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虎头镇,地处我国东北部边陲,北纬46度,东经134度,海拔500米,与俄罗斯隔乌苏里江相望,属战略要地。镇内多山丘,森林茂密。现有17个自然村屯,人口12000余人,其中镇上人口3178人,当年被日本关东军列为入侵苏联及防守后方的首选桥头堡。1933年底修筑了哈尔滨至虎头的军事铁路,1934年开始修筑虎头军事要塞。历经7年形成了以虎头军事要塞为主的对苏侵略态势。[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旧日本关东军虎头要塞修筑在虎头周边完达山余脉的丘陵地带,整个要塞由猛虎山、虎北山、虎东山、虎西山、虎啸山等5个阵地组成。虎头要塞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遗留下来的极其重要的罪证遗存,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后一役的战迹地。虎头要塞分布范围广,工事规模大,军事设施全,被当年日本关东军吹嘘为东亚首屈一指的“北满永久要塞”,号称“东方马其诺防线”。虎头要塞由于战火的摧毁而被深深埋于地下。 1991年11月,虎头要塞遗址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年来,我们会同省革命博物馆的研究人员数次考察了要塞遗址。1977年4月旅游局清理整修一部分虎东山工事对外开放。1994年12月至1995年5月1日虎林县文物管理所对虎东山要塞地下工事另一部分通道进行了清理,在清理的同时  相似文献   

3.
虎头镇,地处我国东北部边陲,北纬46度,东经134度,海拔500米。与俄罗斯隔乌苏里江相望,属战略要地。镇内多山丘,森林茂密。现有17个自然村屯,人口12000余人,其中镇上人口3178人。当年被日本关东军列为入侵苏联及防守后方的首选桥头堡。1933年底修筑了哈尔滨至虎头的军事铁路,1934年开始修筑虎头军事要塞。历经7年形成了以虎头军事要塞为主的对苏侵略态势。  相似文献   

4.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决定把同苏联国境接近的北满和东满所谓“北边地区”规定为三线部署的综合性的大型军事基地。1933年,日本关东军大本营决定在长达近3000公里的中苏边境线上修筑第一线防御工事。从珲春五家子开始,沿国境线共修筑了珲春、庆幸、东兴、东宁、绥芬河、密山、虎头、饶河、松花江、富锦、兴山、孙吴、黑河、海拉尔等14处军事要塞,即“筑垒阵地”或称“筑垒地域”。在14处要塞中,有13处均距边境线较近,作为出击时的战术支撑点。惟海拉尔要塞因距国境线较远,作为内地防御。  相似文献   

5.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侵占东宁。作为伪满洲国国防建设的重要一环,关东军在东宁及下辖乡镇大量驻兵,在国境地带修筑大型防御工事。东宁日军侵华要塞阵地群——亚洲最大的军事要塞,日军自誉为"东方马其诺"。在东宁的战略部署上,关东军给予高度重视,其意图在于巩固国境的军事防御、加强边境前沿地区的进攻力量,做好对苏作战的充分准备。1941年后,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失利,大量抽调在"满"兵力,关东军在东宁的兵力锐减,防御工事形同虚设。关东军对苏决战的彻底溃败中东宁成为了"最后的战场"。  相似文献   

6.
侵华日军遗留在东北边境地区的军事要塞遗址群,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亚洲最大的军事筑垒工程,它伴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的对外武力扩张和军事侵略而修筑,也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日本关东军的溃败而迅速崩溃。东北边境地区要塞遗址是日军侵华战争的罪证,它凝聚着中国劳工的血泪,是侵略者留给中国东北大地上的累累伤痕。战争遗址资源具有现代价值,要塞遗址的保护、开发利用,凝聚历史,警醒世人。如今在战争遗址上树起的和平旗帜将成为人类文明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7.
地处黑龙江省虎林县的中俄边境重镇虎头镇,如今依然矗立着一座乳白色的高大纪念塔,塔上刻有“光荣属于苏维埃斯大林元帅远东第一方面军!摧毁防区,驱逐日寇,解放虎头纪念。1945年8月”的碑文。这座纪念塔,是为了纪念苏联红军远东第一方面军第35集团军与固守在虎头地下要塞日军第15国境守备队所进行的抗日战争最后一场、也是整个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场殊死战斗中壮烈牺牲的1000余名苏联官兵而建立的。 让我们还是从被日军称为“北满永久要塞”的虎头地下军事要塞的构筑谈起吧!  相似文献   

8.
勃利密塞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自1934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分三期在我国东北和苏联国境线上呈扇形秘密修筑了大量的筑垒地域和地下军事要塞,目标是进攻苏联和控制东北,堪称亚洲之最,日本关东军称之为"东方马其诺防线".  相似文献   

9.
虎头(四首)     
一、虎头公园小园恬静密林幽,金毯疏松落叶稠.石虎眈眈似长啸,乘风欲要过江陬. 二、虎头要塞 要塞琛琛遍虎头,沧亡恨满故园秋。当年多少劳工血,化作英灵记国仇。  相似文献   

10.
微探东宁要塞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战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31年9月18日,中国东北"九.一八"事变发生到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标志着世界范围内的战争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战火遍布亚洲、欧洲、太平洋等地区,直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世界范围内战事逐步平息,但在今黑龙江省东宁境内的东宁要塞内的日军由于通信中断等原因仍然负隅抵抗至1945年8月30日,至此东宁要塞见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的战场。  相似文献   

11.
<正>侵华日军虎头要塞遗址博物馆共有2 720余件藏品,1999年按省文化厅藏品"三建"要求开始建档,笔者作为一名业务人员参与了整个过程,现将一些经验加以总结,以向同行请教。一、文物定名侵华日军虎头要塞遗址博物馆的藏品均为近现代文  相似文献   

12.
诗二首     
参观虎头日寇残留巨炮阵地巨炮不知去何方,残留空穴满目疮。丛草难掩铁蹄印,警示国人当自强。二战终结地虎头地下要塞沉思要塞无疑鬼蜮窟,劳工血泪罄难书。骷髅映目家国恨,冢草齐眉义愤诛。国耻铭心昭世界,民族聚力建强都。风云世界暗流?,莫忘强兵绘壮图。2006年6月16日陪同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黑龙江史志》主编张守春同志参观了虎头新辟的一处当年日寇地下要塞,有作。诗二首@王海成  相似文献   

13.
夏军 《民国档案》2007,(3):35-39
虎门要塞是广州的重要门户。抗日战争期间,驻虎门要塞的海军官兵对来犯的日本海军进行了坚决抵抗,并在虎门口外海面上与敌展开激战。虎门作战是抗战时期我海军与日军唯一一次在海上的正面交锋。  相似文献   

14.
邵兆颖 《史学集刊》2013,(3):123-128
6世纪拜占廷帝国在东部边境大规模修建军事要塞,构筑了一道坚实的边防线,达拉(Dara)要塞是其中重要一环。本文试以达拉要塞为对象,以相关史料及考古报告为依据,从选址、规模、城防设施和水利建设等方面考察拉要塞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拜占廷帝国东部边境要塞在对稳固拜占廷边防、遏制波斯扩张、实现拜占廷帝国战略等方面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一、序言日本关东军虎头要塞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市虎头镇周边完达山余脉丘陵中。其范围,西起火石山、东至乌苏里江边,与俄罗斯隔岸相望,南起边连子山,北至虎北山。中心区域正面宽12公里,纵深6公里,主要集中在虎东山、猛虎山、虎北山、虎西山和虎啸山5座标高为100-150米的丘陵地带。虎头要塞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  相似文献   

16.
资讯     
《世界遗产评论》第60期海湾地区的世界遗产本期《世界遗产评论》为海湾地区的世界遗产特刊,介绍了海湾地区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巴林要塞——迪尔穆恩文明的首都:巴林要塞是一座考古遗址,同样被誉为巴林堡垒。它是迪尔穆恩文明的中心,这里曾是迪尔穆恩文明的首都所在,见证了这座最后由葡萄牙人占领的堡垒的  相似文献   

17.
提康德罗加要塞在英国北美殖民地体系中素有"北美直布罗陀"之美誉,这与其所扼守的重要战略位置有关。但纵观美国独立战争,这一要塞一直不受英军的重视,曾两次被敌军一奇袭的方式攻占。从而直接导致萨拉托加战役的失败和北美问题的国际化,最终使北美获得独立。  相似文献   

18.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然而在日本宣布投降后的12天里,虎头镇,这个处在中国东北的世界上最为坚固、最具规模的地下军事要塞,日军近1500名残余势力仍在负隅顽抗,在中苏联军的殊死打击下,于26日被彻底攻陷,“二战”的最后一战以这里日军的覆灭为终结整整60年过去了,虎头要塞这一历经了“二战”落幕之战的惨烈战场,已成世界上独有的重大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19.
今日要塞     
<正>我国东北乌苏里边境横亘着侵华日军要塞,地下部分规模宏大,功能齐全,易守难攻。二战中在中苏合击下,  相似文献   

20.
采风一路奔虎头,五月观花乌江游.两岸层林染碧水,一船欢笑惊白鸥.日军要塞留残迹,俄界哨卡变空楼.改革盛世多感奋;无限诗情逐激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