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2月,凤翔县博物馆征集一柄玉首青铜剑,出土地点不详,约在县城东南20公里的彪角至虢王一带。 剑脊呈直线,从斜而宽,双锷平直,甚锐利,格较厚,正面作倒凹字,截面为菱形。圆茎,茎上有两道突起箍。剑首青玉质,正面呈束腰梯形,截面梭形,首上端有圆孔,与茎衔接。剑通长43.3,宽4.2,茎长7厘米,玉首高5厘米。该剑保存完好,局部光亮。  相似文献   

2.
1988年5月,沙市钢管厂基建工程中发现青铜剑一把,陶长颈壶一件。青铜剑呈绿色,有格有首,实心圆茎,有两道圆箍。剑身中脊隆起,两刃锋利.剑长45.4、宽3.6、脊厚1厘米。陶长颈壶为灰色,颈口部分原已残,底内凹,饰弦纹,根椐反映与这两件器  相似文献   

3.
最近,浙江省博物馆在上海博物馆的大力支持下,由杭州钢铁集团出巨资襄助,成功地从境外抢救回流失的国宝——越王者旨於睗剑,使之回归越国故里。越王者旨於睗剑,铜质。全长52.4厘米。剑作斜宽从厚格式,中脊起线,两从斜弧,双刃呈弧形于近锋处收狭。圆盘形剑首,圆茎上有两凸箍,箍饰变形兽面纹,剑格两面铸双钩鸟虫书铭文,共八字:  相似文献   

4.
代丽鹃 《文物》2011,(4):84-91
玉剑具指剑上的玉质附件[1],包括两种形式:一是首、茎、格连成一体的玉剑柄,金属剑茎插入柄内,例如河南淅川下寺M10出土的玉柄铁剑;二是完备的一套由四部分组成,即装在剑茎末端的首,剑茎与剑身之间的镡(格),以及剑鞘表面贯带佩剑的璏,鞘末  相似文献   

5.
湖南境内出土的扁茎铜短剑共120余件,绝大多数出自春秋战国墓中。可分为4型15式。除西周人面纹短剑之外,其余分别是春秋早期、春秋中晚期、战国早期、战国中晚期之物。其演变情况大致是:剑身由短变长,剑首、剑镡(格),血槽从无到有。这些扁茎铜短剑的族属:长沙金井所出人面纹短剑是来自中原的周人之剑;楚人入主湖南之前的短剑是越人之剑;战国宽镡短剑可能是濮人之物;在楚人入主湖南之后,不少越人的扁茎铜短剑被楚人所接受和使用。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们在高县废品收购站拣选到一柄“巴式剑”。此剑呈柳叶形,剑身宽薄,扁茎,无格,有脊。近茎处之脊两侧,各铸有四道斜线,茎上宽下窄,上部边沿有锉磨的痕迹,首部与中部一侧各有一圆穿。剑表为绿色粉状锈所复盖,剑锋至剑身上部约12厘米长的一段内,有呈暗红色的附着物。刃部有若干小缺口,茎中部断开。全长50.2厘米,茎长16.2厘米,剑身最宽处4厘米。  相似文献   

7.
关于湘西、湘西北发现的宽格青铜短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湘西和湘西北,亦即沅水和澧水流域,曾零星地出土过一些形制较为特殊的青铜剑。其中部分属于科学发掘品,部分虽属采集,但能判断确系墓葬中的随葬物,且可追溯到准确的出土地点。这些青铜剑,多数剑身甚短,因而有的报告中称之为匕首。最主要的特点是有可以活动的宽格,格上有繁复的几何图案;扁茎,与剑身一次铸成,茎脊贯通,茎正中有一个或呈一直线的两个乃至数个穿孔。这种剑与楚式即中原式剑不同,也与越式剑或巴蜀式剑不同。因此,其  相似文献   

8.
<正> 1979年9月,承德县六沟镇房身沟村的几位村民取土时发现两座墓葬。县文物部门前往清理,共收集遗物100多件,主要为兵器、车马具、生产生活用具和装饰品。兹分别介绍于后。 兵器 剑,三件。分为三式。Ⅰ式:一件。剑首为半球形,镂空,周身四道镂孔。茎为六棱柱体,上部中空。腊宽而厚,阳刻卷云纹。剑身薄而窄,脊部凸起。茎长7、剑身长17、宽2.9厘米(图一、1)。Ⅱ式:一件。茎  相似文献   

9.
1991年4月,广德县文物管理所收到一柄青铜剑,系县城东南九公里处卢林乡甘溪上阳组村民在名为茶洼的山中造林垦荒时发现.距地表30厘米左右,随同出土的还有青铜戈、青铜锛及窄条弧形铜构件各一件.青铜器的发现在广德尚属第一次,现介绍如下:剑 通体乌黑,椭圆茎,上小下大,茎中半空,首呈喇叭状,一字形单格,叶  相似文献   

10.
解放初期,四川省绵阳县涪江沿岸出土了几件巴蜀式铜兵器,现收藏于绵阳市文管所。戈 1件。通长21.7、内长5.5厘米。援狭长且直,有中脊直通援后部的桃形穿,无胡,援本近阑处有两长方形穿,弧形刃,内上有一穿。内两面铸有巴蜀式刻纹(图一;五;七:2;八:7)。剑 3件,分两式。Ⅰ式1件。通长38.7、宽5厘米。剑体呈柳叶形,有中脊,扁茎无格,茎上有两小圆  相似文献   

11.
1978年8月,湖南辰溪县城郊公社东风大队修边流水大桥时出土剑形铜器一件。此器制作精细,形制特殊(图一)。宽格扁茎,茎上有二圆穿。器身与茎分二次铸,身插入格内,中脊起棱。格、茎两面均有纹饰,格一面为窃曲纹,一面为云雷纹;茎一面为水波纹,一面为云雷纹(图二)。身残长16厘米,格长3、宽4.4、厚2.4厘米,茎残长4厘米。根据形制、纹饰判断,此器应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  相似文献   

12.
安徽南陵县发现吴王光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5月,南陵县文化馆在三里公社收购了一把青铜短剑。据说此剑在三里公社与何湾公社交界的一座小山头上,距地表约一米深处发现。出土时,剑已被掘土工具击断。剑通长约50厘米,茎为圆柱形,有两道箍棱。腊窄,无饰纹;有脊。近腊处有铭文两行共十二字,阴刻篆书,初识为"攻敔王光自乍(作)用剑以战戊人",因名吴王光剑(见图)。《左传·昭公廿七年》记载:"光,吴  相似文献   

13.
在今绍兴市城区及绍兴县境内发现及现绍兴市文管处收藏的青铜剑(为叙述方便,以下简称绍兴青铜剑)大约有20余柄,大部分属零星发现和在当地的征集品,其中有16件保存的较为完整,3件锷部略有损坏,2件只存剑身,还有2件剑身也只有一半.这些剑在形式上并不相同,为表达和论述上的方便,下面将这些青铜剑依据剑格、剑茎的区别分为三型十式.一型,仅一件(标本178).剑通长40.4、剑身宽3.2厘米,剑身较细长,起棱脊,无格,柱形茎,茎实心,茎两侧距剑首0.3厘米处有两个对称的半圆形小突钮,剑首呈喇叭状.(图1)  相似文献   

14.
关于吴越地区出土的青铜剑,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陆续有文章对此做了相关探讨[1],并提出了吴越式剑的概念,目前学术界也一致认同这是一组明显有别于其它地区青铜剑的类型.在这些剑中,少数剑体铸有铭文,年代多为春秋后期及战国剑,分布范围也扩大到周边地区,甚至在一些远离吴越的边远地区也有零星发现,剑型主要为薄格圆空筒状茎剑和厚格圆实茎双箍剑.  相似文献   

15.
安远县镇岗乡罗山村村民谢享助于1995年1月份在该村背大石墩下柑桔园地挖土时,在离地表0.8米深处时挖出一把青铜斧,随后又挖出一把断为三截的青铜残剑,一把锈蚀严重的青铜残刀和一件陶罐。1995年3月22日谢享助托他的胞兄谢享清把这几件文物献给县博物馆。现将其简介如下:青铜斧:长方形聚,束腰,刃部宽大,聚口至刃两侧边正中有一条凸起落线。聚口长3.1、宽2厘米,束腰最狭处宽28厘米,斧总长6.6厘米。青铜剑:剑身和剑把两部已残缺,椭圆形实茎,茎上仅存一道凸箍,为凹形斜宽从厚格式,剑身中起脊,横断面呈菱形。现剑身残长4、茎…  相似文献   

16.
河北兴隆县发现商周青铜器窖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峰 《文物》1990,(11)
1984年4月,兴隆县小东区乡小河南村农民在村西南2公里的西沟里取石时,发现商周青铜器10件。这批青铜器埋藏在一面西的坡度为45度的石土山坡中,距坡面1米左右。器物种类有剑、戈、刀、钺、矛和器盖等。短剑 1件。扁体无脊,有格,扁条形茎,一侧有凹槽,槽中部有一圆孔,半球形首。格与叶形成两个三角形缺口。长38厘米(图一:1;二:8)。刀 2件。一件为铃首刀,弧背,凹弧刃,刀身断面呈 T 形。刀柄断面呈椭圆形,内空,两面中部各有长方形孔两个,孔两侧有刻划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七三年在襄阳县余岗大队发掘了一批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墓葬,出土了大批器物.最近在清理这批器物时,在残损器物中发现一件断为六截的徐王义楚元子剑(图1).器物编号为蔡坡M204∶25.全长53.5、宽4.5、柄长9.5厘米.剑首呈喇叭状,茎园柱形,茎上有两周饰蟠虺纹的凸棱,腊宽,剑叶中间隆起成脊,两锷微撇.格上有"(余阝)王义楚之元子□?(择)其吉金自乍(作)用佥(剑)"十六字铭文.第八字下半截模糊不清,我们原以为是"?"字,后经考古研究所王世民等同志鉴定为"?"字,当是义楚之子名.清未以来,江西等地先后出土过有徐王义楚铭文的觯、鼎、盥盘等."徐王义楚"铭文  相似文献   

18.
河南辉县发现吴王夫差铜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6年2月,辉县百泉文物保管所在废品回收部门工人同志的协助下,在拣选杂铜时从中发现吴王夫差铜剑一柄。此剑全长59.1,剑身宽5厘米。柄上有箍两道。隔手上有兽面花纹,镶嵌松绿石。剑身满布花纹,有阴刻篆字铭文十字:"攻吾  相似文献   

19.
1987年5月14日,我会收集到一批青铜器,经查,这批青铜器出于越溪乡前珠村东部的圩田内,这一带原系东太湖北部的浅水区域,俗称:“白洋湾”.1971年围湖成田.1985年3月,当地农民开挖鱼池在距离地表约30厘米深的淤土层中发现.现铜器出土处已成鱼池.(图一)今将出土器物分述于下:剑1件.剑首圆盘形,圆筒式茎,一字形格,长身,中有凸柱状脊,二面,刃,自剑身三分之二处起弧枚锋,前锋尖锐,十分锋利.通长47.5、身长38.7、剑身最宽处4厘米.(图二,5)  相似文献   

20.
青铜器在河北大学博物馆的藏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介绍了其中的两件青铜剑,一件是春秋中晚期的镂空圆首扁茎一字形格短剑,另一件是战国早期的圆首圆茎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