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木偶戏,古称傀儡戏,是由艺人操纵木偶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以亦真亦幻的方式演绎传奇故事,是历朝历代人民甚为喜欢的戏种。  相似文献   

2.
中国木偶戏,古称傀儡戏,是由艺人操纵木偶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以亦真亦幻的方式演绎传奇故事,是历朝历代人民甚为喜欢的戏种。据考证,木偶戏起源于春秋时期殉葬用的木  相似文献   

3.
丁青热巴是一种纯粹的民间艺术。过去,丁青热巴是专业民间艺人卖艺求生的一种技能,这些舞以流浪卖艺谋生,且大多以家族传承方式延续热巴舞。2006年6月,丁青热巴被化部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化遗产名录。丁青热巴这个隐没在草原和太山深处的古老艺术品种开始被世人所关注。[编按]  相似文献   

4.
岳西木偶戏     
正岳西县位于皖西南边陲,大别山腹地,因位于古南岳之西而得名。境内山清水秀,群峰逶迤,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岳西木偶戏俗称"菩佬戏""扁担戏""木头壳戏",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戏曲故事的一种戏曲表演形式。岳西县的木偶戏属于傀儡戏里小型杖头木偶类,表演场地一般在农村人家的堂轩、院落、祠堂戏台等处。所演为黄梅戏剧目,所唱  相似文献   

5.
热巴传人话热巴金立勤热巴传人、著名藏族舞蹈家欧米加参现在已经退休.正在家里整理自己熟悉的热巴资料。这是他本人多年的心愿,也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热巴是藏族传统的民间艺术,是一种艺术性、技巧性、表演性很强的舞蹈。在西藏东部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河谷...  相似文献   

6.
唐亚强 《丝绸之路》2009,(18):70-71
皮影戏是最早的动画,是由皮影艺人操纵影偶傀儡在银幕上表演,通过皮影班的音乐伴奏,对影偶在剧情中的唱腔及念白的同步配音的一种综合时空艺术。本文以甘肃地区为例,论述了皮影艺术与戏剧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作为隶属于宫廷并聚居的艺人群体,唐代教坊艺人有着其特定的生活方式,其身份地位、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等都与以士、农、工、商为主体的良人有着很大的不同,尤其是教坊女艺人所结成的香火兄弟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乃中国女性生活史的一个亮点。唐代教坊艺人的生活不仅有屈辱和眼泪,同时也有着反叛与欢乐,艺术就在其泪水和欢笑声中传衍、升华。教坊艺人在大醣、坊间里巷等宫廷内外精美的表演极大地丰富了当时社会生活。这些浸染着泪水与欢笑的表演也成为“盛唐气象”的组成部分、表征与私处。  相似文献   

8.
土呷  张青 《中国西藏》2010,(5):34-37
热巴舞是指融说、唱、舞和杂技气功为一炉的综合性表演艺术,也是藏民族最喜爱的民间舞蹈之一。由于跳热巴舞时,男舞者边说边摇铜铃,女舞者边舞边敲热巴鼓,故而有人称之为铃鼓舞。 传统的热巴主要流传在西藏的昌都、林芝、那曲地区,以及与昌都毗邻的四川省甘孜州,青海省玉树州,云南省德钦州等康区一带。其中以昌都地区的热巴声誉最高。在昌都地区有名可考的热巴流派多达十几种,且分布在丁青、察雅、类乌齐、边坝、洛隆、八宿、左贡、芒康等县。仅在1986年的“昌都地区首届乌兰牧骑文艺会演”上就有8个县上演了不同流派、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热巴节目28个。  相似文献   

9.
汉代是各种艺术全面发展的时代,音乐、舞蹈、杂技、武术等艺术品种都已初具规模,这些技艺在汉代统称为百戏。百戏节目都是一些娱乐性的表演,为了表演的需要;艺人们除了使用自身娴熟的技巧,诙谐的语言,变化的面部表情之外,还广泛地采取了化妆的办法以增强艺术感染力。面具就是汉代百戏艺人为了改变面部形态所使用的一种化妆道具。使用面具进行表演,可以化丑为美,也可以化美为丑,可以夸张地突出面部或头部的某一部分,甚至可以虚拟地增加一个部位,这样做,增强了百戏表演的艺  相似文献   

10.
敦煌所见说唱类作品客观反映出唐五代时期民间说唱伎艺与戏剧艺术之间逐步转化的轨辙。唐五代戏剧的生成与发展并不仅仅止于敦煌写本中所载述的与戏剧相关各类演艺形态,联系其他相关文献中所见唐五代戏剧的表演场所、表演艺人史料,可以更加清晰、完整地见出这一时期的戏剧是综合的、立体的表演,而非简单的舞蹈、俳谐或弦索歌唱。唐代寺院演出的艺术品类同样显得复杂多样,而且各种艺术形式表演的场所尚处于混同阶段。从北魏开始到隋代,延及唐五代时期,在逐步摆脱随意性和流动性的表演场所中,戏剧艺术与说唱伎艺是混同表演的。唐代戏剧尚处于中国古代戏剧的形成期,其整体构成显得较为简单,在具体表演过程中多采用"小戏"形式。在戏剧的表演与演员的形成方面,唐五代说唱艺人对同时期戏剧的影响同样显得格外明显。  相似文献   

11.
土家“肉连响”○谭优华文并摄影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利川市是土家族繁衍生息的地方。近年来,由当地民间老艺人吴修富承传、再创、表演的民间舞蹈《肉连响》,以其别具神韵的民族风格,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得到各界的好评。“肉连响”又名肉莲湘。表演者用手掌拍...  相似文献   

12.
《神州民俗》2007,(8):30-30
木偶戏古称“傀儡戏”,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戏剧形式,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个瑰宝。东莞木偶戏演的是粤剧。清光绪年间,大朗木偶剧团远近闻名。二三十年代,组成“新世界木偶班”长期在广州先施公司等演出。“新世界”的成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旅游信息     
《旅游》2004,(1)
香港艺术节再放光彩 香港艺术节于1972年由著名的英国爱丁堡艺术节前总监成立,至今已成为国际重要文化盛事。 香港艺术节从2004年2月3日至3月7日的34天内将为观众带来111场,共51个精采表演节目,3个大型展览和4个别开生面的盛大户外表演节目。来自全球各地36个艺团的顶尖艺术家将为观众献艺,包括700位海外,450位本地及160位中国大陆的艺人及工作人员,阵容庞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香港艺术节将首次在景色璀璨的香港维多利亚海岸上演户外表演节目。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12月中旬以来,每天下午,西藏自治区老干部活动中心排练厅内,鼓声震耳,童声齐鸣。50多名孩子旋转着空灵的身影,舞动精灵般的表演,令人眼花缭乱。这群正值花样年纪的少年,是来自索县中学的50余名初中生和索县亚拉镇雪热巴队2名孩子。他们每日苦练,只为登上即将到来的藏历新年晚会,向全区电视观众献演索县原生态雪热巴舞。西藏地域辽阔,歌舞历史久远,是藏族传统文化的重  相似文献   

15.
天桥新耍     
时间的力量究竟有多大?用不了100年的时间,让环境糟糕的沼泽变成平米过万的楼盘,让皇帝祭天时走过的汉白玉单孔桥变作宽阔的柏油路,让撂地表演的艺人走进剧场,让遛鸟的纨绔子弟变成了神色匆匆的行人。时间可以带走老天桥的艺人、绝活儿甚至是人气,但同时会留给我们一个新天桥。  相似文献   

16.
街头杂耍人     
上世纪30年代,华北一家市集上,一个走江湖的小型杂技团在表演。 新中国成立后,杂技才被称为艺术。旧社会,杂技被叫做“杂耍“,是马戏、耍把戏、玩魔术的总称。那时候它不过是穷人讨饭的一种工具,如同乞丐的打狗棍。旧时候,艺人走到村落集市,寻处空地就撂场子表演,任过往行人自由驻足围观。表演节目那时  相似文献   

17.
黄旭涛 《民俗研究》2009,(2):131-142
传统时期,祁太秧歌的传承过程贯穿在民众生活中,家族、村落、自乐班是其主要传承空间。长辈的熏陶和村落艺人的影响是艺人学艺的最初动因和初级渠道:自乐班里的师承,是艺人出师成名的重要途径。口传身授的传承方式使秧歌表演传统在乡土社会中表现出顽强的生命活力。社会变迁带来民俗文化生态的改变,民间小戏的传承面临诸多困境。建立适应现代文化生态环境的生存机制,继续民间小戏在民众生活中的传承,或许是民间小戏活态保护的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黄沙狮子又称上桌狮子,流传于白水洋镇区西南至镇北界岭山下的黄沙洋地区。舞武结合,演技高超,名扬四方,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域民俗特色。黄沙狮子相传是北宋庆历至皇祐年间黄沙洋拳师杨显枪所创。表演时最拿手的绝活是在九层八仙桌堆叠的高三丈二尺处四脚朝天桌脚上,艺人表演脱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武汉街头的大街小巷里,常常能见到衣衫褴褛、但能引起众多围观者哄然大笑的街头卖艺人。这种艺人很奇特,所表演的节目也很怪异,有的腰缠毒蛇,有的肩膀上站着几只小鸟,有的提着有乌龟的布袋,还有的从口袋里掏出装着蚂蚁的玻璃瓶或者怀揣几只癞蛤蟆。只要有人围观,这种地摊艺人就吆喝  相似文献   

20.
正13岁时,一张海报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31时,渴望求学与实现后的大学生涯让她受益终生;中年时,她的精彩人生仿佛才开始……而这所有的一切都缘于她与藏族原生态舞蹈艺术——热巴的结缘。泽吉说:"我喜欢‘热巴皇后'这个称呼!我觉得,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个称呼对我来说是最好的一个奖。"年少时的任性,首次结缘热巴艺术上个世纪80年代初,13岁的泽吉已在老家昌都上到初中。一天,一张贴在街角的海报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