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代"临潢府军器库之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临潢府军器库之印"入手,区分出辽金时期存在的南北两套官印系统。通过详细的对比分析,明确"临潢府军器库之印"为辽代官印无疑。并指出此印在历史地理学上的重要价值,及其对辽代文献记载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2.
"登州海行入高丽道"是唐代重要的海上航道.但在不同时期,其主要航线也不尽相同.大致说来,前期主要从登州北部的蓬莱、黄县境内的出海口出发,沿着贾耽所记述的"登州海行入高丽道"的航线航行;后期则主要从登州南部的牟平、文登县境内的出海口出发,横渡黄海,直抵韩半岛.正是在登州通往朝鲜半岛主要航线变迁南移的形势下,赤山浦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成为新罗商人张保皋首选的在唐贸易最重要的联络地和中转站,并在这里修建了一座法华寺院.  相似文献   

3.
“登州海行入高丽道”是唐代重要的海上航道。但在不同时期,其主要航线也不尽相同。大致说来,前期主要从登州北部的蓬莱、黄县境内的出海口出发,沿着贾耽所记述的“登州海行入高丽道”的航线航行;后期则主要从登州南部的牟平、文登县境内的出海口出发,横渡黄海,直抵韩半岛。正是在登州通往朝鲜半岛主要航线变迁南移的形势下,赤山浦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成为新罗商人张保皋首选的在唐贸易最重要的联络地和中转站,并在这里修建了一座法华寺院。  相似文献   

4.
一"神射第十二指挥第四都记"(图一)此印1972年在辽宁省凌源县北炉公社出土。青铜铸造。方形,长5.5、宽5.3、高1.5厘米。板状纽,纽高2.5、长3、宽1.1厘米。纽顶部有一"上"字。印面篆刻"神射第十二指挥第四都记"。印背有刻款:"端拱元年五月铸"。  相似文献   

5.
寇润平  朱龙 《丝绸之路》2009,(10):54-58
美国浸信会女传教士慕拉第一生事主,33岁来到登州,在蓬莱、平度、黄县等地进行传教长达39年之久,在此期间创办教会学校,尤其是女学,把当地妇女从缠足、受压迫等桎梏陋习中解放出来,提升了她们的社会和家庭地位,深受当地民众爱戴。同时,为基督教在华的传播、近代科学知识在登州的传播和登州融入西方社会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碗口铳小考     
元明时期,中国军队曾普遍装备一种碗口铳。《明会典·军器军装》记,弘治以前定例,军器、鞍辔二局每三年造"碗口铜铳三千个",文中还记有"碗口炮"、"盏口炮",亦是一类。至今已发现许多碗口铳,如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元至顺三年(1332年)铜碗口铳(有人称为盏口铳) (图一:1),1961年河北张家口市发现的元代铜碗口铳(图一:2),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的明洪武五年(1372年)铜碗口铳(图一:3),1964年山东冠县出土的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铜碗口铳(图一:  相似文献   

7.
1983年6月,江西省九江市区山川岭基建工地离表土约2米深处出土一颗铜印。印正方形,边长5.7、厚约1.3厘米;长方形纽,通高6.5厘米。印面阳刻八思巴文篆书五行,先左后右、自上而下依次释其对音为"江西等处行中书省烧钞库印"。印背面右侧直刻汉文"江西等处行中书省烧钞库印";左侧直刻汉文两行:"中书礼部造"和"至  相似文献   

8.
徐镜心(1874~1914),山东省龙口市人。辛亥革命时期曾任中国同盟会北部支部领导人和山东分会主盟人,长期在山东和东北地区从事革命活动,是与黄兴、宋教仁齐名的革命领袖,被誉为"辛亥大潮的北方舵手"。武昌首义后组织领导了东北、山东地区的武装起义,其中以光复登州、黄县为标志的一系列胶东战事,关系山东和全国革命全局甚巨,被誉为"埋葬帝制的最后一战"。《光复登黄战事纪实》为徐镜心1912年4月写成,叙述了自1911年11月13日山东独立,到1912年2月上旬光复登黄的全过程。它的面世,是对烈士的最好纪念,也是辛亥革命研究学界的一件幸事。  相似文献   

9.
1958年,安徽省淮南市博物馆从市废品收购站拣选到1方金代铜官印,此印原混杂在由凤台县调运至淮南市的废铜中。此印印面呈正方形,长方形板状纽,印边长5.6、厚1.5、带纽通高3厘米。印面刻阳文九叠篆书"尚醖署印"4字。印背纽两侧均阴刻楷书款,左款为"内少府监造"5字,右款为"正隆二年六月"6字(图一、二)。"正隆"为金完颜亮年号,正隆二年为1157年。  相似文献   

10.
1988年1月,我们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在临沂市九曲乡三官庙村收集到1方金代铜官印。据了解,此印出土于村东砖厂内。现将此印介绍如下。此印印面呈正方形,边长5、印厚1.8厘米。梯形纽高3、宽2.8~3、厚1.3~1.6厘米。印文为阳文九叠篆书"信阳盐场管勾之记"8字,直排,3行、(图一)。印背纽两侧刻款2行,右款为"泰和四年五月"6字,左款为"礼部造"3字。印上侧壁刻边款"信  相似文献   

11.
目前学者们大多认为西北屯戍汉简中印文的抄记文字"居令延印"属文书人员对"居延令印"的误抄。本文指出这种非正常读序的官印抄记,实际上是文书人员有意为之。其根本原因在于西汉武帝时期进行的两次官印改革没有对印文的读序、印文字体及印文的阴阳作出强制性规范。推测原封泥印文为右上起横读形式,但是文书人员按照主流的右上起竖读的顺序来抄记印文,遂被记作"居令延印"。  相似文献   

12.
介绍几方宋、金、元的官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和河北省博物馆等有关单位,曾陆续收集到一批宋、金、元的官印,对当时职官制度和行政区域的研究颇为重要。宋、金官印为汉文,部分刻有颁铸年代,元代官印为八思巴文。这里我们选择其中一部分介绍出来并略作考证。由于限于见闻,错误之处一定不少,望同志们指正。一、"归化左曹第一军使记"印。此印在河北昌黎出土。铜铸,长方形,背有长方纽。每边长4.6、宽4.3、通纽高3.8厘  相似文献   

13.
正军器监是唐代的武器生产部门,~((1))在唐代前中期屡置屡废,尤其是开元年间更有北都军器监之设,致使各部史书对其置废时间记载不同。本文试图通过对相关史料的考证,以还原唐代军器监的置废情况。一中唐之前军器监置废时间关于军器监置废时间的相关记载,《通典》曰:大唐武德初,置军器监。贞观元年,罢军器大监,置少监,后省之,以其地隶少府监,为甲弩坊。开元初,复以其地置军器使。至三年,以使为监,更置少监一员……十一年,悉罢之,复隶少府,为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金堂县文化馆1978年8月收集到县供销社交来的一方铜印。印通高4.5、长5.2、宽5厘米,碑形钮,重403克。正面阳篆,印文为"长宁夷人指挥第三都朱记",背面线刻"元祜元年少府监铸"八字,由于使用较久,四角已明显磨损。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马臀烫印与番马画鉴定"系列研究之一①,研究目的旨在藉由马臀烫印稽钩出大都会博物馆藏《胡茄十八拍图》卷之祖本年代。该本之烫记字样包括契丹字、女真字、突厥字,还有未被确认之字印,本文主要探究"官"字烫印。  相似文献   

16.
浠水县博物馆收藏了一些古印章。一九八四年湖北省人大常委会石川副主任率省内有关专家,对其质地、年代、作者进行了认真地鉴定,对书法篆刻艺术给予了初步鉴评。其中发现明印五颗,以纽面刻记“明洪武十五年礼部造”印文“蕲水县僧会司记”(图一)铸铁印年数最长,距今有五百零七年。明造礼部铸此印,表现了对传播佛教之  相似文献   

17.
1984年4月,固始县南大桥乡董营村农民在菜地整地时发现一方宋代铜印,后由县文管会征集。印面长方,有矩形直纽。印边长5.4、宽5.1、通高5.2厘米。印面阳刻篆书"□□第三指挥第四都头记",前二字残缺(见图)。印背有款,阴刻楷体,右款为"大观元年十月",左款为"少府监铸"。大观为北宋徽宗年号,大观元年为公元1107年。"指挥"和"都"是宋军队的两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借用考古类型学方法,对南宋高宗时期内府收藏印――绍兴印进行了形态学研究,辨识了"绍兴"连珠印、"希世藏"印、"内府书印"印及"睿思东阁"印的印文形态,分析了单印、二印、三印及多印的绍兴印组合的特点,探究了各印钤盖的标准位与非常位,从而初步确认了绍兴御府印在印文、组合、位置等方面的一些基本格式。以这个基本格式为参照,作者讨论了混杂在绍兴御府印中一些"问题印"的真伪。又通过与周密《思陵书画记》比照,发现该书有关绍兴御府印格式的最原始记载与传世品上的绍兴印实迹之间的差异甚大,从而进一步追问,周氏所言到底道出了绍兴御府印的几多实情,流传到今天的古代书画上的绍兴御府印又具有多大程度的历史真实性?  相似文献   

19.
内蒙阿拉善盟发现兴贩库印笔者在整理文献中发现兴贩库印一枚。印为铜质方形,长方形纽,通高2.7、边4.7、厚0.7厘米。印面阳刻篆书汉文两行,自右起竖排“兴贩库印”四字(如图),纽顶刻“上”字。阿拉善建旗后53年(1750),旗王府设兴贩库,与各商号商...  相似文献   

20.
十七世纪六十年代,张献忠领导的大西农民政权颁发的"南郑县印","离八寺长官司印"和"潼川府经历司印"三方铜印,现在珍藏在四川省博物馆。这几方铜印的铸造时间都是大顺二年(1645)。 "南郑县印"一方。此印方形,厚1.4、边宽7.2厘米见方。印文篆书"南郑县印"四字,印背镌刻"礼部造,大顺二年正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