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34年,时任国立青岛大学教授的梁实秋将自己与鲁迅等左翼文人辩论的文字结成《偏见集》出版。梁实秋的文字一向细腻、雅致、从容,他对此书非常自信。刚从清华大学哲学系毕业的李长之阅读后在《国文周报》撰文评论。李长之同意《偏见集》中的一些观点,也认为文学是人性的发扬,但觉得梁实秋"缺乏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作为文学批评的准绳","伦理的立场太过,而哲学意味的兴味还太少"。梁实秋的好友闻一多看到了李长之的评论文章,感觉很  相似文献   

2.
有一年中秋节前后,徐志摩匆匆跑到梁实秋家,贴着梁实秋的耳朵轻声说:“胡大哥(指胡适)请吃花酒,要我邀你去捧捧场。你能不能去,先和尊夫人商量一下,若不准你去就算了。”梁实秋听后问他要不要叫上努生(即罗隆基)。当时罗隆基和夫人张舜琴住在粱实秋的隔壁。他们夫妻感情不和,时常吵架、打斗,有时竟闹至半夜。  相似文献   

3.
有一年中秋节前后,徐志摩匆匆跑到梁实秋家,贴着梁实秋的耳朵轻声说:"胡大哥(指胡适)请吃花酒,要我邀你去捧捧场。你能不能去,先和尊夫人商量一下,若不准你去就算了。"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以前,梁实秋可算是闻一多交往最密切、最知心的挚友了。他们是清华同学;又曾经同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学习,并同住一室;他俩一同参加大江学会,参加在美国的戏剧演出;后来又一同在青岛大学任教。他俩互相钦佩,情投意合,经常互诉衷肠,把自己心底的深层隐私都向对方倾诉……他们共同演绎了一段令人津津乐道的文苑逸事。  相似文献   

5.
梁实秋先生在他的《谈闻一多》的长里,曾经引用冯夷的一段字,记述闻一多上一世纪三十年代初在清华大学讲授《楚辞》时的情景:“记得是初夏的黄昏,……七点钟,电灯已经亮了,闻先生高梳着他那浓厚的黑发,架着银边眼镜,穿着黑色的长衫,像一位道士样的昂然走  相似文献   

6.
<正>闻一多是现代著名学者、新月派代表诗人,伟大的爱国民主战士。其诗沉郁奇丽,具有强烈而深沉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闻一多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面成就非凡,郭沫若叹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闻一多先后在国立青岛大学、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等学校任教。他学识渊博,见解独到,再  相似文献   

7.
脸谱     
抗战期间,梁实秋主持全国中小学教科书编务工作,请一位模范小学教师撰写小学课本第一册第一课课文。第一课课文文字不长:"来,来,来上学。"印出来后,招致众多批评,认为对于启蒙儿童来说这些字太深。后来,梁实秋为商务印书馆主编教科书时,特邀"去,去,去上学。"  相似文献   

8.
钱锺书老师     
吴全韬 《古今谈》2006,(2):66-68
抗战期间,暨大迁到闽北建阳。龙泉浙大分校外文系二年级生不去内地本校,就到我校借读。当时我校外文系相当有名,主任戚叔含教授对莎士比亚和英诗有深厚的造诣。抗战胜利后,1946年夏,学校迁回上海,文学院设在宝山路。外文系主任是孙贵廷,他是英国的语言学博士和哲学博士。教授多名流学者,如曹未风、陈逵、周煦良、李健吾等,其中最著名的还推钱锺书教授。  相似文献   

9.
20多年以前,在一位朋友家中,偶尔看到台湾省台北市编辑人协会发行的一本《报学》季刊.上面登载有一篇题名为《在中国创办的英文报纸》的文章,作者是董显光博士.这是一篇演讲稿,叙述他当年去美国求学,学成返国时搭乘“长崎丸”轮船赴上海,适逢孙中山先生也在船上,便借机拜访了孙先生并写了一篇专访寄往美国发表.到上海后,孙中山先生询悉他尚无工作,便邀他参加当时国民党办的一家英文报社(China Republican)工作,这篇文章就是1959年1月15日董氏对新闻研究所同学所讲.由刘廑笔记.主要讲的是1949年以前在北平、天津、上海、武汉、广州等地发行的几家英文报纸情况.  相似文献   

10.
闻一多先生原名家骅,1899年生于湖北浠水一个书香门第,幼读诗书,常“忘寝食”。后入清华学堂,“五四”运动时曾作为清华学生代表到上海去听过孙中山先生的演讲。清华毕业后赴美学习美术。归国后,先后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后回母校清华大学任教,抗战开始后转入西南联大。他既是著名的新月派诗人,出版有《红烛》、《死水》等诗集,又精研中国古代文学,旁及历史学、民俗学、文字学、训诂学,无所不通,而且功力很深。他在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都是中国文学系教授,当过系主任,主要讲授《易经》、《诗经》…  相似文献   

11.
左方今年八十岁,最近出版了口述自传,回忆了他创办和主持《南方周末》的许多往事,读来意味深长。我与左方相交于1994年。那时《南方周末》正准备从四版扩至八版,他四处寻访后继者加盟。邀我去广州恳谈。在他的主编办公室.  相似文献   

12.
曾经被列为战犯的他 ,新中国成立时却电贺并表示竭诚拥护、衷心向往 ;中共也曾邀他回来参加政协 ,由于心有疑虑而迟疑多年后才回归。他去世后 ,周恩来总理竟亲自主持公祭大会。他是个传奇的人物。1960年1月20日上午 ,北京天安门广场附近中山公园内的中山堂里 ,聚集着首都各界代表数百人 ,人们表情沉重地来这里参加一次不同寻常的公祭大会 ,悼念三天前刚刚病逝的卫立煌先生。公祭大会由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周恩来主持。一天前周恩来还在上海视察 ,为了主持这个公祭大会 ,他特地连夜乘车从上海赶回北京亲自主持公祭大会 ,代表党和国家致…  相似文献   

13.
略知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人,无人不知“新月派”,无人不知“新月派”的干将梁实秋、闻一多、徐志摩,却鲜有人知叶公超也是新月派的骁将。  相似文献   

14.
长征路上的廖承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彬 《文史精华》2004,(4):55-57
1933年3月,时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常委、全国海员总工会党团书记的廖承志在上海被捕,经何香凝、宋庆龄、柳亚子等人多方营救后获释。这样一来,廖承志在上海的秘密工作就不能继续下去了,他便在家中陪伴母亲。一直到8月底,廖承志的姐姐廖梦醒给他带来了党组织的指示,让他到中央苏区去,后来因为中  相似文献   

15.
梦见哪里就要去哪里 江青因为有特殊地位.也就成了特权人物。林彪说他是天马行空独往独来,我看江青也是如此。她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她可以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选择不同的居住地点,游山玩水,尽情享乐。春天到上海,夏天到青岛、北戴河,秋天在北京,冬天去广州、海南岛。她在北京、上海、天津、武汉、郑州、广州、海南岛、杭州、青岛、北戴河、长沙等地占据着27处住房。  相似文献   

16.
南国社当红花旦俞珊因饰演“莎乐美”而声名远播,红极一时。伯乐田汉为其流连忘返,新月才子徐志摩、梁实秋和闻一多为她心生涟漪,赵太侔休妻明志始获芳心。俞珊的惊人关貌与极具杀伤力的魅力,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谈资。  相似文献   

17.
1925年,在美国深造艺术的闻一多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当轮船驶进吴淞口时,他心情万分激动,猛然脱下西装抛进江里,让故土的水涤尽身上的“洋味”。他先后到北京、上海、武汉任职。1927年,他一度短暂在南京土地局工作。秋后,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后改名为中央大...  相似文献   

18.
周利成  左力 《百年潮》2020,(1):62-66
1946年7月15日上午,在李公朴追悼大会上,闻一多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下午的记者招待会结束后,他与大儿子闻立鹤一同回家,当走到西南联大职员宿舍时,身后一声枪响,闻一多应声倒地。立鹤立刻扑在父亲身上大喊:"爸爸!"四个身穿蓝色中山装的大汉从前后扑来,向立鹤连开三枪后将其从父亲身上拉起摔在一旁。立鹤还想挣扎着起来,再中两枪后倒在血泊中。四个大汉集中火力射击闻一多头部,闻一多当场气厥身亡。  相似文献   

19.
在田长霖兄弟心中,父亲是一位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人。在日伪时期,田永谦在上海有几次升迁机会,挖钱也易于反掌,但他却洁身自好,不发国难财。其间,他的几个故交成为汪精卫日伪政府的大员,几次邀田入阁,他就是不去当千夫所指的傀儡。他担任上海市财政局长兼银  相似文献   

20.
沙漠 《文史春秋》2005,(6):55-60
1989年深秋,应翰老(阳翰笙)之邀到北京。阳妈妈(翰老夫人)离去后,翰老深感孤独,子女们工作忙,都有自己的住房,他平日只伏案阅读书报,原本少言寡语的翰老,如今更少开口了。老人希望有朋友来谈谈,所以把我从青岛找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