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日,"模范老爸"郭涛发声谈育儿的文字作品《父亲的力量》在北京首发。书中,关于成长,关于理想,关于爱情,更多的是郭涛希望与读者探讨他真实的教育心得与困惑。"当爸爸之后,感情会特别脆弱"文字诠释真实父子情自《爸爸去哪儿》播出之后,观众对石头爸爸郭涛的教育方式一直存在争议。有人称他"中国式好爸爸",对其教育观念和方法"零差评";也有人觉得他严苛、粗狂,是个不称职的父亲。郭涛说:"镜头里的严父不是真的我,现实中我对石头可好了。"郭涛表示,自己也有温柔的一面,但"呵护孩子的画面被节目组给剪掉了,被镜头放大的只是那一千个场景里的几个"。  相似文献   

2.
李德龙 《史学集刊》2013,(3):117-122
尽管最可信的商代文献《尚书.盘庚》篇中出现了十个"德"字,但多数学者都认为"德"字乃至德观念应当是周代新创,并对周代的"德"观念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商代的甲骨文中的"徝"即为"德"字前身,符合汉字的演进规律,其内涵与周代的"德"字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殷商时代就已经存在着"德"观念,《盘庚》篇十"德"的主要意蕴尚处在其原始义——行为的阶段,并包含了王德、臣德和民德三个层次,而周代的更为理性"德"是对殷代的"德"观念进行扬弃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在2006年,我欣喜地看到,张国庆先生的新著<辽代社会史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这部书是教育部"十五"、"211"工程辽宁大学"东北边疆与民族"子项目课题中的一项,也是一部以当代"社会学"的视角,对辽代的社会历史进行比较全面、比较系统研究的新著,因而又是一部拓宽辽史研究的途径、添补了辽史研究空白的新书.这部书研究角度新颖、篇章结构严谨、引证资料翔实、语言清晰明畅.以下,我仅就这4点以及存在的一个小而重要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4.
从居室墓和石雕像看兴隆洼文化的祖先崇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祖先崇拜,是一种以祭祀死去祖先的亡灵而祈求庇护为核心内容,由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灵魂崇拜复合而成的原始宗教1,是人们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恩格斯论及原始宗教信仰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时指出:"宗教是在最原始的时代从人们关于自己本身的自然和周围的外部自然的错误的、是原始的观念中产生的"2."在原始人看来,自然力是某种异己的神秘的超越一切的东西,在所有文明民族所经历的一定阶段上,他们用人格化的方法同化自然力,从而创造了许多神"3.原始人们在创造神的时候,更广泛的是把祖先崇拜这种意识渗入其中,从而强化原始宗教的地位.尤其在古代中国更为突出,正如陈梦家先生所说:"祖先崇拜与天神崇拜逐渐接近、混合,已为殷以后的中国宗教树立了楷模,即祖先崇拜压倒了天神崇拜"4.  相似文献   

5.
清华简《厚父》表达了国家治理要在治民而非祭祀的主题,重在探讨民众属性,提出了"民心难测"的观念。其认为民众行为复杂多变,说话行事很难反映真实内心,甚或具有欺骗性。统治者因此难以认识民众本心,君、师等国家机构的设立就是为了治理民众罪行。这种观念与孟子等儒家安民、养民的观念相距甚远,《孟子》所引"天降下民"一段逸《书》不可能出自《厚父》,其中的"宠民"也非"治民"之讹。《厚父》对民的认识与"虞夏书"及"周书"中反复强调的"保民"思想均有重要差异,并非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虞夏书"或"周书"的一种。《厚父》重在探讨"小人之德",其对民性复杂性的认识在先秦文献中是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6.
《世说新语·方正》的取材与传统方正观念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前人已屡有提及,但大多只是着眼于某一具体事例。本文在此基础上指出《方正》中"方正"的背景已经朝廷政事拓展到了私人交往的环境,《方正》的重心在于强调士人维护其个人和家族尊严的心态,并分析了这种心态产生的历史原因。进而通过对《方正》总体上的考察,阐述了《方正》中"方正"寓意的特质。同时,对《世说新语》研究中门类与具体事例的关系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在刘泽华的学术体系中,"阴阳组合"命题最具思想洞见。刘泽华的学术个性使他总有一种喜欢作出假言判断的冲动。阴阳组合结构本身也隐含有某种假言判断。中国历史一以贯之的是中华专制主义的政体超越性。从方法论角度,我欣赏刘泽华对阶级分析方法的坚守。作为方法的思想史,并不试图表达一种思想决定论。它只是要努力呈现一种历史中的思想态势和观念路径。新思想史对思想史有新的理解。这种理解试图开放出新的思想境域。新思想境域的核心是意义。新思想史的历史性有其具体含义。它是指思想文本在历史话语中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毛泽东在建国前后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谁战胜谁问题的认识,认为在20世纪50年代他在这一问题上发生了两次观念转变,并对这两次观念转变的实质及其依据进行了说明,指出从认识论根源看,导致这种观念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思维方式的转变,即:由主要从生产力发展状况所决定的客观物质条件方面认识"谁战胜谁"的问题,转变为主要从上层建筑特别是意识形态方面来认识这一问题.这也是他晚年对中国国情作出错误判断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拙作《试析卢梭的教育思想》发表以后,我总觉得该文在阐述卢梭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时,没有能讲到他那种可以称为综合技术教育的思想,是一个不足。在我国开创“四化”建设新局面的今天,研究一下卢梭的这种思想,对我们加强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目前,国内的卢梭教育思想研究者,对卢梭是不是有综合技术教育思想,意见不一。有人认为,卢梭完全不可能有这种思想,因为在卢梭的时代还不存在产生这种思想的物质基础。也有人认为并非如此,卢梭意识到了综合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在他的教育思想中就存在有这种因素。我同意后一种说法,所以根据我再一次学习《爱弥儿》的一点粗浅体会,对这个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在古印度、中国和日本的神话中,有许多观念相同或情节相似的地方。都有"先在"的地理存在、有"先在"的神存在。究其实质,这是一种创世神话思维的表达方式,其内涵就是,掩盖在神话思维下的"先在"的逻辑思维,用先在的、在天地生成之前本来就有神的存在,和对神的敬畏之心,封住终极追问。  相似文献   

11.
唐一丹 《神州》2014,(3):9-9
与注重故事情节的传统小说相比,冰心的短篇小说《超人》着重于揭示人物的心理理路,抒发作者对生活的主观感受,无不显露"五四"性质。《超人》这部小说的主题正是从主人公何彬的心理倾向由"超人哲学"向"爱的哲学"转变中所体现出来。有人评论说这种转变是突兀、牵强和幼稚的。但我认为这种转变是在主人公无意识的情感支撑下发生的必然结果。以下我将浅析这种情感支撑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李小朋  张艳 《黑龙江史志》2013,(15):144-145
孟勤国教授在其力作《物权二元结构论》一书中,从历史的思维出发,分析了大陆法系物权理论存在的偏颇之处;立足于现实的思维,直面我国现实的需要,构建了所有权、利用权并重的"物权二元论"思想。这是传承、构建与反思的结果。孟勤国教授的努力和其理论的提出具有批判性、构建性和标杆性的价值,代表了一种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3.
蒋博 《神州》2012,(20):9
川端康成认为物哀是日本文学的重要源泉之一,他的《雪国》体现了他对这种文学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本文挖掘《雪国》中体现的传统物哀精神,并着重分析川端康成对物哀理论新的发展:不同于本居宣长的观念,川端康成的"哀"有时会脱离"物","心"成了审美主体;他的物哀又向佛教走了一步",心"进入"无"之境。  相似文献   

14.
郭店楚简《忠信之道》简2"化物而不■"末一字读为"废",简3"■而者尚"读为"大故而主常",简4"大忠不兑"、"不兑而足养者,地也"的"兑"读为"脱"。简文讨论的忠信观念要求治民者对待民众像土地化物一样无偏私且无废弃,像四时轮回一样守信必至且没有终止,教养民众不能半途而废,践行忠信之道应该不变不渝,不因任何变故而中断。这种观念可以与《左传》、《礼记》、《荀子》、《管子》等传世文献的记载进行比较。竹书将忠信视为仁义的基础,对儒家政治伦理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整合,这一点在先秦儒学思想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真正的历史对象根本就不是对象,而是自己和他者的统一体,或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同时存在着历史的实在以及历史理解的实在。一种名副其实的解释学必须在理解本身中显示历史的实在性。因此我就把所需要的这样一种东西称之为"效果历史"。理解按其本性乃是一种效果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中国是一个以伦理为本位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习惯于将一切同伦理道德挂钩,它造成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具有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与此相适应,我国传统文学作品在内容上所展示出来的,也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着对社会伦理道德的执着关注。我们若从这样一个更为宏观的文化视角去审视《水浒》,就不难发现,在《水浒》一书中,也同样积淀和储存了我们民族大量的历史文化观念,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家的伦理观念。本文试就这方面的理解略陈管见。一、“官崇拜”的民族文化观念“官崇拜”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有其形…  相似文献   

17.
王守仁(1472—1528),号阳明,是我国明代中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是牧师和刽子手的一生。为了维护日趋没落的封建生产关系,实现他破"山中贼"的反动政治路线,他不但亲手参加了镇压农民起义的罪恶活动,而且还在其主观唯心主义思想路线的指引下,炮制了一套骗人的"致良知"说。这种从主观观念到主观观念的唯心主义修身术,集中地反映在他的著作《传习录》里。结  相似文献   

18.
一、我为什么要再次回应这里说的"反动性",是指一种反启蒙、反现代,对抗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思潮。这种"反动性"弥漫在一些反对改革开放的人的心里,也往往表现在言论、文章和一些文艺作品中,以"秦家店"核心价值对抗民主、科学的精神。小说《大秦帝国》就是如此。读这部小说,既得不到真实的历  相似文献   

19.
谢洪欣 《民俗研究》2007,(4):189-197
在中国传统的丧葬礼俗中,人们的基本信念之一就是"不死其亲",即不把死去的亲人当成亡人,而是把他视作灵魂和肉体仍存的"活人"。在这种"不死其亲"的观念支配下,"视死如生"的葬前礼俗便表现得十分隆重而繁琐,据儒家经典《礼  相似文献   

20.
正我是《旅游纵览》多年的忠实读者,不但我自己看,我的朋友们也在看,不少看过的人都评价很高。大家喜欢《旅游纵览》,第一,是因为它的"精"和"专",这正是这份杂志的办刊特色之所在,是区别于其他媒体的有个性的部分。信息量虽然不能算巨大,对信息的反馈也不及其他媒体平台来得快,但如果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