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天寿谈艺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天寿谈艺录□潘公凯艺术与人生艺术为人类精神之结晶,又为人类精神之食粮。———论画残稿高尚之艺术,能使人心感悟而渐进于至真、至善、至美之境地;美育,为人类精神自我完成之重要一端。———论画残稿艺术为人类精神之食粮,即人类精神之营养品。音乐为养耳,绘画...  相似文献   

2.
艺术之源,在于内在的真,你的形,你的色,都要传达情感。──罗丹 在艺者的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为他锐利的慧眼,注视到一切众生万物之核心。如能抉出其品性,就是透入外形能及其内在的“真”。此“真”也即是“美”。 ──罗丹  相似文献   

3.
靳章军 《神州》2012,(19):81-81
纵观历史,横看百科,语文给予其他学科工具性作用,但它不仅停留在工具性质上,还具有语文独特的魅力——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  相似文献   

4.
求真与立本     
正真,原义本性、本原、自然,引申为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如真理(最纯真或真实不变的道理),也表示一种至纯的特质,如真人(修真得道者)。道家视求(修)真为求(修)道,而求真一词,今人理解为追求真理、寻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本,原义树根、草木茎干,比喻根本的、重要的事物。立本,原义"立天下之大本"(《中庸》)。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公地道,不偏不倚,所以立本是立一种崇高的格局、境界、愿景,  相似文献   

5.
书学之道论者极众。而理实深。古文遐邈,世不复习。近世之所学,多有真、草二体,其真者无小楷之功,惟务之观美;其草者,无真书之密,尤务急速。这是世人所慕,无所厌者。唐李邕说:“某在古篆,于天地山川,得方圆流峙之常”,系讲笔之于篆,实天地山川之所演绎,有以方圆之流峙为常者也。阳冰先生还说:“日月  相似文献   

6.
刘辉成 《攀登》2008,27(1):132-134
颓废美以丑恶为美的原则不仅在美学上有别于传统的美学理念,在道德上也有悖于传统的道德观念。由颓废美表现出来的颓废道德观也很难为众人所接受。如果我们从文化道德的角度而不是从实践道德的方面去审视颓废美的道德性,就能发现其存在的真实性、丰富性和现代性的特性,颓废美的道德观因之而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博物馆收藏着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物证,并通过展览向公众展示、阐释、传播其所蕴含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博物馆通过具有"真"、"善"、"美"特点的陈列展览和具有历史性、科学性、艺术性的陈列手段,为公众提供构建文化与精神信仰的独特服务。观众在博物馆内的参观、学习行为既具有公共性,也具有自主性、私密性,通过品读文物参与将博物馆构建为历史、科学、艺术的权威机构,同时获取信息、认识世界、拓展人格、重构价值观念。由此,博物馆也成为当代和未来具有重要作用和发展前景的公共性精神和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8.
徐媛媛 《收藏家》2015,(4):33-36
"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人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洁之方也。"君子如玉,如玉君子,当美玉之德成为君子的道德标准和修身规范,玉制的文房珍玩也自然而然的进驻了追求玉之美德,并以其作为培育自身的修养为目标的文人的书房。  相似文献   

9.
<正>梁启超先生是近代历史的深度参与者,也是博通中西,纵贯古今的史学家,他对于史学研究目的和方法的观点对历史研究很有启发。他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吾尝言之矣,事实之偶发的、孤立的、断灭的,皆非史的范围。然则凡属史的范围之事实,必其于横的方面,最少亦与他事实有若干之联带关系,于纵的方面最少亦为前事实之一部分之果或为后事实一部分之因,是故善治史者,不徒致力于各个事实而最要着眼于事实与事实之间,此则论次之功也。”任何一个历史事实必有其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张昶恬 《神州》2012,(27):166-167
美学与艺术有不解之缘,这是众所周知的,而数千年来,美则成为衡量艺术,尤其是以"世间至美"的人体构成的舞蹈艺术之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11.
墓葬被古人视为灵魂在彼岸世界的居所,逝者会把他们对去世之后世界的种种设想与希望描绘成壁画、砖雕等图像,从而构成墓室中图像表现的多层世界,而这种希望的"多层世界"恰恰是通过艺术手段来实现的。从这一角度来看,清水宋金墓对虚实相生、中和之美等艺术手段的运用,恰好为墓主人的种种希望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形成墓室构造中的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12.
杨静 《丝绸之路》2013,(24):38-39
李商隐的“无题诗”所描绘的画面唯美、感情真挚、逻辑跳跃、意蕴含蓄,为其增添了许多朦胧之美、悲怆之美、生命之美。诗句中含蓄、蕴藉、多义的艺术表达特点,不仅使之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放射出绮丽的光芒,而且对后来诗歌的发展也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无题诗”也无愧于“诗迷”称号。本文以李商隐的《锦瑟》一诗为例,阐释新批评复义理论在诗歌中建构的构建过程,分析其如何突出诗歌所蕴含的朦胧之美、含蓄之美。  相似文献   

13.
中国 “古墙”的旅游审美价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 《文史月刊》2012,(8):15-17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中国古墙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得到人们更多地关注。但关注的角度主要是墙本身的功能和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而它所具有的旅游美学价值往往被人们忽视。旅游审美价值研究是旅游市场向美学角度转型的铺垫;是对旅游资源进行前期开发、规划以及后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本文以古墙为例,简单介绍了中国各类典型的古墙,阐述了古墙的建筑艺术属性,它具有韵律之美、雕塑之美、结构之美、装饰之美、诗意之美。通过管窥古墙的艺术属性,探究古墙的旅游审美价值,力图增强人文旅游资源观光活动中的审美效果,提升观光旅游活动的理念和质量,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4.
从个人好恶说,我不喜欢京剧,也不喜欢武术,但作为学者,我主张善待这些祖宗传给我们的东西。原因主要在于,传统之于现代社会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传统能够起到“中和”作用,从而使社会趋于和谐;可以起到警示作用,从而收敛我们的贪婪;可以起到连接作用,从而使文明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若干支离的断续。从价值追求角度看,古人以追求善与美为归趋,现代人则以追求“真”为归趋。之所以西方与东方的文化有差异,主要原因就在于价值追求有别。西方倚重真,真(科学等)可以帮助人们创造出大量物质财富,而善与美的这一功用相对微弱…  相似文献   

15.
李岩 《神州》2013,(35):277-277
文学中的艺术之真与新闻报道中还原事实的真实性无论在叙事风格上还是表现手法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在日常的新闻工作中,我们应该厘清它们之间的差异,把握它们对真实性表达的基本原则和目的。这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文学和新闻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曾令英 《沧桑》2012,(6):112-113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人性"是教学之本。人性发展追求至真、至善、至美,为实现此目的,教学应率先达成自身的"真、善、美"。教学之真在于师生能彰显自我本真人性和师生的求真成功;教学之善在于师生之间充满人情味的交往;教学之美在于教学各因素和谐相处及师生从中获得的愉悦体验。  相似文献   

17.
税收伦理既是税收治理面临税收法定主义、税收相对主义、税收技术主义现实挑战的催生,也是伦理学和税收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税收伦理是指征纳行为事实如何的规律以及应该如何的规范,其当代使命在于寻找和发现优良的税收治理道德规范为税收治理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其基本问题在于探求税收活动中征纳行为事实如何的客观规律,社会制定税收道德的终极目的,进而制定优良的税收治理道德原则和规范。税收伦理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是:税收公正,税收平等和人道,而诚信是税收治理最重要的道德规则。  相似文献   

18.
歌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学习声乐的人都想获得优美,悦耳,动听,能感染听众的歌声。做到这些就需要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为此我们试图为方法寻找到科学化的解释,然而,艺术需要科学化才美,但美好的艺术一定是科学的。任何美好的声音的发出,一定是具有其共同的科学准则。这里所谓的"科学准则"那就是依照相应的艺术审美标准,运用最直接的方法达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君子”最早是作为各级贵族的通称而出现的,后经儒家的极力推崇和宣扬,逐步由统治阶级的专称演变为“有才德的人”,成为社会各阶层共同信奉的道德人格的化身。上博简(二)《民之父母》中的“五至”与“三无”是孔子提倡的完美人生理论,充分表征了儒家的“君子”人格。儒家通过具体艺术对身心的培育与修养,最终形成的君子人格实际是内在完满的道德与外在形容举止相互统一的善美境界。  相似文献   

20.
郭仲选同志是我们非常敬重、爱戴的一位领导、长者和书法大师。郭老怀着对思想、道德和艺术的追求,走过了他平凡而又辉煌的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