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祠堂建筑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利用好祠堂文物建筑,同时研究好、阐释好祠堂蕴含的故事和历史文化、家国情怀,对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大有裨益。针对鲁西南地区菏泽市和济宁市的祠堂文物建筑做了详细介绍,着重对菏泽市祠堂建筑的保护利用现状、经验和前景加以研究和总结,以期为进一步加强鲁西南地区和其他区域祠堂建筑保护和利用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无锡曹家祠堂古建筑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锡曹家祠堂的木构件槽朽和白蚁蛀蚀情况十分严重,彩绘也大部脱落。本文介绍了在维修保护曹家祠堂的过程中使用的现代科技方法,对于保护古建筑有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文化基因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黄河流域祠堂建筑的保护策略。文章首先阐释了文化基因的理论内涵及其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价值,指出文化基因作为文化传承与演化的基本单元,在维系民族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借鉴生物学中基因的转录、翻译机制,提出了环境“清洁”、文化“转录”、基因“复制”和改良“基因”四大保护策略,旨在实现祠堂建筑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最后,强调了文旅结合的重要性,倡导通过活动策划和空间设计,激活祠堂建筑的生命力,促进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祠堂有多种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祠堂作为活动场所。另外。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重要事务,也利用祠堂作为会聚场所。古代祠堂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明祖陵遗址的保护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良 《东南文化》2002,(3):85-96
明祖陵遗址的保护利用,是在野外勘察与考古勘探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制定好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以遗址公园的形式,逐步实施保护方案,以达到保护与利用的有机结合。其中的关键问题是保护与利用“度”的掌握。  相似文献   

6.
胡平 《区域治理》2021,(22):80-81
林地具有良好的生态环保功能,不仅可以防风固沙,还可以涵养水源,从而对地区气候的调节起到很好的功能.本文以宁乡市为例,深入分析了宁乡市林地发展概况、森林用地面积变化,利用林地经济增长情况等现状,探讨了林地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根据当前全市的林地现状及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对做好全市林地保护与利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嘉峪关长城文物的保护,既是保存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进一步利用,使其发挥更大价值的重要条件。文化遗产保护并不排斥合理利用,只有将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布局有机结合,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探索多种保护和利用新模式,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当代社会,有效改善民生福祉,将文化遗产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使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挥新效能,这正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8.
祭祀祖先实际上是一种宗教仪式,祠堂作为祭祀祖先的场所,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然而,在宋代之前,祠堂与家族祭祀并不存在直接的关联,在宋代士大夫的推动引导之下,祠堂逐渐成为家族祭祀的场所,承担起家族祭祀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邓雪晨 《神州》2012,(20):25-26,28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走过近十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面对市场化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和利用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值得思考的现象和问题。保护主体因基本认识混淆、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等原因造成了在项目保护和利用中对非遗真实性、整体性的破坏。厘清认识、把握原则、明确保护主体应有作用,才能正确处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合理利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位于江苏中部的宝应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其老城区至今仍保持着明清至民国时期县城的建设格局与风貌特征,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本文在探讨宝应老城区的\"独有特色\"、\"自然与人文价值\"、\"留存现状与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一步的保护与利用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1.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要:通过对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现状的分析,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的检索,分别就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类型进行了深入探讨,重点是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进行整理、归纳和研究,明确提出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在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江苏沿江各大城市的近代工商业发展壮大。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过去一些门类的工业生产逐渐衰退,而这些建筑物、工厂车间、机械、磨坊等已成为具有特定价值的工业遗产。通过对工业遗产内涵的界定,明确了工业遗产的价值,揭示了保护工作的紧迫性,探索江苏工业遗产资源的保护和重新利用。  相似文献   

13.
郑奕 《东南文化》2007,(6):93-96
近十年来,我国遗产事业取得较大发展。与此同时,矛盾和问题也愈加凸显,原因之一是决策失误。为避免我国的世界遗产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破坏,应尽快建立起规范、科学、完备的遗产决策机制,从决策主体、组成、决策程序、依据等方面确保其正确性和有效性,真正实现遗产的"保护为主、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贾珺 《故宫博物院院刊》2012,(3):109-128,162
清代离宫圆明园及其附园中曾经修建大量的祀庙祠宇建筑,分别以龙王、关帝、土地神、花神等各种神灵为祭祀对象,清帝与皇室成员园居期间,经常来此祭拜。本文通过文献考证,对这些建筑的分布情况、具体形制、祀典特色作了详细考证,并试图进一步揭示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扬州城遗址的保护状况令人担忧,尤其是唐子城城墙遗址屡遭破坏,成为扬州城遗址保护中既现实、又棘手的一大问题。对其破坏厚困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这对呼吁人们重视物,从而促进整个遗址的保护,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17.
欧秀花  李玉虎  杨文宗 《文博》2009,(6):496-499
通过对汉阳陵土质铠甲武士俑的病害分析及借鉴以往的保护与修复经验,本文采用自行研制的具有优良性能的cB材料作为加固材料、具有优异性能的水性氟材料作为粘结材料,对支离破碎、面目全非的汉阳陵土质铠甲武士俑进行保护与修复,使该俑恢复了完整形象,为展示和陈列工作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8.
19.
在现有的香港史研究中,有关近代香港医疗、疾病与卫生史的研究是一个相对新颖的领域,但在这一领域已经有人对其学术史做出了回顾。本文将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通过分类加以整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空间信息技术近年来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大遗址、运河遗产、长城资源等文化遗产调查、保护和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茶马古道作为特殊的线性文化遗产,所经之处受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的影响,对其保护和调查都存在很大的难度.而空间信息技术由于其全天时、全天候、覆盖范围广、信息化程度高、不需要人亲临现场的特点,在文化资源调查和管理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可以适应这一特殊要求.本文通过对茶马古道在保护和规划中对空间信息技术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空间信息技术在茶马古道文化遗产资源的调查、保护、规划及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