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維華 《中华文史论丛》2013,(1):119-125,394
關於司馬遷的生年問題,歷來爭議頗多。目前主要集中爲兩說,即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和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經對有關文獻記載仔細研讀、分析,以及邏輯推理,可認定司馬遷出生的時間在其父司馬談掌"天官"之職以後。由此,進一步確證司馬遷出生於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是正確的,而認爲司馬遷出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則是失察的。  相似文献   

2.
西安碑林博物館藏《司馬芳殘碑》涉及西晉皇室先祖,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通行看法是司馬芳即文獻所記司馬懿之父司馬防。本文以《殘碑》碑陰題名中杜幾(畿)的職銜爲線索,考證杜畿早年履歷,推定司馬芳擔任京兆尹的時間在漢靈帝光和年間,而這與文獻記載的司馬防的生平履歷相矛盾。故本文贊成施蟄存先生卓見:《殘碑》碑主司馬芳與司馬防並非同一人。  相似文献   

3.
舉輦司馬     
孫正軍《也説〈隋書〉所記梁代印綬冠服制度的史源問題》(《中華文史論叢》2011年第1期)認爲《隋書》所載梁制實以《宋書》爲基礎。其中引到《隋書·禮儀志六》有"輿輦、迹禽、前驅、由基、强弩司馬",對應的《宋書·禮志五》作"舉輦"司馬,《通典·天子諸侯玉佩劍綬璽印》引文亦作"舉輦"。《隋書·食貨志》述晉世蔭客之制有"轝輦"司馬,查《晉書·食貨志》則作"舉輦"。  相似文献   

4.
本文關注唐修《晉書》文本背後反映的不同種類文獻間的交流,希望跳出四部分類法設定的框架,思考中古時期歷史編纂與史部文獻的發展脈絡。考察唐修《晉書》以前的舊晉史的情況,《晉中興書》的家族傳編排受到郡書家傳的影響,而東晉的國史列傳則應有編年記事的史源。這意味着從《晉中興書》到臧榮緒《晉書》的晉史文本系統本來與東晉官修史關係疏離,處於邊緣,但後來卻由唐修《晉書》發揚光大,匯爲一流。  相似文献   

5.
在唐後期經五代到北宋初期財政中樞管理體制的演變過程中,雖然唐末曾出現以一名重臣主判三司的個别事例,後梁曾設置建昌宫使、國計使、租庸使分擔了一部分財政中樞的職權,但總體上看,唐末、後梁實行的仍然是宰相分判三司制。後唐纔正式改行一人專判三司制,但專判人選來源有多途,其職銜稱號有多種;任命財政最高長官時,"判三司"與充"三司使"是兩種不同的正式職銜,輪流使用,但宰相被任命爲"判三司"之後也可被稱爲"三司使"。後唐的一人專判財政三司制顯示出較高的行政管理效率,故爲後晉、後漢、後周乃至北宋初期所繼承。與此同時,專判者的權力逐步增强,地位明顯提高。  相似文献   

6.
王偉係 《中华文史论丛》2023,(1):91-109+402
姚汝能以《安禄山事迹》一書聞名後世,然學界對其生平、宦迹、《安禄山事迹》成書背景及時間等問題均渺然難識。近年新發現的姚汝能於大中、咸通間所撰《史仲莒墓誌》及其夫人《杜氏墓誌》,不僅對其生年、科舉、官職除授和《安禄山事迹》作年等問題之考辨頗具裨益,且爲姚汝能依傍史仲莒門館時的政治形勢分析提供文獻支持,亦有助於梳理其與“芳林十哲”等同代文人的交往實迹。  相似文献   

7.
鑑於自漢至晉中國的社會結構、經濟基礎、政治制度和社會價值觀念基本上都無變化的情況下,在意識形態領域内不可能憑空冒出一個與儒學對立並引導當時觀念形態的玄學。事實上,被後世認爲的"玄學家",彼時都自認爲在致力於經學,並做出很多成績,"玄學"之名是在魏晉之後出現的。獨尊儒術以來,儒家一直有談論形而上學的傳統,並以倫理綱常爲自然之道,後來佛學也屬兩晉談玄的內容,因此把玄學簡單地稱作"新道家",是一種誤會。  相似文献   

8.
<正>引言中國古代文學批評中常以"奇書"來形容某些小説作品,最耳熟能詳的莫過於"四大奇書"之稱。求諸文獻資料,不難發現奇書之稱並非自古已然,而是經過一段長時間的發展,最後於明清時期得到文人的廣泛使用,影響至今。其源流始於何時?其涵意及發展如何?這些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因此,本文擬詳細梳理及分析中國古典小説中"奇書"概念的源流、發展及内涵,俾使讀者及學界對此有一個清晰而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正>今存百首花蕊夫人《宫詞》,北宋熙寧間始見於文獻記載,當時被判定為後蜀孟昶花蕊夫人所作。今讀此詩,發現所寫多與前蜀王衍宫廷事相合,後研讀諸家論著,發現浦江清先生早在1947年就已對此問題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其结論是:"《宫詞》所咏為前蜀後主王衍之宣華苑事,可正名為《宣華宫  相似文献   

10.
<正>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研究就遇到回歸文學本位與固守文史考據如何取捨的兩難問題。雖然這需要有更多的時間與空間來省思兩者之間不會絶緣的關係,但無法即刻具備的綽綽有餘裕的學術環境,使得解決問題的期限一再拖延。近些年,文學本位的呼唤仍舊在缺乏成效地持續,而文獻與歷史層面的研究則發生着不能無視的改變。  相似文献   

11.
黃楨 《中华文史论丛》2015,(2):79-98,393
本文以傅暢《晉公卿禮秩故事》與荀綽《晉百官表注》爲線索,觀察兩晉之際書籍與政治的交叉互動。傅暢、荀綽是被吸收進石趙政權的中原高門,他們撰寫《故事》、《表注》的目的是爲石趙政權的制度建設提供指導。石趙崩潰,引發了自北而南的人、物流動,兩書與其他一些文物典章進入建康朝廷,成爲東晉中後期制度與文化發展的助力。既爲"故事",又爲"史實",兩書展現了制度書寫所具有的雙重性質。永嘉之後的書籍聚散,以及背後的社會、文化變遷,應被置於更宏大的政治進程中繼續審視。  相似文献   

12.
《文物》1951,(2)
衡陽人民文化宮,爲開展文化服務工作,擴大羣衆閱覽範圍,並便利各區讀者組織中蘇友協,進而推廣宣傳活動,特與中蘇友協衡陽支會會商於一九五○年四月起,先後在本市各區揀定適當地點設立文化站共七所。在進行籌設時,首先遇到的主要問題,就是:(1) 房屋(2) 工作人員(3) 用具(4) 書報雜誌設備等。這些問題都是需要經費解决,而該站的設立是以不化費而又能推動工作爲  相似文献   

13.
《南齊書》卷七《東昏侯紀》永元元年(499)八月:"戊午,斬遥光傳首。己未,以征北大將軍晉安王寶玄爲南徐、兗二州刺史。"此處"征北大將軍晉安王寶玄"疑有誤。按,《南齊書·明帝紀》建武元年(494):"立皇子寶義爲晉安王,寶玄爲江夏王。"《東昏侯紀》載永泰元年(498)八月"鎮北將軍晉安王寶義進號征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然則上述永元元年爲南徐、兗二州刺史的征北大將軍晉安王當是蕭寶義,而非蕭寶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文獻梳理的基礎上結合實地調查,認爲北宋山陵選址的術數方法並非單純的五音姓利之術,還包括了地形選擇等方法。而由此引起的山陵疑案,則是宋初皇位繼承中"燭影斧聲"的注腳,它表明太祖、太宗兩系的競爭一直是北宋皇位繼承中湧動的暗流。同時,北宋山陵的空間佈局,以宣祖、太祖的永安陵、永昌陵爲一組,太宗永熙陵以後諸陵爲一組。無論從術數還是皇權的角度看,太宗永熙陵纔是中心。此外,地理術數既是解決北宋皇帝後嗣不足煩惱的神秘力量,也是借此掩蓋皇室醜聞的最佳藉口。它既用來解決國家禮儀問題,同時也是皇位繼承與朝政鬥爭的重要資源,權術與法術融爲一體。  相似文献   

15.
《文物》1955,(2)
在研究了『敦煌石窟勘察報告』材料後,關於徹底修建莫高窟的問題,我們有如下的補充意見: (一)明確修建的任務和目的首先我們要肯定石室的毀壞,應該分自然的和人為的兩種。從現存的情况看,由於一千五六百年的長時間,自然的毁壞實在較人為  相似文献   

16.
《文物》1952,(2)
在着手蒐集蘇維埃時期材料時,博物館工作者立刻遇到一個必需解决的問題:那就是作爲地誌博物館材料選擇與分類的基礎,到底應採取怎樣的一個原則? 這時應該遵循的總原則是:認識藏品部門與陳列的基本任務,‘用陳列地方曆史、經濟、文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對北宋時南北朝七史首次校刻過程中的諸多環節展開考辨,包括諸史校成奏上時間、刊刻成書時間、各史目錄序的相關問題,主要利用晁説之、韓維等宋人文集中新見之線索,對前人觀點有所推進和訂正。並以此爲基礎,重新勾勒所謂"嘉祐七史"校刻始末,指出嘉祐末年,南朝四史校畢進上;治平時期,校、刻並舉;熙寧中,北朝三史相繼校畢進上;自熙寧中七史全部校畢迄政和中,純是刊刻階段。繼而對熙寧以後諸史刻印遲緩之緣由提出新説,認爲學者歷來將此歸因於書多脱誤,校讎艱難,未中肯綮,實因受北宋後期政局、時風的影響,王安石新學成爲當時學術的絶對主流,七史地位邊緣化,王氏新學經解大量占用了刊書所需的物資、人力,以致七史的刊刻遷延日久。  相似文献   

18.
本局記事     
《文物》1951,(3)
我局建議設立之"中央書庫"正作進一步研究我局前建議出版總署設立"中央書庫"事,經文委通知出版總署研究後,於本月八日由該署與我局召開座談會,對呈缴制度,集中編目等問題交換意見,並推定孫伏園、朱澤甫、傅彬然、章錫琛、王重民、彭道真、孫家晉等七人作進一步的研究。中央自然博物館進行籌備中央自然博物舘籌備處的籌建工作,已與衞生部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五台縣的唐代建築佛光寺和南禪寺,金代建築延慶寺,元代建築廣济寺,其詳情已先後刊載本刊一九五三年第五、六期,一九五四年第十一期及‘雁北文物勘查团報告’。原調查或因時間短促,未能深入周詳,茲將近來新發現的资料,補充如次,並提出幾點須待研究的問題,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次赤、次畿縣是唐代産生的新縣稱謂,對認識唐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化與唐宋府制變遷具有重要意義。然而這種新縣制具體産生於何時?背景如何?對後世有哪些影響?學界討論迄今並不充分。王鳴盛曾提及次赤縣的出現,但又表示未能詳考(1)。平崗武夫先生認爲難以確切規定次赤、次畿縣的意義(2)。其他學者要麽存疑不究,要麽對次赤、次畿縣的性質缺乏一致理解(3)。而認識此問題的關鍵在於考察次赤、次畿縣的誕生時間。翁俊雄先生認爲奉先縣爲唐前期唯一的次赤縣,次畿縣出現與唐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