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十年代,史学界曾就中国农民战争与宗教的关系问题展开讨论。当时有两种绝然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世界上没有被压迫者的宗教,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烟,它对农民战争只起破坏作用,它与农民战争的道路背道而驰;另一种意见认为,马克思关于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历朝历代的更替嬗递,都留有着农民起义的深深烙印。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东汉张角领导的黄巾军起义,隋末的瓦岗军等农民起义,北宋的宋江、方腊起义,元末的红巾军起义,以及明末的李自成农民起义等,这些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势力,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虽然其最终农民战争的胜利果实被继来的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及势力所窃取,农民起义被镇压,但农民战争的影响却与世长存,而农民战争的遗存则成为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教育的珍贵文物。  相似文献   

3.
过去在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中,曾出现过这样一种倾向:对农民起义,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抽象肯定得过高,而对农民起义,农民战争的具体建树则研究得过少。最近在  相似文献   

4.
一在封建社会中,农民革命战争是被压迫、被剥削的农民进行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作为农民战争的产物——农民政权,则是农民战争所达到的最高成就。它集中地反映了农民的反封建的意志要求,体现了农民革命的伟大意义。因此,对农民政权的研究,最能揭示农民战争的性质、特点及其在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可以说农民政权问题乃是农民战争史研究中的最重要的课题。历史表明,从秦末农民大起义直至近代太平天国革命,大小百十次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中有不少农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历史结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农民战争史研究,将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的历史使命理解为推翻封建制度,并以是否实现了这样的历史使命来进行评判,从而作出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总是归于失败的历史判断。事实上,中国古代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的历史使命,只是通过自身的造反行动,改善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政策,使其统治秩序由无序变为有序,从混乱走向正常,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以促进封建社会的正常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大多是取得了历史性胜利的。以往人们对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历史结局的错误判断,主要是与人们看待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非历史主义观点有关。  相似文献   

6.
一、农民战争失败的必然性毛主常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二节古代的封建社会中说:“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这段话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人必须很好掌握的,这是毛主席对于研究中国历史最高的原则性的指示。正因为毛主席的指示是最高的原则性的指示,所以每个人的体会可能有所不同,笔者个人理论水平很低,学习很差,体会得很不够,因为这是个重要问题,所以愿意将个人浮浅的体会写出来,使能够受到同志们的批评,帮助我进一步提高。农民战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动力,首先必须明确不能从农民战争的胜利与否来估价,因为在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农民战争都注定着失败的必然命运。斯大林在与德国作家路得维希的谈话中说:“我们布尔什维克对于鲍洛特尼科夫、拉辛、蒲加巧夫等这样的历史人物始终是感到兴趣的。我们认为这些人的发动是被压迫阶级自发暴动底表现,是  相似文献   

7.
毛主席指示我們: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农民的阶級斗爭、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爭,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但是,孙祚民的观点完全相反,他否认了农民阶級的反封建的革命性,抹杀了农民战爭的伟大历史作用,并加以严重歪曲。对此,我們必須进行批判。一、什么是農民战争?战争没有階级性嗎? 什么是农民战爭?孙祚民认为:“作为地主阶级集中代表的封建专制政权”对农民阶級的反抗“诉諸公开的、暴力的手段,訴诸战爭”,即統治阶级鎮压农民起义的战爭,“这就是封建社会里农民战争的实貭”,又說:“……农民战爭是某一国家的統治阶級以暴力手段施行的政治的继續”。“封  相似文献   

8.
张泽咸和朱大渭主编的《魏晋南北朝农民战争史料汇编》一共收录了537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民战争"史料。编者根据当时的理解把它们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农民战争,包括汉族农民起义以及汉族和少数族人民联合起义;第二类为少数族人民反抗封建统治的战争;第三类为包括盗杀太守、奴杀主、亡命抢劫、兵变以及少数带有阶级斗争性质的某些事例。经过三十年以后重新分析研究这些史料,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反社会的土匪强盗活动和反政府的武装集团叛乱两大类。中国古代没有"农民"这一概念,只有士、农、工、商"四民","四民"中的"农"包括现代意义的有地的地主和自耕农,而不包括无地的雇农和佃农。所谓的"农民"是现代人虚拟的一个概念,而"起义"只是人们对反对暴政和暴君的反政府武装的一种褒奖与赞誉,甚至是对某些土匪强盗的褒奖与赞誉。所以,所谓的"农民起义"应该被称为"民变"或"民乱",关于"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说法是阶级斗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一种偏见。  相似文献   

9.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中外历史上每次农民起义的纲领都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的缩影。尽管德国1525年农民战争与明末农民战争在时间上相差约一个世纪,但两国当时都处于资本主义萌芽阶段.而且都是本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相似文献   

10.
<正>1979年中国人大清史研究所和档案系中国专制制度史教研室合编了一本《康雍乾时期城乡人民反抗斗争资料》(中华书局1979年版,以下简称《资料》),该书把康雍乾嘉时期城乡人民的反抗斗争分为"农民反抗斗争""奴婢反抗斗争""手工业劳动者和城镇商民的反抗斗争"与"农民起义与农民战争"四部分。《资料》所谓的"农民起义与农民战争"实际上是反政府武装或土匪强盗。《资料》收录的108起佃户与业主之间因欠租、收租、退佃、拒退而引起的斗殴伤人事件是刑事案件,其中12起是在互殴  相似文献   

11.
毛主席说:"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遵循着毛主席这一论断,来考察有关农民阶级斗争的史迹文物,会是获益极多的.为了提供这方面的经济史料——货币史料,现将历代农民起义军所铸货币,作一简单介绍.一、现知最早的农民起义军所铸货币北宋初年,农民群众在比较安定的环境里,进行辛勤劳动,普遍应用了新农具(踏犁),广大地区推广了早熟品种(占城稻),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手工业、商业十分繁荣,货币经济也有所发展.因而货币铸造数额,也从唐代的每年铸钱数十  相似文献   

12.
农民起义是农民反对地主阶級的最高斗爭形式。毛主席明确指出:“地主阶級对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地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級斗爭、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可見,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性貭和作用,毛主席已作了精辟的分析和概括。因此,要想了解封建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規律,认识其各个集团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就必須以毛澤东思想为纲,深入地研究有关农民起义的一些問题。目前史学界对有关农民起义的爭論焦点之一,便是中世紀早期农民起义的性貭問題。据我所知,大体上有三派意見: 第一派意見,主张中世紀早期农民起义不具有反封建的性质。“这个时候农民們并沒有提出反封  相似文献   

13.
毛主席语录     
《文物》1976,(1)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在中国封建  相似文献   

14.
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历史进程中,发生过大小千百次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其规模之大,次数之多,都是世无匹配的,从而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一个显著特点。研究这些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是揭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规律的关键所在。所以,解放以来,它受到历史学界的广泛重视,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近年来,正当史学界普遍在考虑如何才能进一步推进中国农民战争史的研究深入开展的时候,我们读到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农民战争史论丛》编辑委员会编、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丛刊——《中国农民战争史论丛》第二、三辑,觉得这个丛刊力图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这是十分可喜的,也是应当肯定的。它主要加强了四个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50年来的太平天国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辛亥革命以后逐渐揭开序幕的太平天国史研究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了重大转折,一是该专题研究受到空前的重视,二是唯物史观成为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1951年1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由胡绳执笔的题为《纪念太平天国革命百周年》的社论,高度颂扬了太平天国抗击内外敌人的光辉业绩,认为“太平天国是旧式的农民战争——没有先进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所发展到的最高峰”。在同年出版的《中国近代史》上编第1分册中,范文澜概述了太平天国始末,认为它使旧式农民起义的面目“为之大变”,“揭开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相似文献   

16.
殷志强 《文物天地》2020,(4):107-111
一、传统延续与风格嬗变西汉末年,社会矛盾加剧,王莽改制失败,长江、黄河流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农民战争的火焰中,刘秀起兵南阳,镇压了农民起义军。公元25年,刘秀重建了汉朝,称光武帝。因建都在长安东面的洛阳,史称东汉,同时又因其在西汉之后,故又称后汉。东汉至公元220年灭亡,历时约200年。  相似文献   

17.
正一、甲午战争的定义及其研究概况19世纪后半叶东亚国际关系的变化,表现为传统东亚国际秩序之朝贡体制的崩溃,进而被伴随着西欧帝国主义列强政治、军事侵略而来的不平等条约体制所取代。甲午战争~①为上述的东亚历史变化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甲午战争是指围绕着争霸朝鲜,清国与日本两个邻国之间所发生的武力冲突。至于这样一种性质的甲午战争因何爆发,固然要从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东亚秩序之中,清日两国的政策变化里寻求原因,而其直接起源通常被认为是1894年东学农民战争的爆发。东学农民战争是一场席卷朝鲜全国的农民起义,其过程从1894年2月全罗道古阜农民起义以  相似文献   

18.
一、农民战争——改朝换代的动力、封建政治制度的自我调节机制农民起义部队的构成是相当复杂的,并不是由单一的农民组成的。从主要成员看,它是由两部分人组成的。从基层看,是贫苦农民,他们求生存,要活命,反对剥削与压迫,因而参加起义。他们是农民起义的主体力量,他们的事业是正义的。从上层领导人看,他们和基层成员不一样。农民起义一开始,他们就抱有做皇帝、做高官的政治欲望。从陈胜、吴广到洪秀全、杨秀清都是如此。广大戍卒中途遇雨,滞留大泽乡,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到达目的地渔阳,按律当斩。陈胜是戍卒,但担任"屯长",是个小军官。早年他曾对穷朋友说:  相似文献   

19.
“新史学通讯”一九五六年十二月号刊载了王立达先生的“十八世纪后期西山阮氏三兄弟领导下的越南农民大起义”一文,这是我国自解放后对于一七七三年越南农民起义(也称西山起义)作了较为详尽报导的唯一的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里首先指出了研究这次农民起义的重要意义,并批抨了某些人对于这次起义性质的不正确的看法。作者进而从起义的社会背景一直到最后失败作了系统的介绍。无疑地这对于我们今后研究这个问题是有所帮助的。在王先生的这篇文章的啓发之下,我也想来谈谈关于一七七三年越南农民起义的几个问题,希望王先生与各位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20.
为了按中国社会性质和特点写出一本更好的中国通史,目前史学界已开始注意到封建社会内部的分期问题。许多同志主张以阶级斗争的性质和特点作为分期的主要标志,这是值得注意的意见。尽管有的同志还不同意这种看法。但,探讨农民战争、阶级斗争的性质和特点对处理封建社会内部分期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似乎是应当肯定的。因此,在讨论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分期问题的同时,对中国农民战争,阶级斗争的发展和特点也应当来个热烈的讨论。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谨迭择隋末、唐末两个比较富有代表性而且对分期具有重要意义的农民战争,发表几点极不成熟的意见,恳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