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侯杰  段文艳 《民俗研究》2010,(4):165-179
华北乡村社会秩序的形成与民间信仰习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义店村的冰雹会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经过清初改制及数次历史变迁延续至今,其中所承载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已经充分体现在村民的信仰民俗里,植根于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张天师亲自传授这一传说对冰雹会正统性和权威性的确立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传统祭祀仪式亦成为该村村民的一种集体记忆。通过田野调查,结合口述资料和其他文本,对于梳理乡村社会信仰民俗的历史脉络,探析信仰民俗与乡村社会秩序的关系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物》1959,(7)
河北省邯郸王郎村清理了五十二座汉墓1958年6月河北省文化局邯郸发掘组,在邯郸市西约二里王郎村清理了汉墓五十二座。墓地在该村西边约半里王郎村窑厂附近,据了解,这里不仅是汉代的古墓群,在附近路沟的断崖上还有战国时代的遗存。发掘区在窑厂的东南角,这里古墓分布相当稠密,墓与墓相距很近,常有  相似文献   

3.
腰站村是一个由满族清皇室后裔聚居的村庄。云南大学国家“211”工程课题组在此进行民族学调查时,对该村的经济发展问题给予特殊关注,认为该村目前正处于由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农业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因而展现了多元与多能并重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在辽东山区具有较普遍意义的代表性。笔者撰写此文的目的在于,为辽东地区民族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流坑村位于江西省乐安西南部乌江岸畔,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历史悠久,物阜华,在宋元明清时期曾名重江右,是赣中的一个大型村落。村中街巷纵横,井然有序,高楼低宅,错落有致。南宋天祥称流坑村为“明之会”;元代吴澄称该村为江右巨族,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称该村为“万家之市”。国家物局局长张彬考察该村后誉之为“千古第一村”。  相似文献   

5.
孟春娟 《沧桑》2008,(4):252-252
上社村是盂县北部地区第一大村。《上社村志》是该村第一部村志,大部分事件为编者亲历,或由亲历者讲述,史料真实感人。全书从各个侧面展现了该村在历届村党支部及共产党员带领下,由贫穷落后到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风貌。其典型事件叙述生动形象,对今后续志编修尤具启示。  相似文献   

6.
西安市西郊高窑村出土秦高奴铜石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64,(9)
1964年3月,西安市西郊三桥镇南高窑村农民在该村北发现秦代铜权一枚,随即送交陕西省博物馆保存。高窑村位于秦阿房宫遗址的北部,东临(氵皂)河,北距三桥镇一公里多,南距阿房宫村一公里左右。村的四周满布着秦代砖瓦和陶器的残片。铜权出土地点在该村北约一百  相似文献   

7.
流坑村位于江西省乐安西南部乌江岸畔,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历史悠久,物单文华,在宋元明清时期曾名重江右,是赣中的一个大型村落。村中街巷纵横,井然有序,高楼低毛,错落在致。南宋文天祥称流坑村为“文明之会”;元代吴澄称该村为江在巨族,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称该村为“万家之市”c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考察该村后誉之为“千古第一村”。流坑村的发达已成为历史,今天留给我们的只有绵延十余里的护江古樟林、众多的古建筑和丰富的家藏文物。这些古代文化的物证,记载着流坑村的岁月沧桑,向人们诉说着一段段富有传奇色…  相似文献   

8.
马妮 《神州》2013,(32):32-32
通过对浙西天主教村麻蓬村圣山墓葬群进行历史文献搜集和田野考察,采集到史料、实物照片、村民口述等文化碎片,从其山名来源、墓葬分布两个方面呈现麻蓬圣山跨文化特征。从圣山起源追溯到麻蓬村傅王两家祖先自清朝从江西南丰迁入浙江衢州石梁地区带来天主教信仰。从墓葬分布可见麻蓬圣山既是家族墓地又是教会葬地,对村民具有传统礼教和天主教教义传承的意义,墓碑也有文化融合印迹。麻蓬圣山形成了一个跨文化空间,承载着这个村子的家族文化和信仰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9.
漳州市政协在最近的一次姓氏调查发现,全市共有蓝姓34114人,钟姓24045人,雷姓651人,盘姓23人。此次调查还显示,至今诏安、漳浦、龙海、华安等地还分布着畲族居民,其中蓝姓主要分布在漳浦赤岭、湖西,龙海隆教,华安官畲村等地;钟姓主要分布在诏安美营村、漳州郊区茶铺村、松州村、宏道村及华安安坪村等地,雷姓主要分布在华安、平和、东山等地。闽南这些畲族目前的状况如何?受闽南文化的影响有多大?畲族文化的保护存在什么样的危机等现实问题,应引起畲族研究者们的高度关注。本文以福建最大的民族村诏安美营畲族村为例,通过对该村畲族文化的调查和挖掘,分析和探讨畲族闽南化的历史、现状,以及在畲族文化保护方面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张帅 《民俗研究》2016,(4):68-80
在鲁中洼子村的信仰体系与实践中,"礼"是人们建构信仰体系的内在逻辑,而"事儿"则是信仰实践的原因和动力。作为村落文化传统的"礼"与村民现实生活中的"事儿"在相互作用中,共同促使村落信仰不断地展现出新的内容,焕发出新的意义,二者的互动正是信仰得以常在常新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新宾上夹河镇腰站村清皇室后裔调查纪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大学国家“211”工程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村寨调查”课题,对新宾满族自治县中的腰站村这一清皇室后裔聚居村进行了历时一个月的民族调查。通过这次调查,对该村的满族现状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尤其是通过民蕨学的调查方法,对该村满族的民族传统文化、民族心理意识有了更深的认识,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同时,对该村的经济发展状况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与当地村干部达成共识,使这次调查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河北故城村地理位置相对偏僻,比较重视包括民间信仰在内的诸多传统礼仪,在精神生活领域呈现出一定的自足特征。长期以来,村民崇尚“武教天元”,一直传承着梅花拳“文场”的信仰系统,并将之贯穿于村落日常生活之中。村民立足于现实社会土壤,出于生活互助与精神充实之需,在将梅花拳祖师化入法王宝殿神系的同时,也将多种民间信仰融入梅花拳的叙事系统,成为村落公共领域中的重要文化资源。21世纪以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自上而下展开的背景下,梅花拳获得进入村落信仰体系的合法性,其武场与文场都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故城村信仰活动中最富生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延安市发现的古代玉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1年2月,延安市碾庄公社芦山峁村的一位社员向延安地区群众艺术馆送交九件玉器,并反映该村一些社员家中还散存一部分玉器。随后,我们几次到芦山峁对玉器出土地点作了调查,又先后征集到玉器十四件。芦山峁村南距延安市区9公里,东距碾庄公社所在地8公里。这些玉器都是1965、1967年前后在该村的垴畔山和与之相连的小峁、马家坬的向阳山坡上出土的。出土地点  相似文献   

14.
谭坤鸿 《华夏地理》2002,(11):121-123
成立于1983年的大磡村防火队在2001年2月随着该村清拆而解散;2001年3月中,市区内最后一个大型寮屋区大磡村正式展开清拆.  相似文献   

15.
马钧 《中国土族》2004,(4):51-56
本教、萨满教信仰与审美体验在自发的原始宗教之后,自为的系统宗教出现之前,存在过渡性的宗教,在西部,就是以藏民族先民为主信仰的本教和维吾尔、哈萨克等族先民信仰的萨满教。本教:脱胎于原始巫术信仰佛教正式传入吐蕃之前,西藏高原各部族信仰本教穴也有译为本波教的雪。这个宗教可以说是藏族地区固有的一种宗教,是产生于原始社会瓦解时的宗教。据藏文史料和有关专家的研究,本教最初是在今天阿里地区的南部,古代称作象雄的地区发展起来的一种过渡宗教,以后沿着雅鲁藏布江自西向东广泛地传播到整个藏族地区。同时它是一个不断吸引周围原始巫…  相似文献   

16.
民间信仰地理研究是文化地理学的内容之一。民间信仰最有地域特色的是地方神信仰,妈祖信仰的一个物化表现就是分布在各地的天后宫(或妈祖庙),这些庙宇的空间分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天后信仰的传播及影响范围。在对明清时期被沿海民众广泛信奉的天后研究中,很多学者在妈祖的身世与生平、信仰的起源与传播、历代赐封、信仰圈等多方面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1992年在福建长乐樟港镇仙岐村发现的显应宫遗址与包括妈祖、郑和等塑像在内的数十尊泥塑为线索,并从人类学的角度深入探讨郑和信仰的由来,形成和扩散的背景及其与妈祖信仰的关系。文章分析妈祖信仰在明代兴盛的表现形式和郑和本人对海神的极度崇拜,并从郑和下西洋前后华侨华人向东南亚等地区的迁徙与定居,论证迄今为止仍在东南亚各国人民中长盛不衰的郑和信仰与妈祖信仰之间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江苏宝应县安丰区太晋乡的固晋村,粟裕率新四军第1师和苏中区党委、行政公署、苏中军区及其大部分直属机构驻扎在这里。固晋村是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大本营,因而成了名闻遐迩的"铁军村"。该村老村长乐立伟与新四军结下了深厚友情,特别是他与粟裕的关系更是一段佳话,用现在的话讲叫特铁,被人们称为铁村长。  相似文献   

19.
皇明宗室汧阳端懿王朱公鏳墓位于西安南郊雁塔区曲家乡金呼沱村.1999年8月3日晚,该村村民反映有人在村西田地里盗掘古墓,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及当地派出所即刻派员赶赴现场处理.所盗古墓位于村西约一华里处,地势较高.  相似文献   

20.
河北临城西瓷窑沟发现隋唐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河北临城西瓷窑沟发现隋唐墓樊书海,张志中西瓷窑沟村,地处太行山脉的丘岭地带,座落于京广路西,河以南,与内丘县的交界处。东北距临城县城约30余华里(图一)。1991年12月,该村农民李建军等人因建房在该村西北面50米处取土时发现两座古墓,报告县文管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