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1931年4月9日,鄂豫边苏区所属的黄安高桥区区委书记兼苏维埃主席李先念,接待了两个来自中央的“大人物”。他们是几天前由上海经武汉辗转进入苏区,又由黄安独立团特务队一路护送来到这里的。李先念知  相似文献   

2.
张国焘在鄂豫皖根据地的所谓肃反经验及其恶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诬陷功臣是教条主义与宗派主义统治的恶果红四军遵令忍痛放弃已解放的大片赤区,返回豫皖边老根据地。张国焘派陈昌浩于九月十三日赶到麻埠军部,宣布撤销曾中生军政委的职位,由他接替,并立即开始在军内肃反。首先逮捕了十师参谋主任柯柏元、红二十八团团长潘皈佛等二十余人,当夜严刑拷打追问,没有得到什么口供与材料。接着就令部队西进。部队一面行军,一面作战,大量歼灭敌人,,而陈昌浩却把在行军指挥部队英勇杀敌的许继慎(红十二师师长)、熊受暄(师政治部主任)、周维炯(红十一师师长)等大批创建根据地与红军的战功卓著的领导人,作为反革命分子逮捕起来。  相似文献   

3.
正消费合作社购买社员所需的消费品,廉价卖给社员消费,是抵制奸商残酷剥削的一种群众经济组织。它是苏区打破经济封锁、恢复和发展苏区经济、支援革命战争、改善群众生活的一项重要措施。鄂豫皖苏区第一个消费合作社最早的铺面用房,位于新县箭厂河乡箭厂河集镇南岗街西侧。原有三间房屋,灰砖黑瓦,左侧房间有大门,是门店入口处,右侧房间开有一窗户,嵌有木窗棂,以便通风采光。由于消费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整个  相似文献   

4.
2010年盛夏,我从加拿大温哥华飞往多伦多,去参加母校北美校友会的年度聚会。其间,在两位学友的陪伴下,专程去寻找了张国焘的墓葬之地。多伦多市区周边的墓地很多,然而关于张国焘的下葬墓穴,坊间却流传着几种不同的版本,语焉不详。为了能顺利寻找到真实的墓地,  相似文献   

5.
陈独秀和张国焘,是中国革命史上不容忽视的两个重量级人物。在风云际会的20世纪初,张曾为陈的学生,从此二人时分时合,在历史的舞台上演绎了惊人的大戏。他们都参与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又同因复杂的党内外斗争而被开除。所不同的是,陈独秀始终坚守信仰与气节,而张国焘则走上了背叛的不归路。详看《陈独秀与张国焘》一文。  相似文献   

6.
陈独秀与张国焘,一个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一个是中共一大的主持人,他们都曾为中国共产党做过开拓性的有益工作。但是,他们后来都走到中国共产党的对立面去了。陈独秀进行的是党内反对派的非组织活动,最终为党所不容和抛弃,但他虽与党分道扬镳却仍不失耿介清白的气节和操守。张国焘则卖身投靠,堕落成反共反革命的国民党特务,丧失了做人的良知和自尊,成为被历史所唾弃的叛徒。  相似文献   

7.
李业坤 《铁军》2020,(1):19-20
辉煌近百年,惊雷烈焰回。星火两源地.红色圣地扬。2019年是著名的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胜利90周年,2020年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鄂豫皖根据地始于(黄麻、立夏节、六霍)三大武装起义,辉煌于1932年春夏,坚守于上世纪30年中期,浴血于三年游击战争。根据地全盛时期面积4万平方公里,人口 350万,建立了3个道委、26个县级革命政权,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第二大根据地。  相似文献   

8.
发生在1931年鄂豫皖苏区白雀园的大肃反,是一场“红色内讧”。其时王明左倾路线统治中共中央,在苏区和红军内大抓改组派、第三党。当时鄂豫皖根据地领导人张国焘,借机大搞肃反,对持不同意见的红4军将领狠下毒手,其祸延至地方,数千上万人死于这场极其荒谬和残酷的内斗中。详见《鄂豫皖苏区白雀园肃反》一文。  相似文献   

9.
我国近代发行的银币数以千计,但绝大多数都是清末民初的铸币。相对而言,作为近代革命文物的苏维埃政权发行的银币要少得多,因此显得更加珍贵,其中的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银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0.
题记:1998年第1期《文史春秋》刊有起平先生《张国焘从桂林投入军统门》一文。该文叙述了“一段曾被淹没的历史”,很有史料价值,很受读者欢迎。但该文对张国杰暮年生活未及详叙。笔者的表兄贺某(台湾军政人员,现退休),前不久从台湾回乡探亲,和笔者谈及张国泰暮年事,内容甚详。特将记录整理成文,作为赵平先生文章的补充。1948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接连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张国焘慌忙与家人一起逃往台湾。1949年,迁居香港,在“张家花园”撰写了一部洋洋百万字的《我的回忆》.1968年,“文革”风暴波及香港,张国烹…  相似文献   

11.
王谦 《文史春秋》2004,(10):28-31
1938年4月,正当全国人民与气焰嚣张的日本侵略军殊死斗争时,中共内部却发生了中共一大代表,时任陕甘宁边区副主席的张国焘叛逃事件。时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代表团负责人和中共长江局副书记的周恩来及长江局的其他领导同志,在武汉多次苦劝张国焘,真是做到仁至义尽。  相似文献   

12.
13.
他曾辉煌过。然而,可耻的变节,让他永远地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1979年12月2日夜,加拿大多伦多的一家老人病院,室外朔风呼啸,雪花飞舞。一间紧闭的病房内的地板上躺着一个中国老人,僵硬的躯体已经一动不动。从老人抽搐的面孔上,可以看出他生命终结前最后一刻的  相似文献   

14.
他们之间发生了错综复杂的恩怨 张国焘和王明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两个特殊的人物.二人的人生轨迹交集甚少,仅在1928年5月至1938年4月,从莫斯科到延安,有过数次接触.尽管如此,他们之间却发生了错综复杂的恩怨,并最终促成张国焘的叛逃.  相似文献   

15.
孙郁 《炎黄春秋》2004,(9):11-14
五四以后的中国,文化与政治何以渐渐左转,对研究者一直是个谜。这左转的背后,定然有它逻辑的必然,什么是它的合力,那就非一两句话可以说清了。国共两党的发展史与文学的发展史,是两条不同线。认识每一条线,都不能孤立地看,参照起来,就可以窥  相似文献   

16.
张国庶是张国焘的大弟,是中共早期的革命活动家。他于1930年7月5日英勇牺牲,英年26岁。时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他短暂光辉的简历是:1923年秋人萍乡县立中学读书,第二年,以萍中学生代表的身份到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作宣传。1924年秋冬参加“CY”小组(青年团),1925年秋转党后,成为萍乡县城的第一位党小组长。这个党小组是在安源工人俱乐部被查封、工运领袖黄静源被枪杀,一片白色恐怖声中建立的。1926年秋,北伐军来到萍乡,他积极参加了革命团体的筹建工作,任国民党萍乡县党部常委、县总工会主席。不久,赴苏联留学。在苏期间,曾…  相似文献   

17.
张国焘是共党史中必须提到的一个人物,他早年投身革命,参加过中共“一大”,但在长征途中他分裂中央、叛变革命.《张国焘暮年求助于蒋经国》记叙了他暮年的凄凉的景况,事实说明了一切叛徒都是以悲剧而告终.  相似文献   

18.
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位于河南省新县城南部风景秀丽的白毛尖山东侧,与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隔河相望。1957年破土动工,1958年建成,占地300余亩,其中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陵园坐西朝东,采用古典牌坊式建筑风格:门上镶嵌着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亲笔题写的“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11个耀眼夺目的大字,正面大门拾级而上,经主体建筑革命烈士纪念塔、革命烈士纪念堂、革命历史陈列馆,转而向北,即烈士墓地。革命烈士纪念塔呈五边形,高17米,上有朱德亲笔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另有邓子恢、徐向前、李先念、…  相似文献   

19.
发脉于崇山峻岭间的章水、贡水汇合而成的赣江,蜿蜒几百里流经称作“豫竟放郡,洪都新府”的江西省省会南昌。唐时,江边始建滕王阁,楼揽风云,檐耸景致。“初唐四杰”之一的青年才俊王勃,登阁放目,英气纵横,才思汹涌,大手笔挥洒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落霞与邓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佳句的《膝王阁序》,一曲绝唱,世代流芳。江水悠悠流泻千余载岁月后的1930年7月5日午夜,一位威武不屈的共产党人,惨遭酷刑暴虐后被装进麻袋,抛进赣江滚滚波涛之中。罹难者名叫张国庶,26岁的芳华被如磐夜色吞噬。江西萍乡与湖南侧阳…  相似文献   

20.
在豫南大别山脉的崇山峻岭之中,小潢河之畔,有一座山青水秀、风景宜人的小山城,这就是革命老根据地新县县城——新集。这座小小的山城却有一段光辉的历史。土地革命时期,它属河南省光山县,曾是鄂豫皖边区的政治中心和首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