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穆家军 《纵横》2014,(9):39-41
太行分社的一夜 1945年我在新华社太行分社做编辑。当时分社只有两个编辑,和太行《新华日报》编辑部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前,创办的报纸,影响力最大的恐怕要算《解放日报》和《新华日报》两种了。《解放日报》在延安,自然好办;但《新华日报》办在重庆,其困难就可想而知了。一份在国民党中央政府眼皮下办的共产党报纸,既要坚持说真话,又要对付国民党新闻检查官们,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新华日报的回忆》(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12月版)就是当年参与办报的老报人的回忆录,  相似文献   

3.
鲁兮 《文史月刊》2006,(4):39-40
太行区是华北敌后抗战的战略中枢。在1942年5月反扫荡中,华北《新华日报》社社长、总编辑何云等46位同志壮烈殉国,是我国新闻发展史上最沉痛、最悲壮的一页。  相似文献   

4.
《新华日报》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产物 ,是在国统区公开出版发行的唯一中共党报 ,它始终面对着极为复杂、尖锐、激烈的斗争。 1942年 ,《新华日报》在周恩来同志直接领导下进行了整风 ,一直延续到 1943年。“团结”专页创办于重庆《新华日报》改版的第二天 (1942年 9月 19日 ) ,由当时任《新华日报》编辑部主任的石西民主编。其宗旨是在中共南方局的领导下 ,成为“向国统区中共地下党员进行思想教育的公开园地”① ,被读者“当做一面镜子 ,想从别人的反省文章中照见自己的弱点或缺点”。②“团结”专页每逢周六出版 ,每次半个版 ,至 1944…  相似文献   

5.
王海燕 《文史春秋》2004,(10):14-18
1942年4月2日,重庆《新华日报》第一版刊登了这样一则海报:  相似文献   

6.
抗日根据地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近年来,抗日根据地史的研究已获得它应有的地位抗日根据地史的研究近年来已引起研究者极大的兴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局面。对抗日根据地的研究从抗日根据地存在的时候就开始了。当时一些学者、新闻记者发表的报导性作品,如立波《晋察冀边区印象记》(读书生活出版社1939年版)、陈克寒《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视察记》(新华日报馆1939年版)、李公朴《华北敌  相似文献   

7.
在邓小平所设计和推行的改革方案中,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重要内容。正如他所说:我们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冷溶、汪作玲主编:《邓小平年谱(1975一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以下简称《年谱》,第1134页)早在1978年9  相似文献   

8.
抗战建国纪念日的来历及纪念办法,见1938年6月26日《新华日报》第二版刊登的消息《国府定七七为抗战建国纪念日届时通令全国举行盛大纪念并追悼阵亡将士及死难同胞》:“(中央社讯)去年七月七日,日军在芦沟桥袭击我军,我军为自卫予以还击,  相似文献   

9.
正毛泽东生前十分重视和关心《新华日报》,曾三次为《新华日报》题写报头。《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1938年10月25日至1947年2月在重庆出版。1949年4月24日,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宣布,把具有光荣历史的党报《新华日报》的报名,用于解放后的南京党报。4月30日,《新华日报》在南京出版。在南京出版《新华日报》的最初阶段,报纸仍然沿用了重庆时期《新华日报》的报头。1949年9月间,有几位同志从北平来,带来了毛泽东亲笔题写的"新华日报"四个大  相似文献   

10.
《新华日报》革命遗址光辉永存──兼谈有关旧址的保护宣传工作沈果正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创刊于武汉。同年5月,建立了《新华日报》重庆分馆。《新华日报》在武汉出刊不到一年,因武汉失陷而迁重庆。在重庆出版发行的《新华日报》,自1938年10月2...  相似文献   

11.
《江苏地方志》2009,(1):8-8
《实施办法》颁布后,省志办认真组织并做好《实施办法》学习宣传工作。一是在《新华日报》2008年1月6月A4版上全文刊登《江苏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及《我省地方志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省政府法制办负责人就〈江苏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答记者问》一文,对《实施办法》发布的背景、意义、主要内容和特点等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2.
正李竹如是中国报刊史上有名的"红色报人",前后创办、负责和参与过《新亚日报》、《文化报》、《中国人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大众日报》五份报纸。抗战时期,李竹如担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长、新华社山东分社社长、《大众日报》管委会主任等职。主张"一张报纸胜过一发炮弹"的李竹如创造性建立了战时邮局的三位一体发行体制,开创了战争时期报刊"多种经营"的局面。1942年11月2  相似文献   

13.
晋冀交界的太行腹地辽县(今山西左权)始终和二十世纪的一位伟人密不可分,他就是邓小平。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邓小平和他的战友挥师挺进太行,开辟晋冀鲁豫敌后根据地。在这方荟萃民族精英的圣土上,邓小平生活和战斗了长达五年之久,为民族的独立和自由、为党和军队的发展与壮大,做出了诸多开拓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龚澎。原名龚维航,安徽合肥人,1914年出生于日本,燕京大学历史系毕业,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赴太行山.曾任八路军总司令部秘书、重庆《新华日报》记者、中共驻重庆代表团秘书、中共香港工委外事组副组长、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方面新闻组组长。龚澎在重庆时,在周恩来的领导下.成为中共第一位新闻发言人。  相似文献   

15.
潘梓年在抗日战争时期主持《新华日报》社工作,其胞弟潘美年任《新华日报》社记者。在武汉失守时,潘梓年率《新华日报》社工作人员转移西撤,途中惨遭日军飞机轰炸,潘美年等壮烈殉国。潘梓年满怀着悲愤和痛苦,率领《新华日报》的幸存者,在环境极端恶劣和条件极度艰苦的情况下,继续西征。  相似文献   

16.
潘梓年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主持《新华日报》社工作,其胞弟潘美年任《新华日报》社记者。在武汉失守时,潘梓年率《新华日报》社工作人员转移西撤,途中惨遭日军飞机轰炸,潘美年等同志壮烈殉国。潘梓年满腔悲愤,仍然率领《新华日报》的幸存者,在环境  相似文献   

17.
潘梓年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主持《新华日报》社工作,其胞弟潘美年任《新华日报》社记者。在武汉失守时,潘梓年率《新华日报》社工作人员转移西撤,途中惨遭日军飞机轰炸,潘美年等同志壮烈殉国。潘梓年满怀着悲愤和痛苦,还未来得及为弟弟寻尸安葬,便率领《新华日报》的幸存者,在环境极端恶劣和条件极度艰苦的情况下,继续走小路西征。潘梓年为宣传抗日政策,发展民族爱国统一战线,作出了重要贡献。 武汉沦陷撤退 《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新华日报》…  相似文献   

18.
朱正 《炎黄春秋》2011,(11):79-82
《中共中央第一支笔:胡乔木在毛泽东邓小平身边的日子》(丁晓平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年5月版)这本传记,从传主胡乔木早年参加革命写起,细细写出他一生的重要经历和重大贡献。正  相似文献   

19.
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诞生的《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第一张在全国公开发行的党报,也是党取得政权前公开战斗在国民党心脏地区唯一的党报.《新华日报》社址在汉口府西一路大陆里(今民意一路大陆里).这是党的新闻史上的大事.毛泽东同志说:《新华日报》如同八路军、新四军一样,是党领导下的一个方面军.  相似文献   

20.
库珀(Fraser Barry Cooper)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政治学系教授,1965年毕业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1969年在美国杜克大学获博士学位。库珀教授著述甚丰,主要著作有《梅洛—庞蒂和马克思主义:从恐怖到改革》(多伦多1979年版)、《历史的终结:论现代黑格尔主义》(多伦多1984年版)、《埃利克·沃格林的政治哲学》(多伦多和纽约1986年版)、《英美民主中保守主义的复活》(合作,达勒姆1988年版)、《政治学的复兴和现代的危机》(多伦多和纽约1989年版)、《进入自然:论技术的意义》(圣母湾1991年版)、《非联邦制:没有魁北克的加拿大》(合作,多伦多1991年版)等。1992年11月底-12月初,库拍教授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之邀来我国进行学术访问。访华期间,本刊特约记者章士嵘访问了库拍教授。下面是谈话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