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点摘编     
论点摘编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研究长期以来,活佛及活佛转世对藏区社会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进而成为藏传佛教的一个特征。星全成发表在《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一期上的文章,对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及转世程序作了探讨。文章认为,所谓“活佛...  相似文献   

2.
正清朝乾隆皇帝通过对西藏长期实行的活佛转世的认真观察,认为活佛转世在西藏对于宗教领袖的继承和社会的安定、维系数十万僧人和佛教信徒的宗教信仰具有重要的作用,故清朝对活佛转世不能不容许其存在,但是他也看到由于活佛转世涉及大量的财产和社会地位的继承,因而早已产生出许多流弊。通过对廓尔喀侵扰西藏战争起因的分析,使他感到必须对活佛转世的问题加以管理。在《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相似文献   

3.
金瓶掣签是清朝乾隆皇帝针对活佛转世中的一些弊病而制定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在制定时结合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认定中的一些传统做法和清朝选官制度的签选办法,体现了清朝对活佛转世事务的管理权力。文章对金瓶掣签制度的制定及其在西藏的实施做了详细的分析介绍,为研究金瓶掣签制度提供了详细可信的资料,金瓶掣签制度是清朝管理活佛转世事务的重要历史定制。  相似文献   

4.
16世纪中叶,活佛转世制度为格鲁派所采用,17世纪中叶以后成为藏传佛教各教派普遍采用的主要传承方式。随着18世纪清朝颁行《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规定实行金瓶掣签制度,中央政府对活佛转世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活佛转世制度经过发展演变,形成了固有的历史定制和宗教仪轨,此后一直得到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5.
一转世: 活佛是一种具有特殊身份的僧人,意为神的化身。活佛有大中小之分,因此,他们的数量较多,其转世系统也不少,声望最高的两大系统是:以哲蚌寺、甘丹寺、色拉寺等为一系统,即达赖喇嘛转世系统。另一系统是扎什伦布寺系统,即班禅喇嘛转世系统。藏传佛教主张僧侣严守戒律,独身不娶,尤为强调轮回转世说。因此,转世是佛教寺院集团为解决其首领(活佛)的继承问题而设立的一种制度。活佛转世制度,始于十三世纪的噶举派(白教)的噶玛巴支系。公元一三九四年以后,宗喀巴感到噶举派已失去了佛教本旨,不守戒律,胡作乱为,乃创立新派,即格鲁派(黄教)。此派注重:敬重戒律,不娶妻,禁杀生等等。从此,转世制度的流行,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6.
活佛转世制度是藏传佛教所独创的,以佛教的缘起学说和"化身再现"等理论与藏传佛教寺院集团的实际利益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宗教制度。除宗教理论外,历史上,西藏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封建属性,诸教派之间的互相斗争,宗教与世俗统治势力之间的关系都为活佛转世制度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这种独特的宗教制度形成之后,伴随着活佛转世活动的开展,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宗教仪轨和严谨的历史定制,被藏传佛教界所普遍遵守和使用,保证了这一制度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7.
书讯     
《中国西藏》2003,(6):80-80
《达赖喇嘛转世及历史定制》 陈庆英著。藏传佛教在西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活佛转世制度是它独有的一种宗教首领的传承方式。达赖喇嘛活佛转世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模式,并在清朝中央政府的参与下,发展成为一种历史定制。书中也将历世达赖喇嘛转世过程作了详细介绍。这一定制的形成是西藏当时社会稳定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藏事宝典     
北京的于滨问:活佛转世制度是怎样形成的?答:活佛转世制度是藏传佛教区别于其他佛教流派最明显的特征,是以灵魂转世说为根据,为解决宗教首领继承问题而产生的制度。它初创于藏传佛教噶举派的噶玛支派。该支派的首领都松钦巴在公元1193年逝世时,遗嘱告诉  相似文献   

9.
国外分裂势力对《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办法》如此恐慌和不满,甚至不惜放弃藏传佛教沿袭数百年的传统,这中间掺杂的政治目的不言自明。近一个时期,国外对于藏传佛教活佛转世有许多奇谈怪论。连达赖喇嘛也出来拿自己的转世说事。"如果我死在流亡地印度的话,十五世达赖喇嘛一定要继承我的使命。转世不是在西藏寻觅人选,应该是在我的流亡地或外国寻觅。"  相似文献   

10.
论点摘编     
《中国西藏》2020,(1):96-96
国民政府管理藏传佛教活佛措施评析喜饶尼玛和李双在《民族研究》2019年第5期上发表文章,藏传佛教活佛管理是历代中央政府重点关注的民族宗教事务之一。国民政府成立后,在边疆危机之际,沿袭清朝政府管理办法,结合时代的需要,建立了一套初具规模的管理体系,包括活佛转世制度、活佛奖励办法、活佛惩处办法等。  相似文献   

11.
黄教即格鲁派,是宗喀巴创立的。因为黄教徒都戴黄帽子,所以汉人称这一教派为黄教。黄教祖师宗喀巴初习红教,显密均通,但是其时的红教腐败严重,流弊甚多,宗喀巴对此深恶痛绝,立志改革,并取得成功。从此黄教成为卫藏地区最有实力的新教派。黄教强调轮回转世说,建立了活佛转世系统。16世纪中叶正式开始实行活佛转世制度,形成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两大活佛转世系统。明成祖看到黄教势力日益扩大,欲利用黄教柔服西藏,遣使臣赴藏迎请宗喀巴来朝。宗喀巴此时大病初愈,不能长途跋涉,就派弟子释迦也夫代表自己进京。释迦也夫(1354-1435)仰慕文殊之道,遂…  相似文献   

12.
天堂寺第四世转世莫科活佛坐床纪实杨柳1995年12月26日,风和日丽,阳光普照,坐落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大通河北岸的藏传佛教寺院天堂寺,香烟缭绕,法号声声,彩幡猎猎,一派吉祥喜庆的景象。这天是天堂寺第四世莫科活佛转世灵童罗桑钦饶嘉措坐床庆典的大喜日...  相似文献   

13.
正噶玛噶举派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的一个支派,其创始人为都松钦巴。黑帽系是噶玛噶举派最主要的活佛转世系统,其法系继承人称为"噶玛巴",在明代汉文献中亦写作"哈立麻"、"哈立麻巴"、"葛哩麻"等。嘎玛噶举黑帽系活佛的转世始于噶玛拔希,为第二世噶玛巴,  相似文献   

14.
封面故事     
<正>封面图片的金瓶又称"金奔巴瓶",是清朝中央政府为藏传佛教呼图克图大活佛以上转世灵童掣签而专门精制的。每个金瓶中都配备了五支大小相同的象牙签牌。据史料记载,金瓶系纯金制品,高34公分,腹部直径21公分,系国家特级文物。1793年,清朝制定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将活佛转世制度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明确规定活佛转世灵童须经金  相似文献   

15.
拉卜楞寺活佛与寺庙藏书张小莹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北角的夏河县坐落着一座气势宏伟的藏传佛教寺院,这就是闻名于世的拉卜楞寺。沿夏河北岸,寺院建筑连绵长约3里路程,阔约2里,占地1300亩。最高住持嘉木样活佛。“嘉木样”实为该寺寺主转世系统活佛沿用的通...  相似文献   

16.
"活佛",藏语称作"朱古",意为"转世者"或"化身",蒙古语称作"呼毕勒罕"。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一种独特的高僧法位传承制度,历史源远流长,最初于13世纪由噶玛噶举派首创,16世纪中叶为后期兴起的格鲁派采用,17世纪中叶以后就成为藏传佛教各教派普遍采用的主要传承方式,形成了固有的历史定制和宗教仪轨。从其建立、发展到完善一直受到中央政府的尊重与保护、管理和支持,从中都体现了中央政府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17.
郑屹 《丝绸之路》2006,(12):46-48
六世贡唐仓活佛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藏传佛教界的知名人士。2000年圆寂后,有关部门十分重视贡唐仓活佛的转世工作。六世贡唐仓活佛的转世灵童是在广泛寻访的基础上,于2005年8月9日,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院长、甘肃省佛教协会会长、拉卜楞寺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活佛主持认定。转世灵童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黑水城出土药师佛唐卡黑帽上师身份的辨别入手,利用近年在宁夏、甘肃等地发现的图像材料,结合藏文史籍如《洛绒教法史》、《贤者喜宴》、《青史》等,重点分析黑帽与中原王朝,特别是唐宋以来王统正朔的渊源,以及西夏官帽对宋辽官帽形制的继承,进而讨论西夏后期帝师制度的出现及与僧官体系的联系。在此基础上,作者梳理了噶举派藏巴帝师与热巴帝师在西夏长达数十年活动的史实,指出藏传佛教噶玛噶举的黑帽来源于西夏帝师制度,代表正朔地位的黑帽的把持与传承引导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系统的建立,为蒙元至明代噶玛噶举教派用黑帽传承和延续西藏地方与中原王朝的紧密联系,为汉地将大宝法王封号作为教派活佛转世体系,为清代达赖、班禅活佛转世系统的奠定,以及为后世中央政权与地方民族势力的交往等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9.
明妃,这是一个奇特的名词,只有信奉藏传佛教的人能深刻理解,其含意一言难尽。简单地说:明妃就是活佛的妻子。 活佛转世制度始于公元1284年,从那时到现在活佛是数不清的,而明妃呢?更是无数。这里给读者介绍的是止贡噶举教派母寺止贡堤奴巴·贡觉单增活佛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黑水城出土《药师佛》唐卡黑帽上师身份的辨别入手,利用近年在宁夏、甘肃等地发现的图像材料,结合藏文史籍如《洛绒教法史》、《贤者喜宴》、《青史》等,重点分析黑帽与中原王朝,特别是唐宋以来王统正朔的渊源、西夏官帽对宋辽官帽形制的继承,进而讨论西夏后期帝师制度的出现及与僧官体系的联系。在此基础上,作者梳理了噶举派藏巴帝师与热巴帝师在西夏长达数十年活动的史实,指出藏传佛教噶玛噶举的黑帽来源于西夏帝师制度,代表正朔地位的黑帽的把持与传承引导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系统的建立,为蒙元至明代噶玛噶举教派用黑帽传承延续西藏地方与中原王朝的紧密联系,为汉地将大宝法王封号作为教派活佛转世体系,为清代达赖、班禅活佛转世系统的奠定,以及为后世中央政权与地方民族势力的交往等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