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有关钓鱼列屿问题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名海洋法学家、北京大学赵理海教授曾经说,在未来的中日关系中其他问题都比较好解决,但是东海大陆架的划界问题与钓鱼岛的主权纠纷将是最棘手的问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996年以来,笔有机会到日本访问研究,现将有关日本研究钓鱼岛(日本称尖阁列岛)问题的基本情况作一述评,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2.
表笺是朝鲜与明清两朝所采取的主要外交工具,表笺外交成为朝鲜与明清关系的重要特征,也是朝鲜处理与宗主国关系的重要策略。但在表笺外交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表笺问题纠纷。通过对朝鲜与明清表笺外交中表笺纠纷的考察,论文分析了表笺问题产生的原因,总结朝鲜表笺外交的成功之处和两国古代政治文化交流成果。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是一个海疆大国,但却面临着严重的海疆危机。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的海洋主权不断受到侵犯,海洋权益不断受到损害,对此,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对策研究显得极为迫切和必要。中国学者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法理依据,针对日本政客和学者提出的论点,阐释论证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归属。本文就近年来关于钓鱼岛问题的研究动态作一评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日本对华政策趋于强硬,对华政策中的消极面逐渐凸现。由此.造成了中日关系的“政冷经热”局面。特别是近一段时期以来,由于日本现任主要领导人依然没有完全放弃参拜靖国神社的立场,日美两国公然把台湾问题列为日美共同战略目标之一,日本还在教科书问题上.在东海油气田开采、专署经济区划分和钓鱼岛主权归属上咄咄逼人,态度强硬,企图逼中国让步,并公开阻挠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等,致使中日关系出现了复杂局面。此外,日本企图在未解决历史问题之前急于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做法,也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人民的强烈不满。  相似文献   

5.
从国际法论中日钓鱼岛争端及其解决前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章认为从国际法方面看钓鱼岛的主权属于中国,日本所主张的“无主地先占”原则根本不能成立。根据联合国新海洋法和国际司法判例,钓鱼岛不应享有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亦不具有划界效力。中日东海大陆架的划分应遵循公平和自然延伸的原则。在和平解决争端的前景下,钓鱼岛问题面临三种可能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东海油气田问题,经过中日双方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在2008年达成了共同开发的协议。协议签订之后却不见日方有进一步的实质性联合开发动作,  相似文献   

7.
中日历史问题其实是反映在政治判断、民众感情与学术研究三个不同的但又相互联系的层面上的问题。政治层面的问题主要是由战后日本一些政治家对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没有反省意识,掩盖了日本和平力量的积极努力而引起的。与日本社会和平力量共同抵制保守与右派政治家关于战争责任的错误政治判断十分必要。历史记忆源于不同的战争体验,因此导致中日两国民众层面对历史问题认识的差异,而且容易带有明显的感情因素。解决融入感情因素的民众层面的历史认识的差异,主要的方式应是促进民众间的相互理解。学术层面的中日历史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术研究的思维逻辑、研究方法等方面。科学地研究中日历史问题的具体问题,从学术研究的高度为政治家与民众之间的对话提供准确客观的历史依据,促进在不同层面建立对话的话语体系是中日两国历史学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中日间关于历史问题的摩擦在中日复交谈判开始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在1972年9月25日,为复交谈判访华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在抵京当天下午,与中方主要官员讲到那场战争时,只轻描淡  相似文献   

9.
衣保中  刘洁 《史学月刊》2005,5(7):70-75
20世纪初,日本帝国主义以中朝边界纠纷和朝鲜移民的保护权为借口,蓄意制造了所谓的“间岛问题”,并由此在中日之间挑起了长达三年的外交争端。事实上,早在日俄战争前后,日本就将其军事、政治、经济势力以非法的手段和途径向延边乃至东北渗透。“间岛问题”只是日本帝国主义用来混淆视听、遮人耳目以达到公开夺取中国延边地区的借口。在中日交涉中,中国官员依据扎实的历史文献考证、实地勘查和国际法条文,通过开展移民实边和加强军备等措施,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阴谋,捍卫了国家的领土。  相似文献   

10.
日本劫购徐则恂东海楼藏书始末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争后,日本对华侵略野心不断膨胀,对中国文献觊觎也日甚.继陆心源"丽宋楼"被日本静嘉堂整批收购后,杭州徐则恂东海楼藏书又惨遭日本劫购,舶载而东.有关徐则恂及其东海藏书楼,近年出版的有关藏书史、图书馆史与中日交流史的著作,如严绍瀑<汉籍在日本的流布研究>[1]、<浙江省图书馆志>[2]、彭斐章<中外图书交流史>[3]、李雪梅<中国近代藏书文化>[3]等,多有提及,但由于国内留存下来的史料实在太稀少,各书的论述多仅数十字,语焉不详,且迄今未见有专论.在此,笔者主要利用在日访学期间收集到的日本外交档案资料,对日本秘密劫购东海楼藏书的过程进行考述,并就其中的地方志被劫情况作一访查,以明历史事实之真相.  相似文献   

11.
满族萨满史诗<鸟布西奔妈妈>展示了东海女真社会鲜为人知的珍贵历史及大量古俗,凸显着满族原生文化的要素及特质,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意蕴.东海女真文化作为一种生存策略,集中表现为东海女真民众在生存实践中的一种知识能力和创造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源自东海女真人对自然的认知,对社会的认知以及由此产生的感悟与联想.对东海女真文化进行认知人类学的解读,对廓清满族原生文化的生成动因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11月8日至9日,纪念开罗会议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和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共同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相关部委所属研究机构,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等军事院校、研究单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等高等学校的知名学者共一百五十多人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3.
中日邦交正常化与台湾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问题是影响战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主要障碍 ,中国政府提出了对日政治三原则 ,为后来中日复交三原则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并采取了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方针。与此同时 ,日本朝野有识之士也为消除这一障碍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1927—1937年间,因日本商人、渔民疯狂盗采东沙群岛海产资源而引发的中日交涉实质上已经触及领海制度诸多层面。这些交涉终未取得明显效果,暴露出近代中国海疆制度的诸多弊病:民国政府盲目追随英美列强,未能根据自身海防需要和当时国际舆论合理制定领海宽度;忽视渔业界线的划定,未对海产资源加以有效保护;岛礁定名混乱,为日方纠缠留下口实。这些漏洞导致东沙群岛问题反复发生,我国海洋权益未能有效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5.
正1894年夏,日本一手挑起甲午战争,中日两国在陆上、海上全面开打,但战场主要限于朝鲜和中国的辽东、山东半岛及黄海海域,东海之滨的上海不仅远离战火硝烟,而且与战事牵涉甚少。查阅历史资料,上海与甲午战争的直接瓜葛委实不多。然而,此役实系关乎中日国运的殊死决斗,上海不可能置身事外,申城士民也不可能漠然旁观,而是留下了许多浅浅深深的参与痕迹和斑斑点点的历史记录。这  相似文献   

16.
刘国武 《史学集刊》2004,5(2):33-39
南京国民政府将 1930年爆发的康藏纠纷定性为地方性冲突事件 ,反对英国插手干涉 ;把解决康藏纠纷与恢复对藏主权、巩固西部边陲结合起来 ,决定用和平方式谋求纠纷的迅速解决 ,甚至可以做出让步 ;但中央与西藏地方在解决纠纷的程序和方式等问题上分歧较大 ,致使纠纷的核心问题得不到解决 ;这场纠纷中断了中央与西藏地方之间关系改善的进程 ,达赖和班禅的矛盾再次激化 ,康藏社会和经济发展停滞  相似文献   

17.
吴柳清 《沧桑》2013,(4):143-145
我国高校内部重大疑难纠纷主要通过工会下设的劳动人事调解委员会来解决,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纠纷解决机制并非有效途径且存在诸多问题;而我国司法实践中试行的"人民陪审团"模式,陪审人员参与一些特殊案件的审判,对案件的裁判问题发表参考意见,这种模式的引入在司法实践中有重大意义。为此,笔者借鉴"人民陪审团"的制度理念提出适用"人民裁判团"程序来解决高校内部重大疑难纠纷。  相似文献   

18.
据陂下行政村的胡主任讲,村内的纠纷主要发生在兄弟邻里之间,“吵嘴”是不用村干部管的,打架了就要去,发生纠纷的双方尤其是吃亏的一方会来找村干部的。讲到这里,笔者突然想起我们在安徽小井村的调查,在做纠纷调解的调查时,笔者发现一个问题,即老百姓对我们所说的“纠纷”好象不是很理解。当笔者在小井行政村的一个村民小组调研时,就听该组的小组长讲,如果有纠纷到了他这里,那在村里就是很大的事了,当时我们的感觉是当地农村的纠纷非常少。与其他地区的农村相比较,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即我们这些调查者所讲的“纠纷”…  相似文献   

19.
地方志书署名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总编、总纂、副主编、执行副主编、撰稿人等等该怎样署名,这就要求各志书编纂委员会统筹安排,合理确定,尽量避免问题和纠纷。  相似文献   

20.
中日两国有关教科书问题的纷争既是个现实问题,又是个历史问题,其源头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在查阅相关史料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中日教科书纷争的两桩最早个案,在此稍做整理,以供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