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公元907年,契丹统治者阿保机称帝,并开始采用汉人的模式管治契丹。至公元947年,他们以辽河(流经中国东北地区南部)为名,定国号为“大辽”。虽然契丹是游牧民族,但由于她采用了汉人的管治模式,因此亦鼓铸汉式汉字钱币。辽币虽外表不太美,但大小和重量都很均一。  相似文献   

2.
根据前人研究成果,通过契丹大小字的对比,为几个契丹大字进行了拟音。认为■可拟音为[sime],■可拟音为[thiit],■拟音为[lai]。同时结合契丹文碑刻内容认为耶律昌允第一个儿子的契丹语名字叫■■,译为迟知或旗帜。而■■为人名"度赖"。  相似文献   

3.
契丹小字<耶律副部署墓志铭>(以下简称<署志>)1996年9月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罕苏木朝克图山的耶律祺家族墓地二号墓.墓志现藏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志盖,正面的斜面刻十二生肖像,中央台面没有刻字(图一).背面刻契丹小字27行(图二).志石刻契丹小字21行(图三).二石共刻契丹小字51行.出土情况已有报导1.现对墓志作一考释.如有不妥之处,尚希诸家博雅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证蒙古国肯特省契丹大字刻石上的文字为纪功铭文。由于国内外现存有确切可解读年号的契丹大字刻石非常罕见,因而此刻石具有极高的文献和史料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了此刻石的发现过程,其次结合《辽史》对相关历史事件进行了考察,最后对照汉字、女真字以及已经解读的契丹大字,对石上所刻文字进行了初步释读。  相似文献   

5.
2007年契丹辽史研究范围全面、涉及到各个方面,研究成果极为丰富,尤其是政治制度史、文化史、考古文物方面的成果更显突出,而经济史、社会史、史料方面的研究则比较薄弱,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990年丰宁县大阁镇出土的契丹大字陶壶铭文作了补释.释读了寺,认为竞是契丹大字 , 可释为人名"留温"或"留恩",光意思为"撰".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服饰中,冠帽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社会等级、地位的象征。衣冠制度在契丹被称为"国制",其中的头衣即冠帽。契丹以金冠为重,纱帽次之。本文以文献及考古资料为据,通过分析契丹金冠的材质和纹饰,划分出契丹金冠的型式,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对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作以探究,以期管中窥豹,对当时的契丹文化给出一定解释。  相似文献   

8.
辽代瓷器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但对于契丹传统陶器的研究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通过对契丹最具特色的传统陶器的排序与编年的研究,不仅了解了契丹陶器发展演变的脉络,同时辨识出远在建立辽王朝之前的契丹遗存,并确认了其同鲜卑遗存的一定联系.契丹陶器的演化表明在建立辽代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技术工艺的发展,传统陶器逐渐被釉陶或瓷器所替代,走向了衰落.  相似文献   

9.
李柏璐 《神州》2012,(33):32-32
契丹艺术研究首先需要重视契丹艺术的生成及其契丹多元、开放的文化观念的关系。契丹艺术不仅对中原各艺术形式进行全面的借鉴,同时也是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漫长的碰撞、融合和整体推进中形成起来的,假如忽视以上这种形式,那么便很难正确的把握契丹艺术的整体面貌。因此,契丹艺术需要与契丹艺术遗产的保护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契丹族的族际通婚,是其民族的重要婚姻形式之一。在契丹民族发展的历史中与其他民族的通婚经历了一个从上到下逐步发展与深入的过程。契丹族族际通婚的扩大和发展,是与其统治政策联系在一起的,在客观上促进了与各民族的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契丹族源于东胡后裔鲜卑的宇丈部。契丹,汉译亦作吉答、乞塔、乞答、吸给等。其含义众说纷纭,通行说法为“镔铁”之意。契丹兴起于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这里也是我国古代北方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芩文主要介绍了契丹民族起源的传说“白马青牛”,契丹的起源地,契丹的族源,以及契丹的族称。  相似文献   

12.
契丹族源于东胡后裔鲜卑的宇文部。契丹,汉译亦作吉答、乞塔、乞答、吸给等。其含义众说纷纭,通行说法为"镔铁"之意。契丹兴起于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这里也是我国古代北方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契丹民族起源的传说"白马青牛",契丹的起源地,契丹的族源,以及契丹的族称。  相似文献   

13.
吴凤霞 《史学史研究》2011,(2):74-78,109
在金代,契丹族史官是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大影响的史官群体。他们不仅在《辽史》编纂中充当了主力,而且在修起居注和编修实录中也奉献了才智。同时,他们还在弘扬和传承优秀史学文化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增添了金代史学的民族特色,也为推动金代史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契丹族金银器动物纹饰的研究 ,深入阐述了它的种类和特点 ,并将契丹金银器的动物纹饰与匈奴、鲜卑、突厥金银器动物纹饰进行对比 ,论证了契丹族金银器动物纹饰所体现的文化特征。揭示出草原文明鼎盛时期的契丹族在文化上所占据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16.
17.
蔡副全 《丝绸之路》2009,(10):17-18
位于甘肃成县杜甫草堂的刘埘刘墫诗碑是由东武(今山东诸城)刘埘作诗文、刘墫书丹的一通具有独特史料价值的诗碑。刘埘、刘墫是刘墉的族兄,因碑刻未书年月,故当地学者误以为是明代诗碑。刘埘刘墫诗碑提出杜甫与赞上人交游在成县而不是秦州,这对研究杜甫陇右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契丹祭山仪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其形式和内容不断叠加、融入新的因素,形成了辽朝综合性的礼制形态。早期的祭山仪更接近于自然,祭祀过程突出了敬天祀祖和部族同源的特点,巫教祈禳在祭山仪式中有较多的体现。完善后的祭山仪,大量地融入了其他礼仪内容,同时吸收了中原王朝的礼制内容和形式,原有的内涵已逐渐演变成外在的形式,而新增加的因素则更强调君臣关系的秩序和等次,主旨是突出君权神授和皇权至上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契丹,是我国北方的古代游牧民族之一。契丹亡后,契丹人开始了大规模的迁徙,主要体现在三个时期:辽亡前夕少数契丹贵族在金军逼近时的迁徙;金朝统治时期契丹人发动叛乱和起义所引起的迁徙活动;蒙元时期,契丹人对蒙古的归附以及随着社会大迁徙而引起的契丹人迁徙。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唐代契丹衙官的设置入手,对唐朝北疆诸多民族政权中衙官的设置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衙官是因羁縻府州的设置或和亲公主的到来而出现的官称,衙官在唐朝控制契丹中的作用体现了唐朝对羁縻府州进行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