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与原苏联毗邻,经贸往来历史悠久。1909年至1960年,新疆从苏联引进技术设备,合资采炼石油,是我国最早利用苏联技术设备发展石油工业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石油事业发展较早和成绩较好的地区之一。(一)1909年,新疆从俄国购买顿钻钻机,聘请俄国技师,在独山子钻成一口25米左右的浅并,喷出石油和天然气,标志着近代新疆石油工业的开始。新疆石油资源十分丰富。清朝末年,在“维新图治”、“振兴实业”的风尚下,新疆地方官吏为增加地方财富,抵制“洋油”倾销,开始重视并力图采炼石油。新疆布政使王树桶多封疆大吏积极倡办石油事业…  相似文献   

2.
陈剑平 《新疆地方志》2012,(4):48-49,54
新疆近代石油工业应创始于1904年。据资料推断,1904年,新疆从俄国购买并随后使用了炼油机器,新疆近代石油工业史由此开始。1909年独山子用钻探机器完钻第一口石油井,乌鲁木齐工艺局炼油设备投产,完整的近代石油工业采、炼生产流程在新疆正式建成。  相似文献   

3.
独山子油矿是旧中国新疆省政府与苏联政府以口头协议形式联合经营的企业。1933年4月,盛世才攫取新疆军政大权后,施行“反帝、亲苏、和平、民平、清廉、建设”六大政策,于1935年请苏联政府派科学考察团到独山子进行石油勘查。1936年10月17日,新疆省政府和苏联政府合作创办了独山子炼油厂(苏方称独山子石油康滨纳,即独山子石油联合公司),引进苏联的技术与设备,开始采炼独山子的石油,一时独山子油矿发展迅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三大油矿之一。  相似文献   

4.
1999年出版的《新疆通志·石油工业志》(以下简称《石油志》是一曲天山石油魂赞歌。在《石油志》出版前后,新疆石油管理局、克拉玛依市史志办还出版了两部书:一部是1997年出版的《天山石油魂》,另一部是2001年出版的《魂系准噶尔》。可以说,这两部书是对我这篇文章题目的有力注释。 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 石油工业志是新疆近代工业中最早崭露头角的行业之一。从1909年在独山子用近代机器钻第一口油井开始,至今已经有90多年的历史了。但在1949  相似文献   

5.
1933年4月,盛世才执掌新疆军政大权后,积极向苏联寻求支援。1935年,苏联派出以地质专家沙依道夫为团长、钻井专家拉木则斯为副团长的科学考察团在安集海和天山北麓山前进行地质调查。1936年,新疆省政府和苏联政府决定联合勘探开采独山子石油。4月成立独山子石油考查团,8月改称独山子石油考查厂,开始在独山子进行石油地质调查和钻探工作。一、独山子炼油厂的成立1934年,新疆省政府和督办公署批准在安集海开办炼油厂,采集独山子的原油,运到安集海,以木柴作燃料,用清末从俄国购进的釜式蒸馏装置,像出汽油、灯油和润滑油。因经费困…  相似文献   

6.
克拉玛依—独山子输油管道,是新疆第一条长距离输油管道,也是我国第一条长距离输油管道。 1956年8月1日,克拉玛依油田投入试采,所产原油用汽车运到独山子炼油厂炼制。随着油田的大规模勘探、开发和建设,成批的油井投入了生产,原油产量与日俱增。运油任务日益繁重。同时,独山子炼油厂经过扩建后,原油处工处理量增大,正常的汽车运油远远满足不了需要。为了解决这一矛盾,1957年1月,石油工业部决定修建克拉玛依至独山子炼油厂的输油管道。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档案史料为主,探讨了俄国商人在华中俄沿边地区免税贸易的由来及俄商在新疆攫取“暂不纳税”权益的经过;揭露了“暂不纳税”条款对新疆地方社会经济的危害。并重点论述了新疆建省后清政府及新疆地方政府为废除“暂不纳税”条款、收回商业利权而作的种种努力;以及在近代半殖民旧中国,清政府面对沙俄列强的强权政治和经济扩张被迫步步退让的软弱态度。论文的最后一部分简述了1917年10月革命胜利后,新疆地方政府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在通商谈判中废除俄商在新疆贸易暂不纳税条款的经过  相似文献   

8.
作为近代中国地质事业奠基者之一和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工矿业生产的组织者,翁文灏始终关注新疆石油工业,他是新疆石油矿产的最早研究者、第一次新疆石油地质调查的组织者和20世纪40年代中苏合营独山子油矿的主要谈判者。  相似文献   

9.
清末新疆禁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由于清政府的弛禁政策,新疆开始大规模种植鸦片,再加上从俄国输入的鸦片和从甘肃贩运的鸦片,新疆鸦片泛滥成灾。20世纪初,清政府改变政策,于1906年制定“十年禁烟”计划作为其新政的一部分。新疆地方政府根据新疆的实际情况主要从加强宣传、四禁并举、严格执法、堵源截流四个方面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禁毒运动。本文研究了清朝末年新疆烟毒的泛滥及新疆地方政府的禁毒措施,总结了其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0.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与前苏联中亚地区有着长达2000多公里的边界线。辛亥革命以后,新疆名义上虽已“归附中央”,但由于中国政局动荡,中央政府鞭长莫及,新疆地方实力人物一直占山为王。俄国十月革命后,新疆先后经历了杨增新、金树仁和盛世才三代“新疆王”的统治。这一时期,与苏联关系最为密切的当属盛世  相似文献   

11.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国仅开采玉门、延长和独山子三个油矿,其中新疆独山子油矿的开采始于1933年4月。油矿开采初期,未设保卫机构,遇有事故或案情,由新疆省边防督办署直接派员查处。 1935年,应新疆省政府的邀请,苏联政府派出以地质专家沙依道夫为团长,钻井专家拉木则斯为副团长的苏联科学考查团,到安集海、独山子一带进行石油考察。为了保证考查团的安全,新疆省政府派巡官1人,警士2人到独山子油矿,随团担负警卫任务。  相似文献   

12.
《新疆通志·石油工业志》(以下简称《石油志》)是1999年4月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002年11月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全书120万字,共有9篇31章,前有彩图、概述和大事记,后有附录、索引,主体内容突出,前后照应得体,反映了作者的内在功力。《石油志》内容通合古今,详今略古地记述了新疆的石油资源、石油开发、石油加工、石油科技和石油人物,真实有序地反映了新疆石油工业发生、发展的曲折历程和重大成就,科学理智地总结了新疆石油工业发展的枯荣得失和经验教训,是一部资料翔实、结构合理、章法严谨和使用方便的  相似文献   

13.
民国初年,“北满”(吉黑)地区及中东铁路沿线,是“羌帖”(俄国钞票)的势力范围,北洋政府财政部虽曾采取一些行政措施,中国、交通两银行也配合大力推行中交兑换券,但由于东北地方当局要推行“官帖”(地方钞票),而官帖又“毛荒”(贬值),因而羌帖不仅未能排斥掉,反而成为“本位”。  相似文献   

14.
昔日没有树、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的新疆克拉玛依戈壁油田,经过新疆各族石油工人60年的奋勇拼搏和艰苦创业,现在已建成了高楼林立、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国家级旅游城市。看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一号井的大油泡、油泡雕塑群,与油井计量站和地面油浪巧妙融合在一起;在彩色激光作用下,形成了变幻无穷的五光十色“大油泡”,其艺术感染力令人陶醉。  相似文献   

15.
同治元年(1862)发生的陕甘回民起事的影响,蔓延至清朝整个西北地区。在新疆,同治三年(1864)五月,库车渭干河水利工人首先发动了反清起事,很快全疆各地回民纷纷举起反清旗帜。是年,俄国通过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占领了伊犁和塔尔巴哈台的四十四万平方千米的地方。同治四年(1865),中亚浩罕国阿古柏入侵南疆,其势力扩张至北疆部分地区。同治十年(1871),俄国以"代收代守"为名义,占领伊犁,并欲将势力扩张至塔尔巴哈台一带。同治十二年(1873),陕西回民起事首领白彦虎带领残部进入新疆,与阿古柏势力联合在一起。发生在南疆库车的起事,迅速蔓延至新疆全境,乃至喀尔喀的乌里雅苏台、科布多等地。清朝政府失去对新疆局势的控制,当地社会变得动荡不安,民不聊生。同治四年正月塔尔巴哈台发生了回民起事,起事后,塔尔巴哈台蒙古难民纷纷逃入科布多布伦托海地区,本文以因战乱逃避至布伦托海的塔尔巴哈台蒙古为主题,将重点论述朝廷对蒙古难民的安置而设置布伦托海办事大臣事宜。  相似文献   

16.
克拉玛依油田白碱滩探区的193号油井,是新疆第一口日产超百吨的油井,也是全国第一口日产百吨以上的高产油井。 193号井井深2272.73米,控制供油面积0.45平方公里,地质储量89.5万吨。该井于1958年4月8日开钻,8月29日完钻,9月19日正式投产,起初用10毫米油咀平均日产272吨,之后用7毫米油咀日产138吨,被誉为克拉  相似文献   

17.
张建华 《史学月刊》2020,(1):117-129
中俄交往始于蒙古西征和金帐汗国时代(1238-1480年),中国学人撰写俄国史自1878年刊印的鹭江奇迹人的《俄国志略》,到今天已经有整整140年的历史。中国的俄国史学科伴随民族命运、国家危机以及世界形势的变化而生,自诞生之日起即负有学人情怀、民族重任和学术职责三重使命。因此,俄国史学科在中国一直发挥着“知夷”和“盗火”的两大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俄国史(包括苏联时期和俄罗斯联邦时期)研究获得了70年的巨大发展,主要成就有:1985年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成立(1992年英文更名为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史研究会),高等院校、社会科学院、党校、国家有关部委及党政机构纷纷设立俄国史或俄罗斯问题研究机构,建立了从历史学学士、俄国史硕士到俄国史博士的三级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俄国史和俄罗斯问题研究的专业期刊创立并连续出版,大量的俄国通史、中俄(中苏)关系史、专题著作、各类教科书、翻译著作(来自俄文、英法、法文、德文、波兰文等)出版,中国俄国史学者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国际合作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俄罗斯学”新学科正在建立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座荒凉的土山,形成于300万年前,却一直还在生长,这就是坐落在独山子西南角的泥火山。独山子是一座以石油化工生产为主业,拥有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加工能力的大型石油基地。在距离天山只有20多千米的地方,有一座蕴含石油并喷吐泥浆的泥火山,当地人也把它称为黄土山,那些堆积成山的泥土,曾经被用来烧制红砖,铺垫在泥土地。  相似文献   

19.
在《新疆年鉴》(1987)即将付印的时候,我有两点希望。 第一点,希望进一步编好《新疆年鉴》。 《新疆年鉴》是一部综合性的地方年鉴。它从“年”和“鉴”两个方面反映新疆的实际,积累新疆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20.
<正>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叶,伊万三世父子兼并了周围俄罗斯诸侯,建立了统一的俄罗斯国家。从伊万三世开始,俄国不断征服周围弱小民族和国家,侵略野心极度膨胀。1547年伊万四世公然自称沙皇,领土扩张活动更加疯狂。沙皇俄国对我国东北地区垂涎已久,早在17世纪30年代占领了东西伯利亚后,立即将侵略矛头对准了毗连的黑龙江地区。第一次武装侵入中国黑龙江地区,是波雅科夫的所谓军事“远征”。崇德八年(1643)底,波雅科夫在侵入精奇里江时,受到达斡尔村民的围歼,打死侵略军10人,重伤50人。这是黑龙江居民首次给沙俄侵略者以重大打击,揭开了中国人民早期抗俄斗争史的第一页。第二次入侵中国黑龙江地区的是以哈巴罗夫为首的“远征队”。顺治九年(1652)二月,当侵略军在松花江边附近闯入赫哲族居住的乌扎拉村(即今俄国伯利下六百五十余里松花江北岸银山地方,引自曹廷杰《东北边防辑要》中华书局1985年)时,被清军和居民打死打伤80多人,重伤哈巴罗夫。乌扎拉村之战是中国正规军对沙俄入侵者的第一次作战,揭开了中国军民联合抗俄的序幕。但由于清军指挥官海色的错误指挥,使这场反侵略斗争转胜为败。乌扎拉村之战后,顺治十五年(1658),继哈巴罗夫之后任哥萨克侵略军头目的是斯捷潘诺夫,在松花江口受到由宁古塔昂邦章京沙尔虎达统率的中朝军队的痛击,“斯捷潘诺夫本人及其部众二百七十人或者阵亡,或者被俘”。“松花江口之战”是清朝抗击沙俄侵略以来,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当顺治帝听到战斗获胜的奏报后,非常高兴,“命兵部察叙,以所俘获,分赐有功将士”。这次战斗,在中国近代史中占有重要位置。然而在部分反映这次战斗的文章或文献中记述战斗的具体地址时,却有不同说法。本文对“松花江口之战”的具体地点加以考证,以正其误。一、“松花江口之战”地址的不同说法(一)战场地址在依兰说由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出版的著名清史专家戴逸主编的《简明清史》中记载“松花江口之战”时说:“一六五八年(顺治十五年)七月十日,斯捷潘诺夫带领五百名哥萨克窜到松花江上。沙尔虎达率清军分乘四十七只小船,在松花江和牡丹江的汇流处严阵以待……”松花江与牡丹江汇流处,即是在今依兰县县城西北江面。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依兰县志》大事记中记载:“1658年(清顺治15年),沙俄军斯捷潘诺夫部,自黑龙江窜至松花江、牡丹江汇合处的三姓城(今依兰)西北江面上,被宁古塔将军沙尔虎达击败。沙尔虎达率清军1400人,分乘47艘船只,将俄军包围。共毙伤、俘获敌军270余名,史称此战为‘松花江口之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