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庶民研究”与后殖民史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庶民研究”是印度近二十余年来以后殖民主义为研究视角的一种历史编纂实践。它主张摒弃传统史学撰述中的精英主义话语,从“庶民”的角度重写印度殖民与后殖民时期的历史。“庶民研究”在理论与方法上代表了当今后殖民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既批判了西方现代史学观念中的历史主义弊端,又对近现代以来非西方史学在西方普遍主义话语之下继续“受殖”的状况进行了深刻反思。“庶民研究”努力建构的书写非西方历史的新模式,以及由此导致的后殖民史学对非西方历史学的重新定向具有一种普遍意义,值得第三世界的历史学者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开始形成的日本现代历史编纂学是模仿西方实证主义历史学建构的,但并没有像西方那样深厚的历史哲学基础,在思维层面对历史编纂学构成重要影响的是各种各样的历史观念。尝试梳理,可见有亚洲主义、东洋史观、皇国史观、现代化论、自由主义历史观等前后贯通,皆对日本历史编纂学产生重要影响,其程度足以提示对日本现代历史学在亚洲各国处于"领先"地位说以及日本实证主义历史学所能实践的客观性程度重新考量。亚洲现代历史编纂学皆在西方殖民主义东来大背景下以对本民族和国家的重新体认与重塑作为核心关照而展开。日本历史编纂学推演中的特殊张力,在于其在发展早期融入建立日本殖民帝国的语境之中,后来又在重述殖民帝国历史与现代化发展关系之间纠结,其对亚洲邻国历史叙述的基调和方式,也应在这一视角下加以透视。  相似文献   

3.
正从一种宏观的历史角度来看,西方殖民帝国的崩溃和非西方国家的崛起,是20世纪国际舞台上最引人瞩目的大事之一,对随后的国际格局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代国际政治中存在的很多现实问题,可以追溯至非殖民化时期的东西方关系以及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所扮演的角色。自20世纪初伊始,美国关于殖民主义问题的基本设想,尤其是针对原欧洲殖民地非殖民化的政策变化,及其对后殖民时代美国与第三世界关系所产生的影响,都成为美国外交史研究的重要课题。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西方殖民体系的土崩瓦解,新独立的亚非拉广大第三世界成为国际舞  相似文献   

4.
慈志刚 《世界历史》2022,(1):28-41+153
阿卜杜·卡德尔是19世纪中东地区苏菲主义教团反殖民主义的代表人物,他领导了阿尔及利亚早期的抗法斗争,并进行了创建现代国家的努力。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从不同的政治立场建构关于阿卜杜·卡德尔的历史记忆。在殖民主义历史叙事中,阿卜杜·卡德尔的形象经历了从传统的东方学叙事向服务于殖民统治的知识重建的转变,其本质是殖民霸权对殖民地社会历史文化的重塑与改造。在民族主义历史叙事中,关于阿卜杜·卡德尔的历史记忆经历了从民间传说到政治化的过程,并且在与殖民主义的政治互动中,成为民族主义话语的核心。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在建构关于阿卜杜·卡德尔的历史记忆上,都经历了从个体回忆到集体回忆的演进,但二者在政治内涵上存在本质差异。殖民主义与民族主义对阿卜杜·卡德尔历史记忆建构的不同轨迹,恰好诠释了殖民地社会发生的最深层次变革,即西方殖民主义的衰落与本土民族意识的觉醒相伴发生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5.
毕健康 《史学理论研究》2022,(5):130-143+160
新殖民主义是学界长期以来争执不休的重要议题。西方学界从各种不同视角否定新殖民主义,国内外亦围绕新殖民主义的概念展开争鸣。二战后初期,脱胎于老殖民主义的新殖民主义,即新殖民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是克瓦米·恩克鲁玛经典新殖民主义论的现实基础。20世纪七八十年代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新殖民主义发生重要变化,这就是新自由主义和“后华盛顿共识”下的“发展型”新殖民主义。历史和逻辑充分证明,新殖民主义无关中国。  相似文献   

6.
本书是《历史学的实践丛书》之一,该书从历史学的视角出发,全面检讨了近年来日益浸入历史学研究领域的文化理论,对福柯、布尔迪厄、巴特勒、斯皮瓦克等人的思想在当代历史学研究中的影响进行审视,思考诸如权力、身份认同、现代性、后殖民主义等不容忽视而又充满争议的文化理论的实质如何,从何而来,当代历史学如何受  相似文献   

7.
民族主义对韩朝历史编纂学产生了支配性的影响,脱离民族主义而分析韩国历史学的理路是非常困难的。本文在梳理韩国民族主义历史学演进历程基础上指出,韩国民族主义历史学是一种同质化的、以民族意识觉醒和民族国家兴起为中心的宏大叙事,也一直是一种现实的社会思潮,在韩朝民族国家成长曲折道路上扮演重要角色。从申采浩到姜万吉,韩国民族主义史学本身也在不断经历调整,从国粹主义色彩到民主主义色彩,从激昂亢奋到相对温和。西方学者对韩朝民族主义史学的批评虽能指出韩国民族主义史学的缺陷,但因为将现代化价值绝对化,结果是肯定了殖民主义和日本亚洲侵略历史,实质是另一种有高度预设性的宏大叙事。如何在历史学中超越民族主义,是国际史学界共同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学》①是由西方专业历史学家从评估一种历史研究指导理论的视角对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所做的评说。②作者斯蒂芬·亨利·里格比(Stephen Henry Rigby),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艺术、历史与文化学院历史学教授。他的主攻领域是英国中世纪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黄俊杰教授对界定中国历史思维特征的反思为起点,讨论了历史文化与传统进行比较与对照的方式,并探讨一些新的思考方式。文章认为,文化比较通常引起两方面的情况(一种文化遭遇另一种文化后开始自我反思),并试图界定一种历史文化,如中国的历史文化,当中国史学传统在西方被提出和感知时,它或多或少是被视作西方历史思维独特性的反例。鉴于西方学术在现代具有的霸权性影响,当今的中国历史学家也在抵制东西方的两分法。对这种两分法或两种文化的特征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其不仅相互有关,而且是暂时的。例如,当现代中国人显露出受到兰克史学的巨大影响时,他们基本上尝试去重新发现自己的文化过去,如18世纪的考据学传统,以适应变化的世界。本文主张,现在我们的任务是赋予文化比较得以在其中进行的特殊情境以历史意义,超越那些为重新评价某种文化中的确定要素而易被接受的特征,运用历史智慧,应对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学的开拓与发展,和西方文化学理论的引进和吸收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没有西方文化学理论的刺激,就不会产生真正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历史学。从20世纪初期以来,西方文化学理论开始逐渐被引介到中国,并很快应用到历史学领域。改革开放之后这种对西方文化学理论的吸收过程更加频繁起来,对中国历史学的影响也愈加凸显,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领域。但此前的研究大多为个案研究,至今没有学人对这个问题从宏观上加以阐述,本文将就中国历史学对文化学理论的吸收过程与运用作一简单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