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秦始皇的评价问题,史学界历来都有争论。我们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地主阶级政治家,有功又有过,历史贡献是主要的。本文只就他在完成统一大业中不拘一格用人才方面谈一点看法。历史上开创帝业的人物,一般在统一战争中,从自身的利益出发,都比较注意选拔和重用人才,能够纳谏,秦始皇也是其中之一。现就我们看到的材料,归纳举例如下:(一)从秦国的利益着想,重用敌国的人才郑国,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增加战争费用。公元前246年,韩国为了疲乏秦国的人力物力,使其无力向东征讨,就派有名的水利工程家郑国出使秦国,以帮  相似文献   

2.
追寻秦昭王长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史党社  田静 《文博》2004,(6):34-38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修了一条“万里长城“,也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这条长城让秦始皇北了不少骂名.其实,在秦始皇修这条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之前战国时代的秦国已经有了三次修长城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张承宇 《沧桑》2008,(3):81-82
秦在统一六国之前,就有实行法治的传统。秦孝公时任用商鞅进行变法,使相对落后的秦国一跃而成为战国最强大的国家。秦始皇时期,继续实行法治政策,在秦国著成的《吕氏春秋》一书中的思想,以道、法内容居多。秦统一后,秦始皇决定不再实行分封制,并决定焚毁《诗》《书》等百家语,标志着秦代所实行的法家政策达到顶峰。  相似文献   

4.
秦始皇移民政策的背后有较为复杂的思想动因,是其治国思想的一种反映。对秦始皇移民政策的梳理与分析后发现,其思想动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法术势相结合,加强君主专制;建立大一统、多民族国家;信奉"五德终始说";对秦国历代移民政策的"继承"。  相似文献   

5.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有秦国纵横家尉缭评说秦始皇的一段话:“秦王(秦始皇)为人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古代的秦国地处偏远,教育不发达,民智闭塞,高级知识分子寥寥无几,所以崛起的时代较晚。然而,经过春秋战国500多年的风云战火,最后兼并列国、统一天下的却是秦国。在秦国一步步崛起过程中有四位君主起了关键性作用:秦缪公、秦孝公、秦昭王、秦始皇。同时,秦的兴亡与作为外来人才的"客卿"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关于秦长城的研究,学术界已经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分别就秦国长城、秦始皇长城的路线、秦始皇长城与秦赵燕三国长城的继承关系、秦始皇长城的西边起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研究,有些问题已经达成一致,但是还有不少的问题存有争论。特别是一些学者通过实际考察以后提出一些新的线路,还需要学术界的认可和重新调查。下文将论述秦始皇长城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8.
秦始皇在其统治和治理全国的过程中实施了文化软实力战略来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其中包括人才战略、学习外来文化等促进秦国文化发展的战略,还有"焚书"、"坑儒"、"禁言"等实行文化专制的战略。这些战略影响了当时秦国的统治,也对后世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9.
秦汉史包括秦朝、西汉、新朝、东汉共四个朝代。如果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最后并灭六国算起,至公元220年汉献帝禅位为止,这个时期共441年。为了不致割断历史脉络,必须追溯秦国的由来和发展,特别是商鞅变法至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下限则推至魏、蜀、吴三国鼎立。  相似文献   

10.
毛惠民 《丝绸之路》2014,(14):20-21
1986年3月,甘肃天水放马滩一号秦墓中出土了460枚秦简,大多保存完整,字迹清晰。据《墓主记》断代,这批竹简写于秦始皇八年(前289)以前。它的出土不仅对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及思想文化情况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而且对研究秦始皇时代的文字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通过分析这些竹简上的文字及其他出土和传世的秦国铭文,对秦始皇时代流传的文字书体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他统一了法律,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货币和文字等,这些是众所周知的。然而,这位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出生在河北,死在河北,他在位期间发生的一些重要事情也与河北有着密切联系却鲜为人知。本文根据文献记载结合考古调查、发掘的资料,谈谈河北境内与秦始皇有关的几个问题。一、秦始皇生在河北战国时期,各国争战,为了取得信任,相互交换人质。秦国太子安国君(秦孝文王)之子子楚(秦庄襄王)是夏姬所生,夏姬不受太子宠爱,所以子楚被派到赵国作人质。子楚在赵国作人质时,…  相似文献   

12.
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了追寻亡魂永驻的梦想,在营建他的冥府王国时,整合了秦国固有及东方六国的陵寝制度,积极接纳中原文化,历三十八年漫长的建设周期,模拟都邑形制和规模,创建了一座规模空前、形制独特的夯筑双重城垣的皇家陵园。  相似文献   

13.
《秦记》考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记》考识王子今现在已知秦国官修史书,是所谓《秦记》。《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焚书,“史官非《秦记》皆烧之。”《史记·六国年表》又写道:“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  相似文献   

14.
1.从“兵强必灭”说起我站在秦始皇兵马俑宏大军阵面前,有四个大字呈现于脑海而无法驱除:“兵强必灭”。历史事实是,推行法家耕战主张兵强马壮的秦国,灭掉了老子的父母之帮楚国。培育出老子和伟大诗人屈原的楚国被灭掉了。不仅如此,先秦儒、墨、名、法、阴阳、道德诸子全部出自关东诸国,秦国一个文化名人也没有,然而东方诸国全被秦国灭掉了。由此看来,《老子》书中“兵强必灭”的断言是靠不住的。可是,秦灭六国建立的一统天下只存在了14年,便被手持棍棒的陈胜、吴广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在分析历史上的革命进程时曾经指出:"实际情况多半是这样:第一次胜利的成果,只是由于较激进的一派取得第二次胜利才会巩固下来"(《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二卷296页)。在秦始皇的时代,新兴地主阶级登上统治地位不过三百多年,商周时代的奴隶制残余还有很大力量,时刻企图复辟;这在秦国以外的山东六国地区,尤其严重。秦始皇即位,激烈地推行商鞅法制,并于统一六国后,在更广  相似文献   

16.
秦国君的墓葬从什么时候开始称“陵”?为什么要称陵?秦国君的墓葬从什么时候又开始称“山”,为什么要称山?秦始皇的墓葬称为“丽山”是秦代的首创还是在秦国已有先例。进一步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研究先秦乃至汉代的帝王陵墓制度无疑具有一定的意义。一、泰国君墓葬称陵的时间及原因从《史记·秦始皇本记》记载看:秦国君从秦襄公立国直到秦孝公死后,其间的二十五位国君的墓葬都没有专用名称,只有他们墓葬所在地的名称,如襄公、文公葬西  相似文献   

17.
廉震 《文史天地》2021,(2):78-79
秦始皇似乎十分担心后世无法通过简单的文献来了解秦国军队最终的发展状况,因此特意为我们准备了多达数千件以秦军将士为原型的"礼物".为了追求极致的仿真效果,不但让工匠们严格按照实物的样式进行雕塑,还特意将之以1∶1的比例进行制作,并以真实兵器为附属装备.做完这些还感不足的秦始皇又下令准备了更多随葬坑,继续用1∶1的比例,复...  相似文献   

18.
商鞅(公元前390-前338) 是战国时代杰出的改革家。他在秦国所实行的变法,创立了地主阶级统治的新型强国,为后来秦始皇的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商鞅的这一贡献为历来的史学家所肯定。然而,对于他在变法中所实行的抑商政策,却是褒贬不一,而贬者居多。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中对此有微辞。近代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封建社会迟滞两千年,与历代治国者的抑商政策不无关系,而商鞅,正是实行这种政策的鼻祖。范文澜同志也认为商鞅的抑商政策阻碍经济规律的发展,因此,“不仅不能行施于山东六国,即在秦国也不能遏阻重商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了书同文字的政策,规定以秦国文字作为全国的通行文字,这一政策的推行决定了此后汉字两千多年的历史,也奠定了秦文字在汉字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因此秦文字的研究一直是文字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出土古文字材料中的秦文字为重点,对近年来的秦文字研究进行了全面回顾,并就今后的秦文字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帝王均立后,秦始皇却未曾立皇后,致使秦始皇陵园内一墓独尊,没有皇后墓。对于这一千古之谜,参加“秦俑学第六届学术研讨会”的专家认为,立后关系到秦王朝的政权建设,但根本原因在于秦始皇的个人性格及家庭环境之影响。不立皇后是千古之谜中国古代帝王有多个夫人及众多妃嫔,后妃制度中“第一夫人”又称皇后,皇后是太子之母,立后制遂与储君制相互表里,成为中国古代后宫制度乃至君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演出了一幕幕的政治活剧。秦人在秦孝公(公元前4世纪)以后对于立后和立太子之事已制度化,秦国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各种国家制度已臻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