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素梅 《沧桑》2008,(5):140-141
"三礼"之学是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中国后世政治制度、社会思想、文化传统、伦理观念影响很大。"三礼"之学在清初兴起,后大盛于乾嘉。本文认为清代"三礼"学的兴起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即社会政治环境使然和学术发展整体氛围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莉雅 《丝绸之路》2011,(20):95-96
具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的精神文化,包括道德文化、宗教文化、哲学等,都对物质文化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艺术设计也不例外。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考工记》、法家的"厚生强国"及"格物致知"等设计思想对于设计的伦理性与合理性不乏精粹的论断,其思想精髓及蕴涵其中的绿色设计理念对现代设计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吴玉敏 《攀登》2010,29(1):66-71
生态文明是人类正在追求的新的发展高度和境界,体现着人类正沿着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演进之路向着人类与自然真正和谐相处的目标迈进。环境伦理观照了人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道德意义,关注了生态环境之于人类的全方位的价值,在本质上体现的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方向和生存态度与生存方式的重新而重要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必然包括环境伦理的建设内容,中国的环境伦理建设问题需要从细微处加以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刘倩倩 《神州》2013,(33):274-274
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新闻从业者的正义理念已提出了巨大挑战。正是由于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导致新闻从业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往往陷入纠结之中,难以达到内心伦理的平衡。因此,提高新闻从业者的伦理责任是研究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将进一步分析新闻从业者的伦理责任。  相似文献   

5.
李逸铭 《丝绸之路》2013,(6):151-152
环境伦理是迫于生态危机,力图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际伦理中的"善"推延到人与自认的关系领域,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也是为解决人类所共同面临的生态危机问题所提出来的,具有反思性和历史前瞻性。  相似文献   

6.
从“无印良品”看设计师对大众消费的引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雅 《丝绸之路》2010,(14):79-81
在倡导"可持续发展"与"绿色时代"的今天,设计的伦理性要求成为现代设计新的关注点,人性化设计与绿色设计思想成为21世纪设计的主题。从日本百货品牌——"无印良品"的设计理念我们可以看出,设计产品的影响更体现在它所蕴涵的设计思想对人们观念的冲击上。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所扮演的引导角色是毋庸质疑的,应该适度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唤起大众对绿色消费习惯和绿色生活理念的关注与支持。  相似文献   

7.
张光闪 《沧桑》2009,(5):129-130,136
环境问题已经不容忽视:环境污染、环境破坏以及环境公平问题就是其主要表现。这些问题是人们对环境伦理的认识不够,甚至人们的行为违背了环境伦理所导致的。我们必须加快环境伦理学研究、加强环境伦理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伦理意识、正确处理伦理关系,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正逐步走向"公民社会"。公民品格需要塑造,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中国走向"公民社会"的一个缩影,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图书馆人的职业道德,影响着中国公民的尊重自我、善待他人的品质,以及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在满足公民信息需求、提升公民参与能力、塑造图书馆员职业伦理与普通公民道德方面有着重要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9.
冯友兰的"新理学"以"共相"与"殊相"二分法分析儒家伦理,区分"五常"之人类一般道德的普遍性和永恒性,以及"五伦"之古代中国社会制度的时代性,把道德分为"可变的道德"与"不可变的道德",揭示了道德演进之"变"与"常"的辩证法。他运用"共相"与"殊相"辩证法,从社会类型的观点看中西文化问题,指出中西文化之异不在东方与西方之分,亦不在古代与现代之别,而在西洋文化属于一种以工业革命为基础的新兴社会类型,即工业社会。而中国文化则尚未经历工业革命。从生产方式论,西洋社会经过工业革命而从"生产家庭化"的社会转变为"生产社会化"的社会。而中国古老的家族制度则与其前工业社会的"生产家庭化"经济结构有关。在现代中国思想史上,冯友兰之社会理论独树一帜,其以共殊之分的类型论,深刻地把握了中国问题即现代化问题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赵冰瑶 《神州》2012,(35):253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对中国进行社会结构分析的尝试,他试图在理论上总结并开导实地研究,以构建中国社会特有的乡土伦理体系。本文通过对《乡土中国》的阅读,从中西方社会结构理解"差序格局"实质含义  相似文献   

11.
德福关系是人类面对的一个永恒话题。这个问题在当今中国社会仍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伦理问题。从应然的意义言,德与福应该是一致的,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德与福往往出现背离。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来看,这一背离大致由伦理、传统、现实等各种因素造成。为了回归德福关系的一致,除了道德解决之外,采取各种社会治理之策应是超越这一背离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孟子》一书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孟子》的生态伦理思想的产生既与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有关同时又是受孟子"性善论"思想的影响。研究分析孟子的生态伦理想对我国走出当前的环境困境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行会"这一西方近代学术概念对中国商人组织历史研究具有长期的影响.中国历史上的商人组织是中国社会与文化建构的产物,反映中国社会结构演变的特定过程.本文以重庆为中心,结合巴县档案等材料,分析了重庆历史上的"行"、"帮"、"会馆"、"公所"以及神会等不同组织概念的历史内涵,提倡在中国文化与社会环境基础上理解和解释中国商人组织的制度变迁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文庙作为古代社会文化的经典符号,是承载核心价值观的代表性建筑类型。文庙建筑往往运用伦理化的语言方式及全息化的空间设计,通过空间伦理展现社会伦理,充分体现传统的教育理想。文章探讨了文庙的存在与社会心理、文化生态的关系,以及它丰富的社会普及性教化方式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并以古城阆中文庙及其整体城市空间关系为例,对古代文庙的内在蕴涵、功能意义与整体设计从社会学层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徐启隆 《区域治理》2022,(1):161-164
中国自古以来素有"熟人之间好办事"的价值理念,在熟人社会的大环境下,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并开展服务的过程中,往往会遭遇到双重关系这样难以处理的伦理困境.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双重关系的定义进行分析,并以实际的案例,对双重关系的伦理困境进行研究,从而得出双重关系伦理困境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在此基础上,对避免和处...  相似文献   

16.
《攀登》2017,(3)
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正处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期,社会生活的开放性和文化生活的多元性使得人们价值观念和价值诉求呈现多样性。面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进步文化和落后文化、先进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导致社会阶层、价值准则、伦理道德观念等随之发生着巨大变化。时移势易,信仰危机的出现已然成为中国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迫在眉睫,亟待解决。令人欣喜的是,中国古代先贤们早已为我们指明了出路,尤其是中国佛教伦理的一些思想、理论和观点为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崭新视角。文章即以中国佛教伦理三大基本原则为出发点,在揭示国人信仰与佛教伦理原则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国人信仰危机的实质及其现实表现,并指出佛教伦理原则对国人走出信仰危机的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礼仪之争难题"不应该是一个只关乎西方或者东方的问题,应该将其放归中外交流的历史坐标上重新认识。解决的关键在于辨明论争缘起及厘清冲突背后的中西学统。纵观16—18世纪宗教改革与天主教东传的时代背景,可以让我们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对"中国礼仪之争"有更多新的认识。如果说恩典观与教会道德神学是影响各修会传教士在论争中做出抉择的西方学统,那么神道设教思想下文教与神教双向度有机互动的中国社会伦理与宗教体系则是国人回应"礼仪之争"的中国学统。直面"礼仪之争"难题以及由此所体现出的中国社会宗教的"双向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西两种异质文化,反对"文明冲突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与经济伦理任放经济伦理是指经济行为背后的伦理动因,是一定历史阶段人们对经济行为的道德判断,它着意强调社会经济活动的道德意义。中华文化是以农业土壤、宗法血缘为基础的政治——伦理型文化,因此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具有醒目的伦理色彩。在国家政治生...  相似文献   

19.
台湾学者韦政通以其独特的学思历程,对儒家伦理的现代转化问题做了有益的探索。他认为一个有着悠久传统的社会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将传统价值观念与新的价值之间进行融合,以便使人们既能在心理上找到归属感,又能使新的价值指南在渐变中达到价值更新的目的。他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探讨儒家伦理的现代转化问题,在走向重建新传统之路的构想中不是将传统完全抛弃,而是侧重用问题意识去思考传统儒学中的一些缺陷,再运用现代的多元化手段加以探索,努力要求自己做到"批判地继承和创造性的发展",探索一条可以与科学、民主相结合的伦理新路子,以适应逐步走向工业化和自由民主化的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最终实现儒家伦理的现代转化。韦政通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期主要是在上个世纪,其主要讨论的内容也是在工业社会下的伦理问题,不能揽扩信息时代下的伦理问题,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下出现的伦理问题,需要我们更进一步去思考。  相似文献   

20.
"龙凤呈样"的图案刍形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出现,至今仍在普遍使用,具有十分旺盛的生命力,其外在形式和实际内涵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饱受中国传统伦理浸润,形成了独特的嬗变发展轨迹.透过"龙凤呈样"吉祥图案所揭示的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演变及其发展规律,探讨中国崇尚伦理对吉祥图案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