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岷江西山九州”考──唐贞观十三年政区考辨(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朝在岷江西山地区设有许多羁縻州,其中茂州都督府所领翼、涂、维、笮、炎、彻、冉、穹、向九州建置较早,历史较长,影响较大,而至今学术界对其基本情况不甚了了。本文以贞观十三年(639)年为时代断面,对该九州的建制沿革、交通及地望进行了初步研究,考定翼州治今茂县较场乡,涂州治今坟川县卧、龙乡卧龙关,维州治今理县甘堡乡西南,笮州治今理县朴头乡毕棚沟上游,炎州治今小金县沃回乡,彻州治今小金县城,冉州治今小金县北木城牧场,穹州治今小金县日隆乡,向州治今茂县北卡尔牧场。  相似文献   

2.
“比官□记”砖铭西州,是六朝时代扬州的州治所在,西州城亦即古扬州城。扬州在西晋之前治无定所,西晋永嘉年间(307-312年)中,州治始定于建康(今南京)。《晋书·地理志》曰:“扬州合统郡十八,县一百七十三,户三十一万一千四百。”管辖范围包括今江苏、安...  相似文献   

3.
正广西兴业,"东临寒山灵水,西靠葵山峻岭,北依大容山脉,南以六万大山环绕……"南朝陈天嘉二年(561年)即置石南郡,唐朝始置兴业县。兴业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人文景观以7个古遗址最为有名。古州肚州治遗址据《兴业县志》《鬰林州志》记载,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在今广西广东一带建立南海、桂林、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文献与考古资料,认为辽越国公主槊古公主以从嫁户所建的头下城懿州即今辽宁阜新塔营子古城.改为行政州以后,懿州下辖宁昌、顺安两县,顺安就是塔营子古城,宁昌即塔营子北10公里的平安地古城.辽代末年,将懿州州治从顺安迁到了宁昌.金皇统三年(1143年)又将宁昌省入顺安,州治也迁回了顺安,此后至元代,没有变化,懿州州治一直在塔营子古城.  相似文献   

5.
(一)张北地区是辽、金、元三代的夏宫所在,这里古为东胡地。《史记》:“燕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所以御东胡也。”造阳即今怀来地,两汉时则为乌桓所据。光武帝建武中,用班彪言,复置乌桓校尉于上谷宁城。注云:“地在今妫川郡怀戎县西北。”洋河古称妫水,唐妫州治...  相似文献   

6.
蓝勇 《历史地理研究》2020,40(1):96-108
本文以唐代昌州治所变迁及静南县治地考辨为个案,提出文献分析与田野中的记忆、形胜、文物三视阈相结合,考证研究中古时期州县治城位置的方法。考证指出,唐代静南县必定不在今大足区龙水镇,也不在今大足区三溪镇,应在今大足区西五十里之地,旧称静南坝,即今大足区高升镇太和坝张家坝。乾元元年(758年),昌州初治昌元县,在今荣昌区盘龙狮子坝狮子林会龙桥,历史上又称旧州坝。大历四年(769年)迁移昌元县治到“南凭赤水,北倚长岩”的赖婆村,即今荣昌区河包镇。昌州因大历六年(771年)战乱而废,大历十年(775年)重置,至元和年间,昌州治和昌元县治地记载已不清晰,但至迟到元和八年(813年),昌州治所已经从昌元县改治静南县。到唐末景福元年(892年),昌州治从静南县改为大足县。考证过程中发现,由于传世历史文献地理认知上存在里程计算感性、方位坐标僵化、方位指向模糊、简脱衍串明显的“四大不精”,所以,在考证古代州县治地位置时,为了保证研究的信度,须用田野考察获取的乡土历史记忆、实地山川形胜、周边文物支撑三视阈对历史文献记载进行校证。  相似文献   

7.
唐安东都护府延津州治考略周向永(铁岭市博物馆)唐平高丽收复辽东之后,在其地设安东都护府,并辖羁縻州十四,延津州即其中之一,两《唐书》地理志均列其名,辽志以银州属县亦见续载。学界对延津州所在考论不一,观点要之有二:一则认为在今铁岭东北境的马家寨山城①,...  相似文献   

8.
一位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不算知名的将领,大约因其功绩主要在平定南疆吧。交州,古地名,包括今天越南北、中部和中国广西的一部分。东汉交州治番禺,即今广州,辖今两广及越南北部。吴分交州为交州和广州,广州治番禺,交州治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东),交州辖今越南北部和两广的雷州半岛和  相似文献   

9.
唐会州是丝绸之路北线的重要交通节点,其州治位于今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水泉乡陡城村的陡城堡。然而,至今学界大多数学者和工具书仍将唐会州州治置于今靖远县县城。文章结合文献分析与实地考察,参考唐会州州治与四旁地名之里数及州治本身的地理特征,补充了陡城堡是唐会州州治的两条证据,使得唐会州州治所在地必须满足的条件增加为六个。同时应用这六个条件否定了靖远县县城为唐会州州治所在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地处“粤之西鄙,三代以前俱属蛮国”的宜州,建县始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名定周,辖域为今河池市范围。唐初,定周域置龙水郡,别立龙水县(辖区为今宜州市域),后郡改为粤州,旋改宜州。龙水县为郡、州治。宋宣和元年(1119)龙水县改为宜山县,咸淳元年(1265)宜州升为庆远府,宜山县为府治地。1993年9月国务院批准撤宜山县设宜州市。  相似文献   

11.
高路加 《史学月刊》1999,(4):113-115
北宋开国元勋高怀德,字藏用,生于后康同光四年(公元926年),卒于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享年57,附葬宋陵(在今河南巩义市)。高怀德家族是典型的武将世家。高怀德之父高行周,字尚质,两州(治今河北怀来东南)人氏,世代为怀戎县(妫州州治)守边将领。行周于五代时期后、晋、汉、周4朝为将,后汉、后周两代封王。行周之堂兄行挂为后唐节度使,追封太尉。行周之父高思继兄弟三人皆以武勇称雄北方边疆,唐朝末期在幽州(治今北京)节度使李匡威麾下为将,后为晋王李克用所害。高怀德家世探源古代姓氏书和民间高氏族谱多尊高…  相似文献   

12.
一、唐代中叶至北宋前期秦州州治成纪故城的地理位置唐代开元二十二年 ( 734年 )因地震 ,秦州州治由上圭阝城 (今天水市秦城 )迁徙至成纪县之敬亲川 ,成纪县治亦则小坑川移入新城。天宝元年 ( 742年 )州还治上圭阝。宝应元年陷吐蕃。大中三年 ( 849年 )收复失地 ,秦州又徙治成纪 ,上圭阝废县为镇。① 关于唐、宋成纪故城的地理位置 ,唐人李吉甫撰的《元和郡县图志》卷 39秦州条下记载 :成纪县 ,中。东南至州一百里。本汉旧县 ,属天水。伏羲氏母曰华胥 ,履大人迹 ,生伏羲于成纪 ,即此丘也。瓦亭水东去县一十五里。北宋撰的《太平寰宇记》卷 1…  相似文献   

13.
高州古治旧城位于广东省高州市中北部的长坡镇旧城村,距高州市城区25公里。旧城从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起,至明代成化三年(1467年)止。曾经是高州州治、高凉郡(县)治和电白郡(县)治所在地,长达1578年。所以,旧城被称为千年古治。1994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把旧城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4.
大足,唐乾元元年(758年)与昌州同置。光启元年(885年)徙昌州来治。至元代初年废州县入合州,州治大足未再变迁。 大足石刻的始凿年代,有文可征者是在徙州治大足的第七年(892年),剌史韦君靖在今北山佛湾开凿出3、5、9、10号窟为始,经五代,到北宋元丰至南宋淳祐达到高潮,今存的宋代石窟多是在此间开凿。南宋末期,蒙古军在征战四川过程中,大足遭受摧残,“存者转徙,仕者退缩”至元代初年废州县入合州,到夏明玉珍又才复置大足,隶合州。宋末以后大足造像走向衰落,元世百年未发现一龛有纪年的造像,明代虽仍有雕刻,但无创见。  相似文献   

15.
唐朝朝阳称营州,是唐王朝在我国东北地区设立的州治所所在地。武德七年(624年)营州改为都督府,统辖营、辽、昌、师、崇、顺、慎等七州,同时还兼管契丹八州,奚三州。其疆域,“东至辽,南至大海三百四十里,西至平州(今河北卢龙县)七百里,北至秦长城二百七十里,至契丹界湿水  相似文献   

16.
今陕西洋县的前身洋州,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由陕西西乡县移置兴道县(今洋县)其州治衙署,即今洋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千余年来,未移衙址。故唐、宋名人撰、书的石刻,多集中嵌于州衙二堂。其中有唐韩干画的《牧马图》、戴嵩画的《牧牛图》;宋同、苏轼、苏辙、韩亿、韩缜、鲜于优等名家撰、书的诗碑,皆萃于此。  相似文献   

17.
南江即罗定江,汉时在交州治所(今封开)西江德庆附近南岸流人得名。今德庆县南岸仍存南江口小镇为证。古代以其水多急滩,称为泷水。晋置龙乡县于此,梁时又建建泷洲,在今太平镇潭白,向为汉人南下徐闻要道。中游名建水,以唐天宝一年(742)设建水县于罗定附近而得称,‘下游名晋康水,以南朝宋初于龙乡置晋康郡至唐又置晋康县于郁南县连滩而得名。而以南江一名为早,罗定江为今称。最早也不叫南江,称端溪。因汉灭南越设端溪县于南江口北,南者端也,故当时称端溪。  相似文献   

18.
清(《乾隆)郁林州志》原刻本版刻清晰,图文并茂,为明清古籍旧志中不可多得之善本。该志门类设置虽不够完整,部分内容归属不当,但反映了古代郁林州的自然与社会状况,内容较丰富,资料较翔实,且是今存郁林诸志中最早的一部,"存史"价值弥足珍贵。玉林自古就是桂东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重镇,有悠久的商业文化传统,素有"岭南都会"之称...  相似文献   

19.
郭健 《四川文物》2007,(3):67-70
礼义城在四川省渠县汇西乡洪溪村三教寺,宋代理宗宝祐三年至元世祖至元二十年为渠州治。南宋末期礼义城作为渠州治达20年之久,扼守渠江水道,抵抗元军,是宋末坚持川东抗蒙斗争的重要据点。  相似文献   

20.
《新增格古要论》一书的原本《格古要论》为明初松江府华亭县(今属上海市)人曹昭所作,序言时间为“洪武二十一年戊辰春三月望”,即公元1388年。此书到景泰时,为吉安府吉水县(今江西吉水县)人王佐校订、增补,成为《新增格古要论》。新增凡例说:“是编自景泰七年丙子夏四月中旬得李、孙二公旧本,至其七月考校、增完,又至天顺三年己卯夏四月上旬欲命工锓梓点校始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