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阎锡山在台湾存之日记,自1931年(民国20年)春起,至1950年(民国30年)12月止,计18本,40余万字.初名《感想日记》.1996年5月,台北阎伯川纪念会,将阎之《感想日记》全部出版,并更名为《阎伯川先生感想录》.感想录之特点,文字多为记理,而事则记载较少.诚如阎自述:“记事是主观的,记理是客观的.记事是为自己留痕迹,记理是对人类作贡献.我不愿为自己留痕迹,愿对人类有所贡献.”据《感想录》出版说明:阎晚年在台北,“对感想录偶有过修改.”该录为日记体裁,按年、月、日记载.除多数为语录体式的格言外,间记有重要函电、对干部讲话、治省方略、会客答问、家事简记、史事忆往,及部分诗作.而其中诗作除1933年8月1日记:“一病缠身万事休,光阴虚度古人忧,此生尚有多少日,岁月何堪若此流”的一首外,绝大部分均为1937年、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在晋北、晋南、晋西战争环境中所作.阎诗多不合韵律平仄,近乎“打油”诗体.1941年夏,在吉县克难坡战区行营驻地,一天数人去阎居室研究修改《洪炉歌词》及《望河亭联句》时,在山西省政府任职之宁君超武、王君葵经,均为三晋诗词硕彦,兼谈及集阎诗作,并提出修正其诗之韵律平仄问题.阎听后颇不以为然.且曰:“自古诗词格律皆  相似文献   

2.
卅八、李宗仁出任代总统,阎锡山赴京商讨国事,国共和谈失败,太原解放1949年2月15日,阎锡山为催运粮食飞抵南京。16日下午即飞赴浙江奉化,谒见蒋介石。蒋对阎说:“省事小,国事大,万勿回并。我俩同德邻(李宗仁)共挽危局是最理想的。”(见《阎伯川先生随感录》),17日下午,阎锡山回到南京,当晚即与李宗仁进行长谈。当时,李虽为代总统,但蒋仍以国民党总裁身份掌握着实权,双方矛盾十分尖锐。阎锡山往来于二者之间,谈话内容虽未曾公布,但可以想象他在扮演着沟通意见、调解矛盾的角色。从此,他在叫嚷死守太原之外,又为自己开辟了一条出路。经过一个…  相似文献   

3.
张学良先生在本世纪30年代,为中华民族生存,为促进国共两党的合作,共同挽救国家的危亡,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证明,张学良是一位可敬的民族英雄、抗日救国的“千古功臣”,其英名将光照华宇,永载史册。 张学良先生当时为达其联共抗日的愿望,在西安事变前,曾与国内诸多实力派人物进行联络,意图说服他们谏蒋联共一致抗日,其中与山西阎锡山的联系尤多。 阎锡山在1936年10月9日和10月15日的日记里,就曾记载张学良派机要秘书李金洲和任过陆海空军副司令部的参谋长、东北军军长的戢翼翘(字劲成)先后来晋,商讨联共抗日,但细节未录。1989年我因公去美国,曾在洛杉矶阅李金洲之《西安事变亲历记》一书。其中谓:“张氏(注:张学良)对剿共产生怀疑,为明了素以老谋深算之阎伯川氏对剿共意见,密令作者以私人身份前往太原。作者到太原后先谒赵戴文氏,据称阎主任以剿共非计为念,理由为对内则将来无以对外也。继由赵陪同谒阎,所谈亦同。并称有机会将与张氏联合向蒋进言。返陕后  相似文献   

4.
台湾“国史馆”从1971年开始出版《中华民国史事纪要》(初稿),该书起于1894年孙中山创立兴中会,迄于今,民国元年前、后分为前编和正编,该书采用纲目体,该书没有按时间顺序出版,而是完成者即出。该馆于1987年起恢复出版馆刊,该刊暂订半年刊,其栏目主要有:论著、专著、国史拟传、书评、史料、学术通讯、馆务报道等。该馆还编辑出版了《黄季陆先生论学论政文集》,出版了孙常炜《蔡元培先生年谱传记》、卓遵宏《抗战前十年货币史资料(一)币制改革》、《中国近代币制改革史(1887——1937)》、迟景德《中国对日抗战损失调查史述》、赖淑卿《国民政府六年禁烟计划及其成效——民国二十四年至民国二十九年》、洪桂己《近代中国外谍与内奸史料汇编(1871——1947)》、《日本在华暴行录》等。  相似文献   

5.
1961年出版的《山西文史资料》第一辑,载有《孙中山评阎锡山》(80年代再版本已删去).1982年12月出版的《文献》杂志第10辑,刊载了范若愚先生写的《孙中山先生<评阎锡山> 读后》.两文所谓的《评阎锡山》,是方仲纯在《近代史资料》1957年第5期上发表的《辛亥塞北革命纪略》中的一段话:“吾行南北,见起义将领,无如阎之庸暗鄙塞者.连日细察之,非特庸鄙也,其人实诡随,居心不可测,曷足以语革命.方文对这段话给予肯定,我则认为是伪造的.且作如下分析:一、孙中山在太原匆匆三日,不可能作出这样的评语  相似文献   

6.
《崇陵传信录》记刚毅回京日期有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名楠先生在《景善日记是白克浩司伪造的》一文中说,1900年6月(阴历五月)受命去涿州察看义和团的刚毅,是于6月20日(阴历五月二十四日)回京的。其根据是恽毓鼎《崇陵传信录》的记载,并认为这一记载是“可信的。”事实上这个日期恰恰是错误的。义和团运动时期,恽毓鼎身为翰林院侍讲学  相似文献   

7.
张謇佚文     
都樾 《民国档案》2005,(1):3-12
随着近年来对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研究的深入,相关史料的收集、整理、校订、出版工作也不断得以开拓,在原有《张季子九录》(中华书局民国二十年版)、《张謇日记》的基础上,先后出版了《张謇存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张謇全集》(江苏古籍出版杜1994年版)及《张謇著作及其事业档案资料篇目索引》(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2版)等,但关于张謇的文稿和言词记录仍有大量散佚在以上汇编之外,笔者对此稍有留心,现将所见佚文点校整理,希有裨于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8.
消息     
《二十世纪的中国》出版冯崇义、江沛、邓丽兰等编《二十世纪的中国》于2006年4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系2004年8月在南开大学举行的“20世纪的中国暨魏宏运先生八十华诞学术纪念会”论文集。全书计分“社会纵横”、“政治论辩”、“文化论坛”、“对外往来”、“人物春秋”五部分,共收录学术论文42篇,书末并附有“魏宏运先生论著目录”、“有关魏宏运先生的报道”等,对著名史学家、“南开一号”魏宏运教授的治学历程和人格风范作了简要介绍。《全国民国档案通览》出版由全国民国档案资料目录中心组织编纂的大型中国历史档案资料…  相似文献   

9.
《明史考证》在“帝崩于万岁山”后写道: 按京师被陷及庄烈帝自缢事,详实录及谈迁金陵对泣录。(查慎行人海记录其文)万岁山,金人名琼花岛,元至元四年兴筑宫城,山适在禁中,遂赐今名, 见陶宗仪辍耕录卷一。(《明史考证》第一册254页)显然,黄云眉先生认为,明代“万岁山”即今北海之“白塔山”,也就是说,崇祯帝自缢于白塔山,而非煤山了。其实这是一个误会。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四:“今京师原载门南逼紫禁城,俗所谓煤山者,本万岁山。  相似文献   

10.
1947年8月4日,吴宓在《武汉日报》“文学副刊”发表文章,沉痛悼念诗友常燕生先生.文章说,他与常相识,是在读其长诗《翁将军歌》和《论新诗》以后.这两首诗均写于1932年,前者是歌颁“一·二八”战役的抗日英雄、十九路军旅长翁照垣的,后者是评论白话诗运动的.值得注意的是,吴宓不仅将这两首诗录入其《空轩诗话》,还给予很高评价.他认为,《翁将军歌》“气格高古.旨意正大,深厚而沈雄.通体精练,无懈可击.其序仿杜甫‘同元使君春陵行’.其诗也直追少陵与唐贤.……统观九一八后两年中南北各地叙记国难之佳篇,应以常君此歌为首选”(《常燕先生遗集·哀挽录》,第21页).至于《论新诗》,他的评语是:“议论正大,而格调高古,有清新自然之致.”此外,吴为了将这两首诗“登布于天津《大公报》文学副刊”,曾与常燕生谋面.据说,在那次见面后,吴对常印象颇佳,认为“其人渊雅静穆,而性情诚厚,纯然文士,绝异政海中人物也”(同上,第23页).为了解上述情况,我查阅了新出版的《吴宓日记》,可惜这一年的日记缺失.又查1932年的《大公报》,不知为什么也没有这两首诗的踪影.  相似文献   

11.
为纪念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原副馆长、著名学者张友仁先生,本刊2014年出版了增刊《张友仁纪念文集》(总115期)。本期刊发张友仁先生的诗作,作为增刊的补遗。此诗作于1920年秋,录自增刊廖辅叔《张友仁先生二三事》一文。张榕生是张友仁先生的儿子。  相似文献   

12.
《民国春秋》(刊号28-132)双月刊创办于1987年1月,由江苏古籍出版社编辑出版,是国内唯一的以普及民国史知识为己任的通俗史学刊物。辟有“民国史事”、“人物志”、“名人轶事”、“往事追忆”、“历史文学”、“民国要案”、“文化集萃”、“社会百态”、“史事辨析”、“台湾之窗”等10多个栏目。《民国春秋》一经面世就引起了学术界、新闻界的关注及众多读者的兴趣。1987年9月11  相似文献   

13.
康乐新村全称为“福建省康乐新村”。它创办于1944年5月1日(据省档案局“民国档案”:民国35年10月《福建省康乐新村申请救济调查表》),结束于1950年下半年,前后历时七年。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您好! 贵刊1996年1月号《阎锡山在穗组阁纪实》一文在叙述阎离开大陆飞台时间上有出入。该文说: “(阎)于11月28日逃往成都……。当1950年2月8日由成都飞逃台湾时,有人见这位堂堂行政院长在机场入口处发放飞机  相似文献   

15.
《张舜徽壮议轩日记》是张舜徽先生1942年9月24日——1947年1月7日日记,分为“居湘编”、《入陇编》两部分.《日记》以学术为中心,探索古今,议论纵横,显示出先生学术思想形成的历史渊源和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6.
民国十四年(1925)十一月十三日,梁启超曾撰《李诫〈营造法式〉跋》一文,附录于陶湘同年刻印之《营造法式》中,惠赠其儿梁思成、媳林徽因。该文未被收入《饮冰室合集》,固《合集》之佚文也。该文见于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二○一四年五月出版之《嘉德二十年(1993-2013)精品录·古籍善本卷》图录,本文乃谨就梁跋详作考证,并附图录与释文,以备读者参考。又提倡开创以"中国古籍文献拍卖图录"辑佚一途,幸读者步趋焉。  相似文献   

17.
《民国档案》2012,(2):77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蒋介石年谱(1887-1926)》出版。本书依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蒋介石年谱初稿》、《民国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等原稿整理而成,1992年初  相似文献   

18.
2020年12月20日,哈佛大学荣休教授傅高义因病去世,享年90岁。在美国,他同时有“日本先生”和“中国先生”之称。1979年,他出版《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在日本高居畅销榜榜首。2011年,他倾10年之力写就的《邓小平时代》英文版在美国出版,《纽约时报》书评称之为“迄今为止对中国惊人而坎坷的经济改革之路最全面的记录”。  相似文献   

19.
一、王羲之《袁生帖》的流传情况2000年12月30日,日本书家谷川雅夫先生来访,带来《书に游ぶ》(二○○一年一月号)一册,其中披露王羲之《袁生帖》墨迹本,草书3行25字,彩图印制精良,有如亲对原件。此按行款录文如次:得袁、二谢书,具为慰。袁生暂至都,已还未?此生至到之怀,吾所□也。《袁生帖》墨本是罕见之物。50年代日本平凡社出版的《书道全集》第四卷作品解说部分,有中田勇次郎先生撰写的“《袁生帖》”条,提到“京都藤井氏有邻馆藏有模本,并有文徵明的题跋”,但是,平凡社30年代、50年代出版的《书道全集》两种版本选编的《袁生帖》,都采用明朝华夏  相似文献   

20.
陈福康 《文献》2005,(3):39-53
郑振铎先生生前曾发表过两种他亲自整理、润色的日记.一是<欧行日记>,1934年10月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二是<求书日录>,1945年11月21日至12月30日在上海<大公报·文艺>上发表.非常非常遗憾的是,这两种日记本来所记的日子很多,但都因故只发表了开头很少的一部分,而后面大部分日记原稿却都已基本散佚了.然而,又大不幸之小幸:后来都发现还保存下来未刊原稿中的极少的一部分,也许可以给我们些许安慰.关于<求书日录>的残存部分,我已整理出来,发表于<文献>2005年第1期;今再将<欧行日记>未刊原稿的残存部分也整理发表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