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知道,满族在清代中期以前没有在文人笔下产出小说作品,在这个阶段出现的多是一些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满族文人创作小说是清代中期的事情。其中最著名的是乾隆朝成书的《红楼梦》,还有聊斋体文言短篇小说集《夜谭随录》以及道、咸年间成书的《儿女英雄传》。  相似文献   

2.
刘禄山 《收藏家》2009,(11):39-44
一、“百汉碑砚斋”摹刻百汉碑砚 清代,尤其是清代中期,仕宦文人收藏、赏玩、研究古砚和自刻名贵砚台之习蔚然成风。当时有些文人还以砚名室,以表达自己拥有名砚的自豪。徐珂著《清稗类钞》载:黄莘田嗜好端砚成癖,居官高要时节衣缩食购得良砚百方,其中十方最佳者,视为至宝,  相似文献   

3.
清代徽州族谱中的张廷玉佚文一篇、汪由敦佚文二篇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张廷玉为济阳江氏作谱序,反映其史学观。汪由敦所作谱序一篇,反映其谱学观,并记述了相关宗族人物行迹;所作胡集行状一篇,反映徽商对宗族及社会的参与及控制。  相似文献   

4.
袁枚佚文与异文两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兰 《文献》2002,(1):274-277
《文学遗产》2001年第1期登载了袁枚佚文两篇,颇有参考价值.笔者近来翻阅清代嘉道时期寒士诗人与闺阁诗侣别集,发现此类佚文当仍复不少;且另有一值得注意的现象,即袁枚所作序跋墓铭之类,在刊入具体诗人别集时,删节增改颇多.现辑录两篇,亦加标点,以资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二、名家翰墨书法是中国文人安身立命的基本技艺,点画之间不仅写出形意之美,也张扬书家的个性与激情。明清书坛姿态丰富,名家辈出:从明代中期"吴门书派"成为中流砥柱,到晚明追求文人趣味与浪漫主义的不同书风,及至清代帖学的由盛转衰与碑学的乘势崛起,并衍生出碑帖融合的创作模式,整个时代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论沈德潜的诗歌审美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世英 《攀登》2001,20(1):90-93
沈德潜的诗歌审美理想以“中正和平”为总体要求,主张温柔敦厚的诗教。沈德潜身处中国传统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都已充分展开的清代中叶,他强调兼取诸家诗学,于对立的诗论里求以儒家诗学为主导,兼容审美派的某些见解的“中和”主张,体现了道德伦理价值与审美价值和谐统一的诗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7.
王海珠 《文博》2008,(3):87-91
清代前期紫砂陶呈现出由朴而华、日渐巧丽的发展态势.为维护紫砂工艺的传统风格及精神内核,清中期文人以各种方式广泛参与并影响紫砂陶的制作,掀起了紫砂行业的复古之风,即"文人紫砂热"现象.笔者对这一文化现象进行深入探究,并试图得出文人群体性参与紫砂陶艺的活动对紫砂陶、紫砂艺人和紫砂风格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清代玉山子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完美的比例和构图、富有诗情画意的题材以及独特的审美风格而被视为艺术品。文章旨在探讨文人阶层对清代玉山子的鉴赏观念以及对其艺术价值的评价,文人阶层对清代玉山子的鉴赏观念体现在崇尚自然与和谐、追求文化内涵与意蕴、重视题跋与钤印、以德治玉与儒家思想以及诗情画意与艺术审美等方面。文人阶层对清代玉山子的艺术评价表现在其精湛的雕刻技艺、生动逼真的造型、富有诗情画意的构图、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历史与艺术价值的结合等方面。通过文章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文人阶层对清代玉山子的鉴赏观念和对其艺术价值的认知,从而深入探索文人阶层的审美思想和艺术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9.
沈德潜是清乾隆前期重要的诗学家,一生著述宏富.人民文学出版社本《沈德潜诗文集》是迄今所见沈德潜作品最全的整理本,嘉惠学林,功莫善焉.然而,沈德潜交游广泛,所作的题赠诗文颇多,仍有不少作品未收入全集.今新辑得沈德潜佚序六篇,这些序文对于沈德潜生平交游与诗学思想研究均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樊志斌 《收藏家》2023,(12):67-82
本文基于文献考察,对“《红楼梦》文人绘画”的定义、特点、现存情况进行梳理。《红楼梦》在清代文人中传播广泛,现存相关题材的文人绘画数量较大,其创意、审美、技法等与一般版刻图录、年画、广告画多有区别,体现了《红楼梦》创作者的个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六朝时期是中国文学跨入自觉发展的时代。作为这一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文人文集的大量编集和在此基础上文学专科目录的一时繁盛。对于前者,《隋书·经籍志》别集类的著录提供了详尽材料,历代学者也多有徵引论辩,此不赘述。对于后者,由于原著早佚,《隋志》著录又极为简略,故一向未受重视。虽然姚名达和王重民先生的《中国目录学史》中均曾论及,惜语焉不详,未作深考;清代的辑佚家们亦未注意及此。本文拟辑录其佚文,考论其始末,以再现六朝文学专科目录的盛况,从而由目录学的角度反映六朝文学发展之一斑。  相似文献   

12.
袁枚集外手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拙编<袁枚全集>[1]出版后,陆续有袁枚集外诗文发现,如吴艳红<星湖诗集序>[2],陈少松<袁枚佚文两篇>[3];王进驹<介绍一篇袁枚集外文>[4],陈玉兰<袁枚佚文异文两篇>[5];包志文<从袁枚佚札佚文看(随园诗话)版本及刻书时间>[6],徐国华<新发现的袁枚一首集外诗>[7],等等.这对于不断丰富、完善清代乾嘉诗坛盟主袁枚之著作无疑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清代经学与文学——以常州文人群体为典范的研究》杨旭辉著,凤凰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定价:27元。本书以清乾嘉时期常州文人群体为特写考察对象,研究探寻清代今古文经学的演变更迭,对清代学术思想的演进和文学的发展,得出全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王鑫义 《史学月刊》2007,(3):114-120
颜师古撰《汉书注》曾取义于颜游秦《汉书决疑》。然而,颜师古却没有将《汉书决疑》列入参考书目,撰书中亦未称引。其学术失范行为受到了清代学者的严厉批评,但迄今学者未曾就《汉书决疑》佚文与《汉书注》进行全面的比义研究。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就《汉书决疑》的19条佚文与《汉书注》的相关注文作逐条比义,可以发现颜游秦的15条注文被颜师古完全采纳或基本采纳,占今所能见颜游秦佚文的近80%,故后人谓师古注尝窃采游秦义为不诬。但瑕不掩瑜,师古注比游秦《决疑》丰富得多,是一部较为系统、全面的《汉书》注本。  相似文献   

15.
沈德潜是乾隆前期重要的诗学家,一生著述宏富。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沈德潜诗文集》是迄今所见搜罗沈德潜作品最完备的整理本,嘉惠学林,功莫善焉。然而,沈德潜交游广泛,所作的题赠诗文颇多,仍有不少作品散佚他处。今新辑得沈德潜佚序五篇,这些序文对于沈德潜的诗学及其生平交游研究均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孔广林,字丛伯,号幼髯,清代经学家、戏曲作家。关于其出生时间,流传多讹;卒年则语焉不详。今整理谶纬佚文,发现《通德遗书所见录·后记》(清光绪十六年山东书局刻本)有所记载。录之于下:  相似文献   

17.
清代满族人填词自康熙朝开始,宗室词人中以岳端最为有名,康熙皇帝亦曾填词12首,其他满人如纳兰性德、曹寅、常安等也都以词名世.进入清代中期,满人填词热情不减.宗室之中除恒仁词作不多之外,永恩、永忠、载铨、奕绘、奕读誌等人均热心于填词.其中以奕绘的词数量最多内容最为广泛,是清代中期宗室词人的代表.清代宗室词人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清代宗室文学,也丰富了清代满族文学.  相似文献   

18.
清代中期的扬州是个经济发达,文人荟萃的都会,从康熙至乾隆约一百多年间,被称作"扬州八怪"的李鱓、汪士慎、金农、黄慎、李方膺、郑燮、高翔、罗聘,以界画闻名的李寅和袁江、袁耀父子,以肖像画闻名的禹之鼎,以及传"四王"衣钵的张宗苍等各种流派、风格的画家活跃在这座城市里。在同一时期内,扬州还出现了几位在京  相似文献   

19.
清代中期以前,大致在18世纪,是中国晚期绘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关键时期。唐宋绘画的气势雄健,元代绘画的淡雅荒疏,明代绘画的文人逸致,到明末清初“四僧”、“四王”的变古与复古,古典中国画至此基本终结。一般认为,近代中国画的起点是19世纪后期的海派,这从时间上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是合拍的。但作为海派先导的活动于18世纪的“扬州八怪”,从作品风貌来看也完全可以纳入近代中国画的体系。而且古代、近代画家身份的变化(元明清画家多是文人画家和供奉画家,近代画家多是职业画家),以及中国画大规模的商品化,都得从18世纪的扬州画坛算起。所以,百家争鸣、新旧交替当是18世纪中国绘画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20.
清乾隆年间的《西域闻见录》和晚清《圣武记》都是清代文人对西域史实战事的记述之书,虽同为清代文人,两书的叙述方式和情感抒发却各有侧重,著者所处历史背景导致了两书中关于同一事件的篇章有些许不一,笔者试比较《西域闻见录》和《圣武记》的异同之处,并试分析其原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