我的恩师。1988年夏,我在东北师范大学参加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全国性学术研究会时与郑老师初次见面,以后30年里和他建立并保持密切的师生关系。他为人师表、默默耕耘,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中国社会科学园地中几个极其重要的研究领域。郑德荣老  相似文献   

13.
郑老头据说是蒋介石的亲哥哥。他是1944年被送到贵州息烽集中营来的。初来时只有他一个人,不久又从河南乡间将他的老婆和一个16岁的女儿接来同住。集中营对郑老头一家特别优待,在营内特新建房屋一栋,与大汉奸周佛海家  相似文献   

14.
郑州碧沙岗发掘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碧沙岗在郑州西十里铺村的西南,是一个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400米、高约5米的土岗。郑县志上称"黄土岗",又称"猴岗"。1954年冬,我队派人前往勘探,发现岗上有古代的文化遗存。为了进一步了解,同年12月13日又派  相似文献   

15.
郑毓秀1891年出生于广东一个官宦家庭,父亲是户部的官吏,家庭礼教观念很浓.然而郑毓秀天性叛逆,将“三从四德”的规训置之脑后.当时裹脚的风俗依然盛行,但是任凭家人软硬兼施,年仅五六岁的郑毓秀坚决不让缠脚,家人也无可奈何. 郑毓秀13岁的时候,祖母为她订了一门亲事,婚约对象是当时两广总督的儿子.郑毓秀对此颇为不满,甚至还自己写信给自己的未婚夫,申明解除婚约.此举一出,一片哗然.此后郑毓秀迫不得已离家出走.  相似文献   

16.
郑老头据说是蒋介石的亲哥哥。他是1944年被送到贵州息烽集中营来的。初来时只有他一个人,不久又从河南乡间将他的老婆和一个16岁的女儿接来同住。集中营对郑老头一家特别优待,在营内特新建房屋一栋,与大汉奸周佛海家属分住,自办伙食。  相似文献   

17.
建国后17年的教育是指新中国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前的这一时期,即1949~1966年,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型期,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水岭。这17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1956年,以全国性的院校调  相似文献   

18.
卢照邻撰文的郑太子寿墓碑,原竖立在山西省翼城县云唐村郑太子寿墓前,民国初期的《翼城县名胜古迹古物调查表》标注"此碑已佚"。所幸翼城县人民文化馆于1983年在云唐村外水渠旁寻到此碑,现藏于翼城县博物馆,经山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国家珍贵文物。《全唐文》收录此碑文,题为《郑太子碑铭》;民国18年《翼城县志》亦收录《郑太子寿墓碑》全文。经与原碑对比,两种收录均有多处明显错误。今以现存唐碑与《翼城县志》所载《郑太子寿墓碑》及《全唐文·郑太子碑铭》对比,将所存讹异,一一列举并正之。  相似文献   

19.
杨泓 《文物》2012,(6):45-56
一铁兜鍪战国七雄中,燕国有制作优良甲胄的传统,因之《周礼·考工记》称"燕无函"[1]。"函",即铠甲[2]。并解释说:"燕之无函也,非无函也,夫人而能为函也。"汉儒郑玄想出一个理由来解释,见《周礼》郑注:"燕近强胡,习作甲胄。"他的解说或许可以有两个方面的理由,一个是说因要抵御强胡,所以特别注重防护装具的制作;另一个是因与强胡的接触,会汲取强敌使用的防护装具的优点,改进自身防护装具的性  相似文献   

20.
郑庄公是春秋时期一位具有真才实干的政治家,具备了当时一个出色的政治家所具备的素质。他平叛内乱,顺应了历史的潮流,知人善用,善于纳谏,为郑国"小霸"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