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题自画     
墨梅图 墨梅添异彩,迎接万花妍。 全面小康迈,宏图绚大千。 雄鸡梅花图 鸡唱明长夜,风霜雨雪程。 梅迎花烂漫,各族凯歌行。 牡丹图  相似文献   

2.
<正>存世元代青花瓷器的数量可谓屈指可数,目前全球仅四百多件,国内考古发现和博物馆收藏约一百多件。其中绘有人物及故事情节的,更是凤毛麟角,因此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出土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和武汉市博物馆收藏的传世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格外引人关注(图一)。湖北省博物馆馆藏的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以下简称"前者"),2006年出土于湖北省钟祥市明代郢靖王墓。墓主郢靖王朱栋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生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册封为郢王,永乐六年(1408年)就藩安陆(今湖北省钟祥市),卒于永乐十二年(1414年)享年二十七岁,谥号日"靖",永乐十三年(1415年)葬于城东二十里清平村宝鹤山。王妃  相似文献   

3.
1985年5月,赤城县云州村出土1件元代“内府”白釉梅瓶(图一),由乡干部张万山送县博物馆。该瓶高35、口径6、底径15厘米。白釉。肩部釉下墨书楷体“内府”二字。其形制、釉色、大小与1985年北京房山区张坊乡出土元代梅瓶相似,应属磁州窑产  相似文献   

4.
程跃新 《沧桑》2009,(Z2):37-37
《陵川县志(1997—2007)》,由陵川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编委会主任马四清、茹栋梅,主编程跃新。2009年4月中华书局出版,大16开本精装,50.5个印张,全书1129千字。该志全面、客观、准确地记述了陵川县自  相似文献   

5.
正绘画董其昌与"四王",在艺术思想上一脉相承,都注重摹仿古人,讲究笔墨技法,对"正统派"文人画的继承与发展影响深远。浙江省博物馆藏董其昌仿梅道人山水图轴、王时敏仿倪云林山水图轴、王鉴仿梅道人山水图轴、王翚《竹屿垂钓图》轴、王原祁仿大痴富春图轴,都是他们较具代表性的精品佳作。其中王翚为海宁陈元龙所作《竹屿垂钓图》  相似文献   

6.
院文清 《收藏家》2007,(9):13-18
陶瓷学界凡论及元明青花瓷器,必谈青花四爱图梅瓶。多以武汉市博物馆收藏的青花四爱图梅瓶为例,这件器物几乎成为了元青花瓷器的一件标准器。它的影响甚至还延及到了花卉爱好界,被作为经典加以引据。其实就在文物考古界之中,对这件青花梅瓶四爱图的解释也存在不同的意见。其中的错误非常明显,且都是在很权威的版本之中。  相似文献   

7.
2012年春,山东省高青县发现了一座西汉墓葬,出土了一套完整的画像石墓门。本文通过对墓门上雕刻的车马出行图、纺织图、乐舞图、宴饮图、渔猎图等内容的分析,认为墓主人应是郡县一级的官吏,很有可能就是当时的千乘县县令或千乘郡郡守,图案内容则体现了西汉时期齐国的社会经济和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现存于世的两个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为中心,对四爱图的文化内涵和图像结构展开讨论。通过元代文集《四爱题咏》解读元代"四爱图"题材的文化背景,阐明"四爱"文化的形成时间、接受人群、典故构成及内涵。并将主题纹饰从部分到整体地与同时代的绘画、漆器、瓷器等之上的相关文物图像进行对比研究,揭示其图像的构成、来源、影响及意义。从而总结元青花四爱图梅瓶的工艺背景、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南京南郊明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0年9月,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乡尹西砂石厂在辅修道路时发现一座明孝陵卫指挥使萧氏夫妇合葬墓。出上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等文物10余件,1991年2月,华能南京电厂在江宁县东善桥乡前盛村施工时又发现一座砖室明墓。据出士墓志.该墓系明西宁候来最长孙、安成公主嫡长子家铭夫妇合葬墓,出土釉里红岁寒三友图梅瓶等文物40余件。现将两墓清理情况简报如下。一、萧氏夫妇合葬墓墓葬位于南郊雨花台区铁心桥乡尹西村东南侧,北距中华门约6公里。墓向160o,距地表约!米。墓为砖室券顶结构,以宽60厘米的隔墙分成东西两室,西室为孝陵卫指挥使…  相似文献   

10.
程旻是南齐迁梅的客家先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旻,历史上史、志、传,都有点滴记载,几乎多出《南齐书》,均不得其详。笔者根据《民族略》、《姓谱》、《梅州·图经》及《程氏族谱》等资料,作一概述,认为程旻是南齐迁梅最早的客家先贤。 程旻(mín)生于南北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文物商店于1980年和1981年在黄岗地区先后收购了两件明代青花梅瓶,介绍如下。1 青花龙纹梅瓶(图版捌:1;图一)通高36、口径11.3、最大腹径23、底径15厘米。平口,丰肩,腹部下收,浅宽圈足外撇。造型古朴、浑厚。与通常见到的梅瓶不同之处是口大颈长。胎体坚实厚重,内腹可见一周明显的接痕。内外施白中泛青灰色的底釉,细砂底,底足露胎处泛火石红色。青花呈色蓝中泛灰,多有铁锈斑,不入胎骨。通体纹饰由四部分组成,以弦纹相间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古代绘画史上,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是一件十分值得注意和重视的作品。它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的山水画创作上,代表了当时的艺术发展水平,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创作思想风尚,直到今天,它仍然像一朵鲜艳的奇葩,闪耀着异彩,有着迷人的艺术魅力。《千里江山图》描绘的是祖国锦绣河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11月1~3日,故宫博物院接连举办了"赵孟頫书画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千里江山图》暨青绿山水画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地区以及美国、日本、荷兰的四十三位代表参加了两个会议。其中十九位学者在有关《千里江山图》的会议上发言。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千里江山图》及有关宋徽宗朝青绿山水的研究;二,青绿山水画演变的关键阶段和青绿山水画史的建构;三,其他青绿山水画家及作品的个案研究。第二三方  相似文献   

14.
1971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发掘了乾县的唐懿德太子李重润墓,出土文物达上千件。其中有一件骑马狩猎俑(图一),自出图一唐筋德太子墓出土骑马狩猎俑土以来,一向被认为是绞胎作成。或日:"胎体以白色和黑褐色作出树木年轮的花纹,马身和垫板均作深酱色褐釉,也用黑褐色作木纹  相似文献   

15.
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1899—1983),原名张正权,后改名爰、季、季爰,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画室取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自幼随母学画,1917年东渡日本,与仲兄张善侍孖会合,在京都学习印染工艺,兼习绘画。1919年回到上海,投拜曾熙、李瑞清为师。曾熙(1861—1930),初字嗣元,更字子缉,别号农髯,湖南衡阳人,清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善写篆、隶、魏碑各体。李瑞清(1867—1920),字仲麟,又字梅庵,别号清道人。江西临川人。清光绪二十年进士,曾任  相似文献   

16.
《收藏家》2016,(2)
正15.九老图千叟宴诗双面插屏插屏用天然木拼粘攒接成边框和底座。屏心髤黑色漆地,嵌青金石、绿松石、玉石、玛瑙等,组成了松树、竹、山石、花草、人物的《会昌九老图》,背面雕刻乾隆皇帝御制《千叟宴》诗两首。其一为《千叟宴恭依皇祖原韵》:"抽秘无须更骋妍,惟将实事纪耆筵。追思侍陛髫垂日,讶至当轩手赐年。君酢臣酬九重会,天恩国庆万春延。祖孙两举千叟宴,史策饶他莫并肩。"另一为《千叟宴毕坐重华宫得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一些犍陀罗语、梵语《贤劫经》残片的发现及学者们的研究,已大致梳理出《贤劫经》发展与译传历程。与文本的译传相对应,与贤劫信仰相关的千佛图像也在丝绸之路沿线佛教遗迹中大量出现。文章以犍陀罗、于阗和河西地区为节点,围绕《贤劫经》的产生与译传对丝绸之路沿线的千佛图像进行梳理与探讨,勾勒出贤劫信仰与千佛图像流传的时间线索与传播路线,并认为千佛图像是在文本译传之基础上,结合不同地域流行的佛教建筑结构与宗教实践,在图像组合与布局上进行的探索与创新。《贤劫经》的译传与千佛图像流行对大乘佛教在丝绸之路的传播具有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京剧二百年,出了一位梅兰芳;汉剧三百年,出了一位陈伯华。他们二人代表着京、汉两个皮黄剧种的艺术高峰。"这是著名京昆表演艺术家俞振飞生前对梅、陈二位艺术大师的定评。陈伯华从牙牙学语就跟随其母陈少兰(汉剧迷)  相似文献   

19.
<正>此湖田窑娃娃纹梅瓶,小口,矮束颈,丰肩,上腹圆鼓,下腹削收,浅隐圈足。造型浑厚饱满,胎体厚重。外壁模印花卉娃娃纹,纹饰凸显,姿态多样,花卉烘托其间,栩栩如生,腹下部则饰瘦长变体莲纹边饰。这件梅瓶的造型、釉色、花纹等均为上品,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图1)  相似文献   

20.
马雁飞 《神州》2012,(12):106
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梅瓶,从起源到发展,经历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漫长演变过程。然而,尽管梅瓶的装饰、造型、风格、以及颜色等不仅相同,但其基本特征大体一致,并且含有我国文化底蕴,同时也体现出设计者的艺术思想。本文主要是对我国古代梅瓶的设计思想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