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故宫宁寿宫花园延趣楼、萃赏楼内檐装修釉上彩瓷装饰嵌片,是研究乾隆时期釉上彩瓷的珍贵标本。本研究采用X射线荧光能谱仪、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和实体显微镜,对乾隆时期釉上彩瓷样品进行无损分析。结果表明,蓝色、胭脂红色釉彩的基底釉为铅钾玻璃,白色、黄色、黄绿色、绿色釉彩的基底釉为铅玻璃。白彩的乳浊剂和着色剂为砷酸铅;蓝彩的乳浊剂为砷酸铅,着色元素为Co;黄彩为铅锡黄Ⅱ型乳浊及着色;黄绿彩为铅锡黄Ⅱ型和Cu共同作用;胭脂红彩为Au着色;绿彩为Cu着色;黑彩需覆盖透明绿彩于珠明料上才能完全发色;橘红彩为赤铁矿着色和乳浊;棕彩则为赤铁矿和Mn、Co共同着色。本研究成果可为乾隆时期釉上彩瓷的原料与工艺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故宫藏康熙五彩童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景德镇为中心的中国瓷业至清康熙朝进入了更辉煌的时代,《饮流斋说瓷》论述清代“硬彩、青花均以康熙为极轨”。相对色调柔和的“粉彩”而言,康熙五彩因其彩料单纯、深浓、古朴而略显生硬,故又称“硬彩”。五彩器始创于明初宣德年间,明晚时达到鼎盛。清康熙时开五彩之新风,创烧出明代所没有的釉上蓝彩、黑彩、金彩,加上传统的红、黄、绿、紫、褐诸色,更富于装饰性和表现力。五彩的主要呈色剂是铜、铁、钴等金属矿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色釉瓷,一类是彩绘瓷。彩绘瓷简称彩瓷,主要有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等。其中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属于釉下彩,粉彩、珐琅彩属于釉上彩,而五彩既有纯釉上五彩,也有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青花五彩。由于斗彩亦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彩瓷,因此,如何给斗彩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使之与青花五彩区别开来,是研究斗彩瓷器的关键。一斗彩的定义及其与青花五彩的区别斗彩瓷器创烧于明代,已为世人所公认,但斗彩之名却不见诸明代文献。遍查明代谈瓷之书,都把斗彩称作“五…  相似文献   

4.
1994年以来,国内的部分专家、学者就吉林扶余岱吉屯墓出土的“至正年制”款五彩瓷碗及景德镇珠山出土的八思巴字款青花海水云龙纹盘、碗在《文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对这两类瓷器的烧造年代展开了热烈讨论。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这两类瓷器是元末官窑烧制的青花、五彩瓷的标准器;另一种意见认为“至正年制”款五彩瓷碗是明代中晚期(正德至嘉靖)仿写元代年款的产品,而八思巴字款青花海水云龙纹盘、碗是明代正德年间景德镇官窑制品。  相似文献   

5.
黄秀纯 《收藏家》2006,(4):31-33
白釉红绿彩是北方磁州窑系在金代中期开创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新的装饰方法。它是在已经烧好的白釉成品瓷器上,用毛笔蘸红绿彩料,勾画各种花卉、动物等纹饰,然后再入炉用800度左右的温度加以烘烧,使彩料烧结在釉面上。彩料有红、绿、黄彩等。从出土实物看,多在白釉碗、碟上加绘红绿彩的花鸟纹,也有以黑彩在釉下描绘纹饰轮廓线,釉上填入其他彩色的。白釉红绿彩旧称“宋加彩”。山西侯马金明昌七年(1196年)墓中出土红绿彩碗及红绿彩绘瓷俑,河北邯郸“泰和三年”(1203年)崔仙汉墓出土了红绿彩瓷俑5件,河南焦作发现一座金元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1件红…  相似文献   

6.
明代彩绘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历史时期。除釉下青花、釉里红外,还有釉上五彩、素三彩以及釉上、釉下结合的斗彩、青花五彩等。但最典型的是青花五彩,它创烧于明代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至今有实物考证的是1985年在西藏日喀则萨迦寺发现的宣德时期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纹碗和高足碗,以及在1988年景德  相似文献   

7.
高阿申 《收藏家》2006,(1):23-28
引言 关于五彩瓷上的“黑彩”,陶瓷界早有公论:康熙黑彩多在其在罩一层绿色,更显得乌黑。  相似文献   

8.
《收藏家》2017,(7)
<正>3.五彩五彩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种,是明清时期景德镇在宋、元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品种。其基本色调以红、黄、绿、蓝、紫五种彩料为主,有的加金彩,按照花纹的需要施于釉上,再在800℃以上的炉中二次焙烧而成。但只以红、绿、黄为基本色彩者也可称之为五彩。釉上五彩在明代早中期的官窑、民窑中同时出现(图80),传世品不多见,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其瓷画中重用红、绿彩,有的器物运用红彩达到极致(图81),  相似文献   

9.
高塽 《收藏家》2023,(9):66-71
明清时期,斗彩、五彩、珐琅彩、粉彩等各种釉上彩绘瓷争相斗艳、各领风骚。其中五彩瓷创烧于明宣德时期,兴盛于嘉靖至万历时期,清康熙时再创辉煌,并再次进入宫廷用瓷系列,一直延续烧造至清代末期。景德镇官窑五彩龙凤纹碗,是清代五彩宫廷用瓷中的代表之一,几乎贯穿于康熙至宣统各朝。本文结合北京艺术博物馆藏五彩瓷,通过观察清代历朝五彩龙凤纹碗的胎釉、造型、彩料、纹饰、款识,对清代官窑五彩瓷的时代特征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0.
成化一代瓷器上的用彩,一般都称为斗彩。斗彩的说法,是以青花为轮廓,彩就加在轮廓里面,更因为青花与彩色是这样的并用,就有所谓相互斗妍争艳之意。其实成化瓷的施彩,并不如此简单。同时斗彩这个名词,在明代谈瓷器的文献里是不见的。如隆庆间的清秘藏,崇祯间的长物志以至博物要览、敝带轩剩语等等都是说成化五彩或说青花间装五色。只是南窑笔记里有这么一种说法: "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采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填彩者,青料双钩花鸟人物之类于胚胎,成  相似文献   

11.
嘉靖官窑青花鱼缸评略张兆祥我国明代官窑青花瓷器的烧造,从早期永乐、宣德奠定了基础,经过中期成化以后的发展,已日臻成熟,到晚期嘉靖时又出现了一番新的气象,不论是制瓷规模还是品种数量,均达到了明代制瓷史上的颠峰。嘉靖后期,由于皇室生活的极度奢侈,嘉靖皇帝...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50年代,扶余地区就有出土五彩和青花瓷器的报道.在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吉林省考古部门又先后两次在扶余土城子发掘了百余座明代墓葬,出土了大量五彩和青花瓷器.但自1974年《文物》月刊9期报道了一件出土于扶余岱吉屯的带有"至正年制"款的五彩碗后,学术界对扶余地区出土的五彩和青花瓷器的年代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争论也十分激烈.笔者近几年对沿松花江流域的欢迎、六家子、嘎尔奇、达户村出土的五彩和青花瓷器的调查和排比研究,认为扶余地区历年出土的五彩和青花瓷器均为明代中晚期景德镇官、民窑制品.  相似文献   

13.
冯宁 《东方收藏》2021,(4):16-19
五彩指的是分布在瓷器釉面上多种颜色的彩,并不一定指瓷器釉面上只有五种颜色,多于或少于五种彩的陶瓷,在习惯上也同样称之为五彩瓷。它是釉上彩中的一种,在已烧成的瓷器的釉面上,用多种彩料绘画图案,再低温二次烧成。因彩在釉上,用手抚摸,有凸起的感觉,可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种。釉上五彩以红、绿、黄、蓝、紫五种颜色描绘纹饰,也可只用二三种颜色。画法均用单线平涂,较早实物为明成化年制。  相似文献   

14.
<正>中日两国的陶瓷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明代福建漳州田坑窑生产的素三彩瓷,便是中日瓷器交流中的一个特殊品类。明清时期,从福建外销至日本的瓷器有青花、青瓷、白瓷、蓝釉、酱釉、五彩、素三彩瓷等,品种繁多,相较于青花、五彩等瓷种,素三彩瓷以外销为主,因而国内存世量不多。  相似文献   

15.
陶瓷     
斗彩瓷器釉饰的一种。在素坯上用青花颜料勾画花纹轮廓,罩白釉,入窑经高温焙烧;用红、绿、黄、褐等彩料在青花轮廓线内填绘,再经烘烤而成。创始于明成化年间。粉彩瓷器釉饰的一种。绘瓷彩料里配入含有大量铅粉的玻璃自,在烧好的瓷器上作画;或者先用玻璃自打底,再用彩料作画。画面突出于釉面,色彩柔和,层次清晰。粉彩瓷器出现于清康熙年间,雍正时得到盛行。  相似文献   

16.
瓷器中所提到的五彩,是瓷器彩绘中的术语。所谓五彩,并非五种颜色,而是多种颜色的意思,但是它必须有红彩存在才能称之。其烧造过程就是在已经烧成的瓷器上,用黄、红、绿、蓝、紫等多种彩料,按图案花纹饰于釉上,再在炉火中经二次焙烧而成,属于釉上彩。但严格来说五彩和斗彩都应该是釉上彩和釉下彩的结合物,因为这两种彩都有釉下青花彩的存在。但是五彩又区别于斗彩,斗彩是用釉下青花先勾绘出图案的轮廓线,经过1300℃高温烘烧,然后在轮廓线内填上各种颜色,再入炉烧成,所以斗彩也称填彩、点彩。而五彩的不同之处在于图案轮廓勾绘不是用青花色,而是用紫色或红色,釉下青花作为单独的色彩使用。所以说五彩是釉上和釉下彩的结合物更为确切。  相似文献   

17.
张雯  刘小漪 《收藏家》2008,(4):9-13
彩瓷是用高温或合成低温陶瓷彩料在瓷坯或胎体上进行加彩装饰的艺术,它是把中国传统绘画运用到中国瓷器装饰上的一种工艺美术品。景德镇彩瓷分釉上、釉下、斗彩三大部分。釉下彩有青花、釉里红,还有以青花和釉里红两种釉下彩构成装饰画面的青花釉里红;釉上彩有五彩、珐琅彩和粉彩;釉下青花与釉上彩构成斗彩。  相似文献   

18.
鼻烟壶自明代传入中国后,在壶具制作上吸取了中国几千年艺术之精华,并在对异域工艺兼收并蓄的同时,发展为完全具有民族风格的门类,成为现代人解读古人审美情趣和艺术品味的一个借鉴。瓷制鼻烟壶制作始于清康熙中期,经过渐进的发展,陶瓷艺术至善至美的技艺在鼻烟壶制作上出现若干品类,诸如青花、青花釉里红、粉彩、五彩、斗彩、墨彩、古铜彩、珐琅彩、茶叶末釉、色釉描金等,不胜枚举,其中珐琅彩用于烟壶制作是在雍正年间。  相似文献   

19.
王秀玲 《收藏家》2005,(2):31-36
定陵出土瓷器,共16件。可分为两类:青花瓷和三彩瓷。青花瓷占多数,有13件,其中缸3件、梅瓶8件、碗1件、胭脂盒1件;三彩瓷3件,其中香炉1件、花觚2件。出土瓷器为官窑所烧,大部分有款。官窑器书以款识,始于明代。出土的16件瓷器中有15件带款,只有青花碗无款,但碗有金盖金托,上面都有铭文。明代官窑开始用帝王年号作款,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大明万历年制”等。明代瓷器官窑年款很普遍,款式有楷书、篆书,以楷书较为常见。款的排列有横款、竖款、单行款、双行款、环行款、十字款等。字数有四字、六字,其中六字款较多。款的外围有双圈线、单圈线,也有不带圈线的。明代款识多为青花楷书款。这从定陵出土的瓷器中可以得到进一步证实。出土瓷器的款文有两种,分别为“大明嘉靖年制”和“大明万历年制”。均为青花款。一般所谓的青花款,就是以氧化钴书写的,也是明清以来最普遍的。出土龙缸为单行横排款,外有单线框;梅瓶为环行款;胭脂盒为三行款,单圈线;三彩瓷炉和三彩瓷觚,均为竖二行款,双圈线。  相似文献   

20.
江凌董亮 《收藏家》2009,(10):50-52
从明嘉靖时期开始,欧洲的葡萄牙就向中国定购纹章瓷,不过,直到明末,纹章瓷并未真正兴起,因为明代纹章瓷主要是青花纹章瓷,而欧洲纹章是彩色形式,青花并不能完美地表达纹章的内涵。从清康熙时期开始,釉上彩形式的纹章瓷代替青花成为纹章瓷的主流,从而迎来了外销欧洲纹章瓷的高峰。许多王公贵族、富商巨贾、公司团体等纷纷派遣或委托欧洲各国东印度公司前来中国定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