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宋代书画装裱的形式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本明 《南方文物》2001,(1):117-119
中国书画装裱的历史源远流长。《新唐书·三宗渚子传》记载:“初,隋亡,禁内图书湮 放,唐兴募访,稍稍复出,藏秘府。长安初,张易之奏天下善工潢治……。”潢治,在古代 即称装裱,还有装潢、装治、裱背等。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云:“自晋代之前,装背不 佳,宋时范晔,始能装背。”可见在晋代以前,书画装裱都不够好,直到南朝宋代的范晔, 开始能把书画装裱得比较得体。范晔在书画装裱史上第一个被载入史册,当然,他并不是古 代最先对书画进行装裱者。魏晋时期法书收藏很多,对于当时的装裱,南朝梁代中书侍郎虞 和《论书表》曾有…  相似文献   

2.
陈腾 《文献》2023,(4):178-189+2
中国古籍与书画的修复装潢由来已久,然而这门技艺的发展演变,长期缺乏总结。上海图书馆藏有《广装潢志》“稿本”“副本”“新定本”各一部,南京图书馆藏有一部“佚名”所编《广装潢志》誊清稿。比勘文本与字迹数过,确定四部稿本的作者皆为民国收藏家宣哲,并厘清其先后顺序。《广装潢志》全书体例严明,囊括了海量的修复装潢方面的史料,为古籍保护发展史研究奠定了文献基础。从学术史的脉络回溯,宣书接续了明中叶文人论述书画装潢技艺与清中叶经生考证书册制度的传统,同时参照了民国时期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间附按语。其中《巧工》篇一章当为潘景郑《历代装潢工人考略》的直接来源。  相似文献   

3.
“宋式裱”又称“宣和装”是我国书画装裱中的一种形制。装裱艺术自魏晋时期,就有可靠的文字记载。唐人张彦远说:“自晋代以前,装背不佳,宋时范晔始能装背。”《唐六典》等史书中,也有关于唐朝装裱业概况的记载。但是装裱艺术真正发展到相当高水平阶段,应是北宋末年和南宋时期。“宋式裱”就是在北宋徽宗时演变形成的一种装池样式。目前,装裱师还经常采用这种形制来装裱字画。  相似文献   

4.
《收藏家》2021,(5)
正书画装潢技艺简称装池、装裱、裱画,是一项对纸、绢质地的书法、绘画进行加固、装饰,以及对古旧书画进行去污、修复的手工技艺。我们从古语中的"三分画、七分裱"便能看出古人对装潢的重视程度。通过装潢技艺,不仅能使书画作品达到更高层次的艺术美感、提升观赏价值,部分古旧书画经过装潢,更有利于对其进行保护与收藏,更适宜于鉴藏研究活动的开展。可见,传统装潢修复技艺对于书画作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此项技艺的传承也是前人对现代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重要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5.
裱以糊就,用糊佳则舒卷温适。书画装裱使用的粘合剂应具有较好的浸湿性、黏附性、成膜性和可逆性,既要黏度适中,又要黏而无性,洁净、防蛀。浆糊的优劣直接影响书画装潢的质量。裱件的霉变、虫蛀、空壳、折裂、翘曲变形无不与之有关。它是整个装裱工艺中的一项关键性材料,也是影响裱件质量的第一步。因此,掌握正确的治糊技艺,明晰浆糊性质对整个书画装池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书画     
装裱也称"装潢"、"装池"、"裱背",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书画、碑帖的技术。方法是先用纸托裱在书画等的背后,再用绫、绢、纸镶边,然后安装轴杆或版面。成品按形制可分为卷、轴和册页。经过装裱的书画、碑帖,牢固,美观,便于收藏和观赏。明代周嘉冑著《装潢志》,清代周二学著《一角篇》,是系统论述装裱的专门著作。  相似文献   

7.
书画装裱又叫装褫、装潢、装背、装池、装背裱轴等,即今天习惯叫"裱画"。裱画历史源远流长,从文字记载可以追游到距今至少有一千五百年以上。当今不少裱画人员,颇有脱离我国具有优良传统的裱画技艺。如不引起足够重视和尽快加以纠正,有可能会影响到书画的自身蕴含的文化品质和中国装裱技术在国内的承传及在海外的良好信誉,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试图对书画装裱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十七、黄金铺地“引诱”客人 自2002年澳门博彩业实行“赌权”开放以来,赌场酒店业的兴旺与崛起,便成为澳门一大新看点。几乎原来所有的星级酒店都陆续重新装潢翻新,豪华、耀眼、新奇成为各家酒店追逐的目标;十数座超五星级的大酒店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大有将世界各色顶级酒店荟萃于澳门的宏大气派!  相似文献   

9.
千秋大业,乃编史修志,志为记也,记的是横涉百科、纵贯古今的内容。自地方志这门学科诞生以来,就有一个明确宗旨,那就是记述地方的政事,以此借鉴历史、经略当代、规划未来。办理地方政事称为治,治就是不乱。治理政事有方,把地方的政事办理得井然有序,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各项各业兴旺发达。乱就是不治,败坏地方政事称为乱。治政无方、办理政事违背客观规律、强奸民意,误国害民。古人说:“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前人所著的《禹贡》、《山海经》、《史记》、《汉书》、《华阳国志》、《元和郡县志》、《资治通鉴》等史志名著,为人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治理政事的重要借鉴史料,这就是治的理论、治的依据。哲人云:“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必知乱之所自起,乃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相似文献   

10.
僧装像在佛教造像中以光头、螺髻、肉髻三种形式出现,包括弟子、比丘、梵天王、辟支佛等的不同身份。本文主要从僧装像的名义及造像仪轨、僧装像的称谓及其内涵两方面对6世纪中国僧装像进行探析,区分他们的不同称谓及示教内涵。作者认为,螺髻僧装像为梵天王,可能包括帝释天,与《维摩诘经》、《法华经》等经中梵天王“帝释天”说系统思想有关,螺髻僧装像为辟支佛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肉髻僧装像为辟支佛,主要与《法华经》等经中的“供养”及法华“四圣”等宣教内容不无关系,与《法华经》“三乘方便”、“一乘实相”、“会三归一”的思想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1.
《沧桑》1995,(5)
一、公裕债券发行的种类 1994年3月中旬笔者在山西浑源、广灵交界处的南村乡获得二枚日本侵华时期“蒙古自治邦政府”发行的第一回公裕债券。一枚为兰色五圆券,组别“贰之组”,编号045707;一枚为草绿色五拾圆券,组别“贰之组”,编号090950,债券长12.5厘米,宽8.4厘米,白底黑字,只有编号、组别、印章是红色的字体。此券为竖式,正面分正附票两部分,正票周框上端有七条旗一面,两边为飞龙图,内有10行文字:(1)奖励金附;(2)蒙古自治邦政府;  相似文献   

12.
谈古书画的揭裱与修复纪森发苏州裱画的全盛时期,约在明代中叶前后。明周嘉胄的《装潢志》记载:“(苏州)装潢能事,普天之下,独逊吴中。”胡应麟在《少室山房丛》中也有“吴装最善,他处无及”的赞语。解放以后,由于苏州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裱画业相当繁荣,但大多...  相似文献   

13.
志选 《福建史志》2005,(4):7-13
第一节和谈改编 一、闽粤边 1935年5月“华北事变”后,日军加快南侵步伐。日本的侦探、特务及所操纵的组织四出活动,为“福建自治”、“华南自治”摇旗呐喊。以陈仪为首的国民党福建省政府奉行蒋介石的反共误国政策.一方面加紧“清剿”红军游击队,一方面准备把厦门划为“非武装区”,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为主要矛盾。从1935年底到1936年底,闽粤边特委从汕头、厦门、  相似文献   

14.
唐初甲骑具装衰落与轻骑兵兴起之原因王援朝中国古代自十六国至隋代,一直以“甲骑具装”即人马都披铠甲的重骑兵为军队的主力,至唐初却一变为以人披铠甲,马不披甲的轻骑兵为主力,个中原因何在?一般认为,隋末农民大起义和随之而来的世族门阀的衰落是甲骑具装衰落的原...  相似文献   

15.
臧春华 《文献》2022,(1):177-191+2
黄丕烈是我国古代藏书家中装潢藏书之杰出代表,黄装亦是我国古代民间书籍装潢技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黄丕烈一生酷嗜藏书装潢,在800馀部黄跋藏书中,涉及个人藏书装潢者即有150部。通过梳理黄装题跋,可知在1792年至1825年的34年间,黄丕烈遵循清初钱曾"装潢古雅"传统,长期雇佣钱瑞正等装潢名工,以"触手若新"和保持原貌为原则指导工匠装潢实践,讲究装潢用纸,不惜装潢工费,大胆使用裱托、衬接、改装等装潢技法,并勤于撰写装潢题跋,形成独特装潢风格。鉴往知来,深入研究黄装题跋和黄丕烈藏书装潢整体面貌,对于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古籍保护、古籍修复事业都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香烟画片,是本世纪初夹在进口香烟中传入中国的,国人戏称之为“毛子画片儿”,简称为“毛片儿”或“洋片”。又因香烟画片背面印有香烟广告或烟草公司的名称,又称其为“香烟牌子”或“香烟画片”,简称之为“烟片”。当时香烟分为四大类。第一类:软纸包装的称为包,均装低档香烟,分20支和10支装两种。第二类:硬纸装的称为盒,均装中高档香烟,全部为10支装。第三类:铁罐装的称为听,以装高档烟为主,均为50支装,分圆听、方听两种。第四类:木质方盒装的称为匣,以装雪茄烟为主。以上四类香烟,不论是包,还是盒、听、匣,其…  相似文献   

17.
“杂治”一词,屡见诸两汉史乘。它是一种典制用语,后代治史者对其已不甚瞭然。唐代颜师古注《汉书·杜延年传》时,也仅说“交杂共同治之”而已,对杂治的对象、事由等均无说明。南宋徐天麟编纂《西汉会要》《东汉会要》也未将有关杂治的史料钩稽为专条。 《中文大辞典》倒收有“杂治”辞目,其释文说: 诸事皆治也。《史记·准南衡山王赐传》:“与沛郡杂治王。”《汉书、楚元王传》:“杂  相似文献   

18.
祁龙威 《近代史研究》2003,3(3):249-262
自本期起本刊新辟“治史箴言”栏目 ,不定期刊登专家、学者的宝贵治学经验 ,希望藉此对青年朋友们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冯玉祥与“小脚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玉祥与“小脚楼”刘林在洛阳老城西北隅,义勇街的北端,现在的豫西宾馆院内,迎门座落着一栋显然是重新装潢过的豪华美观的二层楼房,这就是“小脚楼”。人们为什么称这座楼房为“小脚楼”呢?要推本溯源,还得从冯玉祥将军参加北伐、驻军洛阳后掀起的那场波澜壮阔的解...  相似文献   

20.
《文物》2001年第5期载有李浈先生《铇与平推铇》一文,讨论的问题相当重要。这里有一点不同的浅见,谨提出来,请研究者和李浈先生指教。以前以为平推铇在我国出现于明代中叶,但李文认为南宋后期已经有了。文中举出的惟一史料根据是南宋·戴侗《六书故》中所说:铇“治木器,状如铲,拘之以木而推之,捷于铲。”如所周知,我国的铇经历了从铲形“铇刀”演变成装铇床之平推铇的发展过程。自前者改进到后者,不可能一蹴而就,当中还要有一个过渡阶段;《六书故》中描写的铇看来正处于这一阶段。书中说铇“状如铲”,乃是指当时之铇的整体造型而言。其状尚如铲,当然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