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6年发掘清理的湖北蕲春荆端王次妃刘氏墓出土一批银器,有银壶、盂、盏、盒、葫芦瓶及银钱、银锭、银法子等,其中银壶、银盏及银锭、银法子等皆有铭刻。荆端王次妃刘氏墓银器现藏湖北省博物馆,属目前湖北出土最重要的明代银器。本文对这批银器进行了较全面的整理,以期为研究明代蕲春荆王府历史及相关制度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赤峰发现的契丹鎏金银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9年夏,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区城子公社群众发现了雨水冲刷后暴露出来的3件契丹银器,并送交当地文化主管部门。随即我们两次赴现场进行实地调查,确认这3件银器出自古代窖藏,系辽代金银器中的珍品,对主动交献出土文物的群众及时予以奖励。银器出土地点位于城子公社洞山大队洞后生产队村南0.5公里的山坡上(图一)。这里东北距赤峰市约25公里,为半支箭河和锡  相似文献   

3.
对山东青州西辛战国墓所出银器铭文进行重新释读。原释"又卅"合文应为"■",即量名"升";"■"与齐陶文的"■"意义相同,表示校量验证的确认证明;"平"和"■(容)"分别表示对银器容积的测定或记录。  相似文献   

4.
《收藏家》2017,(3)
<正>中国银器制作的历史十分悠久,夏商时期出现了中国最早的银器(甘肃玉门火烧沟银鼻饮),至春秋战国时期渐趋普遍。在此后的数千年里,银器因材质稀少珍贵、色泽纯洁柔美而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与之相随的是,银器制作工艺也不断提升和发展,成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手工艺门类。在中国的银器发展史上,晚期的外销银器一直不为人们所认识。这些器物数量有限,又散落  相似文献   

5.
银器窖藏位于株洲堂市乡楼厦村。1994年冬因村民为祖坟培土时发现,出土银器有53件,器型有杯、簪、钗、插花、栉背、耳坠、发饰等类型,这些银器具有典型银器特征。是湖南省一处较重要的发现。  相似文献   

6.
1982年元旦,丹徒丁卯桥发现的唐代银器窖藏,出土器物共九百五十余件。其品种多样,造型奇巧,纹饰繁缛,制作精湛,在唐代的出土银器中极为罕见。这是建国以来,继西安何家村金银器窖藏后又一重大发现。本文就银器的年代、主人及产地诸方  相似文献   

7.
<正>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简称VA)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装饰艺术藏品博物馆,该馆中国银器的收藏品虽数量不多,但大多是历年的征集品和传世遗物。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的中国银器藏品的时间跨度很大,从唐代到民国时期,有近1400年的历史。从我们多年对外销银的研究来看,这些银器类型绝对是中国银器中的瑰宝。下面择选该馆收藏的几件银器精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白芳 《收藏家》2022,(4):57-62
<正>外销银器是中国银匠按照西方银器的式样,采用中国传统的制作工艺。生产制作并销售给来华的西方人或接受洋风的中国人使用的金银类器皿。根据目前外销银器的流传现状可知,最早的外销银器始见于康熙年间,兴盛于乾隆至道光年间,清末至民国持续发展,前后延续200余年。早期的外销银器主要产自广州,五口通商之后慢慢向香港、上海及近代以来的开埠城市扩散。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一口通商”谕令的颁布,广州成为西方商人海路来华贸易官方唯一许可的通商口岸,广州由此垄断中西海路贸易近一个世纪。广州工匠凭借着敏锐的商业洞察力、精湛的手工技艺、  相似文献   

9.
四川德阳出土的宋代银器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德阳县孝泉镇清真寺,距县城约四十里,1959年3月22日于该地出土银器一百一十七件,四川省博物馆曾先后派人前往调查,并带回银器三十三件,这批银器出土时,系装在四耳陶罐内,罐上盖一砖,砖上有崇宁通宝少许,而罐的四周有崇宁通宝一百六十余斤。兹将这批银器(现存四川博物馆者)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10.
由于银器对于环境中腐蚀介质的敏感,致使大部分银器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变色和锈蚀。在出土文物中,此现象表现犹甚。笔者就自身所从事的“文保”工作角度,向读者介绍有关对银器锈蚀变色的成因、除锈的方法和进一步封护又对文物无害的几种措施。  相似文献   

11.
唐代遗迹中,有许多金银器窖藏,性质多不清楚.考古学中的“窖藏”,有时指当时人们有意识的储藏,具有仓库的性质.有时指因突发事件埋藏的遗迹.而暂时无法确定埋藏的遗迹,常被称之为“窖藏”.唐代许多金银器因出土时多没有其它如墓葬、居址等遗迹现象,故被称作“窖藏”.然而,为什么会集中出土成批的金银器,探讨其原因,对器物断代及反映的历史问题显然十分重要.唐代金银器窖藏主要有如下诸例:1958年陕西耀县柳林背阴村银器窖藏,出土银器十九件.1963年西安沙坡村银器窖藏,出土银器十五件.1970年西安南郊何家村唐代窖藏,内有金银器一千余件.1975年内蒙古敖汉旗李家营子银器容藏,出土银器五件.1975年西安西北工业大学银器窖藏,出土银器四件.1975年浙江长辛桥金银器窖藏,出土金银器约一百件.1976年辽宁昭盟喀喇  相似文献   

12.
2002年8月13-15日,由国家文物局组织,上海市文管委主持召开了鉴定会。“银器文物抗变色处理的研究”、“古陶瓷修复高强度仿釉涂料研究”通过了国家文物局文物科研项目的成果鉴定。 “银器文物抗变色处理的研究”(祝鸿范 周浩)由上海博物馆与华东理工大学共同承担。课题组经过3年的深入研究,成功地开发了适合银器文物防变色的科学保护方法,使银器文物穿上了保护外衣。著名金属腐蚀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曹楚南教授任主任委员的专家评审组对该项目的研究表示了高度赞赏,认为该方法不仅适合银器文物的保护,而且对工艺品和日用品一类的银器保护也是一个好方法,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泰宁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与江西省交界,1991年11月,民工在县城东北的胜利街挖掘私人住宅基础时,在距地表约1.4米深处,挖出一件釉陶罐,内藏多件银器,但文物当即遭到哄抢,釉陶罐也被打碎丢弃。后一位山东籍民工把大部分鎏金银器送交县博物馆,县公安部门亦收回其余流散的银器。这批银器大部分鎏金,且器类较多,有瑞果纹圆盘、云龙纹椭圆盘、夔龙纹八角杯,长  相似文献   

14.
西安市东南郊沙坡村出土一批唐代银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解放以来,西安曾多次出土唐代银器,一九五六年和一九六二年唐代大明宫遗址曾先后出土银盘、银锭等,东郊的白鹿原和西郊的唐代墓葬里也曾出土银器和装饰品。一九六三年春天,西安东南郊沙坡村出土一批唐代银器,共计十五件。主要是熏炉和食具等,大都体形优美,花纹图案生动,充分显示出当时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卓越成就。从体形纹饰上看来,属于唐代遗物。这些银器现存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分别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5.
青海藏族银器青海民间常见的重要艺术品和实用品。由于银的比重高、纯度高,久用耐磨,不易腐蚀、氧化,色白有光泽。所以,藏族牧民在长期的牧业生活中,习惯用银装点自己,美化生活。银器用具、饰品在藏族民间应用很广泛。这些银器可分为四类,用银点缀镶饰的品种就更多。  相似文献   

16.
2011年旺苍县嘉川镇蔬菜村二社村民在挖房屋地基时发现一批埋藏于地下的银器,旺苍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接到消息后将出土器物带回。后经工作人员简单清理,共清理出器物及配件、残片近百件。2015年,广元市博物馆因展陈之故,再次对这批窖藏银器进行清理,最终整理出银锅、银盘、银杯、执壶、汤勺、盏托等完整器物37件(套)。蔬菜村窖藏银器造型独特、纹饰精美,在器型、纹饰等方面呈现出典型的晚唐风格,对研究唐代晚期旺苍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我国唐代晚期银器手工业情况,皆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雍正时期,宫中造办处用矿银制作了一些银器,将之用于宫中膳房、赏赐等。此时矿银制器出现并非偶然,它是宫中银器需求增长及用银不敷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因为矿银与雍正皇帝炼丹有着密切的关系,乾隆皇帝登基后将之束之高阁,使得矿银制器未能有进一步的发展,但其在清宫银器史上仍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相似文献   

18.
松林 《丝绸之路》2009,(15):45-48
花样繁多的种类 凉山彝族银器种类繁多,有银质餐具、酒具、马具、刀具、兵器、宗教用具和佩饰等,有的则在漆器上包上一层银皮或镶嵌银片,增加漆器的美观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威尼斯宪章》和《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出发,探讨了以中国古代铁器、银器、鎏金银器为代表的金属质文物保护材料的选择原则,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所开展的金属质文物材质与病害认知.以及保护材料筛选和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20.
银器处理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巯基苯基四氮唑(PMTA)是近年来发现的优良的防银变色剂。本文采用了甲酸并添加了少量的 PMTA 对银器表面的锈垢进行了处理,效果较为满意。从一批墨西哥银元的试验中可以证明,这种处理方法对银器具有抗变色作用,其效果 PMTA 比苯骈三氮唑(BTA)好,因 BTA 与银形成的配合物膜是呈线型或网状型的结构,而 PMTA 与银形成致密的配合物膜,这膜具有面型的结构,它能更有效地阻断各种腐蚀介质与银的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