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信“明修栈道”地点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前三○六年,刘邦用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策,由汉中北上,越秦岭,入大散关,袭击“三秦”,逐鹿中原,消灭项羽,统一全国。关于“暗渡陈仓”的路线,近年来,有些史学工作者进行了探讨,约有两种意见。一种是由今汉中勉县西北经略阳与甘肃徽县、两当入大散关(在今宝鸡西南三十里),渡陈仓县(宝鸡市东),攻风翔,取武功,东围雍王章邯于废丘(今陕西兴平县东南十里)。另一种是由勉县北上,经百丈坡,至凤县的陈仓沟,折向西北入大散关,渡陈仓  相似文献   

2.
陈仓古道考     
作为一个地理实体,陈仓古道实指汉中关中间秦岭山区的一条谷道。据说这条谷道曾是秦汉之际刘邦北定三秦、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路。但此说源于宋代平话、元代杂剧,于史无徵,并非事实。而陈仓古道之名却由元代而历明清,流传至今。考校这条谷道被开辟利用的时间,则既非早在秦汉,亦非晚至宋元。当在唐宋褒斜道(亦即元明清连云栈道)出现之后。唐末五代的"桑林路"可能就是它的前身。  相似文献   

3.
故道     
《陕西史志》2004,(6):18-18
关于故道,令人说法不一,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故道是指从陈仓(今宝鸡市)起西南行,至故道县,转入褒水河谷而走汉中郡的一条栈道,又称陈仓道;而另有学认为故道和陈仓道是两条而非一条,陈仓道是自陈仓西南行,从大散关、凤县境,转东南沿褒水而达汉中郡。故道起自甘肃东部的两当,沿嘉陵江下行,经徽县、青泥岭、  相似文献   

4.
1988年9月2日,我馆根据宝鸡市公路总段职工高仲伦提供的信息,在陈仓故道的散关岭上首次发现并清理出古代铁铠甲一领。因甲片有散失,无法复原。现将清理情况报道如下: 一、铁甲出土情况: 出铁甲的地方位于明大散关以南的散关岭上(今川陕公路35公里处东侧)。铠甲埋于距公路二米多远的小土丘里,距地表仅30厘米。小土丘再往南是一条紧贴崖壁形成的一条深十余米的沟壑,即当年汉高祖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所穿越的故道。铁铠甲出土时呈堆积状,可推测、原来是卷起来放置的。小土丘为沙土岩质,铁甲之上覆  相似文献   

5.
宝鸡古称陈仓,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的故里,是周秦王朝的发祥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享有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和华夏文化摇篮的美誉,历史上“姜子牙钓鱼”、“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等典故都出自这里。今日宝鸡已成为陕西省第二大城市,是通向西南、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拥有“全国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精神文明城市”等称号,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宝鸡地区修志传统由来已久,由于历史沧桑,宝鸡地区西汉至宋元的古志均毁或佚。明清时期修志呈鼎盛之势。  相似文献   

6.
岐山郑家村唐元师奖墓清理简报宝鸡市考古队1992年3月。岐山县枣林乡郑家村的"无名大"被盗开一个洞。宝鸡市考古队得知消息后,当即查看现场、并在岐山县文化局配合下、从4月10日开始至方月11日对此墓进行了清理发掘。该墓在当地称作"无名大"是因为其封土特...  相似文献   

7.
石鼓山位于宝鸡市郊东南约十余里之渭河南岸,当陈仓山之北阪,隔渭水与秦汉时的占陈仓城相对,它是我国春秋时代秦国君猎祭活动最频繁的一个地点,是秦人争霸图强的精神支柱。 石鼓山的名称,最早见于《三秦记》。刘昭(续汉书·郡国志》陈仓县下,注引《三秦记:》曰:“秦武公都雍陈仓城是也,有石鼓山,将有兵此山则鸣。”据此,知秦武公之世,陈仓就有石鼓山,则石鼓山名的形成时间,应早于秦武公。按秦人原居陇西之西县,至秦文公之世才迁居沂渭之间。《史记,秦本纪》载:“秦文公三年,以兵七百人  相似文献   

8.
连云道寻古     
陈亮 《丝绸之路》2009,(21):25-28
陕西凤县古称"凤州",扼川陕、秦陇要冲,素有"川陕咽喉,秦陇锁钥"之称。境内古栈道众多,"栈道连云"就是凤县著名的八景之一。2009年7月18日,宝鸡市文物普查队和宝鸡日报社记者及向导等一行15人分两组,分别从三岔镇和凤州镇南、北两路出发,翻越凤岭,重走连云道。  相似文献   

9.
关于唐鄯州刺史元师奖墓志铭中几个问题的考述刘明科,田仁孝1992年4、5月间,宝鸡市考古队在岐山县文化局配合下,对位于岐山县枣林乡郑家村南的"无名大"进行了清理发掘。出土了墓志铭一合,志盖阴刻篆书"大唐故使持节都督鄯州刺史上柱国开国男元府君之墓志铭"...  相似文献   

10.
炎帝和黄帝是全球炎黄子孙的人文始祖。人们认为,轩辕黄帝主要以其政治和军事业绩,促成了中华民族最初的统一。被称与神农化的炎帝,则着重以其远古时代的经济生产及文化科技贡献,保证了华夏儿女的生息繁衍和发展兴盛。在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务的时期,隆重纪念并认真研究炎帝的历史与创造,对于我们正进行的改革开放事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位居我国正中,地处各省通途,古称陈仓的西北名城宝鸡市,据史籍纪载和文物古迹考证,是炎帝及姜帝文化的发祥地。以炎帝为代表的姜姓部族;正是从这里走向全国并与以黄帝等为代表的各大部族汇为一体.共…  相似文献   

11.
丝绸之路由关中通往陇右的交通线主要有两条,即沿泾水西行越陇山的陇右北道和沿淠水西行过陇山的陇右南道。陇右南道翻越陇山的线路有三条,自北而南分别为陇山北道、陇关道和咸宜关道;此外,还有起自陈仓大致滨渭河西行的陈仓狭道。陇关道线路又分为北线和南线,北线为陇关旧道,南线即陇关新道。四条道路中,以陇山北道和陇关道最为重要.秦汉时已是重要的交通干道;咸宜关道开通较晚,实际是陇关道的补充;陈仓狭道基本沿渭河峡谷西行,路途险阻,时通时断,作用远不及陇山北道和陇关道。  相似文献   

12.
“陈宝”考     
《史记·封禅书》曰:“唯雍四畤,上帝为尊,其光景动人民唯陈宝”。在秦人众多的神灵中,陈宝神是最受人民欢迎的。陈宝的来历据《封禅书》载如下: 作鄜畤后九年,文公获若石云,于陈仓北阪城祠之。其神或岁不至,或岁数来,来也常以夜,光辉若流星,从东南来集于祠城,则若雄鸡,其声殷云,野鸡夜(句隹),以一牢祠,命曰陈宝。如此看来所谓陈宝只是秦文公获得的一块石头。然而这是一块什么样的石头呢?王国维先生的《陈宝说》以为是玉石,马非百先生的《秦集史》以为是陨星。据《封禅书》诸家所注,此石“质如石,似肺”,而其形则是“玉鸡”或“石鸡”,故陈宝祠又谓“宝鸡神祠”。现在陕西省的宝鸡市,其名当是由此而来。在诸说中,笔者倾向於  相似文献   

13.
无锡南门,旧称望湖门。从望湖门过南长桥,沿着南长街行不远,到跨塘桥,便来到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在入口广场上,置有吴良镛题字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巨石和"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石刻。在入口处,矗立着一座仿古牌坊"丛桂坊",额题"运河古邑"。站在跨塘桥上向南眺望,京杭古运河缓缓流淌,  相似文献   

14.
1974年冬至1981年春,宝鸡市博物馆先后发掘了宝鸡市茹家庄(弓鱼)伯及其妻井姬墓,宝鸡市竹园沟(弓鱼)季及其氏族墓地、宝鸡市纸坊头(弓鱼)伯墓。迄今为止,已发掘墓葬二十五座、马坑、车马坑六座,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1954年发掘的凤县龙口遗  相似文献   

15.
鳌山石沟记     
太白古陈仓地,群山环抱,汉、渭分流,建置虽短,历史悠久。李白有诗云:“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此之谓也。  相似文献   

16.
"京兆"一词因官职"京兆尹"而得名。西汉以官名"京兆尹"为地方上一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目的在于突显其在京畿附近地位的重要性。本文对西汉始设京兆尹的大致范围(即今大致西安市范围内)及其"京兆"一词作为行政区名的历史演变进行了梳理,同时对"京兆"在此以外的地区作为行政区名的情况作了简单概述。  相似文献   

17.
苏州市平江路、山塘街,无锡市惠山老街、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扬州市东关街,经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后由中国文化报社联合中国文物报社推荐评选,分别获得第一、二、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本刊以专题形式推出以上5条历史文化名街,介绍给国人、展示给世界。这5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名街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充分发掘名街的"名"、"特"之处,突出名街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人文内涵、广泛的社会影响、鲜明的发展活力。名街承载着历史文化的沧桑巨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江苏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城市文化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为后人留下的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陈仓漫笔     
王蓬 《丝绸之路》2004,(6):45-45
车轮飞驰、汽笛长呜、八百里秦川景物一一退后,渐渐地,原尽山围,前面便是西秦重镇,历史化名城陈仓,也是今日陕西省仅次于西安的第二新兴工业城市宝鸡。  相似文献   

19.
《文物》2021,(9)
正2018年11月14日,宝鸡市高新区马营镇旭光村发现一件西周青铜提梁卣,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受宝鸡市文物局指派赶赴现场。经调查,青铜器为墓葬所出。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按相关程序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勘探、发掘,共清理古墓葬8座,其中西周墓葬5座,  相似文献   

20.
张蔚星 《收藏家》2011,(12):13-20
黄公望(1269-1354年)本姓陆,名坚,江苏常熟人。因过继给黄氏为义子,因改姓名,字子久,号一峰。早年曾为吏后因故入狱,出狱之后入"全真教"成为一名道士,又号大痴道人。他说自己是"松雪斋中小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