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八六四年七月三十日,太平天国的著名将领李秀成,一反往日那番战马倥偬、出生入死、痛歼强敌的英武姿态,变成向革命大敌——腐朽透顶的清王朝和封建地主阶级阿谀謟媚、乞求活命的胆小鬼,公然给大汉奸刽子手曾国藩亲笔呈供,招认“罪行”,可恥地投降变节了!然而,罗尔纲同志在题为《忠王李秀成的苦肉缓兵计》一文中,却执意地否认这个事实;茅家琦同志的《论李秀成》一文(見1964年8月7日《文汇报》)也只是承认李秀成有“缺点”、“错误”或对敌人抱有“幻想”,同样地迴避了这个事实。我们认为,他们对李秀成“耿耿精忠”的“光辉的一生”那  相似文献   

2.
成本禹先生在《评李秀成自述》一文中说李秀成之所以投降变节,晚节不终的一个原因,是做了元帅以后,沒有保存他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从生活上、思想上背离了本来的阶级。他举苏州忠王府富丽堂皇,积聚金银财宝,国破家亡还贪恋珍珠宝物三事为据。罗尔纲先生在《忠王李秀成苦肉缓兵计考》一文中反对此说,他说建王府“是太平天国的制度,并不是李秀成个人特殊的行为”;“李秀成虽有不少的金银财宝,但都是从繳获敌人和制度而来,而不是由于贪污婪索得来”;“李秀成携带的珍宝,正是他的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历史学会于9月19日在开封举行了有关李秀成评价问题的座谈。参加座谈会的有开封师范学院,河南省历史研究所、史学月刊编辑部、开封各中学的会员同志们三十余人。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一、关于李秀成“自述”的问题:有些同志认为在“自述”中到处体现出李秀成既有悔恨之心,又有乞降之意。他贬低自己,丑化革命,美化敌人,向敌人出谋献策,企图瓦解革命队伍,充分表露了一幅叛徒嘴脸。因此,李秀成“自述”既不是“革命文献”,也不是‘太平天国革命经验的总结”,而是一本叛徒的“自白书”,“投降书”,但就某种意义来  相似文献   

4.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总是谆谆教导:“我们始终要记住历史上社会划分为阶级这一基本事实。”(列宁:《论国家》,《列宁选集》第4卷第45页)历史进程表明,作为历史范畴的民族也是这样,它是由不同阶级组成的。所以,早在1848年马克思在论法国《六月革命》这篇文章中,就提出了“法兰西民族分裂为两个民族即有产民族和工人民族”的论断。接着,恩格斯在19世纪50——60年代期间论《匈牙利斗争》,《德国农民战争》和《论英国》等一系列光辉著作中,都精明的论证了不同阶级组成为民族这个基本原理。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列宁根据大量阶级和阶级斗争事实,更加系统地阐述了民族是由不同阶级组成的这个历史现实。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意识是受欧美近代阶级观念和阶级革命运动启发而产生的,基本思想来源是马克思关于阶级或阶级斗争学说,中国传统社会的均平观念也渗透其中,越穷越革命、越富越反动成为20世纪中国社会从事阶级革命的简单法则。20世纪初,中国社会对阶级内涵的理解是肤浅的,互助论对早期中国社会的阶级意识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阶级斗争应用于中国革命问题上,中国社会不同学派和政派间出现了严重分歧,最终导致革命阵营的分裂。20年代中期,马克思主义者所有制—阶级的阶级理论逐渐形成,并确立为中国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础。阶级斗争史从一开始就被与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分离开来理解,这是对马克思阶级理论的误解,曾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6.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叫做历史的唯物主义,站在这个观点的反面的是历史的唯心主义。历来的剥削阶级及其代理人,总是以历史唯心主义的阶级调和论作为防止劳动人民"犯上作乱",欺骗和蒙蔽劳动人民,维护其反动统治和腐朽制度的反动思想武器。两千四百年以前,顽固地维护日益没落的奴隶制的孔丘及其门徒,扯起"克己复礼"的黑旗,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在大革命时期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的推行,是导致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那么,它为什么能够在当时提出并得以推行?原因究竟在哪里?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粗浅的分析,以求教于史学界的专家学者。一对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各阶级的错误分析,特别是对中国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错误分析,是陈独秀提出“二次革命论”的最深刻的思想根源中国工人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者,民族资产阶级是团结的对象,这是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和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决定的。但是,陈独秀无视这一客观条件的存在,把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革命是构成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历史作用应当怎样评价?一说太平天国革命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一说太平天国革命阻碍了历史发展的进程。笔者虽赞成前说,但对此说中长期流行、影昨较广泛的一些观点,持有不同的意见。为了肯定太平天国革命的积极作用,不少论著都提出两个最重要扩论据。一曰:太平天国革命沉重地打击了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和外国侵略者,建立了与清朝封建政权对峙十余年之久的“农民政权”。二曰:太平天国制定了《天朝田亩制度》,它提出消灭地生土地占有制而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地消灭封建制度,这是符…  相似文献   

9.
1856年9月,在太平天国的历史上爆发了著名的“天京事变”。这次事变的真相究竟如何,目前还很难作出最后定说,但史学界却普遍认为,天京事变的爆发起于杨秀清的“逼封万岁”。这是有关天京事变真相研究和如何正确评价杨秀清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图就此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请同志们指正。有关杨秀清“逼封万岁”的情况,在太平天国方面的记载仅见之于《李秀成自述》:“原是北与翼王两人密议,独杀东王一人。因东王天王实信,权托太重过度,要逼天王封  相似文献   

10.
我们看了本刊五月号刊登的南昌市第十六中学历史教研组写的“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启发式”一文后,受到很大的启发。也愿意把我们在这方面的一些主要做法(与十六中共同处或者运用不经常的方法略写)写一写,向同行请教。一、阶级分析方法什么是历史?正如毛主席所说:“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这就规定了历史的阶级性。我们讲历史时,必须要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采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去分析讲解。而且要把阶级分析的方法教会同学。如讲“抗日战争胜利后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斗争”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  相似文献   

11.
试论石达开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的杰出将领之一,在他的一生中,对太平天国革命既作出过重大的贡献,也存在着明显的错误。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本来是可以有各种不同评论的,但是,在“四害”横行的时候,石达开被定为“阶级异己分子”、“分裂主义者”、“叛  相似文献   

12.
在关于李秀成评价问题的讨论中,有人认为:李秀成是太平天国运动中最光辉的英雄人物,如果把他否定了,似乎后期太平天国就没有值得歌颂的人物了。这种意见显然是错误的。持这种错误看法的同志有意无意地抬高李秀成在太平天国中的作用,贬低洪仁玕、陈玉成等的功绩。为此,我们想着重探讨一下陈玉成对后期太平天国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阶级合作的特征及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是认识阶级社会历史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由于受“左”的思潮影响,在对阶级社会的历史研究中,我们运用这一理论着力探讨的是阶级斗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斗争性和统一性是事物矛盾的两种相反相成的属性,二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斗争性不能脱离统一性而存在。因而,脱离统一性,片面地研究阶级斗争,就会忽视或否认阶级合作。  相似文献   

14.
1856年11月下旬,石达开奉诏赴天京主持军务。次年1月间,他接受李秀成建议,以陈玉成、陈仕章为统帅,组建机动兵团,在皖北巢湖地区实施战略突破,取得了重大胜利,重开了天京粮源,稳定了首都人心,初步缓和了天京事变以后太平天国全面战略退却的不利态势。2月下旬,陈玉成、李秀成发起桐城战役,一举击溃秦定三、郑魁士两部主力,“分三路追赶,破舒城,得六安”,皖北广袤腹地重入太平天国版图,成为支撑革命大业的主要战略后备基地,皖北军民为稳定天京事变以后危急局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阶级斗争理论在古希腊提出后,通过神学家的译著在中世纪得到了传播。而在雏科的《新科学》中,这一理论继亚里士多德之后第一次用来分析历史上的阶级斗争。阶级斗争理论的发展则主要是通过圣西门的政治理论和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理论实现的。圣西门不仅突破了阶级划分的传统标准,而且提出了新的阶级概念。更为重要的是,他重视和强调经济因素的作用,提出了所有制的概念。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家则使传统的说明由具体上升为一般,将阶级划分标准和阶级斗争爆发的原因概括为“利益关系”,并在阶级斗争的功用问题上提出了动力理论。  相似文献   

16.
“贰臣”究竟是什么“臣”?《现代汉语辞典》这样解释:“贰”意为“变节、背叛”;“贰臣”就是“在前一朝代做了官,投降后一朝代又做官的人”。所以,要想成为“贰臣”,至少要具备这样的条件:这个“臣”要身处王朝易代之际,因为各种政治原因先后服务于不同的王朝。  相似文献   

17.
50年来的太平天国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辛亥革命以后逐渐揭开序幕的太平天国史研究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了重大转折,一是该专题研究受到空前的重视,二是唯物史观成为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1951年1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由胡绳执笔的题为《纪念太平天国革命百周年》的社论,高度颂扬了太平天国抗击内外敌人的光辉业绩,认为“太平天国是旧式的农民战争——没有先进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所发展到的最高峰”。在同年出版的《中国近代史》上编第1分册中,范文澜概述了太平天国始末,认为它使旧式农民起义的面目“为之大变”,“揭开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相似文献   

18.
1864年7月19日(清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今南京)失守后第四天,原来保卫天京的主将李秀成也在方山被“奸民拿获”,解送湘营了。李秀成被俘后,曾国藩亲自审讯过两次,他还派其爪牙庞际云等“鞫讯累日”。“亲讯”、“鞫讯”本有口供,而李秀成又在囚笼里“自写亲供”,也就是他所说的《书供》。《书供》经过曾国藩删  相似文献   

19.
太平天国领导人的基督教史观指洪秀全、洪仁Gan,李秀成等人关于上帝教与基督教史的一些观点,涉及中国人拜上帝的历史,创世纪与人类始祖,洪透全的宗教使命等。他们认为中国人拜上帝是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他们倾向于认为,中国传说中的“盘古”就是上帝始造之亚当,中国人来自西方,于“代羲前一二代间”“由川陕入中土”; 透全就是《圣经》中的麦基洗德,洪透全不同于耶稣的宗教使命是扫除偶像,建立地上天国,这些观点显然与正统基督教史观不相符合,究其原因,或出于对基督教史的无知和猜测,或出于对基督教史的误解,或出于对基督教史的“修正”,从主观上说,其出发点只有一个,就是使上帝教与基督教史的阐述和解释适合于他们所领导的太平天国宗教与政治运动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一宏观研究1.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80年代以来,史学界对什么是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展开了争论,主要观点有:以阶级斗争为线索的“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辛亥革命)说、反映资本主义趋向的“四个阶梯”(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说和“民族运动”说。近几年继续讨论,有人以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