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邓芳 《丝绸之路》2013,(8):137-138
博物馆陈列展览是在一定的空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础,运用先进艺术手段和声、光、电等设备,配合适当的辅助展品,按照一定的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而成,是进行直观教育、传播文化科学信息和提供审美欣赏的展品群体。设计精美、形象高雅的陈列展览,不仅可以使观众从中受益,获取相关知识,而且还能得到美的享受。天水市博物馆陈列展览巧妙地运用艺术规律,提高了整个陈列展览的质量,取得了良好的展出效果。  相似文献   

2.
魏春梅 《风景名胜》2020,(1):0076-0077
博物馆陈列展览,它是知识和思想传播的有机载体,不仅要符合展览传播的需求,而且还需要吸引广大公众以观众为中心。不同的博物馆应该结合自身的定位和现有的资源,充分发挥陈列展览的主题和特征。文章主要概述了博物馆展品陈列功能以及对象群体,分析了博物馆展品陈列的学术性和趣味性,充分发挥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教育和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分析了提高博物馆陈列展览趣味性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通过提高合理展线设计减少参观疲惫度;运用展陈设计艺术使展品更具吸引力;利用"三维立体"的效果,让视觉"立"起来;让观众在展览中参与互动寻找乐趣;运用文字说明,突出展品内涵等方面来提高博物馆陈列展览趣味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当前,博物馆陈列展览处在从传统工作模式向信息化与个性化、学习型与服务型的模式转换过程中。要尊重陈列展览工作的客观规律,关注陈列展览的社会效益,根据陈列展览内容和观众接受程度,选择适宜的知识表达方式和信息传播设施,为广大观众奉献丰富多样的优秀陈列展览。同时,文物展品是陈列展览中的主角,要拉近文物展品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在情感上、艺术上、文化上触动观众的心灵,实现博物馆陈列展览知识性与通俗性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是在一定空间内,以学术研究资料和文物标本为基础,以展示空间、设备和技术为平台,按照一定的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进行组合,实现面向大众进行知识、信息和文化传播,具有一定思想性和观赏性的文化创造。当前博物馆的陈列展览理念,需要更加注重通过文物展品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明确的思想主题,以解读文化为线索、空间规划为载体、形式语言为手段,艺术表现为辅助,取得预期的观赏效果,实现陈列展览思想性与观赏性的统一。一、实现陈列展览的思想性  相似文献   

6.
数字交互是博物馆陈列展览中观众与展品之间最直接的交流途径,也是连接观众与展品的纽带。文章简单介绍了博物馆陈列展览数字交互设计的目的,分析了博物馆陈列展览数字交互设计框架,论述了博物馆陈列展览数字交互设计内容,包括宽视野立体显示、跟踪定向、三维建模等,并从虚拟现实漫游、增强现实交互、混合现实交互几个方面对博物馆陈列展览数字交互设计实现做进一步探究,希望为博物馆陈列展览数字交互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艺术创造力是创意设计的重要来源,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论述艺术创造力在博物馆陈列展览形式设计中的萌发、内涵以及在实践中的运用,旨在创新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艺术表达,进一步提升陈列展览形式设计的审美品位,为陈列展览的形式设计增添新活力。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空间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空间艺术,其具有很高的创造性。而且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空间设计是博物馆的灵魂和精髓,并在博物馆的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可以很好的诠释展出的作品,还可以直接影响着观众观赏的视觉效果。因此对博物馆陈列展览空间设计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有关展品的密度控制问题一直是陈列设计中的敏感问题 ,我们传统上采用“少而精”的低密度展品陈列 ,有一定的特点。而国外目前已出现了高密度展品陈列的趋势 ,主要是着眼体现文化服务的宗旨。两种形式的陈列方法各有利弊 ,恰当融合运用 ,会推动博物馆陈列艺术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0.
基层博物馆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是保管藏品,收集文物标本,但现状令人堪忧,急需建立完善的藏品整理和管理制度。学术研究和展品陈列为基层博物馆重要的职责。应通过学习把研究水平提高,开创特色展览。  相似文献   

11.
基层博物馆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是保管藏品,收集文物标本,但现状令人堪忧,急需建立完善的藏品整理和管理制度。学术研究和展品陈列为基层博物馆重要的职责。应通过学习把研究水平提高,开创特色展览。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博物馆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博物馆,它完成宣传教育任务的主要手段、基本方式是组织形象化的陈列或展览。由于展出的内容和工作的要求不同,一般把陈列展览分为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基本陈列是博物馆对外宣传的基本阵地,其含义有三:一是与本馆的性质、任务相适应;二是有自己的独特展品和陈列体系;三是内容比较固定和常年对外开放的陈列。而专题展览则是内容专一、小型多样、短期展出、可以经常更换的展览,是博物馆基本陈列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博物馆陈列展览处在从传统工作模式向信息化与个性化、学习型与服务型的模式转换过程中。要尊重陈列展览工作的客观规律,关注陈列展览的社会效益,根据陈列展览内容和观众接受程度,选择适宜的知识表达方式和信息传播设施,为广大观众奉献丰富多样的优秀陈列展览。同时,文物展品是陈列展览中的主角,要拉近文物展品与观  相似文献   

14.
陈列艺术设计是博物馆陈列、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项陈列或展览的最后完成,均系内容设计与艺术设计两者相互结合的产物。内容设计,即明确陈列主题思想,对展品进行科学研究、选定和系统的编排,这只能算是完成了陈列设计的一半.只有通过艺术设计,即采取恰当的艺术形式加以表现,才能把陈列主题鲜明、系统、完美地展示给观众.因此,我们说,在博物馆陈列工作中,艺术设计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一个与观众见面,并直接影响展出效果的重要环节. 邓散木艺术陈列馆是我国第一个以艺术家个人  相似文献   

15.
临时展览是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有特色的临时展览,对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深入,观众对临时展览的期待越来越高。展览不仅要通过展品满足观众的求知心理,而且要用创新、美观的陈列形式提升展览的视觉效果,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以甘肃省博物馆举办的"茶马古道——八省区文物精品联展"为例,探讨了临时展览陈列设计的发展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展览陈列是博物馆众多功能当中,最能彰显其文化职能、体现其作为艺术沟通桥梁作用的手段与形式。但是纵观我国目前博物馆此方面工作的展开情况,不难发现这当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弊端,影响了其职能的实现和作用的发挥。本文以"当前博物馆展览陈列的改进路径"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阐释了当前博物馆展览陈列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转变思想认知、丰富展览形式以及提升受众参与度三个方向展开具体的改进策略分析。望本文的论述能对当前博物馆的展览陈列方向性问题,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意义和措施,推动其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作为一种公众社会教育设施,它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展品陈列体现出来的。陈列形式设计质量的高低优劣,就直接影响着它的教育效果,发展博物馆事业的前提之一是提高陈列水平。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出土文物陈列,以它丰富珍贵的文物展品,新颖独到的艺术形式,为现代博物馆的形式设计开辟了先河。本文试从秦俑博物馆出土文物陈列的家俱,色彩,辅助展品,文物组合设计,灯光照明几个方面来简要分析它的形式设计艺术。文物陈列的前提是选择一定面积的陈列室。如果陈列室面积过大,展线过长,容易造成观众的疲劳,反之则难以表明主题,这  相似文献   

18.
《盛筵——见证〈史记〉中的大西南》是西南博物馆联盟13家国有文博单位联合推出的青铜文化主题大展,荣获了2018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精品奖"。展览共构建了明、暗两条故事线:明线通过汇集西南地区青铜器艺术精品,展现异彩纷呈的地域文化;暗线通过《史记·西南夷列传》串联区域内各青铜文化,讲述汉王朝开发西南边疆的故事。策展团队以暗线为核心设定陈列主题,运用切片式、互证式的方法进行展览内容设计和展品解读,最终将一个主题鲜明而有个性、内容详实而有趣味的展览呈现给观众。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陈列是博物馆以其形象生动的工作手段向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和传播传息的展品群体,是博物馆实现其社会功能的主要方式。然而陈列效果如何,却与陈列中的装裱工艺质量有着密切联系。如陈列中墙壁、展板、屏风等设备以及书画、照片、前言等经过整洁、精美的装裱,可形成特有的艺术效果,并与实物陈列展品相呼应,从而对观众的思想感情产生积极的影响,激起他们浓厚的视觉兴趣。因此,传统的装裱工艺不仅仅关系到古今书画的存亡,对于筹办各种类型的展览,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博物馆陈列事业的发展,装裱工艺以其独特的方式成为博物馆陈列工作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份。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拟就陈列工作中的装裱工艺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陈列是一门综合艺术,建筑、工艺、文学、绘画、雕塑、书法、摄影等,无一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存在着。作为一名摄影工作者,我认为照片在陈列展览中处于重要的地位。由于陈列内容的不同,其作用也不同。有的处于主体地位,有的是作为辅助展品出现。在历史博物馆和烈士纪念馆的陈列中,历史照片(包括历史人物肖像)更居于举足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