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博物院观众满意度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博物院为研究对象而进行的观众调查,目的是了解观众的自然特征和参观态度,以及对博物馆配套设施的评价.调查数据的分析利用,对了解观众需求,改进博物馆展览水平,以及更好地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不同年龄阶段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利用发展心理学知识分析博物馆受众、探讨如何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开展工作,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本文选取幼儿这一群体,从参观兴趣、参观路径、展品解读及参观反馈等方面,对幼儿的参观心理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策略,以达到丰富博物馆受众研究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何宏 《文博》2012,(2):50-53
博物馆工作重心向公众服务意识的强化,告诉我们博物馆服务时代已经到来。由此,对博物馆服务的对象——观众的调查研究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的博物馆只有真正重视观众、研究观众,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研究方法和成果,对博物馆观众的需求、心理、行为、学习模式等进行认真、细致、多角度的调查研究,科学的分析调查数据,以不同形式和特点的教育活动来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需要,才能了解观众、服务观众、吸引更多观众,达到融入现代社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观众行为,主要是指观众在博物馆环境中带有目的性的行动的连续集合。观众行为的跟踪调查和定点观察,是博物馆观众研究的重要手段。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墓展览"的观众行为、参观时间、展品参观率、博物馆标识利用率等的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折射出博物馆在展线安排、服务设施等对外服务方面的大致情况,可以为我国博物馆开展观众服务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数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研究博物馆和遗产的著作对当代博物馆的展览都持一种批评态度。因为博物馆的展览很少关心观众在参观展览过程中的实际体验。我们不知道公众如何利用博物馆?是否吸收了博物馆展览所传播的信息?博物馆展览所传播的信息是否为观众所希望接受的?博物馆的建立和展览的设计很少考虑到观众的组成及其需要。在英国,对博物馆参观的研究也不成熟,也缺乏对公众及其博物馆利用的大规模调查。 一九八五年,英国曾对博物馆的利用和遗产作过一次大规模的全国性调查,这次调查可以弥补这方面情报的短缺。调查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理论的框架,在此框架上去认识参观博物馆的文化意义。过去,由于缺乏这样一个理论框架,所以,早期的博物馆参观方面的调查都只是停留在简单地描述。……很显然的一个问题是,要把握当今社会里博物馆参观这个问题,我们不仅必须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博物馆是面向大众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其作用在于促进大众接受更多的文化熏陶,并且提升国民的文化素质。关于博物馆观众及其行为的研究一直是学界探讨的热点。因为研究博物馆观众行为有利于了解观众的构成,掌握不同观众的参观偏好;并且优化博物馆的陈列和安排,提高观众在博物馆的满意度,从而吸引更多观众参观博物馆。本文以鸦片战争博物馆为例,对博物馆观众行为进行了阐述、研究。  相似文献   

7.
泽文简介该文是日本母青综合研究所和文化空间研究所于1987年以全国4000余个博物馆、因为对象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系统的调查统计而形成的一个分析报告。它刊登在《Museum Data》(《博物馆情报》)季刊第三辑上,作为专题向读者提供的。目的是为从事或者热爱博物馆事业的人,对日本全国博物馆园的总体现状有所了解,通过了解来把握  相似文献   

8.
写这篇文章,是因为基于这样一种认识:评判一个博物馆的价值,不仅要看它的收藏丰富程度,更要看它在鼓励公众参与和学习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来博物馆参观的公众无疑是博物馆能接触的数量最多、成份最复杂、最易受影响的博物馆观众.这些观众也显然是推动博物馆整个工作进步的重要力量,尽管常常被忽视.就某个观众个人的体验而言,今天博物馆的参观者很可能成为明日的、遥远的博物馆宣传者和义务的博物馆公共关系联络员.我们的职责是:必须尽我们的最大努力扩大每个公众积极、有益参观博物馆的机会.为此,从观众进馆参观到出馆的全过程中,我们必须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关心和照顾观众.让我们模拟一下这种角色,假如一个观众首次来博物馆参观,试想,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去关心他,使他在博物馆获得一种美好的体验?  相似文献   

9.
任琳 《东南文化》2021,(4):158-163
近年来,"了解故事"代替"欣赏珍宝"成为博物馆观众最主要的参观目的.当代博物馆展陈设计亦呈现四种叙事趋势:主题展代替珍品展、语境阐释逻辑代替符号分类逻辑、动态故事代替静态描述以及多元媒介组合代替单一媒介组合.推动展陈"走向"叙事的原因有西方博物馆展陈经验的影响、博物馆"泛艺术化"困境的阻挠和文物身份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当下,博物馆人应兼顾"具有中国风格的叙事结构""以人为焦点的叙事视角"和"规范化展览叙事机制",努力呈现具有科学阐释逻辑、较高传播效率和理想认知规模的展览.  相似文献   

10.
<正> 博物馆陈列的直观性和感染性符合现代观众在接受信息源时的非强制和非灌输性要求,因而最适合现代人们自我教育的需要。每一个带着不同参观动机的人进入博物馆,陈列工作者都有给予他一定收获的任务。因此,研究参观心理,并努力寻求对策,是现代博物馆陈列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一、四种参观心态的交融和撞击 观众的参观行为产生于不同的参观动机;不同的参观心态,产生不同的参观效果。参观心态的不同源于参观者的年龄、职业和文化教养的差异。根据我们多年的观察,支配博物馆观众的是四种心态的交融和撞击,这就是:求知心理和猎奇心理共存,自主心理与从众心理同在。  相似文献   

11.
Kym S.Rice  郑奕 《东南文化》2011,(1):113-117
二十多年来,美国艺术类博物馆一直致力于找寻不同的方法,如测试展览标牌以及文字书写,增添展厅内外电脑互动的使用,以及开展创作日志、诗歌等的参与性艺术活动,以了解公众与艺术间的关联,并提升博物馆创设的游客体验.丹佛艺术博物馆、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以及底特律艺术馆等由博物馆员工和评估专家一起开展观众研究,调查观众和各项活动,考...  相似文献   

12.
与传统博物馆不同,现代博物馆更注重观众体验、知识获取、文化宣传,如何让展馆里的文物“活化”,如何让观众更好地了解文物故事,是当代博物馆的重要职能。智慧导览器是引导观众参观博物馆的重要设备,如何设计智慧导览器才能够更加满足观众需求,是文章的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摸清北京市民京郊旅游的基本情况,找到制约市民京郊旅游的最大障碍和为北京市民办些实事,今年4月至7月,我组织局法规处和旅游协会的四、五名同志,对北京市民利用双休日赴京郊旅游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方法有两种,一是对北京市民潜在旅游者和已经在景点旅游的市民发放调查表,二是进行实地考察,走访景区景点和各区县旅游管理部门。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1500余张,召开区县旅游管理部门座谈会4次,实地考察京郊旅游景点近百处,行程近2万公里。 此次调查的对象是北京市民,不包括外地来京旅游者到京郊旅游的情况,不包括北京市民利用节假日到城区旅游的情况,不包括北京市民到外省市旅游的情况。 在收回的近千张调查表中,筛选出659张合格调查表,填表人的基本情况是,男404人,女255人,男女比例  相似文献   

14.
一个博物馆,纪念馆社会效益的大小,主要是看通过其陈列展览和讲解介绍对社会产生的教育作用和影响。这种作用和影响,又具体地体现在观众方面,以观众为中介表现出来。因此,要想充分发挥博物馆、纪念馆的社会教育职能的作用,提高它们的社会效益,就必须研究观众的心理,研究他们参观中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 一、研究观众参观意识 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实现的。而任何意识行动总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人们到博物馆,纪念馆参观,同样是在参观动机这一心理状态决定下进行的一种意向活动。 (一)、区别不同的参观动机与需要: 参观动机是人“以先天具有的需要和后天获得的需要为基础,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自己特有的目标和指向。”人们总是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并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参观活动。根据心理学和  相似文献   

15.
生态(社区)博物馆是新博物馆学理论指导下的一场博物馆运动,践行文化遗产的在地化、整体性与主体性保护,以兼容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为使命.在国际范围内,生态(社区)博物馆仍然存在着争议,可视化生产与参观性使得博物馆社区成为"被参观的对象",文化赋权被讥讽为"形式主义".中国东部发达地区的"第三代"生态博物馆类型是否可以成为一种新的试验或方向?文化赋权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张力如何理解?所谓的"安吉模式"是"摊大饼"吗?这些问题和议题,需要给出学术性的批判与反思.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2022年我国博物馆年度接待人数达5.78亿人次,越来越多的民众愿意走进博物馆。目前公众以及学界也都倾向于以参观人数来评价一座博物馆发展质量的高低,而相对忽视观众的“回头率”,这样的印象和评价并不够全面。研究观众“回头率”有助于博物馆自我审视,根据观众的行为反馈,调整对应措施,促进其发展。文章以江西省博物馆作为调查地点,对江西省博物馆的观众“回头率”进行调查。通过对观众类型、观众参观满意度以及博物馆自身等方面的分析,探究其与“回头率”的关系,并对研究观众“回头率”的现实意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基于博物馆了解观众参观行为的重要性,利用RFID技术具有侦测、记录人员与对象流动信息的特性,开展了RFID技术在博物馆观众行为研究中的应用,并以秦陵博物院《丽山园遗珍——秦始皇陵出土文物精华展》为对象开展了应用实践,对RFID技术应用于观众行为研究的可行性和应用模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RFID技术应用于博物馆观众研究工作是可行的,是博物馆观众研究的又一有力工具,同时具有数据采集的便捷性、准确性、可靠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文物》1958,(10)
第三次博物馆周在今年5月11—18日举行,主要目的是为庆祝捷共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召开,和扩大人们对博物馆藏品的兴趣。参观博物馆的人数不断增长:1953年参观人数为二百六十万人次,而去年已增至四百五十万人次;最近捷克古代展览(在民族博物馆展出)仅在两个月内,参观人数就达五万人次以上。  相似文献   

19.
1987年底,围绕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我们设计了一份由19项,133个变量组成的问卷调查表.在方法上属于社会调查,但填表者均为各馆业务工作者,所以基本属于机构调查,填表难度大大高于一般社会调查.考虑到各馆在元月份都将有年终总结工作,这时发出问卷对填表工作最为便利,我们于1988年元月初向全国(大陆)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400多个馆发出问卷.到当年三月底为止,共回收有效问卷220份,扣除10余封因地址不详而退回的调查信,本次调查回复率约占发信总数的65%,除宁夏自治区没有回复外(未向西藏发信),其他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均在本次调查范围以内,在地域上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20.
许多大学和机构都有自己的博物馆,甚至教堂、修道院也都设有博物馆,有些宫殿、府邸、教堂本身就是一座博物馆。笔者在博物馆看绘画和雕塑,看城市的历史,同时也看建筑。由于工作和学术交流,近30年来曾到世界各地参观了近百座各种类型的博物馆,有些博物馆甚至反复参观过数次。几乎每次去巴黎总要去卢浮宫,那里有看不完的艺术品:几乎每次去纽约就会去现代美术馆(MoMA),那里总有新的展览。尽管多次重复参观,却总会有不同的体验和发现。博物馆的建筑有一定的共性,但由于功能的差异,在空间处理和展览格局上存在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